劉媛媛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新聞與傳播系,廣東廣州 510500)
建設體育強國:體育“文化自覺”的實現(xiàn)
劉媛媛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新聞與傳播系,廣東廣州 510500)
從文化自覺的視角對建設體育強國這一提法進行審視,探索體育強國與文化自覺之間的聯(lián)系。研究認為:體育是一個文化事件,建設體育強國從更深層面講是一個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體育發(fā)展格局中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chuàng)建的過程;體育強國目標的達成將是體育文化自覺的實現(xiàn),這不僅僅是體育文化的成功,更是大文化的成功;充分挖掘體育強國的文化價值,發(fā)于文化而興文化,體育強國之路也必將越走越開闊,越走越明朗。
體育強國;文化自覺;體育文化;價值
幾年來,在體育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圍繞“體育強國”的命題,已經有了諸多成果,本文作者也曾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出發(fā)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在此,作者將關注的目光投注在一個更深更廣闊的層面上,即文化的層面。本文從文化的層面出發(fā),以文化研究領域的大命題——文化自覺的視角為切入點,在此審視建設體育強國這一提法,探索體育強國與文化自覺之間的聯(lián)系。
“體育強國”這一提法是指“進一步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1]的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目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表彰大會上提出的。從概念的層面分析則是指“一個國家體育發(fā)展總體規(guī)模和實力的定性化評價,競技體育的國際競爭力和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水平是判別體育強國的兩項基本標準?!保?]這個概念規(guī)范了“體育強國”的評價標準,但事實上“體育強國”不僅僅是一個可以通過具體數(shù)據(jù)來衡量的標準,也不僅僅是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奮斗目標,更是一個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體育發(fā)展格局中自我覺醒、自我反省以及自我創(chuàng)建的過程,換言之,是體育“文化自覺”的過程。體育強國目標的達成將是體育領域“文化自覺”的實現(xiàn),這不僅僅是中國體育的成功,更是中國文化的成功;充分挖掘體育強國的文化價值,發(fā)于文化而興文化,體育強國之路也必將越走越開闊,越走越明朗。
1.1 何謂文化
本文在運用“文化”這一概念時是從最廣泛的意義上理解文化的概念,不考慮狹義文化的層次劃分。事實上,狹義文化的層次劃分本身就是需要進一步澄清的。本文的“文化”著眼于人類與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qū)別,著眼于人類卓立于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即梁啟超在《什么是文化》中所稱“文化者,人類心能所能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yè)也”[3]。
1.2 何謂文化自覺
在弄清楚什么是“文化”的基礎之上,來回答什么是“文化自覺”,“文化自覺”這個理念是費孝通先生首次提出,目的是為了應對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所提出的處理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關系的方法:“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fā)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chuàng)建”[4];本文依據(jù)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再對“文化自覺”再作如下解釋,文化自覺即指在對自身價值認知的基礎之上,對自身問題發(fā)現(xiàn)的前提之下,于世界文化發(fā)展格局中尋求自身位置的一個過程;文化自覺的“自我覺醒與自我反省”都是指向“本土文化”,“自我創(chuàng)建”則是面向世界文化,是本土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對自身的定位。
2.1 體育是一個文化事件
將體育視為一個“文化事件”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在此之前,體育雖然已經作為一種人類文化現(xiàn)象存在了幾千年,但沒有進入理論研究的視野。隨著體育自身的發(fā)展,體育活動和體育現(xiàn)象對人與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學界才開始關注其文化價值,諸多界內外學者曾圍繞“體育文化”的命題進行了研究、探討乃至爭論。
盧元鎮(zhèn)《體育運動的文化學斷想》[5]一文中,提出開墾體育文化學研究處女地的重要性,吹響了體育文化研究的號角;程志理《體育文化初探》[6]一文,辨析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體育文化研究剛剛起步之時“體育文化”的概念,并嘗試勾勒體育文化理論的層次架構;熊曉正教授《文化·體育·體育文化》[7]一文剖析了體育文化研究的研究對象及研究目的,為體育文化研究添磚加瓦;周西寬,胡小明《體育文化研究與體育觀念的更新》[8]則認為體育文化研究的興起是體育觀念更新的結果,指出體育文化研究意義對現(xiàn)代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巨大作用。還有更多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文化熱”研究的浪潮中做起體育文化研究的弄潮兒,對體育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頗具價值的觀點與見解。30多年過去了,時至今日,學界已經習慣將體育作為一種“文化事件”來看待,以此為前提,探索建設體育強國與文化自覺之間的聯(lián)系,這才有其學理上的基礎。
2.2 自我覺醒:競技體育的狂喜
多年來,我國體育事業(yè)始終圍繞著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競技體育的復興與輝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金牌總數(shù)第一的輝煌戰(zhàn)績,用“狂喜”來形容競技體育帶給體育人乃至全社會民眾的感受應該是不為過的。中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道路就是中國體育自我覺醒的生動范例。
在競技體育的舞臺上,1981年至1986年女排五連冠帶給國人的狂喜和榮耀;1984年第一塊奧運金牌激發(fā)國人競技體育強國夢想;乒乓球運動多年來持續(xù)處于世界乒壇的頂尖水準為國人乒乓熱情注入了活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shù)第一的榮耀帶給國人很大的驚喜;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的赫赫戰(zhàn)果更是錦上添花;甚至國足長年的低效低迷讓多少中國球迷飽嘗憂愁與憤恨,從反面來講亦然是這樣一種自覺甚至是更深沉自覺的表現(xiàn)。在我國綜合國力還落后于世界上一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情勢下,我國競技體育卻頑強地攀上了世界競技體育之巔。競技體育水平是評價體育強國的重要指標之一,“競技體育在體育強國的評價體系中,應當居于顯著位置”[2],體育強國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對競技體育成果的保持和發(fā)展。中國在競技體育領域中獲得的這些榮耀是競技體育人才依靠常年不為人知的艱苦努力而取得的。中國競技體育在世界體育文化大舞臺上的成功表演讓人民大眾認識到了體育的魅力,更激勵了中國幾代體育人堅守著理想不斷前進,追問中國體育可以走多遠的自我認識是鼓舞中國競技體育的重要動力?!皷|亞病夫從此站起來了”的吶喊不僅僅響徹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賽場上,更久久回蕩在神州大地的上空,這是每一位體育工作者乃至每一個國人自發(fā)的吶喊,是中國競技體育最強勁的自我覺醒。
2.3 自我反省:群眾體育的悲哀
文化自覺不僅僅強調覺醒,更加貴在反省。中國體育的發(fā)展速度是驚人的,特別是競技體育的發(fā)展速度,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群眾體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最多且最嚴重。
的確,競技體育的輝煌成果總是伴隨著人們滿意的笑容和由衷的頌揚,其背后是對中國競技體育幾代人拼搏經歷的認可,但一幕幕巔峰瞬間之后更需要國人對體育事業(yè)進行反思與內省。正是通過自我反省,才能在競技體育帶給人們的狂喜之后看到當前群眾體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自我反省,才能更清晰地認識到群眾體育工作是建設體育強國過程中最需要傾注心力之處。
只有經過反省,才能明了得失,也只有經過反省,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建。正是在反省的過程中,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者指出,不能用競技體育成果特別是奧運成績來衡量一個國家體育的綜合實力,這也是體育強國目標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更加全面地促進競技體育乃至全社會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更有學者將體育與社會大文化大氛圍緊密相系,以體育見證社會文化的榮辱興衰。因為在今天這個多元化、全球化的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互相輔佐、互相求證,體育亦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根據(jù)2005年第二次國民體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公告顯示,我國的國民身體素質主要指標呈下降趨勢”[9],“我國目前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6.58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1.03 m……與體育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明顯?!保?]上述這些數(shù)據(jù)將我國當前群眾體育工作的現(xiàn)狀無情地展現(xiàn)在每一個體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成員的眼前。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其民眾不能保證身體素質的良性發(fā)展,獲得公平和健康的體育生活,是體育事業(yè)的失敗或者至少是有失偏頗之處;周愛光曾經用“失衡性”來表述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失衡性是指我國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學校體育、體育產業(yè)等領域發(fā)展不平衡”[10]。因此,我們要扭轉這種不平衡,要實現(xiàn)體育強國的建設目標,體育界乃至全社會就必須正視群眾體育工作中的缺失與疏漏,從文化建設、體制改革、政策指導、資源配置、人力安排等多方面入手,將更多精力放在群眾體育工作領域,才能從本質上實現(xiàn)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
2.4 自我創(chuàng)建:中國體育的聲音
如上文中所講,文化自覺的“自我覺醒與自我反省”都是指向“本土文化”自身的,“自我創(chuàng)建”則是面向世界文化。就建設體育強國這一目標而言,就是中國體育在世界體育發(fā)展格局中尋求自身位置的過程。
幾代中國體育人畢其功于一役,促使中國競技體育從貧弱的境況一步步走向強大,在成績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這離建設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xiàn)尚有很大距離。因為,體育強國不是獎牌和數(shù)據(jù)堆砌起來的,而是國家體育綜合實力提高到一定高度的結果。這個綜合實力,也就是對體育強國這一概念進行定義時所講的“競技體育的國際競爭力和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水平”,只有在這兩方面均衡發(fā)展了,這個國家體育綜合實力才能提高。
其中,就競技體育而言,在單純的金牌數(shù)量和某些項目上已經給國人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技能類項目金牌數(shù)量與競技體育項目綜合發(fā)展之間的掣肘,奧運項目與非奧項目之間的矛盾,這些問題都顯示出我國競技體育自身的發(fā)展都是不均衡的,需要不斷調整提高的;就群眾體育工作而言,當前,群眾體育工作可以說是中國體育的軟肋,是建設體育強國的瓶頸。衡量一個國家體育的強大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普通民眾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也只有在群眾體育工作中取得實實在在的好成績,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普通民眾切實感到體育氛圍的營造、身心健康的和諧,才是中國體育真正找對了自己的位置和發(fā)展的方向。
熊曉正教授的觀點很有說服力,“體育強國最顯著的標志就是在國際體壇的事務中有巨大的影響力,甚至能左右事務的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樣一個目標,就要全面提高我們體育的綜合實力,光有金牌不行?!岣邍H體壇事務的參與能力與話語權,離不開大眾體育、學校體育的支撐,它們發(fā)展的狀況將決定全面提高綜合實力的基礎牢不牢固、堅不堅實。”[11]這番話提醒我們不要盲目沉溺于金牌,不要忽略中國體育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平衡與不協(xié)調,而要清晰地認識到中國競技體育在世界體育格局中的位置,排除一切盲目的驕傲。同時也不要氣餒于暫時的困難,適時適度地協(xié)調中國體育的步伐,發(fā)出中國體育的聲音,這就是體育的“自我創(chuàng)建”,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經之路。
文化自覺是文化研究領域的大命題,體育強國是以體育為主題而開展的大工程。大命題與大工程的交集就在于,體育作為一個文化事件,也有體育自身的“文化自覺”,建設體育強國這一宏大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是一個體育“文化自覺”過程,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xiàn)就是體育“文化自覺”的實現(xiàn),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體育不斷認識自身價值,反省自身問題,進而在世界體育發(fā)展格局中尋找自身位置的過程;把體育強國與文化自覺聯(lián)系起來看,建設體育強國就不僅僅是中國體育奮斗的具體目標,而是關乎到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大主題,這是真正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充分挖掘體育強國的文化價值,發(fā)于文化而興文化,體育強國之路也必將越走越開闊,越走越明朗。
[1]胡錦濤.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
[2]田雨普,王歡.體育強國的辯證認識論[J].體育學刊,2009 (8):9-13.
[3]葛懋春,蔣俊.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4]費孝通.文化自覺與社會發(fā)展[J].文史哲,2003(3): 15-23.
[5]盧元鎮(zhèn).體育運動的文化學斷想[J].體育與科學,1986 (5):1-2.
[6]程志理.體育文化初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7(3): 15-20.
[7]熊曉正.文化·體育·體育文化[J].體育與科學,1987 (1):19-20.
[8]周西寬,胡小明.體育文化研究與體育觀念的更新[J].體育與科學,1987(1):5-7.
[9]劉小俊.體育強國視閾下我國群眾體育的發(fā)展[J].體育與科學,2010(3):69-72.
[10]周愛光.“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的內涵探析[J].體育學刊,2009(11):1-4.
[11]熊曉正.關于體育理論與實踐幾個問題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9(10):9-14.
[責任編輯江國平]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Power Nation: Realization of Sport Cultural Consciousness
LIU Yuan-yuan
(Department of Sports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target of sport power nation has now been put forward for two years.This essay starts from culture,advancing the new idea to sport powerful nation.Sport power nation is not only the target of sports,but also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Sport power nation is not related to sports itself,and touch on the development about culture.In the future,the way to sport powerful nation will be stronger,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sport power nation;cultural consciousness;sport culture;value
G 80-054
A
1007-7413(2012)03-0001-03
2012-04-10
劉媛媛(1980—),女,新疆烏魯木齊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體育文化、體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