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寧
寧夏育才中學孔德校區(qū) 銀川 750021
信息技術給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實踐也證明,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優(yōu)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下面筆者從一些教學實踐出發(fā),談談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
為了激活英語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生也更容易理解英語基礎知識,并且對此更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使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為更好地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起了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
例如,學習了一些水果的名稱之后,筆者在課堂上做了這樣一個競猜:利用多媒體快速播放一些水果的圖片,提醒學生注意圖中的有關信息。然后將班級的學生分成8組,提出問題:“What can you see? What color are they? How many...are they?”讓他們對圖中水果的名稱和數量進行搶答,并記下各組的成績。學生踴躍參與,熱情極為高漲,進一步加強了教學的互動和學生間的合作。
又如,筆者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一張北京正在下雨的圖片,針對圖片提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學生答道:“It’s rainy in Beijing.”教師再循循善誘一下,讓學生用這個詞來造句,使教學變得妙趣橫生。
通過這種方式,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學習的情境與氛圍,比單獨的憑空想象更形象化、具體化。
學生學習英語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它的具體應用,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與之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語言往往顯得蒼白。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對提高交際能力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美國世貿大廈著火的視頻,然后提問:“Look at this video, what should we do now?”此過程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教師較好地把學生見過的火災的現場與課堂恰當地結合了起來,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場景。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傳輸,創(chuàng)設了較為真實的交際情境,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既因為能準確地回答教師的提問而有成就感,又使學生在完成語言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進行了生活常識的教育。
多媒體技術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營造了最理想的環(huán)境。多媒體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展示英語文化背景提供方便,學生只有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才能嘗到科學探究的甜頭,產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如教師要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制作電子賀卡,他們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一起欣賞賀卡,提高藝術鑒賞能力。教師有針對性地協(xié)助指導,然后進行小組作品交流,評選優(yōu)秀設計師。教師主要是通過構建一個自主探究的課堂文化情境,提出設計賀卡問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嘗試用所學的英語單詞和句型結合實際來設計賀卡。此案例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真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科學知識。
為了讓學生對一些國家有個初步了解,筆者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圖片、音樂以及視頻,其中有學生較為關注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的自然景點,如the Statue of Liberty、Big Ben等,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了解異國的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
在運用多媒體設計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采用這種教學手段的初期,部分教師經常把內容呈現形式設計得固定而呆板,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語言往往顯得蒼白,削弱了它的教學輔助功能,甚至適得其反。
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中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有些教師制作課件時想通過花哨的背景、艷麗的圖片來吸引學生,但是,如果運用不恰當,不但不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表達,而且過多的刺激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單一問題的重復提問和引導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反而削弱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課件的制作宜精忌繁,還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信息的容量,盲目增加教學內容。
[1]潘天士.課件制作理論與技巧[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2]王升.主體參與型教學探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陳波,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