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焱
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廣東梅州 514000
基于Moodle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實踐與效果分析*
梁偉焱
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廣東梅州 514000
Moodle是一套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的開源網絡課程管理和學習平臺。利用已經制作好的基于Moodle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并研究其教學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在高師學生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中采用Moodle平臺進行教學,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Moodle;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
Author’s address Education Sciences School of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China 514000
Moodle是由澳大利亞Mar t 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其志愿者團隊合作開發(fā)的一套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的開源網絡課程管理和學習平臺。筆者在開發(fā)基于Moodle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時,首先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并制定相應教學策略。Moodle平臺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開發(fā)的,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主要有支架式、拋錨式和隨機通達式3種,為了滿足這3種教學方式,在網絡課程中設置多個模塊,包括資源區(qū)、測驗區(qū)、在線聊天區(qū)和討論區(qū)等模塊,在資源區(qū)添加教學所需的各種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類型。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課程內容較多,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用到不同的教學策略,由于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筆者不可能對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都用Moodle平臺進行教學和分析。本文以“使用Power Point制作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實踐的內容,根據此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宜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
根據歐共體“遠距離教育與訓練項目”的相關文件,支架式教學被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fā)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边@種思想源于維果斯基的理論,他認為教學不能消極地適應學習者智力發(fā)展的已有水平,而應該走在發(fā)展的前面,將其智力發(fā)展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就像建筑行業(yè)中搭建“腳手架”一樣。支架式教學實踐由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2.1 搭建腳手架
根據嘉應學院教學計劃制定的方案,學生在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之前,已經學習一門叫計算機文化基礎的課程,他們已經具備電腦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利用PowerPoint制作電子演示文稿的基本技能。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建立教材資源目錄,然后分別添加各種類型的PowerPoint操作教學資源。在此網絡課程中有文字加圖片和視頻兩種類型,學習者可以通過目錄選擇適合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模塊進行學習。
2.2 進入情境
讓物理專業(yè)和生物專業(yè)的學習者假設自己現在要設計一個中小學教學使用的Power Point課件,課件要求包含多種媒體信息,視頻素材需要添加媒體控件,設置動畫效果、切換效果,還需要有課后練習題。如果學習者對某些操作并不熟悉,通過Moodle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和相關的教學模塊完成對Power Point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的學習,并用PowerPoint制作好教學課件,以期完成相關知識和技術的學習。
2.3 獨立探索
學習者可以“測試”的方式發(fā)現自己處于哪一個水平,找出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學習者確定自己的能力水平后,學習者對教師提供的PowerPoint操作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從而通過學習達到自己潛在的發(fā)展水平。從最開始會PowerPoint的一些基本操作,到最后會用PowerPoint進行一些創(chuàng)作。
2.4 協作學習
教師通過Mood l e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的討論區(qū)活動模塊,給學習者提供一個PowerPoint學習討論區(qū),讓學習者通過不同意見的相互碰撞,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態(tài)度紛呈的復雜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并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讓學習者對PowerPoint的知識和技能達到比較全面、深入的掌握。
2.5 效果評價
學習者對Mood le教學平臺提供的Power Point教學資源比較滿意,學習積極性也較高。大部分學生都非常積極地參與Power Point課程資源的學習和討論區(qū)的討論,教學效果比較好,大部分學生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調查對象為受過Mood le平臺教學的嘉應學院物理教育專業(yè)和生物教育專業(yè)的兩個班級,共86人。采用現場發(fā)放現場回收的方式,有效問卷為86份。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認為本網絡課程提供的界面清楚,教學資源豐富,容易使用,所選的內容也符合實際的教學需要,可以幫助他們很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多數學生認為視頻資源和圖片加文字的資源對他們的幫助很大,可以幫助他們很好地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雖然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討論區(qū)和在線聊天能幫助他們的學習,但比例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學實踐的對象對平臺的交流功能還不太適應,平時學習比較少使用這些工具。大多學生認為這種學習方式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能夠使他們學到很多東西,并表示喜歡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偟膩碚f,大多數學生對本網絡課程的效果持肯定態(tài)度。
實踐表明,在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課程中運用Moodle平臺進行教學,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實施教學后,大部分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學到本課程要掌握的知識。在研究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很喜歡采用這種Mood l e中的網絡學習方式,并對此持非常高的滿意度。作為即將踏上教學第一線的師范生來說,Moodle平臺教學為他們將來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經驗和借鑒,因此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很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l]余勝泉.典型教學支撐平臺的介紹[J].中國遠程教育,2001(2):57-61.
[2]劉萱.基于Moodle平臺的《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教學成效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3):95-98.
Teaching Practice and Ef fectiveness Analysis about Moodle-base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iang Weiyan
Moodle is an open source Web course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plat form based on social const ructivist theory. Using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Moodle publ ic class network, this paper begins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y their teaching ef fectiveness. The resul ts show that: in the modern educat ional technology teaching Normal students, using the Moodle plat form for teaching can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 ts.
Moodl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eb course
G434
B
1671-489X(2012)18-0129-02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18.129
*本文系嘉應學院新世紀教改項目《基于Moodle平臺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梁偉焱,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