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 劉燕
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 廣州 510060
計算機基礎教育中醫(yī)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胡珊 劉燕
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 廣州 510060
為全面提高醫(yī)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借助計算機技術拓展醫(yī)學研究的能力,探討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如何兼顧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不斷發(fā)展的信息新技術,從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對醫(yī)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開展實踐改革,以保持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持久生命力。
計算機教育;信息素養(yǎng);醫(yī)學生
Author’s address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060
計算機技術已深入醫(yī)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從醫(yī)院診療設備技術的日新月異到醫(yī)學科研工作的不斷創(chuàng)新,計算機技術已成為醫(yī)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從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需求來看,無論是作為一名臨床醫(yī)生或者是成為一名醫(yī)學科研工作者,在學習階段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是拓展未來職業(yè)道路的重要手段。
計算機基礎是中山醫(yī)學院醫(yī)科學生在大學學習階段接觸到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其在計算機基礎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現實的教與學的過程中會共同面對這樣的問題:計算機教育是否僅僅局限于計算機工具和軟件的使用?如何才能讓信息素養(yǎng)在個人的學習生涯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此外,也有學者質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1]因為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了如Of fice辦公軟件或者某種程序設計語言,入學以后能夠通過相應的計算機能力水平測試的則不需要參加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那么大學階段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僅僅是對中學階段所學知識的重復嗎?
本文結合上述問題探討如何結合醫(yī)學生的專業(yè)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為導向,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培養(yǎng)和提高醫(yī)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目前,中山醫(yī)學院針對醫(yī)學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具備信息技術的應用素質與軟件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
根據2009年醫(yī)藥類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頒布的“醫(yī)藥類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設置和基本要求”的指導性綱要文件,提出2+X的課程設置體系,其中“2”代表大學計算機基礎(醫(yī)藥類)和程序設計基礎兩門必修課;“X”包括數據庫基礎及應用、醫(yī)學多媒體及其在醫(yī)學中應用、醫(yī)學成像及處理技術、醫(yī)學信息分析與決策等4門選修課。
中山醫(yī)學院醫(yī)學專業(yè)的五年制本科教學安排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總學時為90學時,其中理論課和實驗課各占45學時。該門課程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年開設,主要包括3部分內容:計算機文化基礎(包括網絡基礎知識、Of f ice辦公軟件應用等)、數據庫基礎和程序設計基礎。針對這些教學內容,在教學工作中總會有一些問題。
1)如果單純從課程內容來看,大部分是進行普及性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已被統一到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等級考試體系之下,如何形成具有醫(yī)學特色的教學體系?
2)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理論知識不斷膨脹,而教學時數卻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如何才能通過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平衡這兩方面的關系?
3)由于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軟件的時效性,會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質疑,如何克服這種只針對軟件工具的學習方法,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該遵循3個原則。
一是把握基礎。在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計算機科學依然遵循它固有的原理和規(guī)律,在穩(wěn)定中不斷發(fā)展。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為避免軟件的時效性給學生帶來的疑惑,學習的重點應該以“培養(yǎng)思維為主,傳授知識為輔”,將傳授知識轉化為傳授基于知識的思維方式[1]。
二是結合醫(yī)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將計算機知識和現代醫(yī)學診療技術的發(fā)展相結合,將此概念滲透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叉思維能力。
三是以學生未來的自學能力為出發(fā)點,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和醫(yī)藥學科學及臨床實踐交叉結合,使科學的思維方式和信息素養(yǎng)在學生身上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為未來學生的工作和科研拓展道路;
因此,總體來說,在課程的指導思想上,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為導向;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上,以學生未來所要面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來劃分教學模塊。同時,再輔助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2.1 將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式貫穿教學過程
在2010年,九校聯盟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聯合聲明中提出,計算科學與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并列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促進科技發(fā)展的三大手段。而作為計算科學基礎的計算思維是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應強調計算思維基礎教育,知識講授與素質培養(yǎng)應貫穿于計算思維的教學中[2]。
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采用實驗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此,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課程的主線應貫穿于對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和計算機的原理知識相互影響,從而成為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的基本教學主線是:分析問題——抽象問題——建立計算模型——總結比較問題。
例如,在學習VB的分支結構部分的內容時,并不是平鋪直敘地去一一介紹每種結構的特點、語法,而是可以和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相聯系,首先將問題建立在學生的形象思維基礎之上。
1)比如,要從A點出發(fā)去到B點,有幾種不同的道路選擇可以到達目的地,如普通公路、國道、高速公路,每條道路的行駛距離不同,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不同,那么將如何選擇行駛路徑?
2)分析問題,選擇不同的道路,取決于行駛距離的長遠,過路費的多少,由此引申出這個問題有幾個條件?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3)分析各個條件和路徑之間的關系后,可以將幾種不同的路徑描述轉換成所對應的不同分支結構語句。不同的選擇條件對應分支結構中不同的分支條件,不同的路徑則對應不同的分支語句結構,通過教師逐一對各種分支結構語句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將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步轉變?yōu)槌橄笏季S。
4)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選擇用不同的語句結構編寫代碼,并進行對比總結。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通過這樣的思維方式來進行訓練,就可以逐步掌握計算思維的方法與特點,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立足醫(yī)學專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作為一名未來的臨床工作者,其將來所要面對的是高度信息化的工作環(huán)境,醫(yī)院信息系統、臨床信息系統、醫(yī)學圖像處理系統、電子病歷等是臨床工作者的工具,而所培養(yǎng)的學生應該具備在未來的工作環(huán)境中,對醫(yī)學信息的及時獲取、掌握和應用能力。那么在計算機知識的浩瀚海洋中,該如何進行知識的取舍,傳授給學生?結合學生的學習和未來工作需要,筆者認為可以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大模塊。
1)計算機與網絡的基礎知識。計算機與網絡作為一種基本工具成為信息社會信息交互的載體。了解計算機的體系結構,有助于理解醫(yī)學信息在計算機中的存儲方式和編碼方式;而掌握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則是現代醫(yī)務工作者及時獲取醫(yī)學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跟蹤科研領域最新進展必不可少的工具。
2)文稿與演示的處理技術。醫(yī)學論文的寫作和交流能力,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的綜合展示,也是醫(yī)務工作者交流工作成果的最重要途徑。通過學習文檔處理工具和文稿演示工具,使得學生能夠具備對醫(yī)學知識的綜合表達能力。
3)數據處理技術,包括Excel軟件和數據庫基礎兩部分內容。醫(yī)學研究的實施過程可以概括為:數據采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結果解釋。在此過程中,從醫(yī)院信息系統中產生的臨床數據,以及從醫(yī)學診療儀器中產生的檢驗數據均以不同的編碼方式存儲在計算機中,而Excel軟件和數據庫軟件可以提供對數據的結構化存儲方式,對數據的分析、計算、查詢和統計功能,并有助于學生了解醫(yī)院信息系統的基本結構和開發(fā)過程。
4)程序設計基礎知識。學習程序設計語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代醫(yī)學領域中,無論是生物電信號處理、計算機影像診斷技術、計算機醫(yī)療仿真技術、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技術、醫(yī)院信息管理等各個方面,都體現著程序設計技術的基礎性和重要性。而作為一名醫(yī)學生來說,掌握一門相關的程序設計語言,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對于今后能夠深入醫(yī)學前沿領域的研究,尤其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開拓自己的科研能力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所用到的軟件會不斷被新的軟件所代替,但是與學生緊密聯系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所要接觸到的任務則是基本不變的。那么,當學生通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了科學的思維能力,具有了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了自我學習和提高的方法,就不會再被某種軟件的使用所束縛,從而使得信息素養(yǎng)成為陪伴他們一生的良師益友。
2.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以上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目前的教學工作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
1)在理論教學中,采用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教學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始終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課程的前1/2部分,以LBL教學模式為主,通過知識點的展開,使學生對課程的內容有系統了解,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在課程的后半部分,采用PBL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授課。PBL是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將學習與任務相聯系,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3]。
例如,在學習VB程序設計語言的控件部分時,并不是直接去一一介紹每個控件的作用及其相關的屬性、事件和方法,而是圍繞要完成的任務,去尋找可能合適的控件,然后再將大任務進行分解,確定出一個個小的目標,圍繞這個小目標,去尋找這個控件具有的能力,即運用不同的屬性、事件和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學生在熟悉了不同控件的同時,對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掌握了解決相關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避免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2)充分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實驗課是消化吸收課堂上所學內容的地方。由于實驗課時的限制,如果單純依靠實驗課可能連指定的內容都來不及完成。因此,在上課前精心挑選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精練,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一直向學生強調實驗課的主要目的是用來答疑解惑,通常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先去做練習,再到實驗課堂上和教師探討遇到的問題,這樣能夠加深理解所學知識。另外,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學習內容,以協調學生學習的共性和個性之間的差異。
3)將課程中所有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都制作成模擬教學軟件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這個教學軟件去尋找相應的答案,并且相比于教師課堂教學,教學軟件的優(yōu)越性還在于可以反復學習;另外,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和教師進行充分的溝通,使得學生能夠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由于問題的積壓而挫傷學習的積極性。
以上這些教學方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方面都取得比較滿意的結果。
從大學階段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醫(yī)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還為學生提供多門計算機方面的選修課,如醫(yī)學程序設計、網絡與多媒體、醫(yī)學信息學等,以求從多個方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出合格的、適應醫(yī)學科技發(fā)展的新一代醫(yī)務工作者而努力。
[1]戰(zhàn)德臣,聶蘭順,徐曉飛.“大學計算機”:所有大學生都應學習的一門計算思維基礎教育課程[J].中國大學教學, 2011(4):15-16.
[2]陳國良,董榮勝.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1):7-11.
[3]付淼,王世偉,劉尚輝.PBL與LBL教學法在醫(yī)學院校計算機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統計,2011,28(1):87-88.
Training Information Qual 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Hu Shan, Liu Ya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reform of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f rom the way of teaching objectives, course cur riculum and teaching mode etc.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computer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Our aim i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qual ity of medical students, form their scienti f ic ways of thinking and expand their medical research capacitie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o maintain the persistent vital ity of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comput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qual ity; medical students
G642.4
B
1671-489X(2012)21-0042-03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21.042
作者:胡珊,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在醫(yī)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