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一、一幅清新的山水畫?!短m亭集序》全文324字,寫景有13字,“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崇”“峻”寫山之高、山之險,“茂”一字寫竹林茂盛,“修”立體化地寫出竹子之高。寫景,不著色彩,而色彩宛然在目。如,以“清”寫水之清澈,涌蕩春之生機。以“茂”寫竹林之濃密,呈現(xiàn)出竹林的全景。以“修”淡筆寫出竹子的高大挺拔,是個體寫照。寥寥數(shù)字,個體形象與全景同時展開,極盡山林之清幽,一派清婉流美之氣。江南的山不似北方之崔巍、巍峨,江南的水也不似北方之洶涌開闊。雖只“暮春之初”,卻也“茂林修竹”,已然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不過,作者不寫這些,似乎這些太繁雜了,招搖了,正所謂“景雖在而無睹”。王羲之眼中所見是靜謐的春色,是悄寂而立的竹林,是一片水木清華。這樣的風景讓人想到邱遲的《與陳伯之》中“陽春三月,暮春草長,鶯飛草長”,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景文字不多,卻鋪就了全文整體的背景,給人以視覺上的清新通透,遼闊深遠兼而有之的印象。
二、古樸的的風俗及優(yōu)雅之戲。《蘭亭集序》真真實實地向我們展示了魏晉的風俗,如“修禊”,古人于農(nóng)歷三月上旬巳日(三月三),游于水濱,舉行祭祀、沐浴、采蘭等活動,以消除不祥。這個風俗在漢代已有,我們在觀看《漢武大帝》這部電視劇時,能夠看到漢武帝,手持柳枝蘸水為孩子祛除災邪的情景。本文中,作者這樣寫這一風俗,妙處正在似寫與未寫間,“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似乎僅為簡單至極的交代時間——暮春之初,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人物——群賢,事件——修禊,最關(guān)鍵處僅此二字。
這說明,這一風俗在當時極為普遍,且有一定的歷史,沒有詳寫的必要。東漢杜篤《祓禊賦》、蔡邕《祓禊文》,西晉荀勖、張華、陸機也有同題記。唐代大詩人杜甫 《麗人行》寫到:“三月三日天氣清,長安水邊多麗人?!本褪沁@種盛況的反映。這種不寫而實現(xiàn)大寫的手法實際融入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虛實結(jié)合的技巧,引發(fā)讀者的無窮想象。這次集會的背景應(yīng)該是清涼、綠意的。讓人神馳千載,蘭亭,一個歷史上獨特的符號,一些古裝的士人,展示著怎樣的古樸之舉。
名士云集,自有一番灑潘江陸海之舉的佳話,更兼“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晴天朗日,人更健談;同道相聚,心更舒暢。
優(yōu)雅之戲——流觴曲水,這本是一個酒宴中的游戲。有點像我們今天的擊鼓傳花。古人將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觸岸輒停,坐于其岸者取飲,且即興賦詩,《會稽志》引《天章碑》說:“詩不成,罰酒三巨觥?!痹谶@次聚會中共得詩三十七首,如,王羲之寫到:“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逼渥油跣畬懹校八芍裢r崖,幽澗激情流。蕭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边@大致體現(xiàn)了本文前半部分的意思。由此我們可以說,這是一次名士與山水之約的聚會。與會者衣袂飄飄,吐玉納珠之風采,眾人“曲水流觴”之融融,觀天地敘幽情之泄泄,盡顯于目中。
在蘭亭聚會之前,人們對寄情山水的認識和理解已經(jīng)達到一個相當?shù)母叨?,但至蘭亭聚會始消除其中神秘的宗教色彩,升騰為雅致的文化盛會,標志著詩人已開始留意山水審美,并從山水中體悟玄理。這種嘗試預示著山水詩將要興起,這是此次聚會更為深遠的意義。
三、歷史人物舒展自如的活動。從文學的角度看,中國歷史上有兩次人性覺醒的大時代,一次是戰(zhàn)國,還有一次是魏晉。戰(zhàn)國時期,諸子們“百家爭鳴”,使得整個的戰(zhàn)國充滿文化與人性的氣息。尤其是屈原,自我人性的覺醒使得他象一個思想家者,又象一個斗士,常常讓人想起他的“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其聲強烈激蕩,仿佛就是對著國君方向的呼喊。
魏晉繼承了這段個性張揚的歲月特征,其時人物以獨特的言行傲行于歷史長廊,歷史上的三次大型文人集會(金谷園會、蘭亭集會、滕王閣會),這個時期獨占兩次。
金谷園會:西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當時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將還長安,臨行前,石崇與潘安、左思、陸機、陸云等社會名流相聚石崇的別墅金谷園(今洛陽北),為他舉行餞行游宴。從清晨至午夜,席間吟詩唱和,“一敘中懷”,不能作者,罰酒三斗;作出者,贈狼毫一只,硯臺一塊。后結(jié)集為《金谷詩集》,石崇為之作序,叫《<金谷詩集>序》。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妒勒f新語》記載蘭亭集會后,時人將之與石崇的金谷園會并提,王羲之聽后“有欣色”。
式中:j為第i項制約因素的第j項制約子因素,j=0,1,2,…n,; k1為第i層制約因素包含的制約子因素個數(shù),k1=1,2, …,n;
本文用簡約之筆,集中而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魏晉時期特有的時代風貌和風情?!盎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边@句話幾乎涵蓋了魏晉士人的習慣。魏晉時代政治動蕩,社會政治黑暗,名流鮮有保全性命者,如之前,潘岳——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名響一時的詩人,被殺;之后,謝靈運——中國古代山水詩的鼻祖,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名句活在人們口邊的橫跨千年的一流詩人,被殺;再如嵇康、范曄等。所以,魏晉士人活動大多不言政事,回避現(xiàn)實,出現(xiàn)了或表現(xiàn)寄情山水,或表現(xiàn)研究玄學理論的現(xiàn)象。哀源于有志不得展,痛莫過于清醒而自知。談玄說理,高蹈入世就成了這些人的習慣性動作?!妒勒f新語》中就有多次寫到“悟言一室之內(nèi)”的情景。至于放浪形骸之外,“劉伶醉酒”以及“死便埋我”更是典型。正如周國平所說,“最富精神的人們,他們必首先是最勇敢的,也在廣義上經(jīng)歷了最痛苦的悲劇,但他們正因此而尊敬生命,因為它用它最大的敵意同他們對抗?!闭勑f理、放浪形骸正是名士們對抗社會的方式。
至王羲之時代,雖然相距幾十年,但士人們的舉措似乎并沒有二致。“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保ā对S渾《金陵懷古》》王羲之一代,西晉統(tǒng)治者流落江南,在王謝大族的支持下,偏安建康,飄零異鄉(xiāng),但寄人籬下畢竟不是王羲之們王羲之們王羲之想要的生活。
本文在展現(xiàn)名士群體形象的同時,也呈現(xiàn)給我們一個藏于文字之后的王羲之。這個人賞山水而不忘情,繪士人活動而未加點評,抒性情而忽忽若有牽系。他,看似清逸,實為無奈;看似自得,實則憂傷。追求個人形而上的自由,卻又不能做到酣暢,對現(xiàn)實社會缺乏向往,徒然咀嚼著生命的憂傷。
四、長久地洋溢著的文化芳香。《蘭亭集序》自其問世以來,以其春花般婉轉(zhuǎn)流動的字體,飄若浮云,矯若游龍的神韻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名家的企及之心。《蘭亭集序下》除在古代散文中擁有獨特位置,從行書書法角度說,本文被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從對聯(lián)的角度看,也是流傳久遠,以《蘭亭集序》中語句形成的對聯(lián)多達15對,如:
上:崇山峻嶺 下:茂林修竹
上:惠日朗虛室 下:清風懷古人。
上聯(lián):游目騁懷此地有崇山峻嶺 下聯(lián):仰觀俯察是日也天朗氣清
上聯(lián):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帶左右 下聯(lián):可詠可觴可絲竹懷抱古今
上聯(lián):此地盛游同氣仰為賢知列 下聯(lián):異時文集相期長在天地間
據(jù)說,乾隆皇帝也是極其喜歡《蘭亭集序》中的語句,就曾出“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讓紀曉嵐對下聯(lián)(若周之赤刀大訓,天球河圖)。
一篇《蘭亭集序》,就是一首賞析不盡的詩章,就是一曲品味不盡的旋律。當它從蘭亭飛騰而出之時,就注定了人們對它歷久彌新的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