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芳 張峰榮
北京科技大學管莊校區(qū) 北京 100024
網絡在授課教學中的良好運用
徐莉芳 張峰榮
北京科技大學管莊校區(qū) 北京 100024
目前,隨著網絡的普及應用,網絡技術也被引入教育領域。一個開放式網絡環(huán)境的建立,不僅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大量信息,更為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選擇學習內容提供了平臺。這勢必對授課教學造成不小的沖擊與挑戰(zhàn)。面對諸多關于網絡和授課教學之間關系的問題。利用好網絡的一系列的優(yōu)勢,使授課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網絡;授課教學;教學模塊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wil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education f eld. Under setting up the a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internet has not only provided a great deal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for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so created a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who took their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ir hobbies. It was impacting and changing for the classroom-based instruction. We are facing many questions concern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based instruction and the Internet. We can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in the classroom-based instruction, making good use of a series of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Key words: network; classroom-based instruction; teaching module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及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網絡不僅普及到多數(shù)城市家庭,甚至到了邊遠的農村,使教育手段向著網絡方向發(fā)展,同時也加強了網絡的教育功能。在網絡環(huán)境下,受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網絡的教育功能來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學習。這是因為網上的信息是開放的,不受時空限制,更不受職業(yè)等條件的限制。網絡世界為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但是同時也給授課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
1.1 網絡的開放性與授課的局限性
網絡可以跨地域、跨文化、跨時空,使信息的傳播不再受時間、地點的制約。網絡的開放性使學習者不再受使用統(tǒng)一教材的限定,可以不用做同樣的作業(yè)及試題;不再有固定的修業(yè)年限,可以隨時隨地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靈活地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而授課教學,就要把同一年級同學科的學生組織在一起,有統(tǒng)一的入學時間與畢業(yè)時間,有一致的上課下課時間,不能擺脫對學習時間和地點的嚴格要求。
1.2 網絡的廣泛性與授課教學的特定性
由于網絡具有無限鏈接的功能,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傳播快捷,資源共享,信息量豐富。在網上,學生可以利用龐大的信息庫,為自己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拓展課程相關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能鍛煉自我查找、處理信息的能力。網絡的廣泛性已經讓其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控制學習進度,這對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反之,授課教學的對象是個群體,是個分專業(yè)、分年級因材施教,甚至可以個別輔導的群體。由于授課教學特定性的限制,教學內容十分有限,一般來說,教學多以單向信息傳遞為主,容易導致一言堂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即使采用提問、討論和答疑的形式獲得學生的反饋,并根據(j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過程,但次數(shù)、時間也是十分有限。
1.3 網絡的主動性與授課的被動性
眾所周知,網絡的使用者是信息的主動搜尋者。所有人可以依靠搜索引擎在網絡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是主動把信息“拉”向自己。網絡讓學生可以從包含大量教學信息的網上取得必要的知識,學生選擇的靈活性更大,而且網絡也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然而,在授課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主要還是聽課,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主要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無法決定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由于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并且是集體進行的活動,這就使教師不但占主導地位,而且在管理上也要直接控制,必然會導致學生比較被動地成為學習的主體。
網絡的運用不僅讓信息技術成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也成為教育工作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最佳途徑。信息技術的使用滿足了授課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媒體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之后,我們會感受到自我需求的不滿足和對傳統(tǒng)的授課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滿意。想要更有效地組織利用網上資源,不僅要制作出更符合實際授課教學需求的多媒體課件,還要調整授課教學的模式。
2.1 調整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具等。以前的授課教學手段通常采用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再加一塊黑板來進行,同時運用精講式、討論式、演示式、練習式、實驗式等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及完成教學任務。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教育手段的更新,如投影幻燈、網絡上的視頻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系統(tǒng)等多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授課教學。由于授課教學的時限性,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網絡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以根據(jù)授課的內容進行調整。如第一課:“The Moon”,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There is no air on the moon. Astronauts must wear special space suits when they walk on the moon so they can breathe.”針對這兩個句子,教師先在黑板上寫出“There be”的句型,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從網絡上下載的英語視音頻畫面:一個月球,一個穿著太空服的宇宙飛行員。讓學生充分滿足眼睛與耳朵這兩個主要信息通道后,圍繞畫面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提問:Why must astronauts wear space? 學生就會回答:Because there is no air on the moon, or if they didn't wear special space suits, they cannot walk and breathe on the moon. 接著教師在通過講解“There be”句型的同時,復習了英語語法中的原因狀語從句和條件狀語從句。
從辯證角度看,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利用網絡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各有優(yōu)點與不足?,F(xiàn)代化教學手段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發(fā)展,而輕于品德、情感、審美教育,師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學生難以從教師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審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同時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弱化了具體的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對眼、耳的過度刺激不利于學生的感官。因此,對待二者不可偏廢,應當使傳統(tǒng)的授課教學手段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只有調整、優(yōu)化教學手段,才能真正地提高授課教學的效果。
2.2 調整授課教學理念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及網絡的迅猛發(fā)展,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認知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使得教師不再是一個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而成為學生學習探索中的引導者。在傳統(tǒng)的授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就英語教學來說,基于多媒體對英語教學的實施,使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由于學生可以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學習更多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若只是照搬教材就行不通了。教師的任務必須是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給學生提供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結構和更多的相關信息,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動嘴、動腦的同時,提高英語交際水平。因此,調整授課教學的教學理念勢在必行。
授課教學是一個綜合概念,其中包括一堂課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一堂課就是一次具體的授課教學。所以當我們討論授課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時,必須區(qū)分教學全過程中的授課教學、一個教學階段的授課教學和一堂課的授課教學,因為這幾種不同的授課教學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全過程中的授課教學,有總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作為一個階段中的授課教學,有階段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一堂課也應當有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是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的與學生面對面的教學活動,教什么,怎么教,都是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如果采用每堂課模塊教學,學生利用網絡并根據(jù)自身對英語的理解和把握,把自己變成認知的主體,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對學生起到幫助和促進的作用,而不是硬性地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模塊教學的基本做法:把學生分成組,每個小組在不同的單元中接受不同的教學任務。每組學生根據(jù)不同的任務利用網絡去收集、加工、處理信息,形成初步學習成果與體會。教師在課堂上圍繞教學重點,精心選擇學生從網絡上接收的信息,對之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編排,摒棄那些不重要的信息,爭取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這樣,通過教學引導、點撥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明確了思考問題的方向,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又學會了英語的學習方法。
教師同樣也是一個網絡學習者。利用網絡上的新教育資源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獲取最新動態(tài),這樣才能做到在授課教學上及時準確地傳遞信息,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大膽、有效的創(chuàng)新。
網絡學習和課堂學習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的能力。由于授課教學受到的限制較多,必然有所缺失。網絡在某種意義上能填充課堂教學中的缺失。這是因為網絡本身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便捷性,依托網絡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利用網絡的一個極其重要而明顯的特點,就是能夠促進課堂上沒有時間完成的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
3.1 網絡填補授課教學中的漏點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是以大多數(shù)學生的水平來組織教學,這樣就會導致水平差些的學生跟不上,水平高些的吃不飽。而網絡就能消除這個死角。網絡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學過程十分靈活,內容也呈現(xiàn)多層次與多樣性,學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填補課堂教學中自己缺失的那部分。網絡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xiàn)師生之間在空間、時間和心理上同步與異步交互的零距離。同時,我們知道網絡填補了授課教學中的另一個漏點,就是它的全方位、超時空、互動性和隱蔽性為學生的社交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就是說,網絡能讓學生接觸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學生通過網絡超大信息量的閱讀,潛移默化地學習了發(fā)散性思維方法,懂得在處理復雜事物時必須考慮它與周圍事物的聯(lián)系,從而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同時使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大大超出他們在現(xiàn)實世界所能直接體驗到的。
3.2 網絡擴充授課教學的外延
基于網絡的特殊性,教師可以用它來發(fā)布知識重點,讓學習活動不止課堂的45分鐘,可以擴展幾天,甚至更久,能更有效地推動在教學中對同一主題的討論與探索;學生也將不受制于課堂上即時的反應與思考,可以通過瀏覽、查閱不同的資料進行思考、分析;并通過網絡交流互動,發(fā)揮網絡上虛擬空間的學習效果,同時網上探究的問題及收獲還可以在課堂內集中交流。另外,網絡除了教學活動以外,還能完成作業(yè)的批改、小組討論、合作解答問題等任務。教師在授課教學中完全可以完成必需的教授內容,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后,再通過網絡自練自解,進行小組討論,合作解答,提高學習效率。
網絡資源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有著其他任何教學手段不可取代的作用,利用好網絡資源,可使授課教學更得“法”,教師能更好地對教材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把圖、文、聲、像有機組合,使抽象的內涵轉化成情景交融、圖文并茂的形式,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感知,并營造一個互動的新空間,讓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的感覺,使得授課教學材料的“難言之隱”被輕而易舉地展現(xiàn)。注重網絡信息與授課教學的結合在教育中的作用,使網絡與授課教學這一有益的共存與互補的關系充分發(fā)揮作用。
Tentative analysis on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internet in classroom-based instruction
Xu Lifang, Zhang Fengr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24, China
2012-05-08
徐莉芳,碩士,講師。張峰榮,碩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