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蓓蓓
(南通市第三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0)
對2011年江蘇政治高考經濟學常識選修模塊試題的分析
沈蓓蓓
(南通市第三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0)
江蘇省思想政治選修學業(yè)水平測試,即江蘇省思想政治高考。該考試測試的對象是高中階段選修政治學科的考生。其考試內容、形式與目標要求是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和《江蘇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為主要依據,并參照《2011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按照《說明》規(guī)定,政治高考命題必須反映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到緊密聯(lián)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富有時代氣息;堅持知識考查、能力考查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考查的有機統(tǒng)一,注重考查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考生對現(xiàn)階段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的內容及其意義的理解。在遵循國家統(tǒng)一考試要求的同時,適當體現(xiàn)江蘇特色。
主觀題在江蘇思想政治高考中分值占總分的45%,而簡析題又屬于主觀題部分占分比重較大、難度中等,學生易得分的題型。一般而言,主觀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主干知識、核心觀點和基本方法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與運用能力,它可以彌補客觀題無法測量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評價學生的感受、體驗的缺陷。簡答、辨析、論述、探究是思想政治學科高考經常采用的主觀題類型。而從2008年實施新課程高考試題以來,江蘇思想政治高考主觀題的試題類型主要是兩種:簡析題和綜合探究題。簡析題不同于簡答題。簡答題主要注重對學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簡要表述能力的考查,而簡析題則往往以某個現(xiàn)實問題的圖文材料、名人名言等為載體,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觀點來簡要分析、說明材料所蘊涵的道理。其特點是命題立意來源于一定現(xiàn)實背景,答案簡單扼要,側重于學科基礎知識、基本觀點的再現(xiàn)、理解和初步運用的能力考查。
《經濟學常識》和《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是江蘇省普通高中政治學科的選修內容。但是大部分學校主要選修《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因為很多一線教師對這部分內容較為熟悉。其實,縱觀這幾年江蘇政治高考試卷,從試題難度看,《經濟學常識》的試題相對簡單,學生更易取得高分。筆者希望通過分析2011年江蘇思想政治高考經濟學常識選修模塊試題,為以后教師的經濟學常識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2011年江蘇省思想政治高考選修模塊試題,共12分,占試卷總分的10%。以下將從命題立意、情境、設問和答案四個方面對該題進行分析。
2011年經濟學常識選修模塊試題從知識點的角度看,考查的主要是凱恩斯革命的主要內容、影響和實質以及當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這些考點都明確體現(xiàn)在《2011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中。由此可見,該試題的立意點符合課程標準、考試大綱以及考試說明的要求,其對能力素質的考查也沒有超出當年考試說明所規(guī)定的廣度和深度。試題以凱恩斯在《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中的一段文字為背景立意,考查學生通過閱讀文字材料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能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凱恩斯的理論觀點,并應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評析凱恩斯的理論主張??梢园l(fā)現(xiàn),該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思想政治是一門與時事結合緊密的學科。當前生產能力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產業(y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是困擾我國政府和阻礙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障礙。雖然試題的背景材料是歷史資料,但是卻與我國當前的社會實際相結合,也是經濟學理論界討論的熱點問題。命題直指當前社會矛盾,以此作為考查點,既有利于突出學科重點,又能體現(xiàn)時代氣息。特別是試題要求考生通過凱恩斯的理論主張談談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啟示更能體現(xiàn)新課改背景下思想政治學科實踐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通過查閱高考前江蘇省各地政治學科高考復習資料發(fā)現(xiàn),凱恩斯的理論觀點是各地考生復習的重點。由此可見命題組在出題時并未回避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科常考知識點。此外,命題的指向性也非常清晰,并沒有出現(xiàn)容易使考生理解發(fā)生偏差的問題。
但筆者認為2011年江蘇政治高考經濟學常識模塊試題命題立意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該試題只考查了考生對經濟學常識主干知識觀點的再現(xiàn)和描述。但是新課程強調對學生三維素質的考查,對照這個標準,該命題似乎缺乏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此外通過對比2008年以來的高考試題發(fā)現(xiàn),凱恩斯理論在2008年時已經考查過了。盡管命題不需回避熱點、重點。但是從材料的呈現(xiàn)來看,命題本身沒有創(chuàng)新。以文字材料為背景反復考查主干知識會誤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死記重點知識,而忽視對學生社會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于教于學都不利,違背新課改理念。
試題情境是承載命題立意的場景,也是刺激問題產生、引導學生思考的介質。2011年江蘇政治高考經濟學常識選修模塊試題選用以文字材料的形式緊扣命題立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選擇與學生平時訓練所熟悉的情境。據筆者了解,各地高考復習材料中多以一定的時事事件為背景材料來復習凱恩斯的理論主張。而高考命題情境材料來自于凱恩斯的理論著作,而非憑空臆造,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科學性。同時,材料背后所蘊涵的道理又是與社會發(fā)展的熱點相呼應,從而不失政治學科時代性的特點。情境材料簡約但又不失其深度。特別是對于凱恩斯那段話的理解,既要求學生具有相應水平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要求學生能將這段材料放在當前中國社會實際的背景下來理解,體現(xiàn)了考生的可理解性。從情境的語境中“財政部把用過的瓶子塞滿鈔票放入礦井填平”反而能解決失業(yè)問題,這樣看似違背常理的做法其實為命題本身設置了懸疑,從而更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欲望,激勵學生更加深入地分析、探討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設問是情境材料給予的信息與所要考查目標之間人為設置的障礙。學生如果能很好地審題、理解設問的要求,則往往能事半功倍。從2011年江蘇政治高考經濟學常識選修模塊試題看,該題第一問“概括上述材料所體現(xiàn)的理論觀點,并對該觀點進行評析”,設問中明確要求學生概括材料體現(xiàn)的觀點、評析觀點。設問切口大小恰當且指向明確。學生如果在審題時抓住了概括、評析這兩個要點,那么只要能夠順利回憶知識點,答題并不具備太大的困難。第二問“凱恩斯在上述材料中的觀點對當前我國經濟實踐有什么啟示”設問語言也準確簡明、通俗。一方面與第一問相呼應,但另一方面設問中“對當前我國經濟實踐有什么啟示”沒有明確指出是對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有何啟示。很多考生并不能通過我國經濟實踐聯(lián)想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設問從經濟學常識專題三的內容一下子轉向到專題五,跨度非常大。可見,設問在情境材料和考生知識、能力之間還是設置了一些障礙的。
高考命題要求答案語言簡潔明了。2011年江蘇政治高考經濟學常識選修模塊試題第一問對于凱恩斯觀點的描述只用了29個字,可見并不是要求考生詳細地描述凱恩斯的理論主張。這點符合簡析題的出題要求。而對于凱恩斯觀點的評析在教材中也有體現(xiàn)。所以第一問的答案可以說是源于課本。第二問答案首先指出“我國也存在生產能力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點出了命題背景和意圖,也體現(xiàn)了考查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而“我國政府應該根據實際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既考查到考生的必修一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又考查到考生對當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要任務的理解,與命題立意、情境、設問相呼應。當然,參考答案本身并不是固定的,答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從而使得評分既科學合理又不扼殺個性。
經濟學常識是對必修一經濟生活的延伸與拓展。研究經濟學常識高考試題,可以為我們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方向指引,幫助我們把握考試重點和熱點、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1]2011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12.
[2]謝樹平.思想政治教學評價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9.
(責任編輯: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