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主政治:普適價值的多元實現(xiàn)形式

2012-01-27 23:32何顯明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民主制度政治

何顯明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1121)

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了一種表面上極具悖論性的現(xiàn)象:一方面,民主已演變?yōu)楝F(xiàn)代政治體系的普適價值,確立了在現(xiàn)代政治價值系統(tǒng)中無可爭議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人們對民主的理解和闡釋卻陷入了從未有過的眾聲喧嘩的混亂局面,以致民主基本內涵的界定都已很難取得廣泛的共識。然而,只要我們深入地考察人類民主政治實踐的現(xiàn)實進程,上述這種悖論現(xiàn)象可能恰恰體現(xiàn)了民主實踐的生機和活力。民主實踐始終是一個動態(tài)的試錯性過程,世界各國在特定的政治發(fā)展境遇中對特定政治價值的追求不斷地賦予民主新的時代內涵,為其注入民族文化的氣息。而特定境遇下的政治訴求及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歷史社會條件,也總是使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民主實踐經歷著截然不同的遭遇,形成民主政治不同的體制建構。因此,開放的民主實踐進程將呈現(xiàn)出日益豐富和多元的民主實現(xiàn)形式。

一、作為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普適價值的民主

20世紀是“民主的凱旋時代”①,各種民主觀念、制度和實踐的涌現(xiàn),使民主成為超越意識形態(tài)和民族文化的普適價值。一旦民主成為現(xiàn)代政治的核心價值,它就成為現(xiàn)代“政治之善”的化身,成為現(xiàn)代政治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英國學者戴維·赫爾德強調,應當“把民主定義為政治的善,即按照‘自由和平等’的政治約束來定義‘美好生活’”②。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在2002年度的人類發(fā)展報告也曾經指出,“民主是惟一的一種政治機制,它能夠保證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以及參與權——以使民主統(tǒng)治本身成為一種善舉?!雹?/p>

民主作為普適價值,必然凝結著許多帶有普遍性的規(guī)定。民主的普適性首先意味著,民主是人類共同的政治理想,相對于人類社會以往的任何一種統(tǒng)治形式,民主的治理方式更能體現(xiàn)政治統(tǒng)治的合法性,更能在政治統(tǒng)治過程中保障和體現(xiàn)人性的尊嚴。正如俞可平指出的那樣,從“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意義上講,民主概念至少包含著三個不可或缺的規(guī)定:至少在法律形式或制度規(guī)定上,民主制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普遍的人,即全體人民;在制度與人的關系上,人是制度的目的,國家的法律制度為人民而設立;在政治過程或程序中,人民是決定性的環(huán)節(jié)。④民主政治在人類有史以來的政治統(tǒng)治形式中最大限度地彰顯了人的主體性價值。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民主制對其它一切國家的關系,正如同不是宗教創(chuàng)造人而是人創(chuàng)造宗教一樣,不是國家制度創(chuàng)造人民,而是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诿裰髦浦?,不是人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為人而存在;在這里,人的存在就是法律,而在國家制度的其他形式中,人卻是法律規(guī)定的存在。民主制的基本特點就是這樣?!雹菝裰髡w以落實、保障公民的政治主體地位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其所建構的政治秩序為公民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間,使個體享有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政治權利,進而有效地激發(fā)了社會發(fā)展的活力。

民主政治為現(xiàn)代政治體系建構了唯一可能的合法性基礎。民主浪潮之所以能夠席卷全球,關鍵就在于,除了民主政治所建構的委托代理邏輯,世俗化的現(xiàn)代政治體系幾乎無法為國家的合法性提供有效的論證,即“民主現(xiàn)已成為唯一具有普遍正當性的政府形式”⑥。無論是否實行了競爭性的普選制度,今天幾乎每個政治體系都不得不聲稱自己的權力來自于人民的授權,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因為民主政體的合法性建立在廣泛的民意基礎上,盡管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伴隨著種種政治動蕩,但只要民主體制得到鞏固,相對于其它政體,它總是更有利于實現(xiàn)持久的政治穩(wěn)定。相反,非民主政體往往只能將政治的穩(wěn)定建立在政治強人的非凡能力和魁力之上,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政治運作規(guī)則。民主政治借助于一整套制度性的并得到廣泛認可的政治運作規(guī)則,一方面為政治沖突提供了理性博弈的框架,使得政治沖突的非暴力妥協(xié)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現(xiàn)代憲政民主建立的權力分立、制衡體系,也有效地避免了權力的壟斷性集中及其可能產生的圍繞這種專制權力展開的贏家通吃式的政治博殺。

作為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結晶,民主“不僅有普遍價值還有共同形式”⑦。民主政治在體制建構上包含著一系列落實“民有、民治、民享”價值理念,克服傳統(tǒng)政治體制弊病的共同制度要件。如所有民主政體都需要通過政治選舉來建立公共權力的委托授權機制,確立政治統(tǒng)治的合法性;都需要從制度上建立公共權力的制衡機制和約束機制,防止公權的濫用,保證公民享有平等的自由權利;都需要建立必要的公民參與機制,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參與愿望等等。也正因為如此,現(xiàn)代民主體制總是與憲政、法治、自由、共和等價值及相關制度安排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使民主得到有效運轉的制度體系。

民主的普適性還意味著民主政治的成長過程存在某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共性現(xiàn)象。各國的民主政治實踐以日益豐富的經驗和教訓證明,民主政治的成長同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社會結構的變遷、政治文化的演進有著深刻的內在關聯(lián),民主體制建立以后,其鞏固及有效運轉同樣需要得到相關社會條件的支撐。后發(fā)國家雖然無法直接通過制度移植來建立民主政體,卻可以在民主政治的建設路徑、時序模式的選擇以及擺脫政治發(fā)展危機的方式等方面,廣泛借鑒早發(fā)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在人類社會所經歷的三次民主化浪潮中,卷入的國家一次比一次多,而經歷的挫折特別是民主政體被顛覆的概率卻一次比一次少,早發(fā)國家的民主實踐經驗和教訓無疑發(fā)揮了重要的借鑒作用。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領導人已多次明確地肯定了民主的普適價值。2003年10月2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大利亞聯(lián)邦議會發(fā)表演講,稱“民主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2007年2月26日,溫家寶總理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中也稱民主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⑧。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也明確提出“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強調要“堅定不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需要指出的是,肯定民主價值的普適性,并不等于民主只有一種特定的實現(xiàn)形式或制度形式。相反,探索適應本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條件的民主政治的有效實現(xiàn)形式,始終是各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確切地說,在民主成為普適政治價值的今天,圍繞民主的爭論,主題已不再是“民主好不好”和“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要什么樣的民主”及“怎樣實現(xiàn)民主”的問題。

二、民主內涵的豐富性與多元性

對民主政治實踐來說,最具吊詭性意味的是,恰恰是在民主幾乎成為一種宗教,一個神話的今天,人們對民主內涵理解的分歧也達到了極致。喬·薩托利在《民主新論》的開篇就尖銳地指出了這樣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我們生活在一個以民主觀混亂為特色的時代里”,“我們雖然都聲稱喜歡民主,卻不再知道(理解、一致同意)什么是民主了”。⑨

民主是一個歷史范疇,其內涵和價值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遷。正如麥克弗森(C.B.Macpherson)所言,民主曾經是一個壞字眼。幾乎任何一個人都認為,按照其最初的意義即人民統(tǒng)治或政府遵從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民主就會是一件壞事——對于個人自由和文明生活的優(yōu)雅品質都是有致命危害的。從很早的歷史時期直到大約100年以前,幾乎所有智者們都抱有這種觀點。直到近50年,民主才開始變成好的事情。⑩甚至在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民主依然是一個語義含混、褒貶不一的詞匯。法國學者邁耶指出,在法國大革命前夕,“民主一詞的涵義仍模糊不清,此后它又與雅各賓專政,恐怖以及無休止的法國軍事侵略聯(lián)系在一起”。同樣,在美國建國之際,“憲法的制定者了解雅典的模式,但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反對這樣的制度?!痹跐h密爾頓、杰伊和麥迪遜等人看來,將審議權或司法權全部或部分地委諸于人民的集合體,可能會造成錯誤、混亂和不穩(wěn)定,因而民主政體實際上是一種糟糕的政體,只有共和政體即代議制政體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即使是在民主的價值得到廣泛確認的歷史條件下,民主的理論和體制建構,也始終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系統(tǒng),不同時代,不同發(fā)展境遇下的人們基于不同的政治訴求,都會賦予其不同的內涵?!懊恳淮吮仨殲樽约涸僭煲槐槊裰?,民主的本質與精髓乃是某種不能從一個人或一代人傳給另一個人或另一代人的東西,而必須根據(jù)社會生活的需要、問題與條件進行構建?!闭f到底,民主并非人類政治生活的終極價值,民主只是國家治理的一種有效方式。每個國家在應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發(fā)展挑戰(zhàn)的過程中,都必然要綜合社會發(fā)展的多元價值訴求,以及實現(xiàn)這些價值的社會現(xiàn)實條件而確立民主在政治發(fā)展以及整個社會發(fā)展中的價值定位,進而基于解決面臨的迫切問題的需要確定民主政治發(fā)展的現(xiàn)實目標,并在多種社會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特定的民主制度形式。

民主首先是一種價值理念。當民主成為現(xiàn)代政治的核心價值時,人們幾乎把自己最珍視的政治價值都寄寓在了民主這一神圣化的字眼中,以致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儀的民主輪廓,因而在今天,實際上并沒有一種真正的民主理論,有的只是各色各樣的民主理論。美國學者科利爾 (DavidCollier)和斯迪芬·萊維茨基 (Steven Levitsky)甚至找出了550多種“分支類型”的民主。無論就人民主權地位的體現(xiàn)或公意的表達,還是國家治理過程的公眾參與而言,民主都是現(xiàn)代政治的一個核心問題,任何旨在推進社會變革的主張都不可能繞過民主這個門檻,都必須對什么是民主以及如何實現(xiàn)民主的問題作出自己的反應。這就意味著,在現(xiàn)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思潮都有自己的民主理論,由此也形成了自由主義民主與共和主義民主、理性主義民主與經驗主義民主、資本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精英主義民主與大眾主義民主等等的理論分野,形成了民主話語眾說紛紜令人無所適從的局面。

民主內涵的豐富性和歧義性,不僅源自多元民主思潮不同的話語系統(tǒng),而且源自民主概念被寄寓的政治價值內涵的多元性。由于民主已經成為現(xiàn)代政治價值的象征性符號,因而幾乎現(xiàn)代政治的每個重要價值理念或多或少都與民主有著含混不清的關聯(lián)?!半m說民主本身不是自由,但是它卻是保障自由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說民主意味著自主治理,那么,自由就是民主的重要前提。同時,自由也是民主政治追求的終極目的,因為它是人對自己的基本生存價值的設定。因此,自由乃是民主的應有之義,在自由主義民主的理論視野中,沒有自由就沒有民主可言,民主究其實質乃是保障自由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民主總是意味著平等。現(xiàn)代民主政治以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權利為前提,并著力保障公民以平等的權利參與選舉,參與各種公共事務治理。就此而言,沒有平等就沒有民主可言。民主還往往與憲政聯(lián)系在一起。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的憲政》中曾給憲政下過一個簡約而著名的定義:“憲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嚴格地講,憲政是民主制度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且憲政與民主的側重點和內涵是有區(qū)別的,民主強調的是權力的歸屬,憲政著眼的是對權力的限制。但與此同時,民主的價值的確又可以涵蓋憲政所追求的目標,憲政制度本身就是實現(xiàn)民主價值的制度要件。民主還與共和相關聯(lián)。孟德斯鳩說過,“共和政體是全體人民或僅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權力的政體。從詞源學上講,‘共和’的意思基本上相當于公共財富或公共利益。共和意味著最高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權力的淵源是人民,以及政府是由人民建立的并且是向人民負責的?!边@樣,共和政體同樣可以視為民主政治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顯然,民主被寄寓了過多的原本并不屬于民主范疇的政治價值。正如張鳳陽指出的那樣,所有被人們判定合格的“民主政體”,實際上都不是“純粹民主”,而是“復合民主”。換句話說,現(xiàn)代西方國家的治理結構,既混雜了若干“非民主”的成分,更安裝了一些“防民主”甚至“反民主”的部件。今天被一并歸于民主名下的文明政治成就,事實上有許多來自別的政治傳統(tǒng)。民主與自由、平等、法治、憲政、共和等重要政治價值不同的匹配關系,決定了民主在不同國家政治價值體系中不同的地位,乃至民主的具體界定方式,決定了各國基于特定政治情境和政治目標所表達的民主價值訴求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

民主內涵的豐富性還因民主價值和民主實踐在非政治領域的拓展而變得更加復雜。近現(xiàn)代的民主是在反抗政治專制和壓迫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但專制和壓迫顯然并非政治生活特有的現(xiàn)象,而是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民主價值的提升必然帶來民主價值在社會各領域的全面滲透,形成民主價值泛化的趨勢。19世紀末韋伯夫婦提出了“工業(yè)民主”的概念,主張打破企業(yè)內部專制的權力結構,改變資方在企業(yè)管理中的特權地位,建立讓工人參與企業(yè)管理的組織結構。隨后,工作場所的民主參與進一步擴展到了經濟政策過程之中,形成了經濟民主的相關理論。奧塔·錫克認為,在西方民主國家中,經濟政策的決策權越來越操縱在不具名的官僚機器之手,基本上已經社會化的工人同少數(shù)權力精英的決策之間的矛盾正在增大。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必須從經濟民主化的新辦法中去尋找,不但要維護政治民主,而且要使之擴展到經濟中去,才能實現(xiàn)廣泛階層人民群眾的真正利益和發(fā)揮他們的責任。”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哲學系教授戴維·施韋卡特甚至進一步將經濟民主理解成為一種非集中化投資的計劃與“車間民主”相統(tǒng)一的“市場社會主義”,認為它是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它可以保證更高的效率、更合理的增長以及更多的平等、民主和富有意義的工作。

同經濟民主相比,社會民主的概念更為寬泛。早在19世紀30年代,托克維爾考察美國民主時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美國的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民主的。上世紀初美國進步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杜威突出強調了民主的教育功能和道德價值,認為民主既是一種政治制度,又是“一種社會的和個人的生活方式”。在杜威看來,只有當民主深入到了生活的細節(jié)之中,成為每個人的基本生活信念時,民主體制才會真正得到鞏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立足于社會現(xiàn)實生活,將平等的權利從以往各種民主觀所關注的選舉、言論自由等政治權利,擴展到包括生存、工作、休息,以及住房、醫(yī)療保障、受教育等各方面,將“民主”問題轉化公眾關切的民生問題,同樣極大地豐富了民主的內涵,并且使民主具有了可以切實感知的內涵。在當代民主“重返日常生活領域”的變革實踐,通過社會、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民主文化建設來影響政治決策構成了民主創(chuàng)新實踐的重要內容。在吉登斯“生活政治”的視野中,兩性關系、婚姻、家庭、親屬關系等都被納入民主實踐的范圍。

民主實踐從傳統(tǒng)的政治領域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民主理論從單純的宏大敘事演變?yōu)榘甏髷⑹潞臀⒂^敘事在內的龐大話語體系,預示著民主實踐將是一種無止境的嘗試過程,民主理論則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開放系統(tǒng)?!懊裰骺赡軙^續(xù)保持其不僅作為一個具有爭議性的概念,而且是一個批判性的概念:即是一種標準或理想,現(xiàn)實通過其得到驗證并發(fā)現(xiàn)自身缺陷?!北M管經濟民主、社會民主、文化民主以及生活政治等等在今天充其量都只停留在初步嘗試階段,但它們都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民主的想象空間。那種將民主僅僅理解為一種政治制度建構,進而又將其等同于西方主要國家在特定的歷史進程和文化社會背景中形成的制度形式的一元式民主理論,已經完全過時。

三、民主政治的多元實現(xiàn)形式

任何普適價值都可能存在多元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民主同樣也是如此。要將民主的理想轉變?yōu)楝F(xiàn)實,就需要建構形成一整套讓民主有效運轉起來的政治體制和制度安排,將民主價值體現(xiàn)到現(xiàn)實的政治秩序之中。而正如各種政治思潮幾乎從未在什么是民主的問題達成一致一樣,世界各國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中也從未形成一種得到廣泛認同的民主體制的標準形式?!懊裰髂軌蛞罁?jù)時代、歷史、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宗教、政治文化、制度安排以及國際形勢的不同而采取非常不同的形式?!?/p>

民主政治的原型,是人民主權與人民治權相統(tǒng)一的“直接民主”。古代雅典之所以能夠實行最接近于人民直接統(tǒng)治理想的直接民主,同城邦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是古代雅典式的城邦國土狹小,公民人數(shù)不多,人們相互之間比較熟悉,有進行公民討論表決的可能性;二是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城邦政務比較簡單,主要事務有可能付諸公民表決;三是城邦的奴隸制使大部分公民擺脫了生產勞動,有較多閑暇時間參與公共事務。直接民主制的上述特殊條件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均已不復存在。一位古希臘哲人曾經感慨,最佳的公民規(guī)模只能是在一個演說者的視聽范圍內可以集合起來的數(shù)目。在政治共同體擴展為規(guī)模龐大的民族國家,公共事務的數(shù)量規(guī)模及其復雜性也急劇擴大之時,國家事務的直接民主治理變得越來越難以想象。古希臘之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類似的民主政體就足以說明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本身就是一個特例。近代以來,隨著自由民主逐漸占據(jù)主流思潮地位,直接民主因可能導致“政治肥大癥”、政治運作低效率,特別是“多數(shù)暴政”而受到了廣泛質疑和攻擊。在法國大革命充分暴露出公意的強制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之后,人民的直接統(tǒng)治,作為民主的可能實現(xiàn)形式完全退出了人們的視野。無論是否還有人憧憬這種民主實現(xiàn)形式,但在現(xiàn)實性上,哪怕是思想相對激進的人們也不得不承認,人民的統(tǒng)治需要得到必要的限制,需要尋找比直接民主更加切實可行的民主實現(xiàn)形式。在社會底層民主參與熱情高漲與政治精英階層極力試圖駕馭這種政治沖動的博弈過程中,以代議制為代表的間接民主體制逐步建構起來,并逐步成為人們心目中民族國家最具現(xiàn)實性的民主政治實現(xiàn)形式。

問題在于,間接民主的制度形式同樣也是紛繁復雜的。一個國家的政治體系不是一個封閉的自組織系統(tǒng),而總是同經濟狀況、文化傳統(tǒng)、社會結構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等等構成錯綜復雜的互動關系。民主在一個國家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是人們對民主的主觀認知同政治體系自身的演變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并因此而呈現(xiàn)出了濃厚的民族文化的特色和發(fā)展的階段性屬性。美國學者霍華德·威亞爾達在其主編的《民主與民主化比較研究》一書指出,建立在“制度化的競爭性選舉、政治自由、政府的定期更換”基礎上的民主觀念應該拓展。世界各國都是根據(jù)本國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制度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創(chuàng)造著本土的民主。如歐洲更強調社會民主,更傾向于把民主建立在社群主義而不是個人主義基礎上,認為平等不能僅僅限于政治或法權意義上的平等,還應體現(xiàn)在社會和經濟領域。俄國的民主在具體的運作中,對權威的崇拜和集權化的傾向一直與自由分權民主相矛盾。拉丁美洲的民主,由于經濟欠發(fā)達、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羅馬天主教會的信仰,不重視法制,更強調領導者個人的影響力,認同社會有機論和法團主義,強調權威、紀律、等級制和自上而下的決策方式。亞洲的民主受儒教影響深遠,強調一致、紀律、秩序、榮譽、教育、家庭義務、團隊精神、共同體意識和精英作用等等。伊斯蘭地區(qū)的民主,宗教組織和宗教法起決定性作用,而非洲的民主目前仍受到貧困、饑餓、疾病、戰(zhàn)爭和族群沖突等問題的困擾。因此,“民主既是普遍的,即它具有的某些核心內容可以適用于全球;同時它又是特殊的,即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以各自的方式實踐著民主?!?/p>

民主政體是社會多元政治力量錯綜復雜的互動博弈的產物,不同的社會結構、政治分層及其力量對比,以及多元政治力量的博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民主政體最終可能的樣式。政治是對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不同的社會群體一旦形成較為明確的群體意識,就會想方設法組織和動員一切資源介入到政治博弈過程中來,力求最終形成的政治體系能夠最大限度地維護和保障自身的利益。就此而言,每個國家的民主體制從來都不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藍圖建構出來的,也不可能是一個純粹的制度移植過程,而是在各種利益群體的政治沖突、政治對抗及政治妥協(xié)當中形成的一種政治均衡格局。

民主政體是由眾多相互匹配、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構成的復雜體系。民主政治說到底是一種國家治理模式和管理體制,各國的民主體制實際上是由特定的選舉制度、政黨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等共同構成的某種具體的治理結構。這些制度安排的不同特征,它們之間多樣化的組合方式,以及它們同該國經濟、社會體制及政治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匹配方式,都決定了各國形式上相近的民主體制無論體制的具體運作過程還是實際功效都有著顯著的差異。羅伯特·達爾曾經通過比較22個穩(wěn)定的民主國家,發(fā)現(xiàn)各國的立憲體制有著非常不同的具體制度安排,從而糾正了將美國憲政體制當作西方民主政體的標本的模糊觀念。譬如,在國家結構上,在除美國之外的21個民主國家中,只有6個同美國一樣采取聯(lián)邦體制;在議院制度上,強有力的兩院制只在美國和其它3個國家存在;用來制約多數(shù)決定原則的不平等的代表權,即第二院的人數(shù)與各聯(lián)邦單位人口數(shù)目不成比例,各國的相關規(guī)定差異很大;在選舉制度上,22個民主國家中有18個實行“比例代表制”(按所獲票數(shù)獲得代表份額)及其變體,而英國、美國、加拿大三國則實行典型的單名制選區(qū)制度;在行政權方面,既有美國這樣總統(tǒng)制,也有英國這樣的議會內閣制和法國的半總統(tǒng)制……如此等等。可見,同樣是民主政體,不同的政治制度設計以及不同制度安排相互之間構成的多樣化的匹配模式,實際上使西方各國的民主政治有著非常不同的體制樣式,以及具體的運作機制。

四、民主政治成長的多元路徑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體制樣式,同樣也不存在普適性的民主政治發(fā)展道路。即使是一些國家的民主體制明顯體現(xiàn)出了更高的運作成效,在維持了政治局勢的動態(tài)穩(wěn)定的前提下較好地實現(xiàn)了國家治理與公民權利保障的統(tǒng)一,但對于其它國家來說,這種民主政體的“榜樣”說到底只是借鑒的對象而無法將其制度安排直接移植到本國,畢竟每個國家的民主體制以及發(fā)展路徑都是由該國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就此而言,沒有絕對好的民主體制,有的只是更適合某一國家的民主體制。

西方的民主實踐充分表明,現(xiàn)代民主政治體制,不是一種簡單的政治制度安排,更不是人為設計的產物,它“作為一整套生活方式,深深地銘刻在西方的文化、社會和經濟之中”。亨廷頓在談到發(fā)展中國家借鑒和移植發(fā)達國家的政治經驗時曾經指出,“現(xiàn)代民主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它扎根于社會多元主義、階級制度、市民社會、對法制的信念、親歷代議制度的經驗、精神權威與世俗權威的分離以及對個人主義的堅持,所有這些都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的西歐開始出現(xiàn)的?!闭沁@些對非西方國家來說相當陌生的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最終孕育出了西方的民主政治體制。

英國最早建立了現(xiàn)代憲政體制,為現(xiàn)代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了最初的“原型”??梢哉f,英國是在沒有任何政治參照系的情況下,在各種現(xiàn)代性因素與文化歷史傳統(tǒng)共同作用的背景下,通過各種政治力量錯綜復雜的政治博弈推動了政治體制的漸進式演進,走出了一條典型的內生型的政治發(fā)展道路。英國之所以能夠以漸進、妥協(xié)的方式逐步建構形成現(xiàn)代民主政體,同英國特有的一系列政治條件和文化歷史傳統(tǒng),如悠久的習慣法傳統(tǒng)以及由此產生的“王在法下”、“法律至上”的信仰,尊重歷史和傳統(tǒng)的經驗主義、保守主義政治性格,相對均衡的政治格局以及注重妥協(xié)的政治習俗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果說英國最早確立了君主立憲體制,為人類社會貢獻了以憲政以限制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的政治經驗的話,那么,美國則完成了“民主制度在一個大國和一個大的民族中的實現(xiàn)”,證明了代議制作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民主政治的制度形式的有效性與現(xiàn)實可能性。只要我們認真地檢視美國的建國歷程及其擁有的種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雖然美國的民主體制凝結和閃耀著美國政治家、思想家豐富而深刻的政治智慧,但就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歷史條件而言,美國實在是太過幸運,其在民主政治上的種種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同其所擁有的種種先天性的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除了地理環(huán)境和資源條件以外,美國獨特的民情,以及獨特的歷史傳統(tǒng)也為其民主政治體制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首先,美國是一個由移民融合而成的年輕國度,沒有專制統(tǒng)治的歷史遺產,更沒有根深蒂固的支持專制統(tǒng)治的社會思想基礎和權力網絡,相反,由于建國前夕絕大多數(shù)歐洲移民都是抱著逃避宗教迫害和專制壓迫,尋求自由的新國度的理念來到美洲大陸的。移民們強烈的獨立、平等、自由意識,以及自主治理的信念,為這個國家積極探索沒有先例的民主體制奠定了牢固的社會根基。其次,美國建立代議制民主體制具有深厚的基層民主治理的實踐經驗的支撐。美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經歷的是一條典型的自下而上的道路。在國家共同體還未形成之前,鄉(xiāng)鎮(zhèn)自治的實踐經驗早已相當豐富。這使得美國有可能在保留地方自治基礎上來探索代議制這樣一種大國民主體制,形成國家層面的代議制民主與地方自治、基層社區(qū)及社會各領域的自主治理相互匹配的民主政治體系。再次,沒有歷史包袱的移民國度,決定了美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社會相對平等的國度。在此,既沒有歐洲那種貴族勢力和教士階級享有的特權,也沒有懸殊的貧富差距,這使得美國有可能基于政治平等的原則以較快的速度推進選舉民主的發(fā)展。顯然,美國之所以能夠比較順利地建立代議制民主體制,并使這種體制得到長期鞏固,同它所擁有一系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社會條件是分不開的。人們盡可以艷羨美國的民主,但對照本國的國情,卻往往不得不懊喪地承認,那種民主也只有美國才有可能擁有。即使是在歐洲國家,盡管美國代議制民主的成功經驗受到了重視,但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復制美國民主的發(fā)展歷程,各國建設現(xiàn)代民主政體的努力都經歷了不同的路徑,遭遇了不同的坎坷。

民主化進程的復雜性和路徑的多樣性,在國情與歐美國家迥異的發(fā)展中國家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發(fā)展中國家普遍是在國家治理面臨嚴峻挑戰(zhàn),甚至在維持政治局勢穩(wěn)定的基本條件都不太具備的情況下,開啟其政治轉型歷程的。盡管在民主的普適價值逐步在全球范圍擴散的過程中,這些國家也曾力圖通過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來加快本國的民主化進程,但傳統(tǒng)政治秩序根深蒂固的制約和影響,現(xiàn)代民主政體社會根基的缺乏,傳統(tǒng)政治觀念和政治心理與植入的政治制度的沖突,都使發(fā)展中國家在民主化進程中遭遇的挫折,以及由此呈現(xiàn)出的發(fā)展歷程的多樣性、復雜性遠遠超過了歐美國家。

一個國家最終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通往民主政治的路徑和具體進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現(xiàn)象。一方面,一個國家特定的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初始條件,在很大程度決定了民主政治發(fā)展的突破口和發(fā)展路徑,進而形成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某種“路徑依賴”現(xiàn)象。同時,外部國際環(huán)境以及本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文化歷史傳統(tǒng)與民主政治發(fā)展錯綜復雜的互動關系,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主化路徑和策略的選擇空間?!霸谌魏我粋€特定的國家,民主化都是某些一般的原因加上這個國家其他一些特有的因素相結合的產物”。就此而言,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發(fā)展進程存在著諸多客觀性的制約力量,而不是一個任意的人為選擇過程。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畢竟又是一連串相互影響的政治事件、政治活動構成的過程,政治領袖及政治精英群體的選擇及其所作所為,的確又能給民主化的具體進程施加相當重要的影響。因此,民主化的進程是客觀因素與主觀選擇的統(tǒng)一。無論是初始條件的差異,經濟、社會、文化與政治因素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還是政治領導人在危機或機遇面前的選擇,都決定了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民主化進程將呈現(xiàn)出同西方發(fā)達國家當年的歷程截不同的紛繁復雜的畫卷。

綜上所述,民主是價值的普適性與實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的統(tǒng)一,而恰恰正是民主政治的內在規(guī)定性和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為發(fā)展中國家積極探索有效的民主實現(xiàn)形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就需要在毫不動搖地確認民主的普適價值,廣泛借鑒其它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的同時,對發(fā)達國家建構的自由民主話語霸權保持清醒的意識,防止將民主一元化、絕對化,將民主價值的普適性替換為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的普適性,堅定不移地致力于探索既能增進國家的有效治理又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既能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較快發(fā)展又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Φ拿裰鲗崿F(xiàn)形式。

[注 釋]

①[美]羅伯特·達爾:《論民主》,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153頁。

②[英]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第376-377頁。

③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2002年人類發(fā)展報告:在碎裂的世界中深化民主》,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第3頁。

④ 俞可平:《馬克思論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價值和共同形式》,《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7年第3期。

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1-282頁。

⑥ [美]霍華德·威亞爾達:《民主與民主化比較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前言”第1頁。

⑦俞可平:《馬克思論民主的普遍性》,《學習時報》2007年9月17日。

⑧ 溫家寶《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2007年02月26日。

⑨ [美]喬·薩托利:《民主新論》,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7頁。

⑩轉引自[英]安東尼·阿伯拉斯特:《民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頁。

猜你喜歡
民主制度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國式民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泰安市| 舟曲县| 平潭县| 武义县| 弋阳县| 茌平县| 峨山| 仙居县| 托克逊县| 合山市| 嫩江县| 武冈市| 秦安县| 静安区| 枣阳市| 武陟县| 垦利县| 澄迈县| 广东省| 新郑市| 牙克石市| 新河县| 阜康市| 遂溪县| 三明市| 石楼县| 临潭县| 雅江县| 宁波市| 洪雅县| 广平县| 安仁县| 寻甸| 镇平县| 读书| 朝阳市| 焦作市| 潢川县| 潜江市| 仙桃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