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以民主集中制為視角的考察

2012-01-27 19:51:09陳思蓮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2年1期
關鍵詞:集權民主集中制民主

陳思蓮

(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海口570228)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fā)展相結合,使之能把握時代脈搏,回應時代主題,進而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盡管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命題遲至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才第一次提出,但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一直都在根據時代的需要,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本文擬以黨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為視角,通過梳理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將民主集中制時代化的歷程,揭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曲折歷程、經驗教訓。

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組織原則的民主集中制,是在列寧領導的俄國革命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建立后,面對復雜的黨內外狀況,列寧提出只有建立集中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列寧強調,“如果沒有正式規(guī)定的黨章,沒有少數服從多數,沒有部分服從整體,那是不可想象的?!保?]因此,在俄國黨的組織建設中,盡管列寧曾對黨內民主進行過不懈探索,但總體上看,形成于俄國革命時期的民主集中制具有強烈的集權偏向。

民主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與十月革命前后的布爾什維克黨面臨相同的處境,肩負著同樣的使命。非法的政治地位、秘密的生存環(huán)境、強大的競爭對手,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只有實行集權,才能凝聚起強大的革命力量去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因此,盡管中國共產黨直到1927年才將民主集中制寫進黨章,1945年才對民主集中制進行內涵界定,但自建黨始,黨就在組織建設中特別強調集權。1922年,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指出:“凡一個革命的黨,若是缺少嚴密的集權的有紀律的組織與訓練,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夠有力量去做革命的運動?!币虼耍骷壗M織和全體黨員必須要“有集權精神與鐵似的紀律”[2]。大革命失敗后,在反思陳獨秀“家長制”作風的過程中,盡管也曾強調過“黨內民主主義”,但更加險惡的生存環(huán)境卻在事實上不斷強化著黨內“集權”?!鞍恕て摺睍h通過的《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指出:“現時秘密狀態(tài)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集權。”[3]1930年7月,全國組織會議通過的《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組織任務》強調:“黨目前處在嚴重的殘酷斗爭的環(huán)境與準備奪取政權的嚴重任務之下,黨的組織形式,必須要采取更嚴密更集中的原則,在將來國內戰(zhàn)爭的時候,黨的組織必須完全軍事化,因此,目前黨的組織在民主集中的原則之下要求擴大黨內民主,這是削弱黨的力量,松懈黨的組織……”[4]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在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時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地傾向于集權。1937年,毛澤東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斗爭》中指出:“在反動和內戰(zhàn)時期,集中制表現得多一些?!保?]張聞天在《白區(qū)黨目前的中心任務》中也提出:“黨內民主的實行,絲毫也不能削弱黨的鐵的紀律?!保?]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這些就是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實施,誰破壞了它們,誰就破壞了黨的民主集中制,誰就給了黨的統(tǒng)一團結與黨的革命斗爭以極大損害[7]。這次會議通過的《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進一步明確: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黨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領導,是黨在組織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各級黨的委員會的委員必須無條件的執(zhí)行,成為一切黨員與干部的模范。[8]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為了應對國民黨的反共摩擦、日本侵略者的瘋狂掃蕩,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要求全黨黨員和黨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在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和統(tǒng)一紀律下面,團結起來,成為有組織的整體。沒有這樣堅強統(tǒng)一的、集中的黨,便不能應付革命過程中長期殘酷復雜的斗爭,便不能實現我們所擔負的偉大歷史任務?!保?]《決定》“不允許任何黨員與任何地方黨部,有標新立異,自成系統(tǒng),及對全國性問題任意對外發(fā)表主張的現象”[10]。隨著“集中統(tǒng)一”緊迫性的增強,1942年9月中共中央又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統(tǒng)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稕Q定》認為: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他應該領導一切其他組織,如軍隊、政府與民眾團體。根據地領導的統(tǒng)一與一元化,應該表現在每個根據地有一個統(tǒng)一的領導一切的黨的委員會……中央代表機關(中央局、分局)及各級黨委(區(qū)黨委、地委)為各地區(qū)的最高領導機關……《決定》要求中央代表機關及區(qū)黨委地委的決議、決定或指示,下級黨委及同級政府黨團,軍隊軍政委員會,軍隊政治部及民眾團體黨團及黨員,均須無條件的執(zhí)行。[11]

1946年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為了取得打敗蔣介石的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毛澤東要求“將一切可能和必須集中的權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機關手里”[12],用以克服黨內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地方主義。1948年10月,中共東北局在《東北局關于建黨工作發(fā)言大綱(草案)》中也指出:“新的情況、新的任務,要求我們在組織上強調集中統(tǒng)一,強調組織性與紀律性,強調計劃性與工作效率”,“沒有國家規(guī)模的集中統(tǒng)一的領導,全國革命及東北革命的徹底勝利是不可能的?!保?3]

民主革命時期,在確立和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也曾關注過黨內民主問題。但總體上,“集權”、“集中”是這一時期民主集中制建設的重點。之所以如此,原因是:首先,非法地位、秘密狀態(tài)使中國共產黨即使注重民主,也沒有實行黨內民主的基本條件;其次,民主革命時期黨面臨民族、民主革命任務,只有“集權”、“集中”才能完成任務。

在民主集中制建設中強調“集權”,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生存環(huán)境、歷史任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組織保證。但是對“集權”的強調不可避免地給黨內民主的發(fā)育、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新中國建立以后,黨已經從為奪取政權奮斗的革命黨變成領導人民進行經濟建設的執(zhí)政黨,成為得到憲法和法律保證的政黨,黨的生存環(huán)境、根本任務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要求我們重新審視組織建設中的“集權”傳統(tǒng),通過民主集中制再探索,回應新時代、新任務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為此,1951年3月,劉少奇在全國第一次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提高黨的紀律性的同時,必須擴大黨內的民主。黨委制,黨的代表會議與代表大會制,黨內批評與自我批判的制度……都必須在全國范圍內付之實施,不應再有保留或拖延?!薄包h內的選舉制,也應該逐步地實行起來?!保?4]1951年4月,安子文在《如何做好黨的紀律檢查工作》中也指出:“必須發(fā)揚黨內民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反對自由主義……”[15]

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重新認識民主集中制的關鍵點。鄧小平在會議上所做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指出:“在目前,黨的上下級關系中的缺點,從總的方面說來,主要地還是對于發(fā)揚下級組織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注意不足。不適當的過分的中央集權,不但表現在經濟工作、文化工作和其他國家行政工作中,也表現在黨的工作中。”[16]因此,八大黨章提出:“黨必須采取有效的辦法發(fā)揚黨內民主,鼓勵一切黨員、黨的基層組織和地方組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上下級之間的生動活潑的聯系?!保?7]

在1962年1月召開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劉少奇指出:“現在可以設想,如果我們能夠嚴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辦事,在確定任務以前,先在黨內和人民群眾中充分地發(fā)揚民主,讓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認真地進行討論,用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那末,我們就可能不會提出過高的超出實際可能的經濟任務和政治任務?!保?8]毛澤東也在講話中提到:不論黨內黨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說,都要認真地實行民主集中制?!霸谖覀儑?,如果不充分發(fā)揚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不充分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無產階級的集中制?!保?9]

這表明,建國初期,中共已經認識到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集權”傳統(tǒng)已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新任務的需要,必須將民主集中制時代化。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剛剛起步的探索在八大以后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出現了嚴重曲折。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嚴重違背民主集中制原則的極端事件,如出席九大的代表就沒有經過選舉,而是由各級革命委員會推薦的。各級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人也不是通過選舉產生的,而是經由“民主協商和選舉產生”,九大黨章甚至將林彪確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在理論上,則將民主集中制簡單地等同“四個服從”,忽視黨內服從的“民主”基礎。在九大和十大黨章的總綱中,已沒有八大黨章中關于民主集中制的闡述,僅僅規(guī)定“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全黨必須服從統(tǒng)一的紀律: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

總之,新中國建立后,隨著時代、任務的改變,中國共產黨已意識到黨內過度集中帶來的問題,開始回應時代的需要,通過發(fā)展黨內民主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但是,民主革命時期“集權”傳統(tǒng)的強大慣性,以及建國后逐漸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導致在探索過程中,仍自覺或不自覺地滑向了“集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指導思想的轉移,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闡釋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這一過程中,發(fā)展“黨內民主”終于成為民主集中制建設的重點。

文革結束以后,在反思“文革”深刻教訓的過程中,鄧小平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20],說明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發(fā)生了重大變化。1981年6月,由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認為民主的缺失是“文革”發(fā)生的重要原因,為了避免悲劇重演,必須將“逐步建設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視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根本任務之一”[21]。1982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大強調必須在“黨內充分發(fā)揚民主,在民主的基礎上實行高度的集中”。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首次將“上下級組織之間要互通情報、互相支持和互相監(jiān)督”作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并要求將黨內重大問題交“黨的委員會民主討論,作出決定”[22]。1987年,中共十三大報告還提出:“要切實保障黨章規(guī)定的黨員民主權利,侵犯黨員的權利,就是違反黨的紀律,必須受到黨紀處分。要疏通黨內民主渠道和健全民主生活,使黨員對黨內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直接參與的機會。”“以黨內民主來逐步推動人民民主,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條切實可行、易于見效的途徑?!保?3]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繼續(xù)推進以黨內民主為重點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江澤民指出:“一般說來,什么時候政治路線正確,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執(zhí)行也比較好;反過來,什么時候正確貫徹了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黨的路線和政策就較少出現偏差,即使出現了也易于糾正?!保?4]從而使黨的組織原則與政治路線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十四大黨章將民主集中制界定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要求全黨“必須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發(fā)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25]此外,黨章還首次提出“黨的各級組織要使黨員對黨內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26]。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民主集中制表述為“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27],第一次從制度層面而不是原則層面界定了民主集中制。此外,在加強黨內民主建設的過程中,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還帶頭貫徹“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逐步健全了常委會的決策程序。

中共十六大以來,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過程中,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將對民主集中制的探索推向了一個新階段。胡錦濤強調,新時期的民主集中制建設必須根據新情況新變化,加快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逐步建立起內容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科學管用的黨內制度體系,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十六大以來,我們在民主集中制的運行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2003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將“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的情況”作為黨內監(jiān)督的重要內容之一,將黨內監(jiān)督的重點對象規(guī)定為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2004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特別強調對于黨員權利的尊重和保護,規(guī)定對任何侵犯黨員權利的行為,都應予以追究;情節(jié)嚴重的,必須給予黨紀處分。2007年中共十七大通過的黨章,增加了“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guī)定實行黨務公開”、“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實行任期制”、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等內容,進一步加強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設。

改革開放新時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縱深推進,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對民主集中制的探索過程中,吸取了民主革命時期、新中國前30年我們在貫徹民主集中制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開始從黨內民主、制度層面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提出了“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的重要思想,得出了在民主集中制建設中必須“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重要結論。在這一過程中,黨內逐漸形成了監(jiān)督制度、選舉制度、會議制度、巡視制度、黨員權利保障制度、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制度、決策制度等體現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具體制度。

結語:從上述簡單梳理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將民主集中制確立為組織原則后,黨就開始根據不同歷史時期所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歷史任務、黨內狀況等將民主集中制靈活運用于黨內生活中。民主革命時期,黨根據特殊、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需要在組織建設中強調“集權”;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合法、公開的環(huán)境不僅使發(fā)展黨內民主成為可能,而且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潮流也要求我們必須在民主集中制建設中發(fā)展黨內民主。

因此,能否根據時代的需要,在組織建設中將民主集中制時代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內在需求,而且也是中國共產黨欣欣向榮的關鍵所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革命、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需要,在組織建設中強調“集權”,在短時間內就凝聚起強大的革命力量,迅速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只有重視黨內民主,加強黨內民主的制度建設,中國共產黨才能永葆生機,才能長期執(zhí)政,也才能完成歷史賦予的新使命。

在當前的民主集中制建設中,在如何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方面,仍有許多理論盲點、實踐難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仍然需要我們根據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既繼承和發(fā)揚民主集中制建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一如既往地順應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完成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

民主集中制建設的歷程還表明,民主集中制不是封閉的、一成不變的理論原則,其側重點究竟是集中,抑或是民主,并不是由民主集中制原則自身決定的,而是由民主集中制的實踐決定的。如此,學界關于民主集中制的實質到底是民主制,還是集中制,抑或是民主制與集中制相結合的爭論,可能是一個不值得爭論的偽問題。

[1]《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頁。

[2]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90~91頁。

[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05頁。

[4]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6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頁。

[5]《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頁。

[6][7][8]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 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版,第256、651 ~652、769 頁。

[9][10][11]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3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4、146、427 ~428頁。

[12]《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6頁。

[13]中共中央組織部等:《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8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03頁。

[14][15]中共中央組織部等:《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9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69~70、97頁。

[16]《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7頁。

[17][22][25][26]《中國共產黨歷次章程匯編》,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 年版,第217、319、361、367 頁。

[18]《劉少奇選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3頁。

[1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頁。

[2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98頁。

[21]本書編寫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黨代會中央全會報告公報決議決定》(上),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頁。

[2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51頁。

[24]《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4頁。

[2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317~318頁。

猜你喜歡
集權民主集中制民主
陳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論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與行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企業(yè)集權財務管理模式及其現實選擇
中國商論(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0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我國企業(yè)集團的財務管理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探究
科技資訊(2015年18期)2015-10-09 21:45:15
好民主 壞民主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集權與分權
西部學刊(2014年1期)2014-02-14 08:44:55
陇川县| 平塘县| 瑞安市| 江陵县| 平潭县| 东平县| 白城市| 犍为县| 依安县| 汉寿县| 安达市| 永川市| 左权县| 定边县| 乐亭县| 吉安县| 兴业县| 汶川县| 本溪| 英吉沙县| 新建县| 柘城县| 德兴市| 如东县| 鄂托克旗| 同心县| 保康县| 吴江市| 翼城县| 仁怀市| 宝应县| 石屏县| 通化市| 海城市| 韶关市| 怀远县| 民乐县| 西青区| 晋江市| 龙游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