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廣,王雄文,吳紅潔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廣東廣州 510405)
肺癌中醫(yī)證候與植物神經及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
陶志廣,王雄文,吳紅潔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廣東廣州 510405)
目的:研究肺癌中醫(yī)證候與植物神經及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相關性。方法:對62例肺癌患者評估植物神經平衡指數(shù),及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結果:肺郁痰瘀型傾向于交感神經功能正常、增強或亢進,脾虛痰濕型傾向于副交感神經增強或亢進。肺癌各中醫(yī)證型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免疫功能各指標的降低或升高,肺癌的4種證型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植物神經功能狀態(tài)可較準確反應肺癌的寒熱虛實狀態(tài),而免疫功能則與肺癌虛實關系不大。
肺腫瘤;交感神經;免疫功能
為了研究肺癌中醫(yī)證候與植物神經及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相關性,筆者通過對肺癌患者評估植物神經平衡指數(shù),及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肺癌的中醫(yī)證候特點。總結報道如下。
共收集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09年9月—2009年12月住院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33~84歲;I期2例,II期2例,III期14例,IV期44例。
1.2.1 診斷標準
NSCLC診斷標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政司編寫的《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的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診斷標準[1]。
1.2.2 分期標準
按照肺癌TMN分期系統(tǒng)(按UICC 5th.ed.1997分期系統(tǒng))[2]。
1.2.3 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
按肺郁痰瘀、脾虛痰濕、陰虛痰熱、氣陰兩虛4種分型,具體標準參照文獻[1]。
1.2.4 排除病例標準
不能配合進行植物神經功能檢測者。
根據(jù)梁月華等[2-3]建立的方法進行。于上午9:00—10:00,令患者取坐位,安靜狀態(tài)下先休息(不運動、不談笑、不進食)30 min。注意嚴格控制試驗條件的齊同,避免情緒、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
1.3.1 唾液量(Xl)
令受試者先做1次吞咽,然后低頭,微張口,使唾液自然流出,通過漏斗收集于一刻度試管中。用秒表計時3 min,計算唾液總量(mL)。
1.3.2 收縮壓(X2)和舒張壓(X3)
用汞柱式血壓計測量左臂(坐位)的收縮壓(X2)和舒張壓(X3),每例由實驗者本人在相同條件下重復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mm Hg,1 mm Hg=0.133 kPa)。
1.3.3 脈搏間隔(X4)
用秒表記錄21次脈搏的總時間,計算出2次脈搏之間的間隔(s)。
1.3.4 呼吸間隔(X5)
用秒表記錄11次呼吸的總時間,計算出2次呼吸的間隔(s)。
1.3.5 口溫(X6)
將體溫計置腋下5~10 min,其讀數(shù)再加0.5℃得口溫(℃)。
所采血液樣本送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檢驗。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CD3,及其亞群CD4、CD8的比例,NK細胞比例。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lgA、IgM 水平(mg/dL)。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傮w率(或構成比)之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植物神經平衡指數(shù)的證型分布
肺郁痰瘀型傾向于交感神經功能正常、增強或亢進,脾虛痰濕型傾向于副交感神經增強或亢進,氣陰兩虛型傾向于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見表1。
2.2 各證型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肺癌各證型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對比,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表4提示,免疫功能各指標的降低或升高,肺癌的4種分型并無明顯差別,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免疫功能正常者占多數(shù)。即使與腫瘤關系較密切的細胞免疫功能,與肺癌的虛實關系也不大。
表1 植物神經平衡指數(shù)的證型分布
表2 肺癌各證型免疫功能指標水平 ±s
表2 肺癌各證型免疫功能指標水平 ±s
證 型 例數(shù) NKC CD4+ CD8+ CD19+ IgG/(mg·dL-1) IgA/(mg·dL-1) IgM/(mg·dL-1)肺郁痰瘀 38 16.09 ±7.20 35.66 ±10.59 26.23 ±9.72 11.01 ±6.01 13.70 ±3.46 2.79 ±1.12 1.19 ±0.51脾虛痰濕 17 20.74 ±9.22 34.74 ±6.62 25.8 ±9.43 9.91 ±5.80 13.26 ±3.70 2.53 ±1.16 1.01 ±0.59陰虛痰熱 2 14.05 ±2.47 27.00 ±12.30 37.3 ±14.99 10.30 ±4.47 17.90 ±0.57 3.14 ±1.58 1.06 ±0.80氣陰兩虛 5 26.98 ±16.10 34.44 ±8.93 20.70 ±8.47 6.63 ±0.96 14.50 ±2.88 2.51 ±0.65 1.00 ±0.39 F 值 2.769 0.537 1.149 0.735 1.149 0.355 0.538 P值0.051 0.659 0.247 0.536 0.337 0.786 0.658
表3 肺癌各證型免疫功能指標變化 例
表4 肺癌各證型免疫功能指標變化 例
中醫(yī)藥治療肺癌具有較好的療效,臨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臨床研究中普遍存在著辨證分型標準不統(tǒng)一的問題,各地根據(jù)專家經驗有多種不同的辨證分型,未形成客觀的統(tǒng)一標準[4]。統(tǒng)一而規(guī)范的肺癌中醫(yī)辨證分型,有利于臨床研究和治療方案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這樣不同的研究結果才具有可比性,并為探求辨證論治的現(xiàn)代科學本質的研究打下扎實的基礎。中醫(yī)的證有其存在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多年來證的實質研究均指向神經-內分泌-免疫網(wǎng)絡(NEI)的紊亂。NEI對維持機體的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調節(jié)內環(huán)境以達到抗腫瘤效果正是中醫(yī)治療腫瘤的優(yōu)勢所在。從NEI角度進行病證結合研究,有助于為肺癌臨床辨證分型提供客觀化、量化的依據(jù),具有重要的臨床研究價值。
“證”雖然與多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活動有關,但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活動都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而實現(xiàn)的,尤其是神經系統(tǒng)更起著整體的調節(jié)作用,故國內學者多從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狀態(tài)來探討證的本質[5]。多項研究較一致認為:熱證患者的交感神經功能處于興奮狀態(tài),副交感神經功能處于抑制狀態(tài)[6-7]。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的腫瘤研究認為:腫瘤虛證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狀態(tài),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中醫(yī)扶正培本治療則可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低下狀態(tài)[8]。因此,將植物神經功能與免疫功能相結合對腫瘤病證進行研究,應當對腫瘤辨證的寒熱虛實狀態(tài)作出比較客觀化的描述。李連花等對鼻咽癌做了植物神經功能與免疫狀態(tài)相結合的研究[9-10],觀察到絕大部分鼻咽癌患者植物神經平衡指數(shù)值低于正常值,處于副交感神經功能增強或亢進的狀態(tài)。中晚期患者值明顯低于正常值,虛寒證者更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肺癌氣陰兩虛證并不多見,這與早期文獻報道肺癌以氣陰兩虛證為主不符合[11-12]。文獻報道的肺癌以氣陰兩虛證為主,多位于北方或長江流域,廣東省肺癌虛證則以脾虛痰濕多見。如筆者共收集NSCLC 276例,根據(jù)有無脾虛分為非脾虛組67例,脾虛組209例(其中Ⅰ度脾虛90例,Ⅱ度以上脾虛119例),有脾虛證者占全部病例的75.7%[13]。黎敬波等[14]對 417 例非小細胞肺癌證候的臨床調查也顯示,氣虛因素占76.3%,痰熱占52.8%,痰濕占33.8%,陰虛占18.2%,氣滯血瘀占15.1%,陽虛最少僅占3.8%,417例的證候分布按比例多少排列為:氣虛痰熱>氣虛痰濕>痰熱氣滯血瘀>氣陰兩虛>陰虛痰熱>陽虛痰濕。
肺癌南北方辨證分型的差異可能與北方氣候較干燥、易傷陰津,南方氣候炎熱、民眾喜飲涼茶損傷脾胃有關。
在本研究中,肺癌辨證分型最多見的為肺郁痰瘀、脾虛痰濕,肺郁痰瘀基本代表了肺癌實證熱證,脾虛痰濕基本代表了肺癌虛證寒證。統(tǒng)計結果顯示:肺郁痰瘀型傾向于交感神經功能正常、增強或亢進,脾虛痰濕型傾向于副交感神經增強或亢進,這表明植物神經功能狀態(tài)可反映證的寒熱和虛實狀態(tài)。
免疫功能方面,結果顯示,不但肺癌各證型免疫功能指標水平無差別,且肺癌的4種辨證分型中,免疫功能正常者占多數(shù),免疫功能指標的降低或升高,4種辨證分型并無明顯不同。即使與腫瘤關系較密切的細胞免疫功能,與肺癌的虛實關系也不大。這個結果與大多數(shù)文獻報道并不符合,但反映了臨床上罹患肺癌者并非一定伴隨免疫功能低下,??梢姷襟w質健壯的肺癌患者。此結果至少可以說明,中醫(yī)辨證為虛證者免疫功能未必低下,免疫功能并不能準確反映證的虛實狀態(tài)。從NEI網(wǎng)絡結構也可以得到解釋,即神經系統(tǒng)是比免疫系統(tǒng)更高層次的調節(jié)系統(tǒng)。
[1]周岱翰.腫瘤治驗集要[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34 -141.
[2]梁月華,孫尚拱.植物神經平衡的綜合指標測定[J].北京醫(yī)學院學報,1979(4):240.
[3]梁月華,謝竹藩.中醫(yī)寒熱本質的初步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1979,59(12):705.
[4]Mountain CF.Revis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Staging Lung Cancer[J].Chest,1997,111(6):1710 -1717.
[5]劉亞梅,陳群,薛雨芳.中醫(yī)熱證本質研究進展及思考[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18(2):54 -58
[6]富宏,彭先忠,蔡添浩.中醫(yī)寒熱不同證型的植物神經機能狀態(tài)的探討[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6,28(2):152-153.
[7]謝竹藩.從尿中兒茶酚胺及cAMP、cGMP的排出量探討中醫(yī)寒證、熱證的本質[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6,6(11):65.
[8]花寶金,樸炳奎.腫瘤虛證及扶正培本治療的現(xiàn)代免疫機制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0,6(3):60 -63.
[9]李連花,張蓓,陳徐賢.鼻咽癌中醫(yī)證型與植物神經功能狀態(tài)的初步研究[J].中醫(yī)研究,1995,8(2):18 -21.
[10]李連花,張蓓,陳徐賢,等.鼻咽癌中醫(yī)各型患者的植物神經功能與外周血T淋巴細胞群相關性初步研究[J].中醫(yī)研究,2000,13(2):14 -15.
[11]劉嘉湘.辨證治療原發(fā)性肺癌310例療效分析[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5(10):3.
[12]申維璽,孫燕,劉玉梅.中醫(yī)虛證與肺癌生物學行為關系的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01,16(2):126 -128.
[13]陶志廣,周岱翰,周宜強.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脾虛證的預后分析[J].新中醫(yī),2007,39(7):102 -103.
[14]黎敬波,張征,林麗珠,等.非小細胞肺癌417例證候分布的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6(1):73-77.?
R734.2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2.09.005
1001-6910(2012)09-0010-03
廣東省中醫(yī)藥局立項資助(編號K2090052)
2012-04-23;
2012-05-29
(編輯 李亞峰)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