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節(jié)校內公開課——《分數的初步認識》。上課伊始,所有同學的目光都聚焦在講桌上的那個蒙著布的大盒子上,老師慢慢揭去了盒子上的布。“生日蛋糕!”有的同學禁不住喊了起來?!斑@是老師為大家定做的蛋糕,待會兒老師分給大家吃。”老師的語調不緊不慢,同學們內心卻激動不已,有的饞貓兒已經在舔嘴唇了。
老師把蛋糕從中間分成了兩半,問道:“同學們,老師是怎么分的?一半可以用整數來表示嗎?你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表示半個的符號?”同學們的想象力確實豐富,各種表示方法異彩紛呈。在此基礎上,老師適時引進了“1/2”這個分數。而后,老師通過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引導學生認識了l/4、l/8、1/16等分數。同學們學得饒有興致。
下課鈴響了,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老師卻把切開的蛋糕重新裝進了蛋糕盒,然后端著它走出了教室……
當這位老師還在為公開課自我感覺良好而沾沾自喜的時候,麻煩開始出現(xiàn)了:當天的作業(yè)就有幾個學生不交。老師問學習委員,學習委員氣鼓鼓地回答:“他們說老師不講信用,騙他們?!痹僦螅驗椤罢f話不算數”,學生與這位老師的心理距離漸漸疏遠,有幾位原本說話算數的學生也開始言而無信起來,并振振有詞地說:“老師都這樣!”
類似的現(xiàn)象在當今的學校中并不鮮見,比如學校在各種檢查中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各種公開課上要求學生配合作假等。教師的失信失去的不僅是自己的威信,更重要的是沉重打擊了學生對誠信的信仰??梢赃@樣說,學生之所以言而無信,與教師的引導、學校的“熏陶”不無關系。
我們知道,一種品德絕不是靠口頭的說教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學生本身的認同,從而內化為自覺行為。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是學生親密的伙伴,學校的所作所為、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傳遞著一種價值觀念,也在悄悄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常言道“言傳身教”,作為教師應該一諾千金,做不到可以不說,既然說了就要努力做到。
為了不讓學生言而無信,我們首先應該做到言而有信。
主持人語:
我一直感覺,分類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開始。班主任面對的很多棘手事情,只要一分類就可以有新的思路。
學生之所以言而無信,可能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思想認識問題,即認識不到自己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有什么錯誤。比如,孩子認為自己不寫作業(yè)沒什么。但是,現(xiàn)在因為不寫作業(yè)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那就先在老師面前答應下來,事后依然我行我素。這時,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承擔不寫作業(yè)的后果——比別人成績差。再如有的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架,老師批評多次無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打架中嘗到了拳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老師越是批評,他們越是不聽。他們不認為自己是“言而無信”,反而認為老師說的都是沒用的話。老師若能讓他們體會到寬宏大量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他們自然就會與暴力說再見。
二是行為習慣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在思想上認可老師的說法,做保證的時候也很有誠心,但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比如我本人在學校擔任班主任,有的學生經常曠課,曾被我多次批評,他們也曾信誓旦旦向我保證要遵守紀律,但一轉臉所有保證都化為煙云。令我驚奇的是,這些學生中的一部分人到富士康實習時,卻能遵守工廠嚴格的規(guī)定,成為合格甚至優(yōu)秀的員工。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他們也許對工作不感興趣,但對工資感興趣,他們怕扣錢,因此才愿意賣力工作。他們先是在學校懂得了道理,然后是為了不扣工資而努力工作,付諸行動;有了成績后獲得領導認可,體驗到成就感,就有可能對工作產生興趣,最后堅持下來,把曾經只是懂得的道理真正轉化為良好的意志品質。所以,班主任面對學生的“言而無信”不必氣餒,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學生在有了良好行為以后,及時感受到良好行為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這便是心理學中所說的“陽性強化法”,即積極關注學生的積極面,盡量漠視他們不積極的一面。再說,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就是向學生心田播種真善美的種子。有時候,我們埋在學生心中的種子,春天就開始發(fā)芽了,有時候卻要等到深秋甚至來年才能發(fā)芽。請相信,只要種子是飽滿的、健康的,就算在學校他們的表現(xiàn)沒有大的改觀,走上社會后,一旦有合適的土壤,深埋在他們內心的種子就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三是成人曾經言而無信。因此,就算學生知道自己應該言而有信,有時也偏偏要做出違紀行為以表示自己對成人言而無信的不滿,正如《教師首先應言而有信》一文所說。但還有這樣的情況:學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他們只看到了一些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像盲人摸象一樣,他們會因為看問題的片面而作出錯誤的選擇。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家長只能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孩子學會多方位思考問題。孩子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逐步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ㄗ髡撸亨嵵菔锌萍脊I(yè)學校 李 迪)
?。ū緳谪熅?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