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西區(qū))開始在初一年級英語、體育兩門課程中試點“學生選老師”。學校根據學生的投票,確定教師的工作安排。此舉在教師圈內引起不少爭議和討論,毀譽參半。
支持者認為,這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主意識,老師落選就意味著沒有學生可教,在此壓力下,每個老師都會在課程質量上下更多的功夫;而反對者的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則是,教師的功能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應該堅持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而不是討孩子們喜歡。在這一評價方式的引導下,如果教師一味迎合學生的趣味,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誠然,教師之職,即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一名教師是否稱職、是否優(yōu)秀、是否有實力有魅力,就得讓教學成果說話。但我同時也認為,一個教師的教學成果與其教學手法是否與學生的興趣吻合,并不矛盾。
“紅燭”“春蠶”一直以來就是教師的御用形象,但在多元化的今天,這種色調稍顯單一古板?!皩W生選老師”的評選,意味著對教師的評價正在走向多元化。我們除了要看到教師的辛酸與可敬,也要看到他們的精彩與可愛。惟有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增長知識,寓教于樂,使學習真正變成一件樂事,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贏得學生的認可,并非一定要低級迎合,而是可以高級引導的。主動權其實還是掌握在教師一方手中的,不存在上述憂慮。
快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教師要想技壓群雄贏得學生擁護,絕非倚靠俊朗靚麗的外表,而必定要以綜合魅力俘獲廣大學生。他們只有依靠博聞廣識、多才多藝,加上教學熱情高漲、課堂氛圍輕松幽默,才能讓學生眼前一亮,從而使學生心悅誠服地為自己投上一票。以這樣的方式評選出的結果,即使看起來與“常理”有出入,我們也不能妄加指責。畢竟,我們腦子里固有的“優(yōu)秀教師模具”需要適時更新升級。
那些入選的新生代教師,之所以廣為學生所喜,自有其成功之處。因此,那些對此有些不屑,“賽課”不幸失利,心情“有一點失落”的教師們,不妨屈尊和入選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一些有益的交流探討。這對提升自己在學生中的“支持率”和“人氣”,以及和諧師生關系、增進良性互動,都不無裨益。
動感的“人氣”和嚴肅的教育目標并不相?!,F(xiàn)代社會,教育管理已經成為一種服務,推進教學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重視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課程和教師選擇的自由度。要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施展,要讓他們的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就要給學生多一點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師生配置上由“包辦婚姻”變成“自由戀愛”,會讓我們看見中國教育更為光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