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瓷無疑是青花瓷藝術發(fā)展史上的一大高峰,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胎釉俱佳、繪制手法精湛,題材十分豐富。康熙青花山水圖無論是精品還是粗品都具有非常濃郁的文人意趣,而二者風格卻有著顯著差異。筆者試從康熙青花山水圖興盛的社會原因、制作工藝和技法的成熟等幾方面來探求康熙青花山水圖的藝術特色。
一、延續(xù)明末清初青花山水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明末清初是陶瓷史上的“轉變期”或“過渡期”,其時間跨度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從明朝萬歷后期一直到清康熙早期。文人意趣是這時期青花瓷藝術的最大特征,無論在人物、山水還是花鳥題材中都表現得十分鮮明。中國陶瓷山水畫雖然早在唐代長沙窯中就已經有所表現,但是直至明中期仍然顯得十分稚嫩。究其原因,可能是山水瓷畫需要畫匠有很強的文人修養(yǎng)。明末時,景德鎮(zhèn)瓷業(yè)極為興盛,出現了許多大型手工工場,富裕作坊主的文人傾向日益明顯,從而使得整個畫風向文人化轉變,這也直接促成了明末青花山水瓷畫的崛起。
明末青花山水瓷畫分為明顯的精、粗兩類,精細者布局嚴整、山巒重疊,粗率者逸筆草草、荒率寫意。清初后,這兩種風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都得以延續(xù)并發(fā)展。在清康熙中期,景德鎮(zhèn)官窯正式確立,瓷業(yè)得到復興之后,明末清初山水畫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依然得到延續(xù)和發(fā)展。
二、清康熙青花山水圖興盛的社會原因
清康熙青花山水圖的興盛不僅得益于明末清初積累的山水圖制作經驗,也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等原因有著直接的關系。清康熙早期依然處在頻繁的戰(zhàn)亂之中,至清康熙中期才天下大定。在動亂年代之后,康熙皇帝加大了對文化的鉗制和壓迫,使?jié)h文人、士大夫普遍感到悲觀和憤懣,隱居山林者大有人在。即使是在為官的漢文人、士大夫中,隱逸思潮也十分流行。這樣,漢文人、士大夫對表現山水田園風光的山水畫情有獨鐘,借以表達心跡。同時,康熙皇帝也看到了山水畫對穩(wěn)定和慰藉漢文人、士大夫的心態(tài)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也大力提倡山水畫。于是在清康熙時期,朝廷內外都掀起了一股文人山水畫的熱潮。在這種背景下,景德鎮(zhèn)瓷業(yè)作坊為迎合社會的需要,大量生產青花山水圖產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卓越水平。
三、康熙青花山水圖制作工藝和技法的成熟
在明末清初發(fā)展的基礎上,清康熙時期青花瓷工藝和繪制技法達到了最為純熟的水平。從青花瓷胎釉上來看,康熙時期的瓷質地堅硬,不僅超過前朝,也比清中后期致密;從成色上來看,康熙中期開始選用云南產珠明料,并經過精心提煉,使其成色鮮艷明麗,呈寶石藍或稱翠毛藍色;從繪制技法上來看,康熙青花分水技法達到發(fā)展巔峰,形成非常豐富的色階,所用青料主要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因而有“康熙五彩”之稱,從而能夠非常自如地將文人畫意再現于青花瓷上,高山流水、層巒疊嶂等都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極富立體感和層次感,達到非常美觀的效果。
四、文人正統(tǒng)山水畫派與清康熙青花山水圖精品
自明末以來,漢文人、士大夫視董其昌為文人畫壇泰斗,而康熙皇帝本人也極喜愛董其昌的書畫作品,曾命人遍訪天下搜訪其作品。因此,董其昌山水畫派一躍成為清代大力提倡的正統(tǒng)派,其所倡導的山水畫“南北宗論”也成為清代所奉行尊崇的正宗畫論。
董其昌提出的山水畫“南北宗論”把中國山水畫分為南北二宗,并強調南宗文人水墨山水畫派才是正宗,貶低北方宮廷畫派。盡管南北分宗并非董其昌個人獨創(chuàng),但以他的影響力最大,董其昌領導的文人山水畫洪流對青花山水圖精品的興起產生了直接推動力。自此,中國山水畫步入文人畫發(fā)展階段。
?。ㄗ髡邌挝唬壕暗骆?zhèn)古今陶瓷工藝美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