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光,那就點一盞燈;如果沒有門,那就開一扇窗;如果沒有路,那就搭一座橋;如果沒有奇跡發(fā)生,那麼就去創(chuàng)造一個。澳門是個從來不缺乏奇跡的城市,而最為奪目的奇跡,正是那百葉窗欄中透出的橘黃色光,那石柱庇佑下的深邃洞門,還有那俯瞰時驚現(xiàn)天圓地方蒼穹設計的花園——澳門民政總署大樓。
歷史的時鐘敲過幾百下,紫荊花如時開落,脫落的墻灰被歲月?lián)焓?,淡塵陌上,青藤與古銅混合而成的過往,還在用喑啞的聲音向行走於前的每一位游人訴說……
民政總署大樓前身為市政廳大樓,更早的時候為一座磚石結構并帶有圍墻的中式庭院,古稱議事亭,為明朝政府向居澳葡萄牙人宣讀政府命令及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1784年,葡萄牙人購買了該地皮,興建一座具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心臟,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會和慶典,都在此舉行。
這棟極具南歐建筑藝術特色的兩層高建筑物,在二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中,經(jīng)歷了幾次臺風的重創(chuàng),於1876年重修,在此後的數(shù)十年,大樓又受到臺風及白蟻等不同程度的損壞,直至1940年大修後,大樓及其外墻的面貌一直保持至今。
就地理位置而言,民政總署位於澳門最熙攘的馬路——亞美達利比盧大馬路(即新馬路)163號,與著名景點噴水池相映成趣。在市中心區(qū)域諸多綠色、灰色、粉色、黃色等南歐風韻濃厚的建筑群落中,民政總署的白色外墻格外惹眼,得益於其巴羅克兼新古典主義之風,使得建筑本身頗有清麗脫俗之感。
進入民署大樓內(nèi)部,屋瓴高闊,磚墻大氣,樓內(nèi)高度有近三米,四周墻腳嵌有葡萄牙青瓷磚裝飾,兩側各有門道通往其他房間,左翼空間用作辦公用途,右翼則是民署展覽廰。進入中央門廰後,前方頂部的一幅木制的半弧形條幅便躍入眼簾,上書“Cidade do Nome d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