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一新生面臨人生重要轉折點,通過對新生入校適應問題的調查,分析新生入校容易產生的心理情緒反應,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高校新生;適應;心理問題
大一新生剛入學,由于生活環(huán)境、學習特點、人際交往等因素的改變,許多同學無論在心理還是生理上都面臨特殊發(fā)展時期。正確對待這一時期,既是把握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提高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徑,同時,為大一新生四年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此,以四川某高校新生為例,調查314人,其中男生212人,女生102人,系統(tǒng)分析大學新生適應問題。
一、大一新生適應情況調查
1.學習方法的適應。在調查的314名同學中,有200人,即63.69%的同學認為大學老師的授課方法和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內容、方法難以適應。專業(yè)課老師授課方法難以適應,主要表現在有的課程稍微講得快,就跟不上步驟,聽得云里霧里,這點理工科學院的學生表現更為突出和明顯;其次,任課老師并非把書中的內容全部講解,會留下一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而這點讓很多同學不知道如何著手;最后,由于大學學習的教學信息量大,注重學生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授課過程中不像高中和初中那樣生動有趣,長時間的聽課會產生疲軟、困倦,難以注意力保持集中。即使知道上課過程很重要,但很難堅持認真聽講到最后。在調查中,85%的同學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和問題。
在安排學習時間方面,存在著矛盾。一方面,當課程較多的時候,抱怨沒有時間來掌握課堂上的知識,沒有琢磨、體會、學習的時間,調查顯示,52%的同學存在這樣的現象;另一方面,“學生自己擁有大把的時間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安排,怎樣去提高學習效率,時間花費很多,成績卻不理想”,[1]在調查中,63%的同學存在這樣現象。
2.人際交往的適應。進入大學來到新的環(huán)境,周圍同學五湖四海的都有,有不同的生活習慣、語言習慣,各自的興趣、性格也存在差異。最為重要的是,不同的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道德評判標準、禮儀規(guī)范和文化觀念。如果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尊重,同學在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摩擦,人際關系很難確定。據調查,有127人,占40.45%的同學存在這種現象。同時,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求學,遠離父母、朋友的孤獨感和目前尚沒有找到新的知己,會加劇人際交往的障礙。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成了一部分同學不被理解而受到排斥,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指導,長期發(fā)展會造成自閉封鎖,引發(fā)心理疾病。
3.生活的適應。生活的適應包括氣候環(huán)境的適應和飲食習慣的適應。據調查,僅有15個同學,即4.78%的新生表現為對氣候環(huán)境的不適應,15%的同學表現為對飲食習慣的不適應,2%的同學表現對當地社會風俗文化的不適應。因為是四川省的院校,所招川內學生占總人數的60%,所以對于大一新生整體來說,表現在生活不適應的情況較低。氣候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北方來的同學,因為北方氣候干燥,而四川則氣候濕潤,尤其在秋季,下雨較多,一些同學反映衣服較難晾干。對于飲食習慣的不適應,反應相對較多,主要是因為川菜自身的特點,特別是外地新生對辣的不適應較多。
4.自我管理的適應。所謂的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費用的管理、自我時間的安排和自我心理調式。對于自我費用的管理女生情況要好于男生,17%的女生對自己的生活費安排較難掌控,而24%的男生不知道怎樣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費。在自我時間安排上,尤其是參加學校社團和加入班委的同學,不知道如何協(xié)調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在自我心理調適方面,“具體指我們所感覺到的對于新環(huán)境的適應感,以及由此而生的相應情緒、情感、觀念或行為?!保?]當遇到問題,自我調節(jié)和處理的能力較差。調查顯示,有209位,即66.56%的同學在遇到心理問題時,選擇向朋友傾訴,而消極的自我默默承受,占24.53%。由此可見,朋友的傾聽和建議依然是大一新生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主要路徑,而積極的自我解決所占比例極低。
二、新生適應問題引發(fā)的心理情緒
新生對大學生活不適應會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具體而言,反應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卑。大學新生的自卑主要表現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上。在大學之前,由于地區(qū)局限性,競爭只是局部競爭,而大學提供了更寬廣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聚集了更多優(yōu)秀的人。一方面,一些同學習慣了以往的優(yōu)秀,在大學中遇見眾多優(yōu)秀人才的時候,會發(fā)現自己曾經所謂的優(yōu)秀還是和別人有差距,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對自我認識的偏差,或者是過高的評價理想中自我,對現實中對自我失望、缺乏信心,或者是過高評價現實中的自我,從而時常覺得做事情受到挫折,產生自卑?,F實中的自己和理想中自己不能得到完美的結合,始終不能以平視的眼光看待目前自己的這種狀況。
2.孤獨感。孤獨是當個人感覺到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對自己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產生差距時而引起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或體驗,常伴有寂寞、孤立、無助、郁悶等不良情緒和難耐的精神空落感。[3]調查顯示,出現孤獨感的占總人數的90%,而且在大學四年中,大一所占比例最大。有學者對大學新生孤獨感產生的本質原因做了相關研究,總體來說,影響最大的為上述提到的大學新生適應現象中的人際交往,除此之外,疲勞也會帶來相應的孤獨感。本研究注重人際交往所帶來的孤獨。新生第一次遠離家鄉(xiāng)父母,面臨新情況新環(huán)境,很多同學短時期內出現了精神斷奶。不僅很多生活自理問題需要自己解決,心理產生的孤獨感也需要自我調節(jié)和適應。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新生正常的學習生活。
3.失落心理?!霸斐纱髮W新生強烈的失落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關鍵是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現實狀況與他們理想或心目中的大學形成巨大的反差所致?!保?]在大學以前,家長和高中的老師把大學描繪成天堂的樂園,那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當來到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發(fā)現結果并不是這樣: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存在更多需要學習的知識,人際交往出現障礙,甚至大學也不是自己所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學風不正、專業(yè)不理想現象存在,現實和理想發(fā)生碰撞,失落心理難免產生。
4.迷茫。新生產生迷茫主要包括職業(yè)規(guī)劃的迷茫、自我認識的迷茫和專業(yè)理想的迷茫。調查顯示,92%的同學對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迷茫、61%的同學對自我認識迷茫、73%對自己專業(yè)理想迷茫。
大一學生對自己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最不清楚,一般的新老生交流會和一般性職業(yè)生涯的講座,并沒有對大一新生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對自我認識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職業(yè)和怎樣的職業(yè)適合自己。專業(yè)理想的迷茫突出表現在不了解專業(yè)前景的方向和對本專業(yè)所從事的行業(yè)領域理解不深刻。一位男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總感覺大學生活怎么會這樣茫然?我不知道現在該要做什么和以后要做什么?各科成績跌至谷底,讓我手足無措?我的世界為什么會突然變成這樣?
三、緩解大學新生適應問題的對策
1.引導學生樹立切合實際的理想和目標。無論是不知道怎樣安排大量的時間,還是學習很容易產生的疲勞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沒有切實可行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在新的環(huán)境下,要找好自己的定位,最重要的是確立新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對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開始籌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找工作,考研,還是出國。計劃完后,就要有目標地進行專項能力的培養(yǎng)。考研的同學要加強英語、高數和專業(yè)課的學習;找工作的同學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需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提高自己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對于出國的同學,英語和專業(yè)課的成績仍然是重點,提高專業(yè)積點,提升英語水平,關注留學動態(tài),做積極準備。這些都需要新生自己把握和安排。
2.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習方法的探討,主要從學習效果、學習時間安排、學習方法著手。據了解,有的同學也是每天早晨七點起來到圖書館或者自習室,但是去了就睡覺,就是因為在圖書館睡覺的心理愧疚感會降低,常此以來,每天也是忙忙碌碌,但學習效果并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提醒同學們在學習中,不要只以學習時間作為評判學習的重要標志,要注重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時間的安排主要存在于擔任班委或者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新生較難處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對此,可以多向自己的導師、學長和老師請教,合理安排社團工作和班級工作,在保證不耽誤學習的前提下,規(guī)劃安排好社團工作。學習方面,由于大學知識量較大,老師授課速度普遍較之高中快,需要新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的鞏固。
同時,善于把握課程知識體系,先從宏觀著手,再從微觀把握。根據自身的知識基礎和專業(yè)課程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規(guī)劃。
3.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調適能力。調查顯示,在大學前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35.03%的同學上過心理健康課,43.31%的同學聽過心理講座,25.45%的同學做過團體心理輔導??傮w說來,同學普遍接受過心理教育,如果把心理教育中的具體內容轉化成自我調試,將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調查顯示,當出現心理問題時,24.53%的同學選擇自己默默承受,66.56%選擇向朋友傾訴,16.24%的同學選擇向家人傾訴,只有5.10%的同學選擇心理指導??偟恼f來,傾訴仍然是新生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其實,在心理調適過程中,除了傾訴,還有積極的自我暗示、多做深呼吸、接受高雅藝術的熏染,這些都可以作為心理調適的方法。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自己積極的生活觀,碰見事情向積極樂觀的方向著想,減少悲觀情緒。
4.探索準確的自我認知。對于自我的認識和探索,永遠是人生不懈的追求,而青年時期對自己清楚地認識,可以對今后的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減少職場就業(yè)走的彎路。新生應針對自己性格中的因素和興趣愛好,合理地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總結適合自己走的路。大學是一個夢想實現的地方,也是個夢想容易迷失的地方,只有進行自我認知,才不至于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首先,把過去的榮譽統(tǒng)統(tǒng)忘掉,新的起點不需要盲目驕傲,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其次,總結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只有在清楚自身情況的前提下,才能避免盲目競爭,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方案;最后,學會包容自己的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不可避免具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當發(fā)現自己的缺點的時候,不要對自己失望,要勇于接納,并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進行調節(jié)。
參考文獻:
?。?] 劉小東,王艷.大學新生適應問題及對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9).
?。?] 杜玉春.大一新生入學適應相關適應問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 蔣懷濱.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關系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8,(5).
[4] 李鳳梅.淺談大學新生的失落心理[J].江蘇社會科學,200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