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與其文化背景密切相關(guān),可以說,閱讀不僅是建立在語言層面上的一種技能,更是植根于文化基礎(chǔ)之上的一種思維模式。
關(guān)鍵詞: 英語閱讀 文化差異 思維模式
中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差異是直接影響學生對該語言及文化的認知和掌握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語言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習外語不僅要掌握其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要知道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nèi)绾斡盟麄兊恼Z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要懂得他們的“心靈之語言”,即了解他們社會的文化與語言習慣。閱讀是一個充滿了積極思維活動的過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實踐。讀者不斷地、積極地試圖再現(xiàn)作者的信息,進行一番內(nèi)心的對話,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假設(shè),作出預料,提出質(zhì)疑,繼而澄清不確之處,將新的信息融入舊的之中,將舊的信息按新的作出修正,等等。可見閱讀有其螺旋上升的規(guī)律:領(lǐng)會—模仿—理解—初用—操練—活用。學生在對比中學習文化差異,可增強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有意識地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并以此改變舊的思維方式。
很多學生學習很努力,詞匯的掌握與語法基礎(chǔ)都很好,但閱讀水平始終難以提高,甚至看不懂作者的意思,這是為什么?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語感不強。語言的直覺不是天生的,是通過在學習中大量閱讀培養(yǎng)加強的。語言與思維的關(guān)系是極其密切的,借助語言進行思維是人類思維特點。其次,缺乏對英語文化背景及表達方式的了解。如:英語中大量地運用被動句,而漢語則習慣用主動形式來表達。學生很不適應這種風格,總試圖用漢語思維方式對內(nèi)容進行“轉(zhuǎn)換”,這樣講出來的英語也是漢語式的,英語思維自然無從談起。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人們總是根據(jù)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不懂得用西方思維方式理解英語語言,就會給英語閱讀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礙,導致閱讀理解過程難以順利完成。不具備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也就不能用英語進行思維。
生成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是思維和語言相互作用的過程,閱讀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例如,中國人對“龍”懷有至高無上的尊重,而西方人對“dragon”卻沒有好感,認為這是一種兇殘可怕的怪物,是災難的象征。英語國家的人們往往認為單數(shù)吉利,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認為雙數(shù)是吉利的數(shù)字——“好事成雙”、“雙喜臨門”。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維方式因素,拓寬英美文化背景知識面,增強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做到用英語思考和理解英語。
一、善于從文化的角度進行英語閱讀教學
薩丕爾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闭Z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文化是語言的內(nèi)涵,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能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思維特征。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和語言的橋梁,它既是文化心理特征的體現(xiàn),又是語言生成和發(fā)展的深層機制。學生在閱讀與英語文化緊密相連的文章時,由于缺乏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常常用中國文化知識去理解,因而找不出上下文的關(guān)系,也就難以做出正確的推理、判斷和預測,嚴重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很有必要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同英語國家有關(guān)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
二、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的模式
思維活動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思維在語言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使用中起決定作用,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固定下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同其他許多客觀事物一樣,思維也有許多自身的特性,如問題性、間接性、概括性、人類性、能動性等。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性,自覺地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即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邏輯性和持久性,讓他們的頭腦盡快進入用英語思考和提問的準備階段。用英語提問和表達成為他們自身的需要和習慣,思維訓練應從形象思維開始。形象思維是靠現(xiàn)實的、實際的、直觀的實像進行思維的。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將教學內(nèi)容具體形象化,如利用直觀教具,或創(chuàng)設(shè)語言情境,來模擬交際環(huán)境。通過閱讀語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音訓說話時語氣、語調(diào)和感情本身就是思想內(nèi)容的折射;不同的重音位置也會賦予句子不同的含義。語言與思維是人類社會進行交流的兩大重要元素,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密切聯(lián)系的。
三、組建思維模式
對我們來說,英語閱讀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讀者面對的讀物是用他所不熟悉的語言寫的,而該語言又與他所不熟悉的文化微妙b13cebe46a63aef20dd2d17484c14d41地聯(lián)系在一起”。知識是思維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來源,學習知識能開闊視野,“理解課文的能力不僅取決于讀者的語言知識,還取決于他的一般常識,以及在閱讀的思維過程中這些常識在多大程度上被調(diào)動起來”?!捌率蔷哂袃?nèi)在邏輯相關(guān)性的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皩崿F(xiàn)了連貫的語句,并不一定能夠形成篇章,原因是連貫只能保證語句間能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guān)系,但不能保證作為一個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所必需的完整性,這種完整性反映在邏輯關(guān)系上,就是邏輯的完備性”。為此,處理課文時我們采用了整體教法。整體閱讀就是通過整句、整段閱讀,達到對全篇文章的正確理解。我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借助上下文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層次結(jié)構(gòu),行文線索及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態(tài)度和寫作意圖。要求學生要先粗讀課文,理解總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詞句的學習,觀點的理解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圖中進行,通過關(guān)鍵詞、主題句有針對性地分析理解點,并以點帶面,深化閱讀,促使思維結(jié)構(gòu)更新和豐富,促成思維方式的合理化、效率化和科學化。
語言與思維是人類社會進行交流的兩大重要元素,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它反映人類的思維方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思維是語言的靈魂,學生要積累豐富的詞匯與語言知識,更要具備對目的語思維方式與思維特征的了解及目的語與本族語思維差異性的了解,努力挖掘語言背后的英語思維模式和英美文化背景,只有掌握英美人的邏輯思維,才能在閱讀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要達到熟練程度,就必須跨越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文化障礙,有意識地去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語言學習不僅是對語言文字運用的了解與掌握的過程,也是思維方式培養(yǎng)形成的過程。只有有意識地培養(yǎng)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我們才能在信息量大的閱讀理解過程中反應敏捷,迅速而準確地理解說話者的意圖,達到提高閱讀的目的。
參考文獻:
?。?]Brown Gillian.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C].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王曾選.中學英語教學法[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杭州:浙江出版社,1993.
?。?]李春雷.談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第43期.
[5]傅廣榮.中學生閱讀能力初探.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