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又沒有風。閱讀就是自主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蔽覈F(xiàn)代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認為:“從自己學習語言的經(jīng)驗看,得自課內(nèi)與課外的比例為‘三七開’,即大概有30%得自課內(nèi),有70%得自課外?!贝罅康目蒲斜砻鳎⒆訌V泛深入地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讀寫能力,可謂意義深遠。
小學低年級是孩子步入人生的起始階段,新課標高度重視第一學段兒童的課外閱讀,明確指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那么,我們?nèi)绾我龑У湍昙壓⒆娱_展行之有效地課外閱讀呢?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讓學生想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以好書引趣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種高度自主的、非強制性的自發(fā)活動,興趣是第一位的。教師只要看到了好的兒童讀物,就可以給學生傳遞信息,先用故事吸引著他們,一旦孩子們“上癮”,就不再往下敘述,而是鼓勵他們?nèi)プx原著。在這種潤物無聲的推介方式下,孩子們讀書的興趣被點燃,就會自覺地去找書看書,如癡如醉地暢游在書海中。因此,有人說:“向學生成功地推薦一本好書,讓學生如臨其境地閱讀,足以培養(yǎng)學生終生的閱讀興趣?!?br/> 2.樹榜樣誘趣
仰慕英雄、崇拜偉人,這是孩子從小就有的心理特點。俗話說得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科學家、名人小時候刻苦讀書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到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大的閱讀原動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產(chǎn)生。而孩子身邊的真人真事更有著促使他們產(chǎn)生閱讀興趣的巨大作用。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班級中的佼佼者,讓他們每天利用閱讀課時間為同學們讀書,從而帶動更多的人。良好的閱讀氛圍一旦形成,閱讀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3.用活動激趣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愛講故事,喜戴“高帽”,樂于表演。結合他們的這些年齡特征,可以經(jīng)常性地開展唱兒歌、猜謎語、演故事、說笑話、畫成語、賽詩會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在這樣有趣的活動中,一方面幫助孩子打開課外閱讀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給他們基本的閱讀方法,為孩子搭建展示閱讀才能的舞臺,提高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傳授閱讀方法,讓學生會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教學“問題不在于教學生各種學問,而在于教他們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盧梭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老師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充分利用這節(jié)課,為學生們課外閱讀指路子。要求不宜過高,起點要低一些,貴在養(yǎng)成習慣。
?。?)圈圈畫畫。內(nèi)容可以是優(yōu)美的短語、比喻句擬人句、精彩對話、感興趣的知識、好的開頭結尾等;可以是用“橫線”、“波浪線”等不同的符號劃出優(yōu)美的詞句,用“三角形”等自己喜歡的標志標出重點字詞,用“?”標注此處有疑問。(2)讀讀想想。要盡量引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養(yǎng)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jīng)]明白?什么地方有趣?為什么好看?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要嘗試去思考,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強語感。
2.培養(yǎng)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教師可要求同學們準備一個讀書本,起名為“采蜜集”。把同學們比作勤勞的小蜜蜂,讀書好像在采花粉,釀花蜜,教他們學會“采蜜”。教師還可鼓勵他們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配上圖畫。這樣可以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把左右腦結合起來,同時可以裝飾“采蜜集”,鼓勵學生把甜甜的“蜂蜜”獻給老師、家長,更留給自己。如教師能引導他們把讀書摘抄的好句在發(fā)言中、日記中學著運用就更好了。但對孩子讀書摘記的書面要求要盡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讓孩子對閱讀望而生畏。
3.不斷提高孩子的閱讀速度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而默讀是快速閱讀最有效、最常用的辦法。因為默讀時視覺神經(jīng)接受文字符號后,立即發(fā)送給大腦,進行直覺譯碼、理解,跳過了朗讀時轉化為口語再理解的過程,閱讀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三、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讓學生可讀
有了課外閱讀的興趣,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教師還應多方面創(chuàng)建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
1.創(chuàng)立借閱圖書的便利條件
首先,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捐書”,成立班級圖書角。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將家庭圖書角與班級圖書角進行更換,讓書柜里的書“活”起來。其次,可以與圖書館老師聯(lián)系,為學生辦理借閱證,把它作為對學生喜愛讀書的獎勵。最后,可以鼓勵孩子經(jīng)常性地利用節(jié)假日去逛書市,選擇書籍。
2.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幫助低年級孩子開展課外閱讀,爭取家長支持和配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把開展課外閱讀的設想和具體計劃向他們作了匯報,讓家長予以配合和支持。教師可向家長提出如下建議:(1)當孩子提出問題時,要滿腔熱情,有問必答,不能潑涼水,打擊積極性。(2)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3)適當購買兒童讀物,支持孩子閱讀。如有條件可適當給予輔導。
3.保障課外閱讀時間
閱讀是需要時間的,課外閱讀,顧名思義,閱讀時間主要在課外,但把所有任務都放到課外是不合適的。這是因為低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時間往往是無法保障的,他們自我約束力差,抵制誘惑的能力也弱。在語文課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怎樣抽出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擠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和交流。如每節(jié)課開頭5分鐘可進行古詩、《三字經(jīng)》的誦讀;閱讀課時進行讀書心得交流、好書推薦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