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新課標改革特別強調對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四種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縱觀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還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多數(shù)教師不了解和掌握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類型或形式,課堂提問缺乏多樣性,不利于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部分教師課堂提問水平層次較低,能提出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高水平層次問題的少,不利于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部分教師備課、寫教案設置的問題少,在教學時臨時發(fā)問,或隨口發(fā)問,或隨處發(fā)問,課堂提問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些教師的教學仍然以講授為主,用教的過程代替學生學的過程,沒有留給學生提問、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智力潛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問題意識薄弱,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較低;個別教師以提問的方式懲罰課堂紀律不好的學生,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等等。因此,只有在教學中避免以下六點,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問順序顛倒,減弱提問效果
不少教師的提問順序是這樣的:教師先說“下面我請同學們回答一個問題”,此時學生心理緊張,注意力集中,教師將某個學生叫起來,然后說出提問的問題。例如教學“比例尺”時,一位教師這樣提問:請李明同學回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其他學生此時就大松一口氣,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同學的回答不認真聽。這樣的提問由于顛倒了順序,只有被點名的學生認真思考,其他學生則成了旁觀者,效果很差。
較好的提問順序是:“下面我提一個問題,會回答的請舉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已經(jīng)學了比的意義和性質,那么什么叫比的基本性質呢?”此時全體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之后,教師才指名回答。
二、提問后無停頓,思維過程混亂
有些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往往在問題提出后,立即叫學生回答,使學生手足無措。讓學生回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教師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使學生經(jīng)歷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思維過程。因此,對較難的問題,教師應設計由易到難的思維階梯,經(jīng)教師的啟發(fā)、點撥,求得圓滿解決。
三、提問問題簡單,追求熱鬧氣氛
某教師在教學完“圓的認識”后,為鞏固知識,設計了如下對話。
師: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是不是相等?
生1:是。
師:所有的直徑是不是相等?
生2:是。
師:直徑是不是等于半徑的2倍?
生3:是。
師:他們的回答對不對?
……
這位教師的提問,學生不加思考就脫口而出,課堂氣氛表面看來活躍,實則膚淺,教學效果甚微。
教師設計問題時,應注意難易適度,既不讓學生答不出,也不能簡單地答“對”、“不對”、“是”、“不是”,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難度大的問題要注意啟發(fā)、誘導,多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在復習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以后,教師提出:“那么,圓的面積能直接測量嗎?怎樣使它變得可以測量呢?”這一問題揭示了未知與已知的矛盾,學生對此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
四、提問問題籠統(tǒng),學生無法回答
某教師上“圓的周長和面積”復習課時,提出如下問題:你是如何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的?如何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諸如此類問題,學生無法回答,思維受阻,影響學習興趣。
教師設計問題時,應有主次、輕重之分,問題切合學生實際,不可過大;同時,應根據(jù)不同層次的提問選擇不同的提問用語,使提問規(guī)范化,利于學生思考和回答。
在提問中,教師還要善于發(fā)掘,善于利用。例如提問:怎樣簡算125×96,看誰想出的計算方法多。引導學生把96轉化成8×12、100-4、4×2×12,把125轉化成25×5,從而得出如下的簡便算法:125×96=(125×8)×12;125×96=125×100-125×4;125×96=(25×4)×(5×2)×12;125×96=(25×8)×(5×12)。這樣,在提問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提問時間選擇不當,事倍功半
不少教師在課始有提問,課后有提問,中間則提問甚少,這與現(xiàn)代教學思想及當前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合。
時機,對于課堂提問很重要。時機選得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問的時機從教學內容的角度說,應選在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從教學進程來說,課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要及時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課堂教學中來;課中,當學生的思維發(fā)生障礙,產生偏差,或受到思維定式干擾時,要及時提問,以便及時排除障礙,使教學按計劃順序進行;課尾,當講課時間較長,學生產生麻痹、倦怠心理時,應及時提問,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積極投入學習。
六、提問只重視答案,忽視思維推理過程
有的教師設計的提問,往往偏重于“對不對”、“答案是哪一個”,很少或根本不涉及“為什么這個是對的”、“你是怎樣分析的”等問題。不少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雖知答案,但原因模糊,更談不上思維推理過程。
提問要注意解答的是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例如:1的倒數(shù)是1嗎?為什么?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到底是哪一條?這樣的問題提出來,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對“倒數(shù)”意義的理解。
總之,課堂提問應克服上述六種失誤,注意八字要素:質量、數(shù)量、深度、時機,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