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的紛紛出現(xiàn),課堂教學改革異彩紛呈,極具觀賞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也有很多盲目“跟風”,重形式而不重實質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我認為,生命課堂應淡化標準與統(tǒng)一,多些整合,多些引導,多些彈性,多些趣味,使課堂真正彰顯其個性。
一、教學內容——多些整合,少些機械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要努力將“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和各個板塊進行重組和整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如4B Unit8 《Open day》,其中的 A板塊是情景對話,B板塊的單詞是關于場所及教室內的物品,C和D板塊是“there be”句型及介詞“in/ on/ near”, G板塊包含“Place and say”和歌曲《In the classroom》。我們可以這樣設計:
整合BC部分和G板塊作為第一課時。首先設計一個“以舊引新”導入環(huán)節(jié),即利用幻燈片呈現(xiàn)“渴望上學的大眼睛女孩”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愛心,動員他們運用上個單元的“What would you like”的句型來問女孩,教師代替回答“I’d like…”(回答學習用品,裝入一個書包里)。再運用新句型“What’s in the school bag? There’s / There are…”讓學生憑記憶說出書包里的物品,學生自然對本單元句型有了初步印象。然后安排G板塊歌曲《In the classroom》讓學生放松一下,教師待學生唱完后問“In th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