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普及使用新課程教材,我們河池地區(qū)一直使用語文新課標(S版)教材。此教材的優(yōu)點諸多,不可否認。但經過教學實踐與觀察了解發(fā)現(xiàn),在教材的實際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教師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為了考試,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
由于受現(xiàn)行考試制度和方法的影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中普遍存在為了應付達標考試要“分數(shù)”,教師們在課堂中,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寫字、做練習題目上,一篇課文中要求會認的生字也完全地把它當成會寫的字,并且一個生字還要組多個詞語,在低段年級還要逐個字地分寫筆順筆畫,甚至抄寫整篇課文。在城區(qū)學校里,“高分”成為班與班、年級與年級之間的攀比目標。因此教師還要求學生購買一些同步練習、試卷集,花費大量時間講解練習題,作文也要背誦很多篇章,以備考試之用。對于考試中遇到的從未練過的題目,大部分學生是完成不了的。因此,為了考試,只能搞“題海戰(zhàn)役”。
二、安全防范教育方式制約教師對新課程的實施
“安全第一,教學第二”,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所以要狠抓嚴管,將學生封閉在校園里這種辦學教學方式,限制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新課程中強調語文實踐,強調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但是在封閉式的教學中許多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失去了它的實踐作用。如,五年級上冊教材中有一篇習作題目為“寫一次游覽經歷”,教師不敢組織學生出去旅游,因擔憂帶學生出去一旦出事,要負完全責任,賠償損失等。因此,面對這樣的作文題,我們只能讓學生回家由家長帶去旅游,可農村孩子的家長能做到嗎?不能,由于留守兒童較多,孩子多數(shù)是由爺爺、奶奶看管,老人無法帶孩子去旅游。面對這樣實踐性很強的作文,教師也只能讓學生抄寫例文或作文選。這樣學生就無法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因此削弱了學生的寫作技能,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忽視“口語交際”和 “能說會道”
高年級教材有“口語交際”,低年級教材有“能說會道”,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yǎng),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幫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度很大,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準備工作,可農村的學生往往不能自覺準備,教師就難以上這樣的課,因而這一項教學內容常常被教師們忽視。許多教師認為反正考試也不考,我們的學生也差,讓他講不到兩句話,就過了一節(jié)課,上這樣的課也沒有什么效果,只是白費心機,浪費時間罷了,不如多留些時間來復習功課還好。因此許多教師把“口語交際”或“能說會道”看成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難上就不上,有時間就上,沒時間就不上。
四、一年級教材不太適合農村學生使用
經過實踐發(fā)現(xiàn)一年級(S版)教材編排的內容過多,分量過重,課文篇數(shù)多,篇幅長,識字量太大。上冊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全部的漢語拼音,還要會認313個生字,會寫116個生字,學習20篇課文;下冊要求不僅會認450個生字和26個大寫字母,還要會寫250個生字,學習29篇課文,會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面對分量如此重的教學內容,在農村教學的教師一節(jié)課只能教學一些會寫字,會認字幾乎沒有時間顧及,內容很長的課文,教師只好帶學生讀幾遍,學生還讀不下去,至于理解感悟方面,教師也只好分析、講解給學生聽。因為農村的孩子見世面少,認知水平低,膽小怕事,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學前教育,各方面能力普遍較差。加上留守兒童多,許多爺爺、奶奶年老,不識字,看管小孩,教育無方,無法指導孩子做家庭作業(yè),所以孩子的學習全靠教師課內輔導。在偏遠山區(qū)多數(shù)學校有復式班(一、二年級或一、二、三年級共一個教室),教師包校包班,沒時間輔導差生,差生就很多??梢娺@套教材給農村一年級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不完全適合農村學生使用。
在課程改革中出現(xiàn)以上一些問題,主要原因有:一是應試考試制度和安全防范制度給課改帶來巨大的影響;二是教材編排與學生實際有些相悖。針對問題根源,我建議:
1.在應試考試分數(shù)上降低要求。由于課程改革提倡要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但目前沒有什么明確的具體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法。當然有學習,就要有測試,由于教師們都怕自己的學生考試不達標或比不上別人,都在為了考試而賣命。所以不能以分數(shù)的高低來評價,主管部門要采取措施,適當降低考試分數(shù)或達標率。
2.在安全防范方面要有相關法律支持教師,讓教師在學生的安全管理上不提心吊膽,敢于開展各種校外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否則,教師的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學生只能在教室里、校園內活動,成為“井底之蛙”罷了。
3.城區(qū)學校與農村學校使用的教材要有所區(qū)別。由于城區(qū)孩子見世面廣,認知水平高,家長們都已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學前班等進行系統(tǒng)的學前教育,甚至一些家長提前讓孩子參加漢語拼音、英語、音樂、美術、舞蹈等輔導培訓班,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很強。家長們也多有空閑,能指導孩子寫作業(yè),孩子就進步很快,能接受這套教材。而農村孩子沒有經過什么系統(tǒng)的學前教育,各個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難以適應這套教材。因此農村學校一年級教材要減少識字量和閱讀量,刪去部分內容較長的課文,使學生易于接受,這可以在同一S版教材中特別注明哪些內容農村學生不必學習,而城市學生必須學習。
(責編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