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個語文教師的反思
“小學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薄皬V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薄x著《語文課程標準》,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我不止一次地陷入沉思:學生周一到周五的課業(yè)負擔本來就不輕,周末更是奔走于各種興趣班之間,讓他們拿什么時間來讀課外書呢?六歲的學童,背著書包,高興地來到了教室。六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在一堂堂語文課后,有多少人能夠保留住最初的自然性和野性?有多少孩子能在語文課里保持一顆快樂的童心?有多少孩子因為在學校里的語文課從此愛上閱讀?
一道上海某區(qū)小學生計算機網(wǎng)絡中文操作應用競賽題,更使我開始反思我們從低年級沿用至中高年級的教學模式。題目要求參賽的小學生依靠網(wǎng)絡資訊,在60分鐘內(nèi),給一幅僅標明漫畫名為《父與子》的六格漫畫:(1)檢索畫冊《父與子》的作者姓名、生平、作品的藝術成就;(2)為每幅漫畫的人物活動設計一些對話,設計成一個簡單的小劇本;(3)到網(wǎng)絡上查找什么是劇本,如何寫劇本,以便完成以上要求。
這是一個綜合的文化藝術問題,參試的小學生居然做得有板有眼:通過網(wǎng)絡上的“檢索閱讀”,學生們很快就知道了卜勞恩和他的生平,初步了解了劇本的寫法,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這些有關知識要是用現(xiàn)在通行的方法去講,不知道要花費教師多少備課精力和“細讀文本”的講解時間!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學效果不理。
我開始懷疑與審視這套所謂“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難道一冊區(qū)區(qū)幾萬字的小學語文課本,就要耗去學生半年的學習時間與生命?難道這浩如煙海的書籍,就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一睹為快?于是,我開始了嘗試——我要和學生們共同尋找一條學習語文的幸福之路!
二、尋找語文幸福之路
1.單元整合,三課漸進
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按照一個主題為一個單元來編排的,所以,我決定整合單元教材內(nèi)容來組織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了“單元整合,三課漸進”教學法。
首先,我給學生們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故事,告訴他們,只有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主動地學習,才能在離開了老師后也不斷學到知識,而那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接著,我把家庭作業(yè)的形式由課后的復習作業(yè)改為課前的預習作業(yè),并命名為“捕魚作業(yè)”?!安遏~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以下內(nèi)容:第一項,把要學的課文讀通順。第二項,找出課文里最易錯的字音,包括平翹舌音、鼻音等。第三項,找出本課出現(xiàn)的多音字。第四項,要求對照課本正確地抄寫生字詞。第五項,要求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弄懂兩個問題:(1)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2)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們聽了都很感興趣,我便趁勢在班上開展了“捕魚大賽”:誰的作業(yè)完成得好,教師就在誰的本子的封面上為他畫上一條小魚,表示他捕到了一條“魚”。比一比,看誰捕到的“魚”多!
完成以上“捕魚作業(yè)”后,我把全班51個學生分成了12個小組,每組設有組長,每個組員都有固定的序號。接著便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始了我們“單元整合,三課漸進”的學習。
第一課時——同伴互助,小組自學。我給學生布置了明確的學習任務:第一項,檢查前一天的讀書情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組員按固定的序號一人讀一段課文,直到讀完所有內(nèi)容。第二項,在小組內(nèi)輪流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生字的。第三項,教師根據(jù)要掌握的知識點布置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自己通過課本、參考書去找答案,不懂的和同學討論,或請教師解答。而且我告訴學生,這些學習任務就是第二天開展小組比賽和考試的內(nèi)容,小組四個人都取得好成績的就能得到獎勵,這樣就通過同伴互助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第二課時——知識大闖關。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第一課時提出的自學要求進行知識大闖關。第一關,我會讀。由每個小組選出代表讀字詞、課文。第二關,我理解。我準備了12個分別寫著12個組組號的乒乓球,摸到哪個球,就由哪個組的學生回答第一課時提出的要解決的問題。第三關,我會寫。各組完成涵蓋本單元所有知識點的小試卷,教師檢查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第三課時——教師點評。我針對學生在小測試中掌握得不好的知識點進行講評,并根據(jù)四人小組的共同表現(xiàn)進行評分,表現(xiàn)好的組可以獲得到閱覽室看書的獎勵,掌握得不夠好的組則留下來由教師有針對性地補課。這樣便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更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2.全班同讀一本書
幾乎所有倡導早期閱讀的專家都指出,在班級里,同讀一本書效果是最好的。于是,一年級時,我班每個學生都買了一本《新編兒童詩365夜》。二年級時,我請家長協(xié)助為每個學生打印了薛瑞萍編寫的《新編兒童詩100首》,要求每個學生每天背誦一篇。不同形式的領讀之后,學生開始自己讀,我則在教室里巡視,看到誰能合上書背誦,便俯身過去聽一會兒,在學生的題目旁蓋上“紅花”表示通過。不少學生背完一篇就主動再背下一篇。三年級時,我們?nèi)嚅_始一起讀《長襪子皮皮》、《夏洛的網(wǎng)》、《愛的教育》。四年級時,我們找來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個個故事把我們帶入了風光迤邐的書的世界,師生充分感受著閱讀的幸福。
3.好書大家來推薦
在我班小書架上,放著琳瑯滿目的圖書,每個學生的書包里都有一本“隨身書”。為了加強對學生讀書的引導,我又為學生準備了一個“好書推薦漂流本”,它會按學生的學號每天“漂”到一個學生的手中。輪到的學生便在屬于自己的那一頁寫上自己最想推薦的書名、作者、推薦理由、故事簡介,還可以畫上插圖,并利用第二天語文課前的五分鐘向全班同學推薦,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使學生間充分分享了讀書的快樂。
因為課堂上擠出了閱讀時間,學生的閱讀量成倍增加。無需另外花費氣力的我們,終于通過“單元整合,三課漸進,大量閱讀”,找到了一條充滿樂趣的語文學習幸福之路。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