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特定的空間、短暫的時間內,真正做到有效地組織、熟練地駕馭、盡力地投入、科學地創(chuàng)造,使課堂彰顯有效結合的生態(tài)色彩,決定于教師的教學技能。有經驗的教師能從年段要求出發(fā),能從文章重要的訓練點出發(fā),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有效的結合,強化學生的知識識記,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熏陶學生的情感。
一、主導與主體的有效結合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廣大教師對“主導”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合作者、引領者、平等者、參與者、指導者等身份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在課堂中。試比較兩位教師教學六年級課文《山中訪友》第三自然段“作者與‘古橋’有著深厚的情誼”的讀法。甲: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作者與“古橋”有著深厚的情誼?運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反復指導學生讀擬人句和比喻句。教師只是通過對修辭手法的體會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盡管教師一再強調哪里要重讀,哪里要輕讀,甚至示范,效果很一般。乙:文中哪些語句看出這是一座古橋?(學生自讀:時間長,形態(tài)似)依然如舊的古橋幾百年做了什么事,從中你有什么體會?(討論讀:為民服務,任勞任怨)作者是怎樣贊美古橋的?你應該怎樣讀出這種情感?(自讀、交流讀、集體讀)最后再讓學生完成填空:“常人看古橋只是______;作者看古橋卻是______。將______巧妙地融為了一體。”這樣指導讀,較好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又跳出內容理解比喻、擬人手法的妙處。學生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深化了理解,明白了層次,接受了熏陶。再看一位特級教師教學《姥姥的剪紙》時,以“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讀‘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說說對哪些詞語的體驗最深”,引導學生深入讀書,學生讀出了體驗?!笆臁辈粌H指一般的“熟練”技能,更是熟練的剪紙的技巧,熟知人們對剪紙的喜愛而練就出的本領;“巧”不僅是手巧,更是姥姥廣結良緣的善心,一種美好的祝愿,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有準頭”說出了剪什么像什么,說出了人們喜愛什么就能剪什么,說出了姥姥很慈祥及對生活的熱情。學生始終圍繞著這句話,既能聯(lián)系上文,又能聯(lián)系下文理解。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把時間交給學生,把理解的選擇權交給了學生,教師所做的是引起討論、引導分析,歸納提煉等,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教學的主導性。
二、整體與局部的有效結合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要遵循教育學、學生身心發(fā)展等一系列教學規(guī)律。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是基礎,藝術性是生發(fā)??茖W性就是要整體把握文本,準確把握文本內涵。藝術性就是要抓住切入點,調動學生智慧,促進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只有當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時候,課堂教學才會出神入化?!半S心所欲不逾矩”產生極高的審美價值,達到優(yōu)秀的教學效果。以《爭論的故事》為例,作者將議論部分寫得很有層次,即總體評價——評價理由——得出結論——引人深思,有些教師只是注意讓學生說說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沒有一位作層次的分析指導。學生只知道結論,道理是怎樣有條理地揭示出來的就不明白了,原因就是教師沒有把握三年級語文教學是由句向段過渡教學的整體要求,不注意段落結構的指導,光浮在內容上讀來讀去,學生怎能有條理地表達?聽一位特級教師教學,他只是稍加點撥即收到較好的效果:讀讀第三自然段寫了幾次對話?(兩次)兩次對話有什么不同?(第一次講怎樣吃,第二次講理由)段落文脈理清了,再引導學生從詞語、標點入手理解、爭論,讀也就有了語氣,有了層次,有了感情,換句話說,知道怎樣讀了。所以,教師既要讀懂文本講了什么,還要讀懂文本是怎樣表達的,更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如何讓學生讀懂,達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才是真正的讀課文。整體理解例子,教學活化例子,才能切實達到有效教學。
三、閱讀與評價的有效結合
現在的課堂教學,讀相對重視,評相對薄弱。強調讀與評的有效結合,能溝通情感,活化對文本的理解?!稅壑湣肥且黄笠缰鴿鉂鈵垡獾恼n文,教師在讓學生充分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文章情感后是這樣進行的:
師:老師請你們再讀讀課題——愛之鏈,現在你們如何理解這條愛之鏈,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表達對課文及課題的詮釋。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
?。ㄉ毩⒒蛐〗M合作準備著)
師:誰先來表達你的理解?
生1:我想到了孟子的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說像敬愛自己的長輩一樣敬愛所有的年長者,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所有的孩子。人與人之間應該充滿愛。
師:你的積累很豐富,想到了用古人的言論來表達你對課文的理解,非常精到。課后把這句話寫到黑板報內,讓大家都記住這句話!其他同學呢?
生2:(上黑板畫)我畫的就是一條“愛之鏈”,是“愛”把喬依、老婦人、女店主聯(lián)系在了一起,省略號表示“愛”將繼續(xù)傳遞下去,這條“愛之鏈”將越來越長。
?。ㄉ駪B(tài)中表示贊同,部分學生將圖畫在自己書上)
師:老師真的很佩服你,你畫的這幅圖既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表達了文章的中心,讓人一目了然。更可貴的是,你已經悟到了這種“愛”將會不斷傳遞下去,想必是動了一番腦筋的。還有同學想說嗎?
……
教師在結尾階段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內涵,采用了讓學生選擇自由表達的方法,這本身對學生來講就是一種激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彰顯學生個性特長,教師的做法無疑是落到了實處。在學生的反饋中,教師的幾次評價如興奮劑般給予學生思考的熱情,細細品味,足以表現教師的教學藝術。這種評價可貴之處在于:
首先,具有強烈的情感性。情感之于語言,猶如血液之于軀體,有了血液,軀體才能有生命,而只有蘊含豐富情感的激勵評價,才能有力地撞擊學生的心坎,并蕩漾起感情的波瀾。上例中,學生的不同表現形式無不反映出他們學習課文后具有濃郁色彩的情感展示。
其次,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依據學生心理及個性特點進行設計,不旁逸斜出,不強拉硬拽。思考、評價應該是水到渠成,把散落的珍珠用語言、圖畫、線條連成美麗的珠串,給人以美感和教學藝術上的享受。這不是教師只憑靈機一動就能達到的效果,而是精心設計后的精彩生成。
再次,具有深化知識的空間。教師的教學具有在“不全”中求“全”,在有限中追求無限,突破課堂教學時空局限的特點,創(chuàng)設了“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情境。在讀讀、說說、評評中,學生咀嚼回味,展開豐富想象,并以擅長的點睛之筆把文中的精髓鮮明地顯現出來,教學收到“課已終,韻無窮”的藝術效果。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