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年齡不同,閱讀興趣、認知水平也就不同,一、二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就注定了他們對物質(zhì)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形象的。因此,筆者認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該有個符合兒童年齡特征的開始,讓孩子慢慢來。
一、朗讀,從音樂聲里找感覺
下面是山東常麗華老師《泉掛巖而成瀑》的教學片斷:
(放《致愛麗絲》的鋼琴曲。配樂再讀。)
師:聽音樂,自己找拍子,看看從哪里開始讀,要讓音樂進入到你心里,進入到句子里。
生讀。聰明的孩子知道每一行都停頓,聽聽音樂往下讀?;顫姟⒚骺斓匿撉俾?,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讀書聲,回響在教室里的,真是天籟之音??!
多么美妙的朗讀之旅,教師不說什么“起伏”,不說什么“舒緩”。在一遍又一遍的讀和悟中,孩子們會漸漸擁有精致美麗的財富——語感,心靈也由此得到滋養(yǎng)。
因此,課文是有知識、思維、情感、審美等各方面教育效益的綜合體。我們的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明白“重音”、“舒緩”、“節(jié)奏”和“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等朗讀技巧的,但是對于剛剛開始學習語文的孩子來說,可能更需要的還是整體感知、感悟,是模仿,是找感覺——找語言的感覺。
“音樂是最具情感的藝術(shù)?!保ê诟駹栒Z)適時、合理的配樂朗讀,讓體驗代替了臃腫的分析,讓情感代替了蒼白的說教,激起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全身心投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去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及作者情感服務。
找到合適的音樂“要讓音樂進入到你心里,進入到句子里”,這是多么浪漫的朗讀,這是緩步而行的開始。
二、寫作,從涂鴉開始
美國教育家格雷夫斯曾經(jīng)采用現(xiàn)代化儀器做過實驗,研究兒童“寫作”,運用語言文字的心理活動,實驗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寫作時通常都要依靠“說話”的幫助,幾乎所有的孩子初學寫作的時候都需要從“繪畫”開始。從兒童繪畫能力發(fā)展來看,6到9歲之間,可稱之為兒童繪畫能力的“黃金發(fā)展期”,也是兒童繪畫學習能力發(fā)展的浪漫期。
由此,我們能夠得到這樣的啟示:孩子們“寫作”時,需要讀自己創(chuàng)作的兒童畫。孩子們面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每一幅兒童畫,都能講出很有趣味的語言和情景故事。“兒童畫”,特別是抽象表現(xiàn)階段的兒童畫,對成人來說,就像是一部“天書”,可是兒童讀自己的畫作就像是在讀自己的“作文”。因為兒童畫中表現(xiàn)的圖形形象就是兒童自己創(chuàng)造的形式語言,所以“兒童畫”也就是兒童用“圖形形象”符號寫出來的“作文”。
“兒童畫”不但具有“啟蒙”“創(chuàng)造性美術(shù)教學”的功能,還有“啟迪”語文“寫作入門”的教育功能!
新教育實驗開展的“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閱讀的最初一級就是“讀寫繪”。在基本的教學策略中有這么兩條:兒童將老師講的故事復述給父母聽,然后完成寫繪作業(yè),將故事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續(xù)編并以“繪畫+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幼兒園及一年級的孩子,可由父母將孩子講述的故事內(nèi)容幫助寫在孩子的繪畫作品上。
在完成這樣的寫繪作業(yè)時,孩子的內(nèi)心充滿了創(chuàng)造的喜悅,在和父母老師交談的過程中,語言得到發(fā)展。
新教育“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閱讀實驗介紹說:“寫繪”,是生命在這個特定階段的完整講述。這樣緩緩的開始遵循了兒童成長規(guī)律,適應了孩子的天性,孩子興致勃勃往前走,他或她充滿信心,充滿活力。
三、背誦課文,可以偷著混一下
低年級的每篇課文都要背誦,對此,課后習題有明確的規(guī)定。薛瑞萍老師是如何處理的呢?
在《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里,薛老師這樣寫道:
……本單元我沒有請家長檢查、簽字,因為所有課文在課堂上都讀了二十來遍,我以為,如果還不會背——基本上就是不能背了。我不想因為個別孩子,給所有家長增加負擔。而且我以為,對于那個別的孩子,即便硬壓著,一時會背了,幾天一過也是照舊忘記的。
薛瑞萍老師不止一次地說:
“我想語文和數(shù)學的不同,在于語文是可以混著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薄罢Z文不比數(shù)學,有課外閱讀作暖窩,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br/> 語文是講究日積月累的,語文是可以一知半解跟著混的——對于弱孩子而言,“放松”,恰是意味著對其學習興趣的呵護,何必在意一屑一礫的得失。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由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梯。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希望音樂、繪畫和心平氣和的老師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讓孩子在起始階段能夠天真些,能夠隨性些,能夠舒緩些,讓他們擁有持久學習的熱情與活力。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