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什么” 和“怎么寫”,歷來是指導學生寫作的兩個重點。作文“寫什么”,更是令小學生寫作時頭疼的問題,多數(shù)學生因為生活經(jīng)驗缺乏和對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習作材料的困難?!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寫作材料的準備,要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學生寫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導更有效?我們扣住廣闊的生活空間,挖掘寫作資源,做了一些探索。
觀察中發(fā)現(xiàn)
——憑借日常生活引發(fā)感觸
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異、境遇的差別、個性的迥異,使平凡的日常生活具有獨特性、多樣性。如果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積極地置身于廣袤的百姓生活,生活里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是很好的寫作題材。
怎樣觀察呢?“觀”,是看的意思;“察”,也是看,合在一起指看了一遍又一遍。寫人、記事、寫景、狀物都離不開觀察。觀察要點面結合,寫出比賽場上的“面”,就是要把目光不斷移動,看清楚這個場面的全貌。突出比賽場上的“點”,就是把目光盯在某一處,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仔細觀察主要對象的諸多方面,了解其情況。以比賽為例,緊張、激烈,扣人心弦。運動實況、操場游戲、智力賽場、娛樂比拼……小至二人競賽,大至國際賽事,親身經(jīng)歷或媒體介紹,令人難以忘懷。觀察主力,如何全力參賽;觀察觀眾,如何助威鼓勵;觀察裁判,如何公平公正;觀察小記者,如何現(xiàn)場采訪……好像一場比賽的現(xiàn)場轉播,及時拍下來再回放,異常精彩。觀察有長時和瞬時,有動態(tài)和靜態(tài),文章才會更精彩??梢宰寣W生花一段時間進行一下活動:①采訪“老東臺”。以小隊為單位,采訪對東臺的過去了解較多、較深的人,獲得家鄉(xiāng)過去的一手資料。②走入“每一戶”。選擇有代表性的家庭,搜集的材料具有典型性。但這些的說服力還不夠,還可以號召隊員和親屬、鄰居交流,使材料具有普遍性。③聚焦“今東臺”。走街串戶,攝下東臺新貌,從衣食住行、精神面貌方面展示家鄉(xiāng)變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自己命題,寫出個性獨特的好文章。如《聚焦東臺》《東臺城長高了》《奶奶的藍布衫》《二十一世紀的東臺》《范公堤的呼喚》《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小作者敏銳的洞察力、開闊的選材能力。由此可見寫作選題并不難,關鍵在于要從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事物的特點。學生對今昔生活的對比,百姓之間生活差異的比較,在觀察中豐富了習作素材。
調查中提煉
——關注身邊人物的豐富感受
日常生活是眾多平凡人物生存和發(fā)展的廣闊空間,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普通、瑣碎,不及經(jīng)過歸納、提煉、整理后的理性知識那么條理分明,但它樸實無華,細品備感雋永,所以能以很直觀的形式切入學生的心靈世界,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例如,我們先從了解家庭故事入手,結合“三·八”婦女節(jié)這一契機,在聽取學生的意見后,確立“只要媽媽露笑臉”活動主題,活動方案為:感受愛——調查了解;表達愛——真情回報。
學生自由成立活動小組,利用假期走向社會,走進家庭,調查采訪,融入生活,感受“天下父母心”。一個星期里,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走訪了三十多個家庭,收集了許多關于母愛的故事,在全班交流。平凡的人物,瑣屑的生活,使許多人的眼睛濕潤了。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寫下了這樣的感言:想想我的媽媽,為了我,她任勞任怨,操碎了心,媽媽的生活這樣瑣屑、繁雜,日復一日,大同小異,看不到光榮,看不到崇高,看到的只是辛苦與忙碌,但媽媽的偉大正在其中。我心中默默地說:“媽媽,您辛苦了!”
“母愛>愛母”。無私的母愛引起了全班學生情感的共振,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缺乏對父母的了解和回報。于是,學生紛紛自發(fā)地以多種形式真情回報媽媽,乃至所有親人、朋友、老師:以實際行動,幫媽媽燒幾次飯、做幾次菜;給關愛自己的長輩寫一封表露自己感激之情的親筆信;早上見到鄰居送上一聲親切的問候;給老師、父母呈上一份自己決心改正缺點的計劃書……寫作題材也應然而生。
普通的提議,樸實的行動,真切的心靈,引發(fā)了學生心靈的感觸?!案杏|”有轉化情感的動力功能,能喚起學生關注的情感。這種情感與認知活動相結合,在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延續(xù)、反復、發(fā)展,開啟學生心智,也拓開了習作的源泉。
體驗中擷取
——深入社會實踐選取素材
人的縱向的成長歷程,人際間橫向的交往過程都是動態(tài)生成的,這恰恰能引起學生心靈的溝通、理解。如果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積極地置身于廣袤的百姓生活,寫作素材也會應運而生。
1.挑戰(zhàn)傳統(tǒng)形式的創(chuàng)新式作文。《拔苗助長》這則寓言教育了許多代人。社會實踐使學生敢于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提出質疑:各種農(nóng)作物的幼苗都很細嫩,處在幼苗階段的植物特別容易受到害蟲的襲擊。而進入成年的植物,就不怕那些專門危害幼苗的害蟲了。“拔苗助長”的方法,是從一種蕨類植物中提取出能促使幼苗快速生長的基因,將它植入需要“助長”的植物體內。這種植物就會像被拔了苗一樣,很快躍過幼苗期,迅速長得又高又壯。學生積極體驗生活,能對社會進行思考,對文化進行關注,因而也使學生的作文也洋溢著智慧與創(chuàng)造。
2.社會考察形式的體驗式作文。體驗性學習活動以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為目標。如讓學生分小組,分別匯報活動成果——說“橋”。擴展橋的內涵,激發(fā)想象設計各種含義的橋——想象設計“橋”。個人或自由組合合作辦報——辦“橋”報。讓學生親自參與研究、探索和積極體驗,促進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實際應用形式的設計式作文。結合語文實踐活動“昨天·今天·明天——暢想校園規(guī)劃”,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探究、合作小組。引導學生自主經(jīng)歷查閱資料、走訪教師、看專題片……了解學校的歷史,鋪墊背景知識,激活知識儲備,誘發(fā)探究動機。在充分調查體驗、感受的基礎上,暢想校園規(guī)劃。此種設計性學習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和開發(fā)性,著重于解決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注重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暢想校園規(guī)劃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
4.社會參與形式的實踐性作文。要求學生參與到一般的社會實踐活動領域之中,成為某一社會活動中的一員進行實際的活動。如,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尋找生活中的美”,在學生找尋、感受到自然美、建筑美、藝術美后,讓社員參與社會實踐,更進一層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美。這樣讓學生走上社會,走進生活,親身體驗,獲得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實現(xiàn)感,小學生的習作選題得以進一步拓寬。
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