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有效備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照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審視當前小學語文備課的現狀,筆者認為情況并不盡如人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如何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有效備課呢,下面淺談幾點淺見:
一、吃透課標精神
語文新課標是我們搞好語文教學的羅盤,它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語文教育的特點,各學段應把握的重點等都有明確的表述。面對這些新理念,新表述,語文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才不會走彎路,或誤入歧途。例如,有的語文教師認為在課堂上搞點花架子,用用多媒體就是實行了新課改。有的教師把自主學習變成了自己學習、自由學習;把合作學習變成了“形式主義”,動不動就四人小組討論;把探究學習變成了滿場飛跑,追逐打鬧?!敖淌椅枧_化,教學表演化,教師演員化”一度成為流行風。針對上述現象,不少語文教育專家提出了本色語文的主張,要求語文課要瘦身、消腫、減肥,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練語習文課。
二、善抓教學之眼
如何使一堂課上得既扎實樸實,又體現新意,甚至精彩不斷,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中深入研讀教材,善于在教材和學生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和切入口。結合點和切入口可以稱為教學之“眼”。如徐善俊老師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就緊緊抓住了“三閃”做文章。他在學生讀完課文后問:“老虎向武松進攻了幾次,武松是怎樣對付的?”學生很容易就回答老虎進攻了三次,武松都是用“閃”的辦法對付的。接著徐老師問:“閃是什么意思?”學生說是“側轉身躲避”的意思。但是課文中為什么用“閃”而不用“躲”?這個問題提出以后,全班學生都在積極地讀書思考。有的說:“‘閃’是主動躲過去,而躲則顯得很被動,很害怕?!庇械恼f:“‘閃’說明武松動作快,武功好?!?br/> 徐老師并不罷休。他接著問:“武松為什么一開始用‘閃’的辦法對付老虎的進攻?他不是一條好漢嗎?不是說‘就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嗎?”這一問又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思考之后,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認為,老虎撲來,武松沒有防備,“吃那一驚”自然要先閃開;有的認為老虎又饑又渴,來勢兇猛,這時候和它硬拼不是上策,武松先避開它的鋒芒,消耗它的體力;有的想得更妙,認為武松不是單純地閃,而是邊閃邊觀察,瞅準老虎的破綻,尋找進攻的機會。
就在聽課的老師覺得該結束了的時候,徐老師又問:“從三閃中,你看出了什么?”這時,課堂上氣氛異?;钴S,有說武松靈活的,有說武松機敏的,有說武松勇敢的,有說武松有心計的……
教師在備課中善于抓住教學之眼進行創(chuàng)意和設計就會在課堂中獲得“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佳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跳出教材之外
過去的語文教學就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教師只是充當了教材和教參的傳聲筒,只要把知識原原本本地傳遞給學生,就算完成了任務。新課改提倡“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中不但要深入解讀文本,而且要善于跳出教材之外、充分開發(fā)并利用與教材相關的課程資源。如一位教師為了備好《春望》一課,先后參閱了12本有關的書籍,研究了杜甫的生平事跡,了解了這首詩的時代背景,還深入地研讀了這首詩的分析文章。最后,為了在教學中能讓學生深刻領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這位教師決定補充詩人“平生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一憂一喜,一首是憂極而驚,一首是喜極而狂,他決定詳教《春望》,略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悲一喜,一詳一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受到了強烈的情感震撼。
四、胸中裝著學生
新課改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從以知識為本轉向以人為本,要求教師改變學生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tài),實現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優(yōu)勢互補。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認真設計好講案,明確講什么、怎么講,做到生動活潑、條理清晰、抓住重點、化難為易,總結規(guī)律。其次要認真設計好學案,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學法研究,明確學生練什么、怎么練、怎么學。還要設計好題案,針對課標、課文重點設計精當的練習,使知識習題化,便于當堂鞏固。如果在備課中不去設想學生的心中會有什么疑問,而去琢磨如何設計高明的問題;不去研究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去琢磨如何取得“先聲奪人”的效果;不去考慮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學法,而去琢磨教師如何運用巧妙的教法讓學生學得有趣,這樣的備課用來上課是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如一位青年教師事先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教學古詩《草》時,也模仿于永正老師在教該詩結尾時的做法,請一位女生站起來,問:“我來當你的媽媽,你背詩給我聽好嗎?”不料這位女生竟抽抽噎噎地哭了起來,很長時間也沒有停止下來,使得上課和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很尷尬。這位青年教師課后才了解到,小女孩的媽媽在兩年前就因夫妻關系不和,撇下孩子遠走他鄉(xiāng),不知去向了。
五、彰顯個性特色
備課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一種個人行為,要求教師在課標、文本、學生三結合的基礎上,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力爭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是個人智慧的結晶。因此,不宜求全統一,應提倡多樣化和個性化。如有位教師在導入上很有特色,幾乎篇篇導入都用詩化的語言。他對《海倫·凱勒》一課的導入是這樣的:“人能走多遠,不要問雙腿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毅力。我們要為自己樹立起高遠的目標,不僅是為了爭取一種光榮,更為了追求一種境界。不管目標實現與否,人生都會因為這一路風雨跋涉而變得豐富而充實?!庇秩缬形唤處煹慕虒W反思很有特色,每篇課文都從成功、不足、改進三個方面具體寫來。認真閱讀,簡直就是一篇篇小論文。
最后,我用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備課:你一定要把方方面面都想到,該弄明白的,一定要明白;一定要把所需要的東西一一記在備課本上,哪怕是需要一支什么樣的彩色粉筆。”
?。ㄘ熅庬f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