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成功者占據(jù)的世界,世界是失敗者占極大多數(shù)的世界。
世界靈魂被人類的歡樂滋養(yǎng)著,也同樣被人類的痛苦滋養(yǎng)著。
希望與失望相抵消,創(chuàng)造出了這個世界—“零和世界”。
在成功者與失敗者中,失敗者更加厭惡這個世界,不論是物質(zhì)方面還是精神方面。
正因為對現(xiàn)實的失望,其中有一小部分失敗者才會脫離塵世,去尋找心靈的“第三條岸”。
“父親是一個盡職、本分、坦白的人”,然而“父親”的善良并沒有幫助他生活得更好,相反,人善被人欺,“父親”的善良卻讓他遭受挫折,令他成為了一個失敗者。“父親”面臨一個抉擇:是拋棄人格與世俗同流合污,還是為了信念避世退隱?“父親”選擇了后者,他寧愿清高地當(dāng)個“失敗者”,也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來換取成為“成功者”。
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說時,第一個想法是怎么會有這么一個人。拋棄了家庭,不顧世人鄙夷的眼光,還連累了自己兒子放棄大好青春,而換取這么一種單調(diào)的生活。但多看幾遍后,我才發(fā)現(xiàn),家人,名譽,我考慮這件事的價值時僅僅是以世人的眼光在評價“父親”。這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圖:在世人眼中,“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但是事實上,在上帝眼中,“父親”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世人之所以反復(fù)徘徊于希望與失望之間,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找到“零和”的意義—通往“第三條岸”的鑰匙。
現(xiàn)實是存在于莫名之中,夢則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而真實則是存在于心中。因為人類自身的形象是由人的心塑造出來的,而新的感官會逐漸改變那個人的心和形體。感官、想象的能力,便是我們借以開啟未來以及時代洪流的憑借。但人類若不靠著自己的意志而為,那還不是一樣什么都沒變?!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找回迷失的自我。
幸福的機會,是到處都有的。
簡析
可增加一兩段文字,扣題并使全文邏輯嚴(yán)密:
那個“父親”是用自己的意志、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一生做代價去實踐的人、去受苦的人,也因此是幸福的人,因為,他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真正做了一回“人”。因此,在這個“零和”的世界上,要真正成功,真正做人,就是“父親”給我們開辟的“第三條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