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的一天,我上班來到辦公室,按照多年的習慣,坐在寫字臺后的椅子上,馬上打開了收發(fā)員早已擺放在案頭的報紙,這是一份當天的《哈爾濱日報》。當時的報紙,不像現(xiàn)在有幾十版,平日只有四版。人們看報,也不像現(xiàn)在,只瀏覽一下大標題,而是從頭到尾,幾乎每一篇文字都會仔細看。那天,四版報面很快看完了,工作還沒開始,我就開始看中縫里登的廣告。忽然,一則公證處的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茲公告。無國籍俄羅斯人巴什卡·伊萬諾芙娜,因病在外僑養(yǎng)老院去世,享年90歲,遺有沙曼街37號房產(chǎn)一處。請繼承人持有效證件,在6個月內(nèi)前來本處辦理繼承手續(xù),逾期不辦,此房產(chǎn)將作為無主財產(chǎn)依法處理。
公告中那難讀的人名并不特別觸目,因為外國人名字差不多的太多,但是那清清楚楚的“沙曼街37號”地址卻像重錘敲在我心上,“咚咚”作響。我再次把目光投向公告前面的人名,輕輕讀出了聲,慢慢地,暌違了三十年的塵封往事,浮現(xiàn)在眼前……
“當啷啷啷……”
小鋪厚重笨拙的門打開了。頓時,屋內(nèi)的熱氣,和著濃烈的伏特加酒味,紅腸、火腿的熏煙味,大黑列巴的麥酸味,噴涌而出,在寒冷的空氣中,變成團團白霧,直升上小鋪的房頂。
我邁進小鋪屋內(nèi),使勁搓著被凍僵的手,后背靠著剛剛關(guān)上的橡木門。這門的外面釘著厚厚的牛毛氈子,開起來特別費力,門里面橫掛著一大串茶杯大小,形狀很像骷髏的銅鈴,你開開門,銅鈴就發(fā)出“當啷當啷”的聲音,而且響個沒完。我每次到小鋪,進屋后,都會不自覺地靠在門上:用身子壓住銅鈴,這樣它們就會住嘴。
“哦一,我的瓦洛佳,親愛的,這么冷的天,不戴手套,嘖,嘖,嘖……”
身材臃腫碩大的老板娘巴什卡,從雜物堆里沖了出來,一直沖到我面前,抓起我的雙手塞到她的腋下。一種不可抵御的暖意,從四面八方浸濡著我的雙手,我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被這暖意烘熱了。當然,我是本地的中國孩子,不會叫“瓦洛佳”這么個俄羅斯名兒,我叫王若俠,但不知為什么,從我四歲第一次隨媽媽到小鋪買東西,巴什卡就這么叫,現(xiàn)在我七歲了,她也一直不改。
“巴什卡奶奶,媽媽叫我來買咸鹽、松明和洋火?!?br/> 我把錢遞給她,那時的錢,幣面數(shù)字很大,這幾樣東西,要幾千元呢。
巴什卡很麻利地包好了這幾樣東西,剛想遞給我,突然又抽了回去。
“沒有手套,拿到家,手會凍壞的?!闭f著回頭向小鋪后間屋喊道:“娜達莎,娜達莎——”
“達,達達……”隨著一串尖利清脆的應聲,一個穿著厚厚毛昵衣服的小姑娘跑了出來。
巴什卡用俄語朝她說了幾句,她又轉(zhuǎn)身跑回后屋,接著捧著一副小巧的毛皮手套送到我面前。
“我的,你穿上?!毙」媚镆材苷f幾句中國話,不過顯然很不熟練,連“穿”和“戴”都搞錯了,我暗自感到好笑。
巴什卡不容分說,把兩只手套套在我的手上,還抬起我的手端詳端詳,說:“可以,很可以?!?br/> 我用戴著手套的雙手抱著打了包的東西,推開那扇照舊“當啷”作響的橡木門,聽到身后傳來說話聲:“回家,告訴你那紅胡子爸爸媽媽,別這么狠心,冬天,孩子出來,要多穿衣服,有手套……”
只在小鋪里呆了那么一會兒,外面的天就全黑了。
這一帶是哈爾濱最熱鬧的中央大街鄰近松花江江沿兒的地方,此時正是人們下班回家的時候,街上商店櫥窗的燈亮了,照在街面魚鱗般的石頭上,反射著溫暖的黃光,與極度寒冷的空氣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周圍燈光的照耀下,巴什卡小鋪顯得非常特別。小鋪不在街區(qū)樓房的行列里,它真正坐落在街頭,就在中央大街與沙曼街的交叉處,小小空場的中心,不大的木頭房子,木頭墻面,木頭窗格,木頭尖頂,那形狀、樣式宛如我看過的普希金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畫書中,漁夫老伴曾經(jīng)住過的木屋。中央大街上商家很多,可當時我經(jīng)常進出的,就只有這間巴什卡小鋪。
第二天,天還很早,我就被媽媽叫醒。
“小俠,起來。趕早把手套給巴什卡大嬸送回去,要不,人家出門沒戴的。”
“唉?!蔽掖饝榔饋?,穿好衣服,擦了把臉,就想往外走。
“別忙,帶上這個。”媽媽把昨天巴什卡給我戴上的小手套放在我懷里,又拿出了兩副簇新的棉手悶子,就是那種只有大拇指和四指合一兩個指套的厚手套。
“這兩雙手悶子,是我昨天連夜做的,一雙給你,另一雙給娜達莎。這時候,小鋪還沒開門兒,你直接送到巴什卡大嬸家里去?!?br/> “小鋪不就是她家么?”
“不是。她們家住在37號。”
那時我家住在沙曼街203號院內(nèi)的一間獨立紅磚平房內(nèi)。媽媽說的37號,當然指沙曼街37號,那可是一棟闊氣的洋房。我們這些整天在街頭瘋跑的男孩兒,經(jīng)常在那房子的陽臺下玩耍,但誰也沒進去過。
我戴上新手悶子,抱著另外兩副手套,半跑著出院,興沖沖地沿著沙曼街向前走去。大半條街很快過去了,我來到那棟小樓前。直到這時,我才發(fā)覺,小樓臨街的房門已經(jīng)用厚厚的牛毛氈子封住了。于是,我馬上又從大門洞穿過,繞到小樓后面。那里果然有一扇小門。
“巴什卡奶奶——”我推開門,一邊試探著往前走,一邊高聲喊叫。
小樓里很寬敞,也很暖和,由于從后門進來,一時陷在黑暗中,看不清前廳里的情形。
“曜,小東西,搗蛋鬼,這么早——”
一聲粗重沙啞、膛音很重的男人話語,從前廳樓梯處傳來。
我趕緊快步走到前廳,看見那里站著一個粗壯的俄羅斯老頭兒。他只穿著一套藍白豎條相間的睡衣褲,滿臉絡腮胡子,一雙眼睛深陷,但在那深處卻閃著可怕的不友善的光。
“我找巴什卡奶奶?!?br/> “買東西?一會兒去小鋪,到這兒干什么!”老頭兒依舊用那可怕的眼神盯著我。
我一時不知該怎么解釋,猶豫著想退出去,正在這時,樓梯上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接著響起歡快的叫聲,“瓦洛佳——”
這是娜達莎。
我高興起來,但仍舊固執(zhí)地說,“我找巴什卡奶奶。”
“嗨,我在這兒。”
巴什卡終于出現(xiàn)了,她扎著亞麻布長圍裙,兩只手通紅,顯然正在廚房里準備早餐。
我把娜達莎的小手套還給她,又按媽媽的吩咐把那雙新手悶子遞給巴什卡,說:“這是媽媽昨天夜里做的,我一雙,娜達莎一雙。”
巴什卡在圍裙上擦了擦雙手,接過手悶子,翻來倒去看了又看,嘴里叨念著:“可以,可以,很可以?!?br/> 看到巴什卡真心地稱贊媽媽的手藝,我非常高興,立即回身想跑回家告訴媽媽。不料,我的肩頭卻被巴什卡寬大的手掌抓住,連同身子一下扭轉(zhuǎn)過來。
“哪里去,早餐去吃?!?br/> “不,不,媽媽在等我?!?br/> “沒關(guān)系,沒關(guān)系?!?br/> 就這樣,我被牽著進了前廳側(cè)面的餐廳。
門廳里見過的老頭兒,換了衣服,早已坐在桌邊,巴什卡的對面。娜達莎坐在巴什卡的右邊。
“坐在這里,這是瓦洛佳的位置?!卑褪部ò盐野丛谧筮叺母弑骋巫由?。
巴什卡給每個人前面,擺放了牛奶、面包、香腸,還有酸黃瓜。這些對我并不陌生,因為爸爸媽媽忙起來沒時間做飯時,我們也會吃從小鋪里買來的俄式面包香腸酸黃瓜。接著,巴什卡又從立在餐桌上的銅制茶炊里給每個人接了杯棕紅色的液體。那液體飄著奇異的香味,還冒著縷縷白氣,我有些茫然,這東西我從未嘗過。
“喝吧,瓦洛佳,咖啡,很可以?!卑褪部ò岩粔K方糖放入我杯中,攪動幾下,催促著我。
我試著喝了一小口,一種尖銳的苦味立即充滿我的口腔,舌頭、咽喉都麻木了,我條件反射地張開口,咳嗽起來。
巴什卡笑了,娜達莎也笑了。
我端起杯,又喝了一口,覺得并沒有開始那么苦,就接二連三地喝了三四口,還不自覺地學著巴什卡的口吻,說:“真的,咖啡可以,很可以?!?br/> “哦,瓦洛佳,瓦洛佳……”不知為什么,巴什卡笑出了眼淚。
“哈哈哈……”
這次連剛見面時吹胡子瞪眼的老頭兒也笑起來。后來,我知道了這個老頭兒就是巴什卡的丈夫、娜達莎的爺爺,人們都叫他老伊萬。
自從我進了沙曼街37號那幢小樓之后,巴什卡一家似乎就不把我當成外人了,我再去小鋪,巴什卡總是親熱地拉著我,拍拍肩,摸摸臉,有時還會親一下我的額頭。而我們一群孩子在街頭玩耍時,我也會叫上娜達莎。
有一次,整整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天早上,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街上汽車、行人都在蹣跚,可我們這群孩子卻高興得像瘋了一樣。我們在雪地上摔跤、打滾,一邊玩兒,還一邊尖叫著,其中叫聲最高最響的就是娜達莎。瘋得差不多了,我們又跑到巴什卡小鋪門前堆起了雪人。
雪人堆好了,娜達莎和我用雙手細心地拍打,讓雪人變得更光滑,更結(jié)實。這時有個男孩喊道:“啊?!你倆的手悶子怎么會一模一樣呢?”
娜達莎毫不猶豫地說:“是瓦洛佳的媽媽給我做的?!?br/> “哇,哇——”幾個頑皮的鬼小子一齊喊起來?!澳闶撬氖裁慈?,柳芭還是芮西?”
在當時的哈爾濱,華俄混居的街區(qū),流行一種漢化了的俄語,是把俄語那復雜的音節(jié)壓縮,再用漢語發(fā)音轉(zhuǎn)譯過來,雖然很不準確,但時間長了,雙方也就默認了。比如,把面包叫做“列巴”,把縫紉機叫做“馬神”,把上大下小的圓水桶叫做“畏得羅”,把女孩子穿的連衣裙叫做“布拉吉”等等。那時頑皮小子們喊的“柳芭”就是“情人”,“芮西”就是“老婆”。這我和娜達莎都明白。
“壞蛋,壞蛋——”娜達莎彎腰捧起雪團,追著男孩們拋擲。我站在原地沒動,因為我實在不知該站在哪一邊兒,當然不能幫男孩欺負娜達莎,可也不能跑去幫娜達莎,那不等于承認了他們的胡說嘛。
這時,小鋪的門“當啷啷”打開了,巴什卡那肥碩的身軀出現(xiàn)在街頭,大概她在屋內(nèi)聽到了外面的吵鬧聲。
“哦,我的上帝,多么漂亮的家伙!”
巴什卡并沒有在意孩子們的紛爭,倒是被剛剛堆起的雪人吸引了,大聲地贊嘆著。
看到巴什卡如此欣賞我們的“杰作”,大家馬上忘了剛才的嬉鬧,呼啦啦圍到了巴什卡身邊。
“呶,呶,”巴什卡伸手在雪人的臉上抹了一下,“沒鼻子的家伙,太可憐了。”
巴什卡說著轉(zhuǎn)身進了小鋪,接著又出來,把手往雪人臉上一拍,像變戲法一樣,雪人長出了尖尖的、紅紅的鼻子。
我們都驚呆了,湊上去細看,原來是一個長長的胡蘿卜。
“好啊,好啊!”我們拍手歡叫著。
巴什卡站在雪人面前看著,看著,原來那歡快、開朗的臉色,漸漸地變了,變成一種叫人捉摸不透的凝重。她又回轉(zhuǎn)身進了小鋪。過了好一陣兒,她才出來,手里拿著長長一根木桿,和一個寫著不少俄文詞語的紙袋。
我們疑惑地看著巴什卡,不知她要做什么。巴什卡把紙袋夾在木桿上頭的劈縫中,又把木桿插在雪人的懷抱里,然后站到雪人前,在自己胸前畫起了十字。
“巴什卡奶奶,這是一面旗幟嗎?”等她不再畫十字,我好奇地問。
“囁,囁,不——”巴什卡說:“這是一封信?!?br/> “寫給誰的?”
“瓦洛佳?!?br/> 我驚奇地問:“給我么?”
“囁囁,不,是我的瓦洛佳?!闭f著,她用手在我頭上高高的地方比量著。
“是我的爸爸,他叫瓦西里,奶奶叫他瓦洛佳?!蹦冗_莎輕聲解釋著。
“他在哪里?”
“在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跟媽媽在一起。不過,很久很久都沒有來信了?!蹦冗_莎的聲音有些沙啞。
“那這信,他們能收到嗎?”
巴什卡彎下腰,很自信地對我們說,“會收到的。知道嗎?在我們俄羅斯的傳說中,這雪人就是圣誕老人的化身。圣誕之夜,他會跑遍全世界,給每一個人送去禮物。他會來這里,帶走這封信,他會跑到遙遠的大北方,跑遍西伯利亞,跑到我的瓦洛佳、尼娜身邊,交給他們這封信,讓他們知道,我們想念他們啊?!?br/> 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便把目光從巴什卡臉上,移到雪人上。恰好,一陣寒風吹來,那個高高揚在空中的特大信封,在寒風中抖動,發(fā)出了神秘的“沙沙沙”聲響,好像在回應巴什卡的祈求。
時間過去了快一年,我八歲了,爸爸媽媽張羅著給我報名上學。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孩子必須滿八周歲才能進入學校學習,可我的生日在十一月,八月份學校開始招生時,我還未滿八周歲,爸爸媽媽領(lǐng)著我跑了街區(qū)附近好幾家公辦學校,都沒報上名。但如果等到來年上學,實際上我就要比同齡孩子晚上學一年。爸爸和媽媽為了這件事,很是犯愁。
一天,我又按著媽媽的吩咐,到巴什卡小鋪買東西。進到小鋪屋內(nèi),發(fā)現(xiàn)娜達莎正在巴什卡面前站著。她穿著一件白底碎花的新布拉吉,腳下是一雙軟底皮鞋,頭上用碎花紗巾扎著大大的蝴蝶結(jié)。這種精心的打扮,以前我從沒見過,小孩子口無遮攔,馬上驚叫起來:“太漂亮啦,娜達莎,杰什卡!”
“杰什卡”就是哈爾濱街頭俄語“美麗女孩”的意思。
“這是給她上學準備的?!卑褪部ㄓ秒p手把娜達莎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就像在欣賞她親手制成的洋娃娃似的。隨后又從雜貨架上拿起一個手提皮革書包,遞到娜達莎手中,一邊看一邊咕噥:“嗯,可以,可以。”
“你呢?上哪所學校?”娜達莎問我。
“我上不了學?!?br/> “為什么?”巴什卡驚異地問。
我把原因講述了一遍。
娜達莎立即嚷道:“干嗎等到明年,早點讀書有什么不好?”
“小孩子,你懂得什么。那是人家的規(guī)矩?!卑褪部ㄉ瓿獾?。
“巴什卡奶奶,其實,我,還有爸爸媽媽,都很著急,但沒辦法?!?br/> 巴什卡認真地看著我,“你真的想現(xiàn)在上學嗎?”
“當然,真的。”
“那和娜達莎一塊兒,上俄僑第一小學,那里是民辦,沒這么多規(guī)矩?!?br/> “我,可以嗎?”
“可以,那里也教中文的?!?br/> “太好了,太好了。那樣,我就能和瓦洛佳一塊上學,一塊回家啦!”
“瓦洛佳,回去和爸爸媽媽商量,然后告訴我,我給你報名?!?br/> 巴什卡撫摸著我的頭發(fā),諄諄地囑咐著。
就這樣,我進入了俄僑一小,而且,與娜達莎同班同桌。小孩子把這當成很自然的事,一個街區(qū)的小伙伴,反正熟得不行。上俄語課,娜達莎會幫我,上中文課,我會幫娜達莎,有時也會玩點小把戲,互相替對方寫寫作業(yè)什么的。
這期間,我經(jīng)常到娜達莎家,也就是沙曼街37號那幢小樓去,在她家一塊兒寫作業(yè),看畫書,聽音樂。慢慢的,有關(guān)這個家庭的事情,我也就知道了一些,有些事當時聽說了,并不大理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到后來,也就大體弄清楚了。
原來,巴什卡的丈夫老伊萬,出身于俄羅斯有名的伊萬諾夫家族,老伊萬的父親是沙俄軍隊的將軍,以后曾加入遠東高爾察克軍隊。大約在1918年前后,老伊萬也成了高爾察克部隊的軍官,在西伯利亞打了不少仗。也就是在這時,巴什卡嫁給了老伊萬。與老伊萬不同的是,巴什卡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女兒。高爾察克軍隊潰敗后,巴什卡隨老伊萬進入中國,在哈爾濱安了家,這時他們的兒子瓦西里已經(jīng)五歲了。
從此,老伊萬徹底退出了任何社會活動,把僅有的一點錢交給了巴什卡,而巴什卡就用這點錢,在沙曼街口建造了這間小鋪,并以此為生。開始時的許多年,確實像我最早想象的那樣,巴什卡一家就住在小鋪中,可后來情形發(fā)生了變化。
娜達莎的爸爸瓦西里特別聰明,巴什卡也特別疼愛這唯一的兒子,一直讓他接受在哈爾濱能夠得到的最好的教育。瓦西里終于在著名的哈爾濱鐵路技術(shù)學院,也就是后來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畢業(yè),成了中東鐵路一位很有名的機械工程師,并與中東鐵路醫(yī)院一名年輕女醫(yī)生尼娜結(jié)了婚。這樣,巴什卡一家就從哈爾濱白俄的底層,上升為生活富裕的有社會地位的特殊家庭了。盡管瓦西里、尼娜收入可觀,家中不缺少錢,但巴什卡照舊辛勤地經(jīng)營著她的小鋪。也就是在這時,巴什卡從沒落的白俄貴族手中購下了沙曼街37號的那幢小樓,全家搬進了這漂亮的住宅。
可是,好景不長,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三年,也就在娜達莎剛剛一歲時,中東鐵路被出兵東北的蘇聯(lián)紅軍接管了。那時,接管當局規(guī)定,凡在鐵路工作的俄羅斯人,必須是蘇聯(lián)籍,白俄或無國籍人一概解雇。為了能繼續(xù)在鐵路工作下去,瓦西里和尼娜加入了蘇聯(lián)國籍。而老伊萬和巴什卡無人過問,仍保持著無國籍的狀態(tài)。
假如事情到此為止,一切也算差強人意,誰想到,又過了不到一年,蘇聯(lián)國內(nèi)缺少鐵路技術(shù)專家,瓦西里被征召回國。那時,娜達莎只有兩歲,而且正在生病。經(jīng)過再三考慮,瓦西里和妻子尼娜回國了,娜達莎被留給了巴什卡。當時,大家以為,過一陣兒,也許三兩個月,也許半年,瓦西里和尼娜就會來接娜達莎。
巴什卡就這樣盼著自己的兒子和兒媳,開始時他們經(jīng)常有信寄過來,說工作太忙太苦,等將來條件好些,再來接娜達莎,巴什卡也就滿懷信心地等待??墒?,一年之后,瓦西里、尼20ef4893eb9224852dc8e4895169039cf416499d6e6fedfe7cb65d539347c908娜不但沒回來接娜達莎,反而連音信也斷絕了。這一斷就是五年,這五年,街頭的巴什卡小鋪照樣經(jīng)營著,而沙曼街37號小樓內(nèi),卻失去了往日的歡樂和溫馨,變得空空蕩蕩,一片暗淡。其間,我經(jīng)常在小樓出沒,倒也算給這里添了些生氣。
一轉(zhuǎn)眼,我在俄僑一小讀到了四年級,由于積年累月地生活在俄語環(huán)境中,再加上地道的俄語教育,我已經(jīng)可以毫不費力地用俄語和巴什卡一家閑聊了。
記得四年級快結(jié)束時,有一天下午,我和娜達莎沒課,也沒什么家庭作業(yè),就一塊兒來到巴什卡小鋪玩。走到小鋪門前,發(fā)現(xiàn)巴什卡扶著一輛三輪小貨車,站在那里發(fā)呆。
“巴什卡奶奶,怎么了?”我問。
“哦,沒什么,沒什么?!卑褪部匆娢覀儯瑩u著一只手說。可我看得出,她肯定有什么很為難的事。
“到底怎么啦?”娜達莎追問。
“這不,鋪子的貨賣光了,要上貨。平時呢,都是老伊萬和我一塊兒去,我選貨、上貨,他看車,上下坡,幫我推車??蛇@些天,他腿上的舊傷復發(fā)了,自己走路都困難,哪里還能幫我?”
“上貨的地方遠嗎?”我問。
“有些遠,南崗秋林?!?br/> “哦,不遠。讓我和娜達莎幫你,可以嗎?”
巴什卡有些猶豫,再三打量我和娜達莎。我那時是十三歲。其實是十二周歲,但是個頭比剛剛認識巴什卡時,已長高了許多,心里已經(jīng)把自己當成了男子漢,早就想有機會在娜達莎面前表現(xiàn)表現(xiàn)?,F(xiàn)在見巴什卡有困難,實在是躍躍欲試了。
巴什卡看了一會兒,終于說:“可以嗎?真的可以嗎?”
“可以,可以。咱們走吧。”
“走,走,我們?nèi)デ锪?。”娜達莎高興得像要遠足野游似的,高聲催促。
我們上路了。開始時,簡直就像城中游似的,我和娜達莎坐在三輪車后面的貨斗里,巴什卡在前面蹬車,并不顯得吃力。我們很快來到田地街,那里鋪著鐵軌,“叮當”作響的摩電車來回開動。那時的摩電車開得很慢,幾乎與巴什卡的三輪車差不多。車里的人,看到身軀肥大的巴什卡蹬著車,而車斗上拉著一位美麗的俄羅斯少女,都轉(zhuǎn)頭盯著看??吹饺藗兊谋砬椋乙膊挥傻谜J真看看娜達莎。
在哈爾濱流傳著一首兒歌,“老毛子,長得怪,女孩十三最可愛。就怕年過三十歲,眨眼變成啤酒袋?!?br/> 因為當時,城里時興使用牛皮縫制、涂過清漆的大口袋盛啤酒,那口袋上布滿深深的皺褶,歌謠是說俄羅斯婦女年過三十,就會發(fā)胖,起皺,變老。究竟是不是這樣,我沒法斷定,但女孩十三四歲,確實是漂亮得驚人。
那時坐在三輪車貨廂邊沿上的娜達莎,就是那么出色。
她身材輕盈苗條,充滿活力,金色長發(fā),披在肩頭,眼窩深深,藍色的瞳仁明亮閃耀,雪白的臉龐起伏有致,鼻子高翹,嘴唇自然透出美麗的紅色。俄羅斯女孩還有個特點,就是不會像同齡的中國女孩那樣,一遇男孩盯著自己就會羞澀,而是泰然自若,甚至欣喜有加。這會兒,倒是我老盯著娜達莎看,自己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恰好,三輪車來到了霽虹橋下的大上坡前,我順勢跳下車,幫忙推車。很快,過了橋,三輪車來到了果戈里大街坡下。這個坡又長又陡,巴什卡、娜達莎都下了車,二人一起推車上坡。因為是空車,三人推著其實很輕松。于是一邊推車。一邊閑聊起來。
我看到一條小街與果戈里大街交叉處,有一所小小的俄式房子非常別致,木頭墻壁,鐵皮房瓦,堅固的橡木門,前后各有一扇,奇怪的是整棟房子沒有窗戶。
“巴什卡奶奶,這房子是干什么的?”
“到上帝那里去的門?!?br/> 看到我疑惑的樣子,娜達莎故作神秘地說:“這是鐵路醫(yī)院的停尸房,太平間。怎么樣,害怕嗎?”
“哦?!蔽矣峙ゎ^看看,竟真對那房子產(chǎn)生了一種恐懼感。
到了秋林公司,巴什卡把我們帶到后院。進了院門,我才知道,秋林公司的后院比前面商店要大得多。進院就是寬闊的方形廣場,長寬都有幾百米,廣場四周坐落著一幢幢二層俄式紅磚樓房。巴什卡推著三輪車,帶我們到樓前,原來每一幢樓,都是一間單獨的作坊,有面包點心作坊、糖果作坊、釀酒作坊、肉食作坊,好多好多。每到一處,巴什卡就進去取貨,而我和娜達莎就留在車邊看守。
就這樣,忙了兩三個小時,直到人們快下班時貨物才上齊。
小車上裝得滿滿的,有一大木桶啤酒,兩桶伏特加,兩箱“格瓦斯”瓶裝飲料,一箱大圓列巴、塞克和一串串的列巴圈,還有奶酪、里道斯紅腸什么的。我最感興趣的是兩只大大的火腿。那火腿又粗又長,外面用繩子扎成一圈一圈的,外皮是非常好看的櫻桃紅色,那紅色透過肉皮,直接與寸把厚的肥肉連在一起?;鹜鹊闹行牟攀巧罴t色的瘦肉。以前我總是看到在巴什卡小鋪的窗口,懸掛著這種誘人的紅色大火腿,卻從沒靠近仔細看過,這回是看明白了。以后,我曾吃過幾片這種火腿,味道很特別,那白白的肥肉吃到嘴里,一點都不油膩,相反用牙一咬,卻像大紅蘿卜似的,很脆很爽,還發(fā)出“喀喀”的聲響。不過,不知為什么,多年以后,無論什么地方都再也見不到這種櫻桃紅皮的大火腿了。
我們不能再坐車了,就一邊一個,幫巴什卡推車。很快,小車來到了果戈里大街。這次是下坡,巴什卡騎在車上,一只腳踩著剎車閘,另一只腳踩腳蹬。
“這里的坡長,下面很陡,你們在后面向后拉,明白嗎?”巴什卡囑咐著。
下班時間,果戈里大街上車很多,我們小心翼翼地往坡下移動。
“啊哦,糟糕!車閘壞了……”巴什卡驚恐地叫道。
果然,無論我和娜達莎如何用力向后拉車,小車向前沖的速度都越來越快。到了接近坡底的那幢可怕的小房子附近時,小車已是在飛馳,巴什卡緊張地握緊車把,而我和娜達莎只有扶著車沿奔跑的份兒了。
就在小車越過鐵路醫(yī)院太平間的瞬間,從右邊那條小街里,沖出來一輛華沙小汽車。
我正好在右邊,還來不及作出反應,只覺得像被颶風裹挾,飛了起來,緊接著頭和胸猛地撞在堅硬的東西上,眼前變成了一片黑暗。
“瓦洛佳,瓦洛佳醒啦!”
我還沒有睜開眼睛,就聽見娜達莎的尖叫。睜開眼睛,看見許多人圍在我身邊。巴什卡和媽媽分在兩面,彎腰伏在我頭頂?shù)纳戏健0职趾鸵粋€陌生人,守在我的腳邊。我想坐起來,可稍一用力,頭和前胸馬上劇烈地疼痛起來。
“別動,千萬別動。小俠,你被車撞傷了,剛動過手術(shù)。”媽媽輕聲地撫慰著我。
巴什卡把她那溫暖的大手掌貼在我的額頭,喃喃地說:“感謝上帝,感謝上帝!瓦洛佳沒事了,沒事了……”
站在爸爸身邊的那位陌生人,湊到我面前。愧疚地說:“都是我駕車走神兒了,那街口沒有紅綠燈,我就沒減速。多虧那棵大樹,和巴什卡大嬸,要不,真不知得惹多大的禍呢。”
看到我眨動眼睛,困惑不解的樣子,娜達莎心有余悸地講述了當時的情景。
正當娜達莎和我拼命抓著三輪車貨廂后沿,想給車子減速,顧不得身旁的危險時。那輛華沙牌小轎車從右側(cè)沖過來。此時,三輪車已駛過小街,但車后面用力向后拽車的我和娜達莎尚在果戈里大街右側(cè),與小街交叉的路面上。華沙轎車徑直向我撞來,就在那一瞬間,司機發(fā)現(xiàn)了危險,猛地向右打舵。不料轎車的前杠已經(jīng)剛到了我的衣服,車猛右轉(zhuǎn),立刻把我甩向右側(cè),撞在路邊的石頭牙子上,接著又滾到人行道上的老榆樹下。幾乎就在同時。華沙轎車也撞向老榆樹。好在老榆樹又粗又壯。轎車撞上它,它紋絲沒動,轎車卻斜支在樹干上熄火了。我昏迷著,躺在樹與車形成的狹小空間里。
當巴什卡在坡底終于停住三輪車,氣喘吁吁地跑回出事地點時,剛從車上下來的司機和娜達莎正跪在我露出車外的雙腳前,不知所措。
“你們,到后面,頂住車,我來救他!”說著巴什卡趴在地面上,就往車下鉆。
她的身軀本來就粗大渾圓,車與樹之間的三角形空間那么狹窄,可那時不知怎么,巴什卡就是擠進了車下,又抱著我,一點兒一點兒退出車外。還沒等司機回過神兒來。巴什卡已經(jīng)抱著我,穿過果戈里大街,向坐落在街邊的鐵路醫(yī)院跑去。
醫(yī)生迅速搶救,發(fā)現(xiàn)我頭部后腦撞開了七厘米長的口子,不過沒傷及頭骨,前胸被撞斷三根肋骨,斷骨刺破皮肉,鮮血噴涌。胸骨的傷很危險,如果再有什么碰撞,斷骨很容易刺傷心臟,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聽完娜達莎的講述,我用看什么還模模糊糊的眼睛,努力地看巴什卡,看見她的前胸衣襟上斑斑點點全是血漬。我用最大的力氣,把手抽出來,媽媽和巴什卡幾乎同時抓住了我的這只手,三只手就那么握在一起,直到我又沉入黑暗。
給我治傷的主治醫(yī)生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俄羅斯女醫(yī)生,說來也巧,她是瓦西里妻子尼娜的朋友。當時在鐵路醫(yī)院大概有半數(shù)的醫(yī)生、護士是俄羅斯人,與尼娜熟悉的還不止這位主治醫(yī)生呢。
我剛在鐵路醫(yī)院住院時,爸爸媽媽一起看護我,巴什卡和娜達莎也日夜不離地守在我的病床邊。
“巴什卡大嬸,你和娜達莎回去休息休息吧?!卑职钟X得不忍,再三勸說。
“不,不可以。瓦洛佳還不能講話。醫(yī)生的話,你們聽不懂,我要在這里?!?br/> 就這樣五個人在病房里整整過了三天,直到醫(yī)生宣布我已完全脫離了危險,巴什卡才領(lǐng)著娜達莎,戀戀不合地離開了病房。此后,媽媽爸爸、巴什卡輪流到醫(yī)院陪護我。
大約過去了十來天,有一天傍晚,娜達莎來看我,恰好媽媽和巴什卡都在。
“怎么樣,覺得好些嗎?”娜達莎坐在我病床邊上,說:“課程我都替你記著呢,過些天,我教你?!?br/> “嗯?!蔽掖饝?,想起一件事,就問:“你經(jīng)常做夢嗎?”
“有時做,為什么問這個?”
“我在這里,經(jīng)常做夢。剛才你沒來時,我還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好奇怪。”
“什么夢,快說說。”
娜達莎非常感興趣地催促我,媽媽和巴什卡也在后面點著頭表示同意。
“那我講了?!?br/> 三個人靜靜地看著我。
夜半時分,我突然醒來急著要上廁所,就一個人走出病房。上完廁所,我走到走廊上,發(fā)現(xiàn)走廊很長很長,幾乎看不到盡頭。我向前走去,兩邊一間又一間的病房,都敞開著門。病房的大小、格局,完全一樣,里面的病床擠得滿滿的,上面全都躺著病人。病人身上都蓋著同樣的白色棉被。
所有的病房都熄著燈,一點聲息也沒有。走著走著,我意識到自己迷路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返回自己病房的路了。
我覺得頭暈,甚至氣悶,也有些驚慌。
恰在這時,前面一扇打開的門內(nèi)射出明亮的燈光,我的心情頓時放松了。走到門前,看見門上金屬標牌上用中俄兩種文字寫著“醫(yī)生辦公室”。我看了一下室內(nèi),只見幾位醫(yī)生護士正在聚精會神地商議著什么。
我走進室內(nèi),小聲說,“醫(yī)生,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病房了?!?br/> “多少號病房?”一位俄羅斯男醫(yī)生轉(zhuǎn)過身來,和藹地問。
“不記得了?!?br/> 那男醫(yī)生搖搖頭,又像想到什么,走到我身旁,伸手抬起我病服上別著的病卡。他看了又看,又叫別人來看,最后,他走到窗邊,招招手,示意我過去。
“瓦洛佳,你的病床,不在這樓內(nèi),在那里?!?br/> 我順著醫(yī)生的手,往窗外望去。開始時,只看見一片漆黑,好半天才看清窗外的景象。在醫(yī)生手指的方向,是一間小房,從樓上看去,只看見前后兩扇門,沒有窗戶。
我驚恐地轉(zhuǎn)頭疑惑地望著那男醫(yī)生。
醫(yī)生點點頭,肯定地重復:“是的,就是那里。”
“難道,難道,難道我……”
一陣徹骨的驚悚恐怖瞬間攫住了我的全身。
“啊,太精彩了!瓦洛佳,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作家!”娜達莎大聲稱贊我。
“小俠,小小年紀,別這么胡思亂想,”媽媽顯然被我夢里的情景嚇著了,“你看,現(xiàn)在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br/> 巴什卡也幫著媽媽安慰我,“囁,囁,囁,不會,你不會去那里。瓦洛佳,瓦洛佳,我的瓦洛——”
說到這里,巴什卡猛然停住口,雙手緊緊按住嘴巴,抬起眼睛,定定地望著空中。
“怎么啦,你怎么啦?”娜達莎不解地問。
媽媽偷偷拽了拽娜達莎的衣襟,屋里陷入一片沉默。
住了大約一個月的醫(yī)院,我腦后的皮外傷愈合了,胸前肋骨傷也不再疼痛了。爸爸和媽媽商量著讓我出院。
那時候,爸爸媽媽機關(guān)里工作特別忙,他們在醫(yī)院守護我,會耽誤許多工作。
開始時,巴什卡不同意我在骨傷徹底痊愈之前出院,但拗不過我的爸爸媽媽,只好嘆口氣,說,“紅胡子,狠心腸的紅胡子!你們的孩子,你們看著辦吧!”
就這樣,決定第二天上午出院。
這天從早上起就陰沉沉的,天氣沉悶而酷熱。病房里有些暗,大概這種俄式房屋都有些暗,因為房內(nèi)舉架很高,窗子很窄,窗臺又特別深。想到馬上要離開這給我留下許多可怕印象的病房,我有些迫不及待。
爸爸媽媽、巴什卡、娜達莎很早就來了,連我住院期間一直沒能前來的老伊萬也拄著一只拐杖來到了病房。
“起來,小伙子!醫(yī)院不是男子漢長住的地方?!崩弦寥f一進病房就大聲嚷嚷,“我們回家。”
很快,那輛肇事車的司機結(jié)完賬,辦好了出院手續(xù)。正當媽媽扶著我,準備離開病房時,我的那位俄羅斯女主治醫(yī)生走進來,在她的身后,跟著男男女女六七位醫(yī)生、護士,都是俄羅斯人。
“謝謝你們,實在是感謝。”媽媽先開了口,她可能E78SG3uHQQC/eSdVYgIDsfC2xiT3hVMCjO/XTqIVoCo=覺得一個孩子出院,驚動這么多醫(yī)護人員來送,有些過意不去。
“王若俠的傷,還沒有完全好,回家要靜養(yǎng),按時吃藥,別急著出門?!迸髦吾t(yī)生囑咐著媽媽,媽媽連連點頭。
這時,女主治醫(yī)生轉(zhuǎn)向巴什卡和老伊萬。
“巴什卡大嬸,伊萬老爹,王若俠出院后,不知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再見到你們。有件事,我們覺得必須告訴你們?!迸髦吾t(yī)生的話太鄭重了,使在場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緊張地諦聽。
“前幾天,醫(yī)院有人從西伯利亞伊爾庫斯克回來,帶回一份當?shù)厮痉C關(guān)的平反恢復名譽文件副本。那上的名單中,有我們的同事尼娜,也有她的丈夫瓦西里。那文件上記載,瓦西里到那里兩年之后,由于復雜的家世和青少年時參加過俄國流亡組織活動,被拘捕,判刑,監(jiān)禁在西伯利亞一個改造營。尼娜被丈夫的事所牽連,也進了那個改造營。不幸的是,第二年冬,傷寒病橫掃整個西伯利亞,瓦西里、尼娜雙雙染病身亡……”
女醫(yī)生說到此處,已泣不成聲,一同來到病房的醫(yī)生護士也都淚流滿面。
“囁,囁,囁,不會,瓦洛佳、尼娜不會死,不會死。一定是你們搞錯了!”
巴什卡驚恐地搖動雙手,眼睛好像定住了,死死地盯著女醫(yī)生的臉。
“我們也希望如此。可是,那文件上寫著,瓦西里、尼娜是從哈爾濱到伊爾庫斯克去的,而且,去到那里之前,是在鐵路和我們這所醫(yī)院工作。尼娜和她的丈夫瓦西里,確實是在那時去世了?!?br/> 一時間,病房內(nèi)像凍住了一般寂靜。
由于人們說話用的是俄語,爸爸媽媽不知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便用疑惑的眼光看我,我把嘴湊到他們的耳邊,輕聲說:“娜達莎的父母已死了多年,現(xiàn)在得到了確實消息?!?br/> 聽到我的話,爸爸媽媽交換了一下眼神,立即讓我坐在病床上,向娜達莎、巴什卡和老伊萬身邊湊過去。
巴什卡好像一直沒弄懂女醫(yī)生的話,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眨,呼吸都停止了。娜達莎把臉埋在巴什卡的胸前,戰(zhàn)栗著,但也發(fā)不出任何聲音。
突然,“啪啦”一聲,正不知所措的人們,一齊向發(fā)出聲音的地方看去。只見老伊萬甩掉了拐杖,“撲通”跪倒在地上,雙手高高舉起,嘶啞著聲音喊道:“瓦洛佳,瓦洛佳,尼娜,尼娜,是我害了你們,害了你們……”
直到這時,巴什卡好像才終于明白了一切,用盡最大的力氣高叫:“瓦洛佳——尼娜——”喊聲剛落地,人就直僵僵地向后倒去。幸虧媽媽早已站在她背后,伸出雙臂抱住了她。
從醫(yī)院回來,我有很長時間仍舊不能走動,肋骨的傷好像惡化了。到后來,這肋骨的傷好了之后,出現(xiàn)畸形,至今,在我的前胸仍有一個明顯的隆起,用手可以摸到三角形的骨骼盤結(jié)。
爸爸媽媽早出晚歸,白天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非常擔心巴什卡一家,盼望見到娜達莎,可是她始終沒有來看我。我試著問媽媽,她說具體情況不清楚,只在上下班時看到巴什卡小鋪仍舊開著。這給了我些許安慰,只要小鋪開著,里面就會有巴什卡在忙碌,她們一家就還好。
大約過了兩個多月,有一天晚上,爸爸媽媽很嚴肅地坐在我床邊。媽媽說,“小俠,你長大了,再過一兩年要考中學了。俄僑一小的課程與咱們中學的課不接軌,我和你爸爸趁著你在家養(yǎng)傷,給你辦好了轉(zhuǎn)學手續(xù),等你傷好了,就直接去公辦沙曼小學報到吧。”
我沒法拒絕,其實轉(zhuǎn)回公辦高小只是早晚的事,我不可能一直在俄校中讀下去。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了。
又過了將近一個月,我的傷終于全好了,這時已到了初冬時節(jié)。可以獨自出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去看看娜達莎和她的家人。
那天下午,我先來到巴什卡小鋪,隔著玻璃窗,模模糊糊看到屋里有幾個人,巴什卡正在付貨。屋內(nèi)沒有娜達莎的身影,我立即轉(zhuǎn)身向沙曼街37號走去。
進了小樓的后門,樓內(nèi)仍舊是一片黑暗。
我轉(zhuǎn)到前廳,大聲喊:“娜達莎,娜達莎——”
沒有人回應。我又喊:“娜達莎,是我——”
還是無人答應。我正想再喊,忽然從樓上一個房間傳出瓷盤被摔碎的聲音。我大膽地跑上樓梯,向發(fā)出響聲的房間快步走去。
這里是娜達莎父親的書房。
我站在門口,又叫道:“娜達莎——”
這次,就像我喊聲的回聲一樣,娜達莎從屋內(nèi)飛奔出來??匆娛俏?,一下子沖到我面前,張開雙臂,緊緊摟住了我的脖頸,把臉埋在我的肩頭,出聲地嗚咽起來。
我是一個中國男孩,不習慣男女之間的親密擁抱,但此時,看到娜達莎傷心欲絕的樣子,不忍心推開她,便用手輕輕拍著娜達莎的后背,安慰她:“別難過了,會過去的?!?br/> 娜達莎終于從哀傷中擺脫出來,拉著我的手,走進書房。
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老伊萬也在屋中。他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我,仍癱坐在沙發(fā)上,手舉著一個伏特加酒瓶,不時地灌下一大口酒。沙發(fā)前,散落著還沒來得及打掃的瓷盤碎片。
“娜達莎,巴什卡好嗎?”
“還好,只是老伊萬從那天開始,就這么不停地酗酒?!蹦冗_莎有意地稱他老伊萬,“巴什卡不放心,就讓我整天在家看管他??晌以趺茨芸垂艿昧四?”
娜達莎說著又抽泣起來。
“你一直沒到學校去嗎?”
“唉,沒去??墒羌词谷チ?,也沒意思,好多朋友、同學,都隨父母遷移走啦,你也轉(zhuǎn)學了,學校里,幾乎找不到一個朋友了?!?br/> 娜達莎顯得很可憐,彎腰把碎片收拾到一邊。
我的心頭像灌了鉛,又沉又冷,說不出什么話來安慰她。
這時,老伊萬又舉起酒瓶湊向嘴唇,娜達莎絕望地叫道:“不,不要,你會醉死的!”
老伊萬不理她,繼續(xù)灌酒。
我發(fā)現(xiàn),在老伊萬坐的沙發(fā)旁,有一架小巧的俄羅斯式手風琴,馬上有了主意。
“伊萬爺爺,這是你的手風琴嗎?”
“嗚,當然,我在軍隊里就帶著它?!崩弦寥f的注意力果然轉(zhuǎn)移了。
“那你會唱歌嗎?”
“當然,軍人哪有不會唱歌的!哼,哼,傻小子?!?br/> “伊萬爺爺,給我們奏一曲,唱一段吧?!?br/> 我懷著真誠的敬意懇求著。
老伊萬看了看我,好像重新發(fā)現(xiàn)了已失落許久的珍貴東西,原本因酒醉而迷離恍惚的眼神一點一點澄清了,堅定了。
終于,他放下了手中的酒瓶,彎腰取了手風琴,把背帶分別掛在兩個肩膀上,用力拉了拉琴箱。
娜達莎趁老伊萬不注意,悄悄拿走了酒瓶,順手藏在書架后。
“找不準琴鍵啦,我老了。”
“不,你不老,只是不要再喝酒?!蔽易プr機,小心規(guī)勸。
“達,達達,不喝不喝?!?br/> “真的嗎?”娜達莎驚喜地問。
“這是軍人的承諾?!?br/> 老伊萬說著站起身,活動了幾下手指,挺起了胸,手風琴立刻響起了流暢的樂音。
那聲音,那旋律,我在小鋪里不知聽巴什卡哼唱了多少遍,知道那是俄羅斯古老的民歌《草原》。
隨著手風琴奏出的低沉的旋律,老伊萬那粗重沙啞,但又打動人心的歌聲響了起來:
茫茫大草原
路途多遙遠
有位馬車夫
將死在草原
有位馬車夫
將死在草原
……
老伊萬完全沉浸在歌聲中,一時間抬起頭,向遠方望去。我和娜達莎靜靜地站在他身邊,凝神諦聽。
一種無限的蒼涼和悲愴,穿透了我的心,使我的每一根血管都在顫動,啊,在這流傳了幾百年的俄羅斯悲歌里,該凝聚了多少血淚,該沉積了多少滄桑啊!
歌聲戛然而止,老伊萬跌坐在沙發(fā)里,無數(shù)大顆大顆的渾濁的淚珠,順著他許久沒有梳理的亂蓬蓬的絡腮胡須,向下滴落著……
進入公辦高小,學習非常緊張,因為要全力準備升中學的會考。那時,能升入初中的人不多,考試很嚴格。好長時間,我沒有時間到37號小樓去,甚至連到巴什卡小鋪去的機會都沒有。
終于有一天,媽媽下班特別晚,來不及做飯,就讓我到小鋪去買點食物回來當晚餐。
“巴什卡奶奶!”我進了小鋪的門,還沒等“當啷啷”的鈴聲停息,就問:“娜達莎好嗎?”
“好,很好?!卑褪部ò盐依缴磉?,用厚厚的大手掌,撫摸著我后腦受傷的地方,“這里還疼嗎?”
“不疼啦,全好了?!蔽夜室庥锰貏e輕松的口氣回答。
“好,好,好孩子。娜達莎也時常提起你,是你讓老伊萬不再酗酒,孩子,真要謝謝你啊!”
“哪里,我沒做什么,那是伊萬爺爺作出的軍人的承諾。”
“哦,對了,再過幾天,就是圣誕節(jié)了。到時候,松花江上,會有慶祝圣誕的冬泳,老伊萬年年都會去游,今年也要參加。哈爾濱的俄羅斯人,大多都會到場,你也來吧?!?br/> “嗯,就怕學?!?br/> 看到我猶豫,巴什卡狡黠地眨眨眼,說:“娜達莎和我都會去?!?br/> “那好,我一定去?!?br/> 出人意料的是,冬泳那天,不用我想方設法逃學,學校為了讓學生們準備新年晚會,竟例外地放了一下午假。
那天吃過午飯,我早早來到小鋪,娜達莎果然在那里等我。巴什卡關(guān)上了小鋪的門,領(lǐng)著我們向松花江邊走去。那里早已擠滿了人,多數(shù)是俄羅斯人,但也有不少中國人。人們都穿得厚實實的,甚至連臉都裹得嚴嚴的。巴什卡穿著“開司米”呢絨襯里的灰鼠毛皮長大衣,頭上裹著羊毛織的寬大的披肩,圓隆隆的。娜達莎穿著一件北極雪兔毛皮短大衣,頭上戴著同樣毛皮的過耳女式帽,看上去就像來自北極的白雪公主。最惹人注目的是,娜達莎和巴什卡都穿著一種被中國人稱為“氈疙瘩”的齊膝高的靴子。這靴子是用純羊毛搟碾成的,有半寸厚,整個靴子沒有縫口,特別保暖,還防滑。這灰黃色的長靴,與她們的毛皮大衣搭配得非常巧妙,渾然一體。
此時,松花江面早已結(jié)成厚厚的冰殼,冰面上還鋪著軟軟的雪層。一眼望去,天地都是白的,帶著寒意,還有幾許嚴酷和寂寥。
在江面快到中流的地方,早已有人鑿開了一個長方形的冰泳池。這泳池寬約十米,順江展開,長約三十米。鑿開冰面時的浮冰被人打撈上來,堆在不遠處,形成兩座小小的冰山。說來也怪,夏天時,松花江的水,是淺黃色的,不那么澄清,也不那么透明,可泳池內(nèi)的滾滾流水,卻是天青色的,而且像水晶一樣閃耀光芒,碧澈幽深。
下午兩點鐘左右,一隊冬泳參加者,在圣·索菲亞教堂做完祈禱后,打著飄飛的旗幡,向松花江上的泳池走來。老伊萬走在隊伍中。
娜達莎首先發(fā)現(xiàn)了老伊萬,喊著:“在那里,老伊萬在那里!”
“別大驚小怪,他當然在那里!”巴什卡驕傲地說。
恰在這時,老伊萬也發(fā)現(xiàn)了我們,揮著胳膊招呼我們過去。
娜達莎拽著巴什卡和我,擠開人群,向泳池靠近。終于,我們來到了泳池邊,老伊萬的面前。
這天老伊萬顯得特別慈祥,面容莊重,他先擁抱了娜達莎,然后久久地擁抱著巴什卡。巴什卡靜靜地伏在老伊萬的懷里,過了好久好久,她掙開老伊萬的雙臂,從自己的懷里抽出一瓶伏特加,用牙咬開瓶塞,遞給老伊萬。
“謝謝,謝謝你,我親愛的?!?br/> 老伊萬再次擁抱了巴什卡,然后把瓶口對準嘴巴,“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下半瓶,剩下的,他沒再交給巴什卡,而是揚起胳膊,將酒瓶扔到遠遠的雪地里。喝完伏特加,老伊萬迅速脫去厚厚的冬裝棉鞋,交給巴什卡,身上只剩下一件短褲。
這時,冬泳池邊人們已紛紛跳進水中,在江水里浮上潛下?lián)]臂游動。老伊萬來到泳池上游鋪著的牛毛氈墊上,站了一會兒,然后在胸前畫了十字,突然大喊一聲:“瓦洛佳——我來啦——”
隨著喊聲,老伊萬一縱身,躍入江水中。
也許是這喊聲驚動了四周的人們,泳池邊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緊地盯著泳池的水面。池中游水的人自動地靠在兩側(cè)。
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
清碧幽深的水面,靜靜的,半點聲息也沒有。
“快潛水下去,找一我!”有人大叫。池中游水的人開始四下潛水搜尋。
十分鐘,十五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游水的人失去的熱量太多,已經(jīng)無法再繼續(xù)潛水尋找了,紛紛失望地上了岸。
巴什卡在人們緊張搜尋時,一言不發(fā),只是默默地抱著老伊萬的棉衣。站在老伊萬跳下去的地方。娜達莎像被凍僵一樣,一動不動,站在巴什卡身旁。
“走吧,看來老伊萬被江流沖走了,不能再生還了?!?br/> “回去吧。大嬸,別再等了。江上太冷了?!?br/> “回家吧,回去吧?!?br/> 人們好心地勸說著。
“不,我要等,伊萬會回來的,會回來的……”
人們終于散盡了,空曠的江面上,只剩下了巴什卡、娜達莎,我和聽到消息趕過來的媽媽。
天漸漸暗下來了,四周死一般寂靜。
不知何時,又飄起了大雪。紛飛的白色的雪花。像一張張簽著死亡通知的紙片,慢悠悠地落入泳池的水上,立即融化、消失,變成與江流一樣的不可捉摸的青黑色,打著滾兒,涌進泳池下游那厚厚的冰層底下。
巴什卡就那么站在冰泳池上游邊緣上,抱著老伊萬的衣褲棉鞋。眼睛始終盯著水面不動。
媽媽用她穿來的爸爸那件特別寬大的老羊皮軍大衣,緊緊地把娜達莎和我摟在懷里,還不時用手揉揉我們的臉,唯恐越來越冷的江風吹在我們身上,凍傷了我們。
雪花一層又一層地落在巴什卡身上,慢慢地,巴什卡變成了雪人,很像很像我們曾在小鋪前堆起的那個雪人。我想起那時巴什卡說過的話,今晚恰好是圣誕夜,這巴什卡雪人是不是也會走遍大地河流,走到遙遠的西伯利亞,走到荒涼的黑龍江人海口,找到她的瓦洛佳,她的尼娜,找到她親愛的老伊萬……
看過那則公證處的公告,我遲疑良久,終于拿起桌上的電話,接通了公證處辦公室。我告訴公證員,我當年是巴什卡一家的朋友,但失去聯(lián)絡多年。如果有巴什卡的繼承人與他們聯(lián)系。請通知我一聲,我很想見見巴什卡的后人。公證員鄭重地應允了。此后。我天天期待著公證處的來電,但日復一日,杳無聲息。
當年,老伊萬離開人世后不到半年,我們家就搬離了哈爾濱。爸爸調(diào)到大西北蘭州去工作。媽媽的工作也隨著調(diào)動了。我們動身那天。巴什卡鎖上了小鋪的門,和娜達莎一起來到火車站月臺,為我們送行。
火車就要開動了,巴什卡與媽媽爸爸和我一一擁抱告別。娜達莎來到我面前,毫無顧忌地張開雙臂,我也同樣大膽地敞開懷抱,與娜達莎擁抱在一起。我們就這樣一言不發(fā)地擁抱著,仿佛整個世界都在我們身邊退隱了,融化了,消失了……
離開哈爾濱后,我曾多次寄信給娜達莎,開始時寄往俄僑一小,后來寄往沙曼街37號,都沒有回音。到最后幾年,我還試著往沒有街牌號碼的巴什卡小鋪寄過信,但同樣如石沉大海。
就這樣一直到1963年,我考大學,考回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回到哈爾濱,到學校報到,安頓了行李之后,我馬上趕往道里中央大街。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沿著中央大街,往松花江方向走,每走一步,都期望再走一步就會突然看見巴什卡小鋪,那兀然立在街頭的木頭小屋,那許多年一直藏在我心頭的木頭小屋。但是,街道依舊,魚鱗般的石頭馬路依舊,獨獨沒了巴什卡小鋪。那本屬童話的木頭小屋,消失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從那時起,我不斷地搜尋有關(guān)娜達莎和巴什卡的消息。無意中,從鐵路醫(yī)院方面得知,我走后不久,市內(nèi)的俄僑學校因老師、學生銳減,陸續(xù)停辦了。娜達莎不愿輟學,和巴什卡商議后,隨最后一批遷移的俄僑,移民澳大利亞了。因為湊不足兩人的路費,巴什卡留在了哈爾濱。據(jù)說,直到1959年,人們到中央大街散步,還會到街邊的巴什卡小鋪,買點俄式食品。但到1960年,就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饑饉襲來的冬天,昨天還立在街頭的巴什卡小鋪,一夜之間就不見了,就像那里從來就空無一物一樣。沙曼街37號前后門都被封閉著,變成了幽禁城堡。至于巴什卡,無人知道她的下落。
我耐心地等到六個月期滿,再次給那位公證員打了電話。他告訴我,這期間沒有任何人與公證處聯(lián)系,遺產(chǎn)已依法處理,不久就要拆掉。巴什卡死時,沒有火化,而是按照俄僑習俗,安葬在東郊俄僑公墓中了。
我找到了巴什卡·伊萬諾芙娜的墓,那是在公墓邊緣的一座簡樸的石墓,石碑上刻著巴什卡的名字。我在墓碑前放了一束鮮花,還有我用一塊大大的橡樹結(jié)節(jié),憑著記憶,雕刻的巴什卡小鋪模型。
五月的春風,柔柔地吹撫著墓碑下剛剛從土里鉆出的小草,我希望這些小草,快快長,長高了,環(huán)繞著,遮蔽著那橡木巴什卡小屋,保護著它,不再被任何風雨所傷害。
原載《北方文學》2011年第2期
原刊責編 付德芳
本刊責編 關(guān)圣力
創(chuàng)作談:任何一段歷史都是不應該被忘記的
李文方
作者簡介:李文方,男,1948年12月生,哈爾濱人,文學碩士。1970年開始寫作。在報刊發(fā)表散文、小說、評論等數(shù)十篇。上世紀80年代,曾以“常棣”為筆名,先后發(fā)表《青麻地》《飛行貓》《彩虹出自青山里》《畫友》等短篇小說。后陸續(xù)發(fā)表《尼古拉教堂的幽靈》(合作)、《金磚之謎》兩部中篇小說。自上世紀90年代,先后出版散文集《成熟的愛》《品位人生》,愛情故事集《都市派對》《溫柔陷阱》(合作),文藝評論集《漫步心靈廣場》。此外,出版有藝術(shù)史、文藝美學等方面專著5部。
我是哈爾濱人,從很小的時候就生活在一種特殊的多元文化氛圍中。上世紀初期,哈爾濱曾是一座相當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最盛時有20多萬各國僑民與中國人雜居生活,有“東方小巴黎”和“東方莫斯科”之稱。那個時代,我沒有趕上,但從親友處有所耳聞。我親身經(jīng)歷的是上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哈爾濱作為國際都市的末期,那時哈爾濱的僑民仍有十數(shù)萬眾。我居住在道里區(qū)中央大街附近,那一帶正是俄羅斯人、猶太人聚居區(qū)。我作為一個尚未涉世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和各色各樣的僑民們有了交往,甚至產(chǎn)生了深厚的情誼。這些不帶任何種族色彩。也沒有文化裂痕的情誼,深深潛入我的心底。在我長大后,雖然經(jīng)歷了種種社會動蕩和時代狂濤,但那種善良、純粹、醇濃的情感,一直完好地保藏在我的記憶里。在我考慮構(gòu)思一篇既有獨特地方風情又有深刻的人性揭示的小說時,這潛藏心中數(shù)十年之久的情感驀然升上心頭,寫作的沖動幾乎不可扼制。
哈爾濱的外國僑民,背景非常復雜,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是以流亡者身份來到這里,居住下來的。這與一些城市的外國人以殖民者身份進入、聚居。大不相同。哈爾濱的這些僑民。一直過著安分、謹慎的日子,與周邊的中國人,始終保持友善而相互尊重的良好關(guān)系。這些感受,我不是從什么教科書上讀到,而是童年、少年的切身經(jīng)歷留下的感受。在寫《巴什卡小鋪》時,我就把自己對于人性的體悟,用流亡俄羅斯人與中國小男孩的深厚感情表現(xiàn)出來。我覺得。人的善良本性,是超越種族,超越民族,超越信仰,甚至超越時代的。小說主人公巴什卡,命運多舛,困苦備嘗,但她那顆善良而博愛的心,絲毫沒有褪色,對于一個異國他族的小男孩的愛。幾乎是包容一切的。曾身為白俄軍官的老伊萬,一旦脫離了社會的漩渦,也會顯示出他人性的本來面目。而天真可愛的小姑娘娜迭莎,則成為歷史悲尉的最無辜的承受者。當寫到這些時,我的心被巨大的悲哀所充滿。潸然而下的淚水。幾次滴落在打字的鍵盤上。
小說幾乎是一氣呵成的,當打好最后一個字時,我覺得如釋重負。我一向認為,小說應該厚重,不論篇幅大小,一篇成功的小說都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寫照,一段歷史的凝縮。《巴什卡小鋪》描寫的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段跨種族、跨國家的平民交往史,與那些膾炙人口的顯要歷史相比,它是平凡的。但是,對于飽經(jīng)苦難的人類來說,任何一段歷史,都是不應該被忘記的。因為,它都是人類經(jīng)歷中不可磨滅的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