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方師范院校由于學生構成的特殊性,在助學金制度實施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兩大問題:資助需求高于其他高校更易產(chǎn)生矛盾;學生更為敏感脆弱更需講究方式方法。助學金制度實施中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持續(xù)的系統(tǒng)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付出耐心、細心、恒心。
關鍵詞: 地方師范院校 助學金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
一、地方師范院校助學金制度實施情況
?。ㄒ唬嵤┍尘?br/> 2007年,國務院、教育部、財政部系列規(guī)定的出臺,標志著我國以國家助學金為核心,特別是助學金、臨時助學金為補充的高校助學金制度的確立。助學金主要資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費用開支,其主要資助條件為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區(qū)別于主要用于支付學費的助學貸款,也區(qū)別于考慮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更側重于學習成績的勵志獎學金。助學金制度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關懷,但各高校在具體實施中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其中地方師范院校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
(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在助學金制度實施中,地方師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的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資助需求高于其他高校,目前的助學金供應無法滿足需求,更容易產(chǎn)生矛盾;第二,學生更為敏感脆弱,工作需要更加講究方式方法。我認為,這兩個問題都是由其特殊的學生構成決定的。
客觀地講,中國各級高校學生構成實質分化已出現(xiàn)。地方師范院校由于其定位的特殊性,錄取分數(shù)、學雜費、生活成本均相對較低,“三低”的特點使其成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主要流向地之一,并最終形成其“三多”的學生構成:農村學生多;農村學生中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多;城鎮(zhèn)學生中家庭經(jīng)濟條件屬中等及以下的多。同時,從2010-2011學年度開始普通高等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原來的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一方面是特殊的學生結構決定的學生旺盛的資助需要,另一方面是助學金供應的比例有限,還伴隨著資助標準的提高。因此,地方師范院校的助學金制度實施較之其他高校更容易引發(fā)矛盾。
此外,我在輔導員工作中還發(fā)現(xiàn),農村學生、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大多具備以下特點:(1)自尊心強,部分甚至超出合理范圍,多緣于自卑帶來的過度自我保護;(2)自我封閉,如不愿意接受幫助、不愿意分享家庭情況、不參加集體活動、單獨選擇舊宿舍居住、孤立于班級主流之外;(3)心理更為敏感脆弱,在與人交流時存有戒備心理,喜歡從消極方面看人看事,個別學生甚至對一些正常的語言或行為都表現(xiàn)出神經(jīng)過敏或反應過度。這些特點都容易成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影響因素,因此工作必須更加講究方式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持續(xù)的系統(tǒng)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付出“三心”:耐心、細心、恒心。
(一)前期工作
1.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貧困問題,同時進行自立自強教育。
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表明,當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這些認知線索往往成為以后認知與評價的重要根據(jù)。因此,在入學教育階段進行助學金制度教育十分必要。此時需向學生傳達的信息包括三部分:(1)助學金制度及評選方式介紹,尤其注重介紹國家設立助學金制度的目的,希望同學們在評比中做到誠信、公正,將助學金發(fā)到真正需要的同學手中;(2)對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同學,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貧困問題,困難是暫時的,是每個家庭都不能避免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的,需要幫助應該向老師提出,可以讓同學知道,該拿就拿,不應有心理負擔。(3)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自強觀念,困難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不能養(yǎng)成等靠要和不思進取的習慣,應當自力更生通過勤工助學等方式為父母減輕負擔,同時要努力學習改變現(xiàn)狀。
2.新老生經(jīng)驗交流會階段,利用高年級同學營造誠信風氣與和諧氛圍,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受助觀念。
大一新生剛剛踏入大學校園,在高中形成的思維定勢往往使其將“老師”這一群體貼上標簽,放在學生的對立面。但對“師兄師姐”特別是其中的優(yōu)秀者,卻往往有一種好奇、尊敬乃至崇拜的心理,利用高年級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會更加良好。挑選幾名成績優(yōu)秀且思想道德素質過硬的高年級受助學生參與新老生經(jīng)驗交流會,并在會前與其進行適當?shù)臏贤?。通過此階段的工作可以達到以下目的:(1)展現(xiàn)本院在助學金制度實施中的誠信風氣與優(yōu)良傳統(tǒng),為以后的評選工作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以環(huán)境的力量來影響學生;(2)通過高年級學生的典型事例,進一步引導大一學生正確認識貧困問題,樹立積極的受助觀念。
?。ǘ┰u選工作
1.評選程序的制定:讓學生參與其中。
助學金按照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以民主選舉的形式產(chǎn)生,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但具體的評選程序可以靈活把握,不同的高校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如組成評議小組、班級公開投票、班級無記名投票等?!?0后”尤其“90后”的大學生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強烈的參與意識,希望表達意見,希望被尊重,不喜歡被強迫接受某種理論。輔導員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教育的主動權盡可能下放,提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退而充當指導者的角色。我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在評選程序的制定階段就讓學生參與其中,引導他們自己制定評選程序,最終他們會對自己參與制定的評選程序表現(xiàn)出高度的認同感,收效良好。
2.評選程序的實施:注重程序公正,注重人性化操作。
嚴格按照評選程序實施,可能會有個別確有需要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基于種種原因落選。此時公正的程序產(chǎn)生了實體的不公正,應該如何處理?有些院校的做法是注重實體公正,即留出機動名額,將落選同學加入受助名單。[1]但我認為應當嚴格堅持原有的評選結果,即注重程序公正,原因有二:(1)助學金有嚴格的公示程序,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評選結果被改動,就會影響其以后的參與積極性,甚至影響其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容易引發(fā)矛盾;(2)每年都有一些不需投票評選的臨時或特別助學金,如李嘉誠助學金、廣州助學金等,可以作為落選后的補足保障,這樣既確保了評選工作的權威性,又保證了每個有需要的同學都能獲得資助。
評選程序實施中的另一個問題是,助學金評選的最主要條件為學生家庭經(jīng)濟困難、生活簡樸,但很大部分學生不愿分享其家庭情況,如父母死亡、家庭變故等,即使在助學金申請書中寫明,也只有輔導員能夠看到。解決這個問題有三種方式:(1)規(guī)定提出申請的同學全部上臺闡述家庭經(jīng)濟困難狀況;(2)采取自愿原則,可選擇上臺闡述,也可選擇不闡述;(3)統(tǒng)一不進行闡述,由班級同學根據(jù)日常生活狀況的觀察直接進行投票。我認為前兩種方式都不可取。第一種忽略了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情感需求。第二種容易導致不公平的評選結果,經(jīng)驗證明闡述了家庭狀況的學生比未闡述的學生更能博得同情。第三種方式是相對最為合理的:(1)學生的個人闡述可能存在不真實因素,可能隱藏某些困難,也可能放大甚至捏造某些困難。而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如衣食住行等是最不容易偽裝的,也是班級同學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因此作為判斷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依據(jù)是最為可信的;(2)保護了學生的個人隱私,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可能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體現(xiàn)了助學金評選工作的人性化。
?。ㄈ┖笃诠ぷ?br/> 助學金評選完成并不意味著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成。在評選過程中產(chǎn)生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需后期持續(xù)、細致的工作才能徹底解決。
首先,對于落選學生,需要進行安撫和引導。實踐中較為奏效的方法有:(1)個別談話。安撫其由于落選產(chǎn)生的沮喪、委屈甚至憤怒情緒,然后逐步引導其走出負性情緒的影響,建立積極、自強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2)發(fā)動班干部尤其是室長,隨時關注其思想動態(tài)。班干部與這些學生共同學習生活,比輔導員獲取信息更為便利、快捷;同學的關懷也是幫助其迅速擺脫負面情緒的重要力量。
此外,對于已經(jīng)獲評受助的學生,實踐中這部分學生的思想狀況往往被忽略,其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十分必要。調查表明,學生受助后,往往出現(xiàn)自卑、焦慮、孤獨無助、抑郁、責任感壓力過重等負性情感。[2]部分緣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原有的性格特點,部分則緣于受助帶來的人際關系困擾、自卑心理加劇等。就許多受助學生自身的體驗來講,一次助學金評選,相當于一次揭開傷疤或者加深創(chuàng)傷的經(jīng)歷。因此在助學金評定完成后,還需對其進行心理包扎。實踐中比較奏效的方法有:(1)個別談話,引導其正確認識受助問題,逐步將壓力轉化為積極學習和生活的動力;(2)發(fā)揮班團組織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鼓勵其積極參與,并注意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肯定其優(yōu)勢,增強其自信心;(3)為其提供更多的學生團體任職機會和社會實踐參與機會,幫助其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信念。
參考文獻:
?。?]李慧,袁振堂.國家助學金評選發(fā)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0,(25):579.
[2]秦高亭.高校貧困生受助后的負性情感分析及對策[D].鄭州:鄭州大學政治學院,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