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少、慢、差、費”的問題,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克服的問題。提高課堂實效性,是目前一線教師普遍關(guān)注并不懈實踐的命題,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成了當前教學研討的熱點,樸實、扎實成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標桿。然而,不少教師面對課文,仍然恨不能把所有的東西全部“喂”給學生,學生學得面面俱到卻什么也得不到,造成“高能耗低產(chǎn)出”。我們不妨做些“減排增效”,讓語文課堂走上“低能耗高產(chǎn)出”的“低碳路線”。
一、增明確,減模糊,使教學目標更具操作性
教學目標是整堂課之魂,薛法根老師在談到教學目標時指出:“教師缺乏明確的目標意識,所組織的教學活動必然難以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明確性,就是要“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首先應該做到‘明確’,如果說教學內(nèi)容決定‘教什么、學什么’,那么教學目標則規(guī)定‘教到什么程度、學到什么水平”’,而不能模模糊糊一片。
增明確性,一是教師不能照搬教學參考資料,而要認真研究和把握課程目標、教材價值、學生實際。過高的目標,強學生所難;過低,則重復低效,造成浪費。目標的制定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發(fā)展水平,契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二是目標不宜過多過繁,要科學、集中,忌貪多求全、蜻蜓點水。
《扁鵲治病》(人教版四下)是一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學生對寓言這種文體已經(jīng)比較熟悉,課文內(nèi)容也不難理解,重要的是通過這堂課讓學生習得什么。筆者通過對文本特色和學生兩方面的深入剖析,認為除了生字詞學習、理解內(nèi)容及寓意等常規(guī)教學任務外,重點是使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揣摩人物心理活動并進行“補白”。因為文中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掉頭就跑,他解釋道:“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fā)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fā)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y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睅拙浞志浞謩e對應了上文他與蔡桓公四次會面的情景,通過上下文對照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克服平時閱讀斷章取義的毛病,又能很好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更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寓意的理解,可謂一舉多得。由此,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能正確認讀13個生字,正確理解和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百發(fā)百中、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 能結(jié)合扁鵲為自己行為解釋的句子,展開合理想象,把扁鵲與蔡桓公幾次見面的心理活動補充具體。
3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fā)展),培養(yǎng)閱讀寓言的興趣。
這樣教學,使整堂課的目標十分明確,容易操作。在實際教學中,重點落實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內(nèi)容并進行心理補白訓練,閱讀能力習有所得——有效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寫話訓練習有所得——心理補白;人文思想習有所得——寓意體悟滲透其中。
二、增讓學,減灌輸。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為優(yōu)化
汪潮在《論“讓學觀”》一文中將“讓學”定義為“把課堂的時間、場所、機會等盡可能讓位給學生的學習”。人本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斷言:“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睂W生學會知識,最終是學生通過內(nèi)化掌握的。小學語文課堂應多增“讓學”,減少教師講解、灌輸,“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師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在課堂內(nèi)探索、發(fā)現(xiàn),提高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效率。
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預設、備課過程中,要多關(guān)注學情,了解生情,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扣目標,盡可能地簡潔明快,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
《趕海》(蘇教版三下)語言生動活潑,文中大量的語氣詞功不可沒。本校一教師教學時,在完成整體感知文本和學習生字新詞環(huán)節(jié)之后,刪繁就簡,高度聚焦于語氣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感悟語氣詞畫龍點睛之精妙,充分感受趕海之樂趣。
1 例讀。教師直接提示學生:“課文寫了這么多有趣的事物,作為三年級的同學,我們不光要注意課文寫了哪些有趣的事物,我們還要關(guān)注課文是怎么寫有趣的?!比缓蟀鍟鞍エ〃眴枺骸澳隳苷页鑫闹杏嘘P(guān)的句子讀一讀嗎?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學生認為應該讀出奇怪的語氣,并讀了“哎,那邊一個小伙伴,正低著頭尋找著什么”一句,“哎”讀的是陰平聲調(diào)。教師說一“可是老師覺得你們讀得不怎么奇怪呢,讓老師來試試?!庇蒙下曇粽{(diào)的“哎”讀句子,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變調(diào)。
2 嘗試讀。語調(diào)一變,趣味就出來了。教師馬上讓學生嘗試著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感悟,自由讀讀這句話,說說“哎”字為什么這么讀,然后小結(jié):同學們,這一聲“哎”可真神奇,引出了那么多的有趣:有趣的螃蟹、有趣的小伙伴、有趣的趕海,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神奇的“哎”吧。
3 遷移讀。教師順勢遷移:像“哎”這樣神奇的詞語,你還能找到嗎?然后學生自主體會文中含有“咦、哦、嘿”等語氣詞的句子,并展開想象,想象小朋友在趕海時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及心情等,學生讀得興趣盎然。
4 拓展讀。教師讓學生充分體會語氣詞的“妙”以后,并沒有停止教學步伐,又接著說:“同學們,你能不能把這些語氣詞換一換呢?讀讀看!”
學生大膽地換語氣詞,有個學生甚至在文本原沒有語氣詞的地方加上了語氣詞,課堂氣氛極為活躍靈動。
5 巧妙寫。教師又順水推舟,讓學生看屏幕(海邊豐富的物產(chǎn)),讓學生邊欣賞邊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摆s海不光有文中寫到的抓海星、捉螃蟹、捉大蝦,趕海還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呢!”出示寫話練習:我興致勃勃地在海灘上繼續(xù)尋找著,哇,______!
這節(jié)課就圍繞“趣讀語氣詞”,課堂充分聚集,沒有枝蔓,層層遞進,學生學得主動,讀得以充分保證,并很好地進行了能力遷移,真正做到一課一得,效率很高。
三、增真問,減偽問,使課堂提問更具實效
課堂提問既是手段,更是藝術(shù)。課堂提問要“低碳”,一是要多“真問”少“偽問”,引導和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對學生生成的“真問”要高度重視,并在如何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問題、表述問題和解決問題上,采取有效策略,而不是以教師設計問題代替學生提問的“偽問題”,也不是教師預先埋伏好一個個“陷阱”,等著或牽著學生往里跳:二是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巧妙地將文本、生本和教師預設有效梳理、有機融合,形成聚集問題,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三是以簡馭繁,不要提問過多,難得要領(lǐng);四是提問要循序漸進,步步引導,不因為問題過大過難使學生難于解答,望而卻步,甚至挫傷積極性,從而形成思維的邏輯性,避免教學雜亂零散。
《自然之道》(人教版四下)主要記敘“我”和同伴因救一只“偵察”幼龜,而造成大量幼龜爭先恐后出巢,被海鳥啄食的事,文中“我們”愛幼龜之“好心”和救助“偵察”幼龜?shù)挠薮佬袨樾纬甚r明對比。能將文本文、境、情、理串起來的脈絡在哪里?我認為,從文中同伴說的“天哪!看我們都做了什么”切入,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教學時,就有不少學生說沒想到救助“偵察”幼龜竟然是極愚蠢的行為!于是我就直接切入到學生思維沖突點,在投影上出示“天哪!看我們都做了什么!”這句話,并問:我和同伴們到底做了什么,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筆者認為,這堂課教師選好了具有聚集效應的問題這一“清潔能源”,而這一“清潔能源”有機契合了教師課前的預設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既是教師的預設,也是學生課堂中生成的“真問”,比較拖泥帶水、喋喋不休的課堂問題“廢氣排放”,課堂簡約起來了,訓練扎實起來了,學生的思維也燃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