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時代的需要。要正確認識健康的概念,樹立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體育教學與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關系,在體育教學中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積極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心理健康。這就要求教師面對新課標,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啟發(fā)、引導,并幫助學生實踐,提高心理品質,克服心理障礙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一、引言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健康解釋為“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等四個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智力發(fā)展、品德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都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而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疇。各類研究和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現(xiàn)階段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學校體育教學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怎樣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兩健”,是體育工作者面對的一項新課題。很多時候,由于教學內容、方法的改變、學生完成動作的失敗、師生交往或學生交往的沖突等原因,課堂集體氣氛會發(fā)生起伏變化,從而對每個成員的情緒產(chǎn)生振動和感染,使學生的心理活動隨課堂氣氛的改變而變化。體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優(yōu)化可以發(fā)揮愉悅和調節(jié)的作用,使集體的情緒處于適度的亢奮狀態(tài),每個學生在認知上相近,情緒上相融,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與學、教與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之下,認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提高,學練效果得到增強。
二、優(yōu)化體育教學情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互幫合作快樂的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著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的習慣。要互相幫助、探討學習,使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拼搏奮發(fā)進取精神。
教學中運用游戲,能夠使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奮勇拼搏,如集體跳長繩、接力跑游戲等集體游戲活動。通過對游戲規(guī)則的了解和參與游戲活動,我們培養(yǎng)學生團結一致、努力拼搏奪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同時讓學生在比賽中體驗到勝利的喜悅。
3.讓學生感受老師的關心。
體育活動中以小團體為主的練習活動,可以縮短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相互產(chǎn)生親切感和依賴感。在活動中,教師應經(jīng)常注意學生的活動,關心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如可以拍拍學生的肩膀表示鼓勵、肯定、贊賞。
三、課堂教法靈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理論學習法。
體育理論課一直是學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校的體育教學應該給予重視。通過體育理論課的方式講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體健康是其他兩個方面的物質基礎,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產(chǎn)生更大的價值。
2.激勵表揚法。
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快樂,這對于具有強迫癥和抑郁癥的學生能夠起到較好的緩解與調節(jié)作用。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適當,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要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期望目標,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或讓學生自己選擇,使每個學生的特長都能得以發(fā)揮,在各自擅長的項目中找到運動的樂趣、展示才能。
3.交流法。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創(chuàng)造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當學生有了逆反心理時,教師要主動與之溝通,進行疏導。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體育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及身體素質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因材施教,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4.誘導法。
心理研究表明,當能力適應任務的挑戰(zhàn)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愉快的感情。在體育教學中要善于利用任務進行誘導,循序漸進,使學生懂得只要主觀努力,方法得當,就能發(fā)揮潛能,揚長避短,逐步發(fā)展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5.感染法。
對于某些技術動作,盡管教師做了技術示范,可是有的學生不相信自己也能完成。這時候,教師除啟發(fā)、鼓勵學生的信心外,還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同學帶頭練習,當他們成功完成這些技術動作時,能很快地消除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顧慮,增強自信心,正確看待合理的運動負荷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體育教學中的影響因素有運動類型、運動強度、運動持續(xù)的時間和運動頻率。從運動類型來說,能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應的有:令人愉快的運動、有氧運動、回避人際競爭的運動,可以自定步調的運動;從運動強度來講,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強度能夠改善情緒狀態(tài)和焦慮、抑郁、緊張和疲勞。相反,大強度的運動可能增加緊張、疲勞;從運動持續(xù)時間來看,研究認為每次不少于20—30分鐘。
6.自我暗示法。
教師向學生傳授有關的運動心理學知識,并結合練習進行心理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某種情況下信心不足時,積極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的能力,從而逐步消除不良情緒,促進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總之,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占主導地位的世紀。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學的知識創(chuàng)新可以提高我國的整體知識能力,激發(fā)學生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只要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來調整學生的心理,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體育活動能讓學生樂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體中,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做到人際關系和諧。體育能使學生情緒穩(wěn)定,培養(yǎng)樂觀、開朗的性格,促使個性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祝蓓里.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體育與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體育教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