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的廣泛實踐,把閱讀課堂看成是一種特殊的“對話場”,把閱讀教學看成是一種特殊的“對話活動”,已逐漸成為語文教師們的教學共識。新的閱讀觀認為:閱讀活動是一種對話,是讀者與文本之間所進行的一種潛心會文的心語交流,閱讀者披文入境、入情,緣文釋道、悟理,從而完成一次解讀文本的心路歷程。
一
在語文閱讀課上學生的對話都是有效果的嗎?當然不是。在課堂上學生的對話存在著很多低效,影響了學習進度。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教學現象。
?。ㄒ唬W生已有知識和新知之間距離過大。
蘇教版六年級教材中《早》一課要求學生把三味書屋的位置說清楚,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來安排,特意采用幻燈投影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目的是學生離開書本只看圖也能把三味書屋的位置講清楚。學生把描寫三味書屋的那段課文默讀了一遍,看著投影出示的三味書屋的圖畫,把課文內容和圖畫進行對照。盡管做了很多的準備,結果卻令我很失望,大多數學生方向感很差,方向說得很亂,圖中魯迅的書桌位置是在東北角,讓學生從圖上指出,他們卻找不到。其實書上已經寫得很明白了。我只好先把圖上的東西南北標出來,再讓學生仔細讀課文,最后對照圖文講述,效果才好些,不過還是有部分學生只是在聽了別人的講述之后才明白。學生對看圖的最基本的方向位置不明確,造成課堂上對話的低效。
(二)課堂上對缺乏價值的問題爭論。
《白鷺》這篇課文中有這么一段文字:“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嗎?”學生讀到這里產生了爭論。有一個學生問道:“白鷺真的會唱歌嗎?”接著又有了新的問題:“白鷺會不會叫啊?白鷺是不是叫得難聽啊?……”這樣的一串問題把學生學習的思路引到了岔道上去了。我看形勢不對,馬上讓學生回到課文上來,至于白鷺鳴叫聲音的動聽與否,暫時不再討論追究。我讓學生抓住后文中“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嗎?”這一反問句來體會。學生終于明白了,不管白鷺會不會唱歌,作者都是喜歡白鷺的,因為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剛才那個引起爭論的話題學生也明白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三)學生對文本解讀的不足。
《海倫·凱勒》一課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現海倫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的句子,說一說自己對此的理解,并能夠有感情地把這些句子朗讀出來。學生對這位偉大而堅強的女性已經有所了解,因為在課外閱讀課本中已經讀過有關的文章,知道在老師沙利文耐心的教育下,小海倫感受這個世界并刻苦地學習了盲文。課文講述了海倫克服自身的殘疾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間奇跡的經過,課文中有許多感人之處,要好好地體會。在講讀課文時學生從中找到描寫海倫與不幸命運抗爭的不屈不撓的句子,并進行了體會。例如:“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地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以致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薄盀榱耸刮业幕锇椤词故亲钣H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好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雖然學生找出這兩個句子很容易,但是要抓住句子深刻體會,學生就覺得很困難了,尤其是語言的表述很平淡,過于簡單,沒有體會出海倫的奮斗精神有多么的可貴,在朗讀中也不能表現出這種精神。甚至有學生說,海倫之所以可以有這么大的成績,跟她是個盲啞人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這樣的人對世界沒有感受,才可以聚精會神地學習。這是很出乎我意料的回答,看來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領悟還沒有深入。
二
以上種種問題的出現,并不奇怪,有些是我們對對話理論的領悟有失偏頗,有些是我們對對話理論轉化成實踐的“教學力”研究不足,對于對話理念的解讀還流于形式,沒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以上幾種課堂上的教學實例,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對話是低效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取得對話的高效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
?。ㄒ唬┘訌妼W生的新知與舊知的聯系。
在《早》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中,我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預習能力。實際上學生的水平遠遠沒有我預期的那么高。對于方向他們也不清楚,有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也弄不明白。在指導學生圖文對照理解三味書屋這一過程中,實際上我是在讓學優(yōu)生帶領其他同學學習,在別人的反復講述中強化這部分學生的印象。因此應該扎實地教學,從學生的出發(fā)點來指導。教學這一課,要從看圖的基本方向開始,讓他們先明白圖畫上的東西南北,然后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書屋陳設的詞句找出來,和圖上的東西南北一一對照分清楚,最后進入課文的學習。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對于提高語文閱讀課中對話的效率是有益的。
(二)引導學生抓住有價值的問題對話。
學生喜歡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說明他們的愛動腦筋,是一件值得贊揚的好事。但是問題提出要和課文的學習有關系,要有價值,有利于這節(jié)課的學習才行。如果對學習課文沒有幫助,反而將學習的重點引入歧途,那就是適得其反了,是不值得提倡的?!栋槨愤@節(jié)課上學生的提問就屬于這一類型,但是不能僅僅批評學生的問題沒有價值,否則會挫傷學生的求知積極性,而應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與課文學習相關的內容上,最后讓學生弄明白所提出的問題的作用,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是有所幫助的。
(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立足文本解讀。
學生領會課文的能力并不弱,對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的感受能力也不低。在《海倫·凱勒》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不能通過文章中的詞語句子去感受海倫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就說明課堂上學習的效果不高。僅僅找到文中的詞句還不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最終目的,我們要求學生體會到對主人公精神的體會和贊美。這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不上,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之前關注一下身邊的殘疾人,了解他們連日常生活都有問題,何況像海倫那樣殘疾程度那么高,那么她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多么大。這樣也許學生的感受會更加深刻一些,對課文的詞語句子的體會也會更加容易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這類型課文的效率。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現在已植根于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之中。但我清楚地感受到,在平時的對話型閱讀課堂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形式單一;結構簡單;層次浮淺;對話的頻率雖高,但對話面狹?。粚υ挼臄盗侩m多,但對話質量不高……這些現象仍舊存在,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探索并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