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奧斯汀是公認的“牛津日常語言學派”的領(lǐng)袖人物,是當代英國著名哲學家,在英美哲學界有很大影響。概念和言語行為理論是他對哲學和語言學的原創(chuàng)性、永久性的貢獻。他勇于對傳統(tǒng)的哲學觀點提出質(zhì)疑,以其精細的語言現(xiàn)象學方法觀察日常語言,區(qū)分了施為句和表述句,提出了言語行為三分說,認為說話就是做事,從而改變了人們對語言、世界和心智之間關(guān)系的看法。
關(guān)鍵詞: 奧斯汀 言語行為理論 施為句 表述句
一、言語行為理論的產(chǎn)生
言語行為理論作為一種被哲學界和語言學界所普遍接受且頗有影響的理論必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如果追溯該理論產(chǎn)生的源頭,就不能不將其與西方哲學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考察。上世紀初,哲學產(chǎn)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語言轉(zhuǎn)向”,語言取代認識論成為哲學研究的中心課題。它源于德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弗雷格,通過英國哲學家羅素(B.Russel)繼承和發(fā)展,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完成了這一轉(zhuǎn)折和過渡?!罢Z言轉(zhuǎn)向”有其歷史根源,分析哲學是一種以語言分析為首要任務(wù),以邏輯分析為主要方法,旨在建立科學哲學的20世紀西方哲學流派。從使用的分析方法上看,分析哲學又分為兩大派別;其一為邏輯分析派,又稱邏輯實證派;其二為日常分析派,又稱日常語言派。
從20世紀開始,日常語言分析開始受到一些哲學家的重視,其中首推摩爾(G.E. Moore,1873—1958)。摩爾和羅素同為維特根斯坦的老師,摩爾也深受學生的影響。摩爾1903年出版《倫理學原理》是以分析哲學方法討論倫理學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摩爾的語言分析注重日常語言分析,后來常被認作日常語言學派的先聲。在哲學觀點上維特根斯坦經(jīng)歷了前后期的重大轉(zhuǎn)折。在前期他追隨羅素創(chuàng)造了邏輯原子主義。在后期,他卻一反前期哲學,揭示了語言意義的用法理論。二戰(zhàn)以后,日常語言學派到達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萊爾(Gibert Ryl4587d00d247c1cef55b960cbd062168196227929e8500c7dbceff1f1e79d85aee)、奧斯(John.L.Austin)、斯特勞森(P. Strawson),均為英國哲學家。因為都在牛津任教,所以日常語言學派也被稱作牛津?qū)W派。日常語言學派,或稱語言分析學派,或日常語言分析學派,這一學派注重語言分析。邏輯語言學派也注重語言分析,但區(qū)別在于:前者在語言分析時候更注重研究語言的實際用法,避免概括性的結(jié)論。而后者在語言分析中強調(diào)運用數(shù)理邏輯手段,忽視自然語言實際用法的微妙。
二、施事話語與記述話語的二分說及言語行為的三分說
奧斯汀整個語言哲學的出發(fā)點是“研究日常語言的功用”。他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為日常語言哲學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基礎(chǔ),并對當代語言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在研究早期,他分析了自然語言中四種句式,認為真值論只適用于陳述句,而對疑問句、感嘆句以及祈使句就不能簡單地用真假判定。因為這些句子的說出不是陳述事實,而是用于完成某種行為的。為了區(qū)分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及祈使句,奧斯汀創(chuàng)造了兩個新概念來表示,他稱陳述句為記述句(constative),稱后三種句子為履行句(performative)。奧斯汀認為履行式不能用真假判定,提出用適當性(happy)來評判履行式,并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了言語行為論。
奧斯汀仔細分析了日常語言的具體使用方式,提出了著名的“言語行為理論”。奧斯汀有關(guān)言語行為理論的觀點在他的《如何用語詞做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書中得到完整的表述。其中論述了句子通??梢酝瓿傻娜N言語行為:(1)以言表意(Locutionary),即用句子表達某種思想。(2)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即表示句子在被說出時帶有某種力量。(3)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即利用說出句子來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以言表意行為的基本特征是有意義,即認為在說些什么時,我們以言意指事態(tài)或事實,這樣我們的言就存在著與世界中的事實是否相符的問題,因而它是有真假的。以言行事行為,從字面意思上看是指在說話當中所實施的行為,即在說話中實施了言外之事。奧斯汀用公式“In saying X,I was doing Y.”表示這種行為。如In saying“I will come tomorrow”,I was making promise.在這里saying(something)是以言表意行為,而promise是指在說話中所實施的言外之行,即在說“I will come tomorrow”中行許諾之事。以言取效行為是指說話者在說些什么之后通常還可能對聽者、說者或其他人的感情、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而這些影響的產(chǎn)生可能就是說話人的心計、意圖、目的。
三、言語行為理論的價值及其對西方語言哲學的貢獻
我認為言語行為理論的最大貢獻就在于:凸顯了各種語境因素和社會性因素,如意向、規(guī)則、社會慣例在確定句子意義的作用。這是語言哲學領(lǐng)域的一個重大進步與突破。言語行為理論家一開始就注意語言表達式在具體環(huán)境中所顯露出的意義。這種意義受當下語境和各種社會性因素很大的影響,在表現(xiàn)方式上也更為復雜。他們產(chǎn)生了近乎一致的認識:研究語言意義不能不注意處在使用過程中的語言,不得不注意各種語境性因素的影響。
除此之外,言語行為理論家的一個特殊貢獻是:他們第一次促使人們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說話就是做事,做事意在取效。這個現(xiàn)象或事實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交際中是如此平常,如此司空見慣,以至于先前完全被研究者所忽視,也從未被納入他們的研究范圍或視野中。過去哲學家們在研究語言問題上往往只注意到語言對事物現(xiàn)象的陳述或描述的作用,而沒有注意到語言也表現(xiàn)人們的一種行為,這使得人們始終以一種十分狹隘的眼光來看待語言的功能或作用,將語言的功能或作用始終局限在一個不適當?shù)姆秶鷥?nèi)。言語行為理論糾正了人們對語言的功能或作用的認識上的這種偏見,使人們對語言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地理解。
四、結(jié)語
奧斯汀以其敏銳的哲學思維告訴我們對更微妙的日常語言的探究能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珍寶,他的言語行為理論使知識、真理和行為等問題在新的闡釋中獲得新生。當一個言語行為取代詞、句而成為話語的基本單位,當語言不僅能脫離世界來表征思想,描繪世界,而且能回到世界中成為實在的一種行為形式,并通過大腦激發(fā)豐富的語境意義,在人的身上產(chǎn)生影響,語言便與世界中的活動和心智互相“纏繞”,使我們對語言、世界和心智的關(guān)系有了全新的認識。當語言力量的發(fā)現(xiàn)為我們開拓了一個語用學研究的新的空間,為其發(fā)展煥發(fā)起蓬勃生機。今天,《如何以言語行事》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的結(jié)束并不意味著對奧斯汀言語行為理論研究的終結(jié),而是對言語行為理論的不斷研究和深入,繼承和發(fā)揚他的理論,以便把言語行為理論的研究推向更高的階段。
參考文獻:
?。?]Austin,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Clarendon Press,Oxford,1962.
?。?]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蔡曙山.言語行為和語用邏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陳波.邏輯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修訂本)[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楊玉書.奧斯汀:語言現(xiàn)象學與哲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周昌忠.西方現(xiàn)代語言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周禮全.邏輯——正確思維和成功交際的理論.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系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10級的學術(shù)型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