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美,陳廷湘
(四川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民國時期西康邊茶衰落的原因
董春美,陳廷湘
(四川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見證了西南漢藏民族大融合歷史進程的西康邊茶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是漢藏同胞民族融合、共同發(fā)展的活化石。西康邊茶業(yè)始于唐代,至民國時期,西康邊茶業(yè)慢慢趨于衰落,衰落原因大致可歸納為內部和外部兩大原因,研究表明內部原因是根本原因,邊茶業(yè)的衰落對當時西康社會經濟各方面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民國時期;西康邊茶;衰落
康藏貿易的主要商品是產自西康的茶葉(史稱西康邊茶),并逐漸發(fā)展為歷代統治者“經邊”的重要工具,歷代的茶馬貿易政策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藏族有一俗語:“可以一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邊茶尤為康藏人民所需要,并在藏區(qū)社會中演變?yōu)樨敻坏南笳?,發(fā)展成為進行交換的一般等價物即“準貨幣”。西康邊茶業(yè)始于唐代,直至民國從未間斷。暢銷于康藏的茶葉,主要出產四川西南方的雅安、滎經、天全、名山、邛崍等縣,由各地采茶者,販賣到各縣小茶商,再由經營邊茶的大茶商,統一制造,運到康定銷售。經過本地茶商與客商的發(fā)奮經營,西康邊茶業(yè)的經營規(guī)模由小而大,數量由少增多,有的小資本經營數年之后,擁資巨萬而成為巨商,西康邊茶在雅安制造,在泥東設轉運所,在康定設銷售店,各立號安裝,逐漸形成大規(guī)模茶葉銷售市場。但至民國時期,西康邊茶業(yè)日趨衰落。在茶葉生產方面,茶園面積縮小,產量大幅降低;茶葉的制作技術停滯落后,茶葉質量降低,甚至假茶泛濫;經營邊茶的商家,因茶稅過重,經營困難,特別是到了民國后期,長期實行的引岸制度,造成了許多西康邊茶商人的破產,等等。據調查,民國時期西康邊茶茶引數量相比清代大幅下降,總產量下降達65013擔之巨(這可從表一中產茶地的數量看出)。西康邊茶業(yè)衰落的過程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民國初期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這一階段西康邊茶主要受西康地區(qū)政局不穩(wěn),政權頻繁更迭的影響;第二個階段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至新中國成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西康地區(qū)成為祖國的大后方,諸多進出口物質需通過西藏海關進行,部分西康邊茶商人轉而販賣國外進口的日用百貨,特別是英國和印度貨物,西康邊茶業(yè)受到較大沖擊,加劇了西康邊茶業(yè)的衰落。
歷史資料顯示,西康邊茶業(yè)衰落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因素。內部因素有“重本抑末”思想的生產者——茶農,對茶葉種植的不夠重視;“重利忘義”的經營者——茶商,在商業(yè)運作過程中欺詐茶農,嚴重傷害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制作假茶,破壞了西康邊茶的良好聲譽;“腐敗、頑固據守引岸制”的管理者——邊政當局,對西康邊茶業(yè)發(fā)展制度上的束縛,以及西康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使西康邊茶業(yè)慢慢走向衰落,當然諸如印茶的入侵、時局的動蕩等外部因素對西康邊茶業(yè)的衰落也造成了影響。
表1 民國時期與清代西康邊茶茶引數量(單位:擔)[1](P293-294)
(1)擁有傳統重本抑末思想的生產者——茶農,對茶葉種植的認識偏差導致西康地區(qū)歷來沒有大規(guī)模的茶園,這種狀況由來如此,到了民國時期因社會原因而變得更加突出。
傳統的重本抑末的思想,使農民對茶葉種植不夠重視,茶葉產量嚴重不足。多數農民視茶葉為“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末業(yè)所存,易荒本業(yè)”①。西康地區(qū)雖然是著名的茶葉產區(qū),但茶農由來認為茶葉只是農村副業(yè),“雅屬之農民認為農村之附產物,有暇時方可一施栽培之工作,以故早置茶樹于荒蕪之荊棘業(yè)中”。大規(guī)模的茶園很少,歷來為小農種植,“皆零星散處,此處一、二株,彼處三、兩株”②。茶樹缺乏科學栽培,全賴自然生長,導致了茶葉產量的銳減。雅安、滎經、天全等地茶栽培年代久遠,但品種從未整理改良。西康邊茶的采摘,細茶用手,粗茶用刀。因毛尖、芽細等銷量減少,大都只制較粗的磚茶和金尖。鮮葉幾乎全部用刀割,不分老嫩,一次全部割下。如遇茶價上漲有利可圖時,窮困茶農,便不顧茶樹死活,將主干茶枝也割下來,以應需要。許多茶區(qū)樹老山空,不僅產量少,且茶樹品種日漸劣變。栽培粗放,茶園大都荒蕪,茶樹非常矮小,幾乎被茶樹周圍的荒草蓋沒。同時,民國時期的西康先后有六名鎮(zhèn)守使掌管,后來又為軍閥劉文輝盤踞,社會動蕩不安,西康邊茶業(yè)的發(fā)展受到更為沉重的影響。
(2)銷售茶葉的經營者——茶商,在商業(yè)運作過程中重利忘義,欺詐茶農,嚴重傷害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制作假茶,破壞了西康邊茶的良好聲譽;茶葉制作粗糙,茶葉質量降低,這是貫穿邊茶業(yè)整個發(fā)展全程并導致西康邊茶衰落的另一原因,民國時期這一原因對西康邊茶業(yè)的破壞程度更為深重。
西康邊茶商人對茶農的盤剝手段繁多,首先利用每年茶葉大量上市的時機,聯合起來壟斷茶葉市場,操縱茶葉價格,逼迫農民低價出售鮮茶葉。王懷壁在《西康經濟建設芻議》中說“雅屬茶農以歷年茶價過低,人工過高,對于生產之茶,間有棄而不采者。因所得之茶價,除付人工燃料外無余。”③茶價過低,使茶農難以依靠生產茶葉維持生活,更無能力擴大茶園規(guī)模,嚴重挫傷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其次西康邊茶商人在收購茶葉時,用大秤欺詐茶農?!澳下愤叢鑵^(qū)的茶商并有以舊衡器購買茶葉,超出量令人聞之咋舌。竟有以二百三十斤作一擔者(合一百斤—原注)。在此情況下,遂有茶農年豐號饑,燠歲號寒的呼聲?!保?]這嚴重打擊了茶農生產茶葉的積極性,這是西康邊茶業(yè)衰落的重要原因。
同時,部分茶商重利忘義,制作假茶,造成假茶充斥市場,嚴重損壞了西康邊茶的良好聲譽,邊茶銷量降低。由于制作和運輸等原因,邊茶運往藏區(qū),售價較高,而使藏印茶價格低廉。當藏區(qū)人民發(fā)現出高價買來的是假茶,干脆就近購買印茶,這勢必影響邊茶的銷售。“天全方面之杞葉所造之茶包,色劣味惡,純系贗品,來康購茶之藏商,貪其價廉購之以抵塞藏方關稅(按藏中抽稅系以茶馱數目計算十馱抽一),藏官即以劣茶,作上等茶價,估派售價于民間,亦有轉辦茶業(yè)于西藏市場之藏商,以此等榿葉假茶,與好茶相混,魚目混珠而出售者,對于負有盛名之雅屬川茶,受打擊不小。雖茶商曾請官方嚴禁,但過去迄今,仍見假茶充塞市場,此后正值造辦之力時期,絕對禁假更不可能,恐康藏市場將為假茶充塞,藏民與其以貴價而購性味惡劣,不堪入口之假茶,則彼等必就近購飲價廉之印茶也?!雹诓枭桃虿枞~實行專賣,對于飲戶,平時以假茶混淆,高價操縱,一遇道路梗阻,無茶可買,則高價假茶也不易得到,發(fā)生斷茶的恐慌。
茶葉制作場地簡陋,技術粗糙,造成茶葉質量較低。例如在大路邊曬茶,使灰塵、糞便混入茶葉,曾有人著文揭露這種狀況:“茶商例兼制運,既坐宰飲戶、園戶,乃不精益求精,制法草率。路旁街面,皆為曬茶之場;糞溺塵垢,悉為制茶之品,以致術業(yè)日荒、信用喪失。”[3]到峨眉朝山的西藏喇嘛親眼目睹西康邊茶制作過程的骯臟后,在藏區(qū)廣為宣傳,在康藏地區(qū)引起強烈不滿,西康邊茶的信譽大大降低?!奥勎鞑乩锛朊忌剑嗟澜洔罱?,親見制茶之臟污,返藏后輾轉宣傳,已不愿購川茶?!雹苓@也造成西康邊茶在藏區(qū)的市場大大縮小。
(3)歷代西康邊茶的管理者——邊政當局對邊茶業(yè)頑固據守引岸制,嚴重束縛了西康邊茶業(yè)的發(fā)展。
歷代政府在管理邊茶時,都會通過引岸制度控制民族地區(qū)的茶葉供應,這是一項對商人控制邊茶引額和固定邊茶銷售區(qū)域的制度。西康邊茶業(yè)也不例外,政府對西康邊茶業(yè)采用引岸制度始于明代。引岸制在推行初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將邊茶商人組織起來,形成一定規(guī)模,再如開辟茶葉銷售渠道,使茶葉銷售暢通,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西康邊茶業(yè)的發(fā)展,但同時也使西康邊茶商人在茶葉技術的革新、邊茶經營理念的更新等方面缺乏勇氣和魄力;特別是到了民國初期,邊政當局向邊茶商收取高額稅收,很多茶商因經營困難而自由歇業(yè),使得邊茶商人的經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可從《茶業(yè)凋敝懇請減輕稅率、免除苛捐以蘇邊商痛苦》的稟呈中看出,“歇業(yè)不能自由也。竊專案之制,閉關時代行之有道,人民、政府均可獲益。今各國實行經濟侵略,對于國民商業(yè)似宜提倡解放,施以護(扶)助,使人盡其才、地盡其利。度有資本者得營茶務,相互競爭,茶業(yè)必蒸蒸日上;無力者歇業(yè)自由,痛苦可以漸漸減少。倘唯有專案之虛名,不加保護之實力、激揚專案之流毒,實行剝奪之威權、此數十戶茶商,歇業(yè)不可,營業(yè)不能,欲求不流為餓殍不可得矣!”[4](P320)此時,引岸制已經不利于自由的商業(yè)競爭,束縛了西康邊茶業(yè)的發(fā)展。引岸制在西康邊茶業(yè)中存在的時間最長,直到1942年才最后解除。
(4)民國時期,西康邊茶業(yè)的發(fā)展環(huán)境極為惡劣。就社會環(huán)境而言,民國初期西康地區(qū)先后經歷了六名鎮(zhèn)守使,隨之軍閥混戰(zhàn),日本侵華,國民黨大肆“剿共”等,造成時局動蕩;就自然環(huán)境而言,西康邊茶的運輸通道環(huán)境極為惡劣,它們共同導致了西康邊茶業(yè)的衰落甚至停滯的局面。
民國初期,西康地區(qū)社會環(huán)境動蕩,戰(zhàn)亂頻繁,時局不穩(wěn),對茶農的生活影響很大,該時期的軍閥混戰(zhàn),日本侵華,后來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西康,國民黨又大肆“剿共”,農村被毀,茶園荒落,農村經濟崩潰。國民黨“剿共”時,“無論自耕之農,及租佃之農,為自衛(wèi)計,為協助官軍計,皆竭其力,從事種種相當之力役,早將秋種之農作,無形停止”,“況雅屬各縣之農村,流離殘亡之農民,舉目皆是,生命亦難保,更何遑論及于茶產也?!被靵y的局勢也影響了茶商的經營,日本侵略中國,攻占上海,使我國唯一大市場受到破壞,“遠處于邊區(qū)之商場,亦間接受其荼毒,盡因康藏所產之藥物如麝香,大黃,知母,貝母等藥,及羊毛,除少數運銷印度外,大多運集康定售與購辦此等藥物之商家,然后以售款購茶,而彼等購辦麝香羊毛等物之漢商,其唯一之銷售場即上海,孰意滬市風云驟變,此等商客皆觀望停辦,康藏藥物銷售,亦因停滯”。日本侵華使西康邊茶的購茶款項出現嚴重困難,茶葉銷場疲滯??挡氐貐^(qū)局勢也很混亂,發(fā)生了大金戰(zhàn)役,邊茶市場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多數茶商都虧本??挡夭枋匈d銷,大小茶商都有因欠款過多而破產的?!按蟛枭桃巡蝗缜百Y本之雄厚,及營業(yè)之興盛矣,至小茶商,則相繼無力經營,而停業(yè),以致所承認之票額,亦無力承辦,課稅累積,故演成最近茶業(yè)之變遷?!雹谘艑俨铇I(yè),資本與利潤,歷來在商務中占第一位,每年暢銷于西康各地,遠及藏衛(wèi),但以康定(爐城)為吞吐地。“自大金寺與白利糾紛起,茶商銷路大減,甚至不售,損失甚巨,即以大金寺交易言,每年在二百萬銀兩左右。去歲糾紛得解,茶商方自喜幸,曾一度重量輸售?!雹菸骺颠叢枭倘藷o論有多么豐富的經驗,都抵擋不住局勢混亂對西康邊茶業(yè)的打擊。商業(yè)的興旺,經濟的發(fā)展,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西康邊茶業(yè)的衰落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地駐軍對茶葉種植的破壞,嚴重傷害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天全是西康邊茶中小路茶的著名產區(qū),天全駐軍為了奪取暴利,估買糧食,摘毀茶芽,后果嚴重。一則《天全駐軍估買糧食摘毀茶芽》的報道,詳細說明了當時的狀況:“省賑務會,近因天全駐軍估買糧食,及摘毀茶芽,特致函請予維護。原函云,頃據報稱,駐天全部隊,估買民間糧食,恣扣糧價,如包谷每石應值洋十元之價,彼等只給五元。人民叫苦連天,無法避免。又天全向產茶葉,行銷西康,近值抽芽尚未綻葉,慘被該軍任意摘去,無意摧毀,茶株減少,尤為害事等語。查糧食關系民生,該縣被陷已久,蓄藏早空,甫經收復,亟宜培養(yǎng)元氣,恢復農村。不意有此不肖士兵,罔恤商艱,短扣糧價,將使販糧者裹足,影響民食,為害甚巨,即摧摘嫩茶,以之賤售,得所無益,而茶業(yè)凋耗,無異于禾稼初萌,即被刈割,端其販賣之路,便是絕其衣食之源。現值災重春荒,全賴其能生產,藉資補救,有米糧而不敢售,有茶葉而不能收,處處摧傷,放賑何益。除分函外,相應據情函達貴部,懇念劫后孑遺,不堪再擾,嚴令查禁,用維軍紀無任企盼之至云。”⑤當地駐軍破壞農業(yè)生產,掠奪農民的做法,無疑是對西康邊茶業(yè)的摧殘。
西康邊茶運輸沿線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交通條件極端落后。邊茶運輸路線需翻越十多座,如折多山、雀兒山、達馬拉山、寧靜山等,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這些山海拔高、氣溫低,有的終年積雪,氣候變化無常。同時,運輸沿線還要跨越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波濤洶涌的大江大河,且途中隨時會遇到泥石流、洪水、冰雹、雪崩等自然災害,還有可能遇到各種猛獸的襲擊,自然環(huán)境相當惡劣。當時流行這樣的民諺“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臘,學狗爬”⑥,形象地描述了“行路難”的情景,邊茶便是在這樣的艱難條件下運至藏區(qū)各地。西康地區(qū)落后的交通也制約了西康邊茶業(yè)的發(fā)展,民國時期西康公路少,西康邊茶多用人力背、馱馬運等較為低級的運輸方式,遏制了邊茶的流通速度與廣度。漫長的周轉時間使得后來西康邊茶在與印茶的競爭中,處于極端不利的位置。
西康邊茶衰落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印茶侵藏。印茶初入藏,并不受歡迎,后因西康邊茶缺乏且價格昂貴,藏民逐漸接受價格低廉的印茶。民國以來,印茶幾乎占據了大部分的西藏市場,西康邊茶市場最后只存康定、甘孜和青海地區(qū)。印茶銷藏于中國關系巨大,不僅當局財政中重要稅源的茶稅大幅消減,依靠邊茶業(yè)生存的茶農茶商和背工,也失去了賴以生存之根本?!皣颐磕陠适Ф愒磾凳f兩,而屬茶農,茶商,及運茶勞力,失去生計者,必將數以萬計?!雹哂腥松踔琳J為印茶侵藏將給中國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政治、軍事都帶來嚴重的后果,并將影響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權的關系。藏族同胞對英國殖民主義者侵略政策的反感和憎恨由來已久,西藏茶商從商業(yè)利益上考慮,也堅決反對印茶入藏,“商上歲放茶商債千萬,久資爭利,藏亦不愿印茶攙奪”⑧。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西藏地方政府,都只對進口的茶葉征稅,設置這樣的貿易壁壘,理由只有一個,就是保護內地茶葉對西藏的壟斷地位,以維持西藏地方政府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從中央到地方,對印茶侵藏一致反對。除了在邊茶業(yè)的整頓改革上作了若干努力,使邊茶業(yè)出現振興現象,還在外交途徑上態(tài)度強硬。民國時期,為了挽救邊茶業(yè)頹敗的趨勢,西康當局先后幾次組織了邊茶公司,但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導致了民國時期西康邊茶業(yè)的衰落,并很快滲透到農業(yè)、工業(yè)和商業(yè)等多方面,對當時西康社會的經濟等方面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茶樹栽培管理及采摘等墨守成規(guī)的茶農,摻雜作偽和包裝粗劣的茶品質量,道路唯艱的運輸和落后的交通工具,再加上當局據守的引岸制,以及變本加厲入侵的印茶,在西康邊茶走向衰落的進程中各自扮演了不同角色。但總的來說,諸多的內部因素乃是西康邊茶業(yè)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外部原因則加劇、加速了這個進程。
在西康的社會經濟中,“茶葉為運銷康藏出口之大宗”,⑨是西康稅收的重要來源。西康邊茶業(yè)帶動了該地區(qū)相關諸如運輸業(yè)、竹編業(yè)、牛皮包裝業(yè)等產業(yè)的發(fā)展,邊茶貿易加速了西康地區(qū)的金融周轉速度,促進地區(qū)市鎮(zhèn)的興起,如康定。同時,西康邊茶促進了漢藏民族大融合。西康邊茶業(yè)的衰落對當時西康社會的各方面產生了一系列消極影響,如西康地區(qū)以及藏區(qū)經濟狀況惡化,大量依靠西康邊茶生存的百姓生活無著,藏族兄弟因得不到西康邊茶轉而買印度茶,影響了民族之間的團結關系,也對國家的統一和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等。正如下面這段話:“南路邊茶(即西康邊茶)在昔具有偉大作用。惟向具偉大作用,遂致決定四川與康藏數十萬人之生計問題,決定川康乃至西藏之交通問題,決定本部與康藏之政治、外交、經濟等問題;倘向無邊茶生產,川康數萬從事邊茶業(yè)者,將謀生乏術。川康乃至西藏之交通,將無法通達,而本部與康藏之政治、外交、經濟等維系,將亦難溝通。康藏人民孰愿越山涉水,遠道以來,勢必反趨拉薩,永無趨向本部之事。以故南路邊茶,實具維系與溝通康藏間民族之力量,未可等閑視之?!雹?/p>
綜上所述,民國時期,西康地區(qū)社會的動蕩、當地駐軍的干擾、交通與商品經濟的相對停滯發(fā)展,再加上政府的“引岸制”,印茶侵藏等國內外的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近代西康邊茶業(yè)走向了衰落。西康邊茶業(yè)的衰落對西康區(qū)域和藏區(qū)的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產生了消極影響。研究西康邊茶衰落的原因或許對今天西康邊茶業(yè)的發(fā)展有所裨益,筆者簡述如下:
第一,西康邊茶是西康區(qū)域一項傳統的、歷史悠久的產業(yè),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無論從政治還是從經濟的角度,都應高度重視西康邊茶業(yè)。重視不僅應體現在政府對西康邊茶業(yè)在政策和稅收上的優(yōu)惠,還應體現在對從事邊茶業(yè)的商家、種茶農民和制茶工人給與扶持,不能將邊茶業(yè)僅當作副業(yè)。講究科學種茶,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規(guī)模化經營,用現代技術制茶,并且嚴格要求茶葉質量,嚴禁假茶,這樣才能保證西康邊茶的良好聲譽,提高西康邊茶的競爭力,才能保證西康邊茶在消費區(qū)的市場,才能促進藏漢民族的和諧關系永遠保持下去,也才有利于促進國家的穩(wěn)定、團結和統一。有了安定的政治和經濟環(huán)境,西康邊茶業(yè)也才能得到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
其次,作為見證漢藏同胞民族融合、共同發(fā)展的活化石——西康邊茶,雖然在我國民族史上歷經了由繁榮走向衰落的歷史過程,但它為我國漢藏民族之間共為依存、共同進步的發(fā)展發(fā)揮了無以替代的歷史性作用。它所包含的厚重文化底蘊,仍為今天這個區(qū)域在歷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發(fā)展提供了潛在的發(fā)展契機,如西康邊茶業(yè)獨有文化的發(fā)掘等,這些潛在的旅游等價值正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古老的西康邊茶在逐漸為世人認識的過程中,依然繼續(xù)潤澤著這片偏遠、艱苦而神秘土地上的漢藏同胞。而種種依托西康邊茶發(fā)展起來的經濟將進一步促進藏漢間頻繁往來,進一步加深藏漢民族間政治經濟的聯系及文化生活習俗的交融,西康邊茶業(yè)將程度更深地成為密切漢藏關系的重要載體。
注 釋:
① 卞寶第.卞制軍政書[A].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第1輯)[C].第 446頁.
② 郭國芳.西康茶業(yè)之過去現在與將來[J].西北問題(季刊),上海西北問題研究會,1936,第209-211頁.
③ 赫德.1888年給總理衙門的報告[A].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C].1:445.
④ 西康省政府秘書處.西康概況[M].第242頁.
⑤ 雅屬茶業(yè)衰落[J].川邊季刊,1935,1(2):119-120.
⑥ 康藏諺語[M].省檔案館檔案:《邊政導報》全引目錄,卷號5-4-15.
⑦ 西康史拾遺·文史資料[J],(未定稿)(上卷)第 38頁.
⑧ 趙爾豐川邊奏牘[M].1912:89.
⑨ 雅安縣概況——(三)商業(yè)金融[J],川邊季刊,1936,2(2):183.
⑩ 王一桂,王永孝.南路邊茶之分析[J],1941:1,歷史資料目錄全宗,全宗號7-11,卷號8-2-11.
[1]賈大全,陳一石.四川茶業(yè)史[M].成都:巴蜀書社,1989.
[2]游時敏.今后之川康邊茶[J].四川經濟季刊,1946,(2):87.
[3]金 飛.南路邊茶與康藏[J].新西康,1946,(2):7.
[4]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下的西康藏區(qū)檔案資料:第2冊[A].賈大全,陳一石.四川茶業(yè)史[C].成都:巴蜀書社,1989.
Research on the Reason for the decline of Tea Industry in Xikang Border Area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DONG Chun-mei,CHEN Ting-xiang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4,China)
The Xikang border area tea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fusion between the Han and Tibetan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However,little work at home and abroad has developed to study on the Xikang border area tea.The Xikang border tea which had began in the Tang Dynasty declin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fading reason can be grouped into the maj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and it show tha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ecline is the internal reasons and the decadency of the Xikang border tea had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all socio-economic aspects in that time.
Republic of China;Xikang border tea;decline
K280.1
A
1000-2529(2011)06-0125-04
2011-06-22
董春美(1972-),女,四川雅安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講師;陳廷湘(1946-),男,四川彭州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校:文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