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守斌
(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兩大法系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借鑒
□ 石守斌
(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通過否認形實內癟的公司人格,否認股東有限責任來彰顯其蘊藏的價值內涵。在該制度的適用上,兩大法系的主要代表國家可以說是各具特色,但各有可借鑒之處。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因立法不完備、經(jīng)驗不足和效果不明顯而面臨諸多困境。借鑒發(fā)達國家的有益經(jīng)驗,對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走出適用困境,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選擇。
公司人格;人格否認制度;司法適用
我國公司法雖然已正式引入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但該制度的具體適用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在司法實踐中,我國公司人格否認立法的不完備性以及司法適用的極其復雜性,使得該制度的適用效果不能完全體現(xiàn)立法者的初衷,適用價值備受影響,司法適用為此深陷困境。如何使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走出困境,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本文試圖對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進行考察和比較,從中找尋某些有價值的適用經(jīng)驗,以便為我國所借鑒。
公司人格獨立作為公司法人制度的基石和支柱之一,在給力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在一定條件下也成為巧詐舞弊者的護身符。為在公司法人制度框架內有效消除公司人格的這種負面效應,阻卻公司人格被濫用和異化,人們創(chuàng)設了一種的法律措施——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目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各國的稱謂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內涵卻大同小異。所謂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即指為阻卻濫用公司獨立人格,保護債權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對具體法律關系中的公司人格予以否認的制度。
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義,蘊藏著極其深遠的價值內涵,這一點已在司法實踐中得以充分昭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
其一,暫時否認公司人格,維護和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只是對特定時間、特定法律關系中法人人格予以否認,并非是對公司人格的全面、徹底、終極的否定。因此,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不但不會動搖公司法人制度的根基,而且能阻卻公司人格的異化,彌補公司人格獨立制度固有的缺陷。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并不是公司人格的對立物,相反,卻是公司人格制度和法人制度的拯救者,是對法人人格本質的嚴格恪守與維護。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和公司人格制度的結合使公司這一市場經(jīng)濟的細胞得以健康發(fā)展和完善。
其二,否認股東有限責任,重新平衡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均衡關系。在公司法人制度中,公司獨立人格使得公司股東與公司債權人相隔離,并在股東與債權人之間進行利益和負擔的合理分配,股東承擔有限責任,債權人只與公司存在法律關系,不能越過公司直接要求股東承擔責任,從而形成了以法人為中心的法人出資者群體與債權人群體的兩極利益平衡體系。然而,當股東濫用公司人格損害債權人利益時,債權人鑒于公司人格這層面紗,無法直接向股東主張權利而獲得有效救濟,致使原有的平衡利益體系出現(xiàn)偏斜。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通過讓濫用公司人格股東直接對債權人負責,來否認其有限責任,使其承擔的有限責任復歸為無限責任,從而恢復和重新平衡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均衡關系。
其三,否認公司人格濫用行為后果,實現(xiàn)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公司股東充分利用其出資權及在公司中的優(yōu)勢地位,濫用公司人格,致使債權人的債權不僅無法實現(xiàn),而且有可能承受來自股東轉嫁的經(jīng)營風險,使債權人面臨著不公平的道德風險,對債權人顯失公平,同時也使作為法律永恒價值取向的公平正義遭受破壞和損害。而通過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對具體法律關系中公司人格予以否認,要求股東對公司債權人或社會直接負責,對債權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加以保護,從而矯正偏離法人制度本質的不公平,捍衛(wèi)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性和正義性。
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發(fā)端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判例,后為英、德、日等國所效尤,并逐漸為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許多國家所適用??傮w來看,兩大法系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上各具特色。
美國是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發(fā)源地,也是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主要代表國家。美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始于1905年的“美國訴密爾沃基冷藏運輸公司”一案的判決:除非有充足的相反理由,原則上公司被看作法人具有獨立人格,但公司的獨立人格如被用來損害公共利益,使其不法行為合法化,保護欺詐或作為犯罪抗辯的工具,法律將考慮無視公司人格,直接追及公司“面紗”掩藏下的股東個人責任,以實現(xiàn)公平。該判決開啟和創(chuàng)設了美國否認公司人格的一項司法原則,并在美國得到普遍適用。
美國的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適用范圍上與大陸法系不太相同。一般而言,大陸法系國家都有相對固定和明確的適用范圍,而美國的適用卻較為靈活,雖然以適用某些情形見多,這些情形包括:⑴公司空殼化。這是針對公司設立目的而言的。如果股東或發(fā)起人設立公司,只是假借公司名義規(guī)避現(xiàn)有債務或法律責任,或者以設立公司為誘餌進行欺詐活動,美國就會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公司人格被否認,股東不能享受有限責任。⑵事務混同。在美國,鑒于一人公司、家族公司和其他封閉公司的控制權高度集中,法律承認這些公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公司經(jīng)營必須以公司為基礎而不是以個人為基礎,公司事務與個人事務必須有一條明確的界限。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就有可能導致公司事務與個人事務混同,公司人格就有可能被否認。⑶資本不充足。公司資本是公司存續(xù)的基礎。公司必須達到作為一個獨立法人的充足資本,能夠滿足可以預見的正常債務,否則,極易導致經(jīng)營風險的發(fā)生。為此,美國創(chuàng)設了公平性標準來測試公司的資本是否充足。如果公司資本,不論是初始資本還是經(jīng)營過程中的資本不充足,那么公司就不能通過測試,就有可能被揭開面紗。但又不局限于這些情形,適用范圍不固定。
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標準上,美國與大陸法系大相徑庭。美國法院在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時的認定標準非常簡單,即承認公司人格是否會產(chǎn)生與法人實質相悖的不公平和不良后果。如果產(chǎn)生了這種后果,就要否認公司人格。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法院首先確認公司確實已給債權人或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然后再審查公司的形式要件,即公司設立是否有瑕疵或實質要件,即公司是否有正常的資本金、償債能力和經(jīng)營自主權。在適用標準和條件上,大陸法系國家則比較嚴格和復雜。美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領域非常廣泛。為防止欺詐和實現(xiàn)衡平,美國的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契約、侵權、破產(chǎn)、稅收等領域。相比之下,大陸法系國家適用的領域相對較小。
⒈適用范圍較窄。與美國等英美法系國家不同,大陸法系國家受限于成文法的特性,其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范圍較窄,一般適用于法人人格濫用、法人人格形骸化、違反契約或者損害第三人利益等情形。作為大陸法系中最有代表性的國家,德國的公司人格否認制度被稱為“直索責任”。德國法院有關直索責任的判決不在少數(shù),但從其判決中可以看出,德國的直索責任主要適用于公司人格被濫用的場合。當公司人格被濫用,以規(guī)避法律、違反契約、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債權人利益時,法院就會不顧公司的機能,使債權人突破公司的獨立人格,徑直向公司法人背后的股東追索。
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以來,其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主要適用于濫用行為和借殼行為兩種情形。其中,借殼行為即公司人格形骸化,又表現(xiàn)為公司運營有名無實,公司和股東業(yè)務及財產(chǎn)混淆,資本不足等情形。濫用行為可細分為若干情況,即:為規(guī)避約定或者法定的限制,在合同上或者法律上負有競業(yè)限制義務的人,通過自己控制的股東或者公司進行競業(yè)行為;為逃避合同上的債務而設立新公司;為免除勞動合同上的債務而解散公司,或者并不解散公司而設立與原公司實際上相同的公司;個人利用空殼公司規(guī)避保證金返還請求權;為避免被強制執(zhí)行而以自己的財產(chǎn)作為實物出資設立公司;公司設立另一個實際上經(jīng)營相同業(yè)務的公司等。[1](p33-34)
⒉適用態(tài)度謹慎。大陸法系國家,無論德國還是日本,在適用公司人格否認的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得較為謹慎。德國法院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一貫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沒有任意擴大直索責任的適用范圍。在判例中,德國法院原則上把適用該制度僅作為一種例外,只要能依據(jù)契約、侵權等現(xiàn)行法律處理的問題,則盡量不直接進行“直索”;即使是有關直索責任的判決,德國最高法院也反復強調必須堅持有限責任的基本原則,即直索責任的產(chǎn)生 “不應該使我們輕率地和毫無限制地忽略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獨立的法人”。[2]日本作為成文法國家,因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無法律明文規(guī)定,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上不得不慎重行事,盡量限定和縮小該制度的適用范圍。
⒊適用條件嚴格。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條件嚴格是大陸法系國家區(qū)別于英美法系國家的一個顯著特點。在德國法院看來,要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僅有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的行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股東的行為同時違反善良風俗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的一般條款。德國判定構成公司人格濫用行為的主要依據(jù)是德國民法典第242條關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規(guī)定和第826條關于善良風俗的規(guī)定。日本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條件上也表現(xiàn)出嚴格性,特別強調將法人人格濫用者對公司所具有的實質支配力,作為法人人格濫用的要件。同時,還將公司人格的利用是否符合“法秩序的目的”作為考察標準。
2005年10月,新修訂的《公司法》規(guī)定了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這是我國公司立法的一大突破,標志著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公司法上的確立。公司法在立法層面確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為阻止我國公司人格異化提供了法律依據(jù)。但在司法實踐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修訂后的《公司法》雖然以成文法的形式對公司人格否認作出了制度安排,但《公司法》的規(guī)定過于抽象和原則,一些表述如“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中的“嚴重”等只是概括性標準,缺乏量化,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條件和范圍的規(guī)定還不夠清晰和明確。公司法規(guī)范的不健全,加上細化的司法解釋一直沒有出臺,以及法官自身素質的限制,使得司法界對該制度的理解不一,在實踐中出現(xiàn)了對該制度的濫用和誤用。一方面,因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條件模糊及一些法官固守公司人格獨立和股東有限責任之觀念的影響,對一些濫用公司人格的情形,該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卻未適用,以致無法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一些法官在司法實踐中盲目求新,主觀臆斷,司法擅權,對適用條件掌握不嚴,未能審慎使用手中的裁量權,對一人公司、夫妻公司、以家庭成員共同財產(chǎn)設立的公司、設立瑕疵的公司往往不分黑白地一律否認其法人人格,導致錯誤裁判甚至司法腐敗。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為此遭受困擾,陷入極其尷尬的境地。
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創(chuàng)設的初衷在于對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加以有效遏制,實現(xiàn)既彌補有限責任的不足,又避免影響公司制度正常運作的效能。但實際上,該制度的適用效果并不理想。在實踐中,虛報注冊資本、抽逃資金,母公司濫用隸屬權過度操控子公司,以及“金蟬脫殼”逃稅等現(xiàn)象并未因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而明顯減少,公司與股東財產(chǎn)、業(yè)務混同,從而造成人格混同的情形還比較嚴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這種適用效果,引起人們對該制度價值的疑慮,使該制度的適用價值大打折扣。
我國修訂后的《公司法》對公司法人人格否認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這意味著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我國法律層面得以初步確立。但作為新生事物,在適用上,我國法院法官經(jīng)驗明顯不夠豐富,司法適用的困境也亟待化解。對此,國外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為我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從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立法完善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項法律制度的適用效果。我國修訂后的《公司法》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原則且簡單的規(guī)定,必然會導致司法適用上的無所適從,因而出現(xiàn)混亂局面。因此,要更好地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就需要對該制度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加以明確。只有適用范圍和條件明確清晰,司法適用上才更具有操作性。因此,筆者認為,應對《公司法》進行修改和補充,可采用概括加列舉的方式,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條件、適用的范圍、適用的例外等作出補充規(guī)定。同時,要注重司法解釋的價值和作用,出臺一些細化的司法解釋,為司法實踐提供明確的指引,消除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上的困惑,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公司作為市場經(jīng)濟的一大主體,其經(jīng)營活動廣泛涉及契約、侵權、稅收、破產(chǎn)等領域。一般而言,只要存有公司的經(jīng)營活動,就有可能存在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從美國等國的司法實踐來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已在稅收、破產(chǎn)、環(huán)境保護、競爭、契約等領域有著廣泛的適用。我國在上述領域適用該制度也有著現(xiàn)實的需要和積極的意義。因此,我國應借鑒美國等國的做法,拓展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的領域,針對稅收、契約、破產(chǎn)等其他領域中濫用公司人格行為,在相應的法律領域中增加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內容,并加以適用。
大陸法系國家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上一般都堅持慎用原則。我國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經(jīng)驗不夠豐富,在適用上應仿照大陸法系國家,保持較為謹慎的態(tài)度,嚴格適用條件,審慎適用。對不符合適用條件的堅決不予適用。要防止法官對該制度作擴張性解釋,減少適用的隨意性,防止公司人格否認制度被濫用。只有在實踐中嚴格、慎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才能做到既充分發(fā)揮其有效遏制作用,又不至于被濫用和動搖公司法人制度的根基。
隨著兩大法系的逐漸融合,司法判例在大陸法系國家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一點已從大陸法系國家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得到印證。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不僅形成和發(fā)展以判例為基礎,而且在適用上,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一樣注重采用判例制度。我國以成文法的形式確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已經(jīng)有法可依,但這并非意味著無視判例的作用。現(xiàn)行立法規(guī)定的不完善、司法解釋不明確以及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花樣不斷翻新,使得僅依靠成文法的規(guī)定已明顯不夠,法官要正確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就急需判例的指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萬鄂湘2009年3月指出,“如果沒有一個案例指導制度,同一類案件,法官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判決結果”。[3]因此,我國雖然不是判例法國家,但完全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加強判例對司法實踐的指導作用。具體而言,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收集整理各地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相關案例,精心編印成冊后下發(fā),為各地法院辦理相關案件提供具體指導。[4]因為“最高審判機構案例指導方式,不失為防止司法審判實務中法律適用混亂的有效途徑”。[5]
[1]吳建斌.最新日本公司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范健,趙敏.公司法中的嚴格責任制度[J].中國法學,1995,(04):69.
[3]柳志卿.萬鄂湘:案例指導制度有望全國推行[N].京華時報,2009-03-11.
[4]石守斌.完善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若干思考[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04):43.
[5]吳建斌.公司人格否認成文規(guī)則適用困境的化解[J].法學,2009,(07).
(責任編輯:王秀艷)
The Comparis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Disregarding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between Two Legal Systems and Its Reference to China
Shi Shoubin
As a legal system,the Disregarding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denies the real shape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and limited liability shareholders to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its hidden meaning.In applying the system, the major country in Civil-law System and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each,and each can learn from.Due to inadequate legislation,lack of experience and the unobvious effe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in China.Drawing on the useful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Leading our system out of the plight of application,to play its due role,it is an effective choice.
corporate personality;disregarding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judicial application
D922.291.91
A
1007-8207 (2011)06-0118-04
2011-03-21
石守斌 (1973—),男,湖北隨州人,廣東青年干部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公司法學、經(jīng)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