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桂 芹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42)
《擬樂府補題》初探
——兼論中期浙西詞派
李 桂 芹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42)
《擬樂府補題》是清詠物唱和詞集,五調(diào)五題41首,由厲鶚、陸培、張云錦、萬光泰、查為仁等10人唱和而成。五個詞題唱和詞寓意多樣。與宋末元初《樂府補題》比較,既有繼承,又有背離。《擬樂府補題》為中期浙西詞派詞人唱和,是中期浙西詞風(fēng)興盛的集中體現(xiàn)。
擬樂府補題;樂府補題;中期浙西詞派
筆者近期在國家圖書館翻閱到《擬樂府補題》(下稱《擬補題》)一卷[1],厲鶚、陸培、張云錦、張奕樞、陳皋、閔華、吳廷采、萬光泰、樓锜、查為仁10人唱和而成。厲鶚開其首,查為仁居其尾。共五調(diào)五題41首,分別為:《天香·賦薛鏡》8首、《水龍吟·賦漳蘭》7首、《摸魚兒·賦芡》8首、《齊天樂·賦絡(luò)緯》10首、《桂枝香·賦銀魚》8首。吳廷采、樓锜僅參加過《齊天樂·賦絡(luò)緯》唱和。
筆者所見《擬補題》無序。據(jù)《北京市志稿》載,查為仁有序一則,略謂:
賦物詞以宋人《樂府補題》為極詣,浙西六家多和之。此絕唱,不當(dāng)和也。樊榭、南香諸君即其詞別擬一題:織綃泉底,杼軸自我。予結(jié)習(xí)未忘,頗有繼聲之作,因并付開雕。是書亦名《蔗塘外集》,而實在《外集》之外。其所擬題有五。倡酬者,為仁與厲鶚、陸培等凡十人云。[2]
查為仁為《擬補題》輯刻者。查氏有《蔗塘未定稿》,未收《擬補題》。厲鶚與查為仁終生僅有一次謀面,《擬補題》唱和時間當(dāng)發(fā)生于這次會面:乾隆十三年(1748),地點為天津水西莊。 《擬補題》近三百年幾乎無人提及,它的發(fā)現(xiàn),意義重大。本文試從寓意、與《樂府補題》比較、與中期浙西詞派關(guān)系三方面入手,初步辨析論述,以就教于方家。
《擬補題》為應(yīng)社詠物詞集,查為仁序:“諸君即其詞別擬一題:織綃泉底,杼軸自我。”詞人詠物唱和,原為抒發(fā)自我。我們試探究唱和詞人“自我”,推求所寓之意。
第一題《天香·賦薛鏡》中“薛鏡”,指明清時期湖州薛家鏡,明劉沂春《烏程縣志》云:“湖之薛鏡馳名,薛,杭人,而業(yè)于湖,以磨鏡必用湖水為佳?!盵3]乾隆年間阮葵生云:“及近時,吳興薛晉侯銅鏡……皆名聞朝野。”[4]薛晉侯(惠公)是乾隆或略早于乾隆年間的著名鑄鏡工匠。諸家吟詠的薛鏡,查為仁等三人交代清晰:
雙溪客到持贈。隱約盤龍,參差飛鵲,更著藻菱交映。(查為仁)
人愛方圓總好,有小印,新銘鐫背……流傳遠從隔代。(陸培)
鑄出良工,藏來異代,不遣苕云留點。(張奕樞)
由上所述,薛鏡是“雙溪客”贈水西莊,盤龍飛鵲,藻菱輝映。背鑄小印,有銘文,典型的薛鏡樣式。薛鏡可能非新鑄,疑為明代所制,比較珍貴,詞人紛紛吟詠,興致很濃。 鏡能給文人帶來諸多遐思。諸家賦薛鏡之詞,表現(xiàn)韶華易逝和纏綿相思的閨怨主題。如:
鼻小花繁,輪圓月滿,幾度粉綿揩處?妝樓弄晚,看倒影、凌波舟路?!?/p>
年來匣塵翳久。鵲孤飛、淚縈如雨。懊恨報書。
當(dāng)日執(zhí)釵留語。青鬢吳霜已點,笑寂寂生涯竟如許?觸忤鄉(xiāng)心,濱洲自譜。(陳皋)
此詞刻畫一閨中思婦,愁思百結(jié),玉容日損,“寂寂生涯竟如許”,將孤獨、寂寥的相思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而且觸動了作者的深沉鄉(xiāng)思。同此寓意者還有愁悶不已的張奕樞:“鬢影星星侶我,問照見、愁懷幾深淺?”萬光泰:“總道封侯易覓,笑老作、容成更誰羨?”一種青春易逝、無人憐惜的閨怨惆悵。
更多賦薛鏡詞著意時不我待、歲月蹉跎的嘆息。如:
華年誤人似此。杜郎看、鬢絲難避。幾對淺渦梨暈,笑臨秋水。(厲鶚)
厲鶚化用杜牧詩“今日鬢絲禪榻畔”,感嘆臨鏡悲愁的無奈,功業(yè)難成的失意。同此寓意者還有查為仁“笑磨磚、老禪休問,華發(fā)滿巔”的嘆老嗟悲,閔華“負華年,舊顏重省”的人生深沉自省意識,陸培“那抵認來金字,感深桑海”的滄桑變換、老之將至的愁苦。
第二題《水龍吟·賦漳蘭》中“漳蘭”,產(chǎn)自福建。撇去細膩體物,諸家詞中寓意多樣。
屈原《離騷》“既滋蘭之九畹兮”,“紉秋蘭以為佩”,成為諸家詞常見典實,寓有多種情志。 “有誰知、楚天閑恨。逢迎只許,靈均水佩,湘娥煙鬒”(厲鶚)。借物抒懷,從蘭的清高超逸,聯(lián)想到“楚天閑恨”,窮而不達、潦倒落魂的憤懣,頗有自喻色彩。 “心事靈均孰剖?;浜?、傷心依舊。吟余夢去,相思無限”(張云錦),以一位幽怨少婦口吻,斷腸相思。
漳蘭從福建至天津,遠離故園。許多詞人從鄉(xiāng)愁入手。如:“正無人夜,故鄉(xiāng)千里。蕉已抽紅,榕方薦綠,舊時朋比”(閔華),“故國煙消,他鄉(xiāng)韻冷,不愁秋瘴”(張奕樞),流露了故園千里,舊友遠離,翩翩思鄉(xiāng)情。
第三題《摸魚兒·賦芡》中“芡”,俗名“雞頭”,果實稱“芡實”,仁可食用,味美可口,中秋上市。陸培描述芡實宛如雞頭,布滿猬刺,綠衣包裹,秋高氣爽,種白味香,乃下酒佳品,形象而又生動。
芡多產(chǎn)江南,江南詞人懷念家鄉(xiāng)風(fēng)味:“江南遠、風(fēng)味爭憐水產(chǎn)。年年客餉秋半”(張云錦),江南每年用芡實待客的習(xí)俗,所以閔華有“縱菱角、磨圓鄉(xiāng)味應(yīng)相憶”,菱角和芡成為念念不忘的家鄉(xiāng)風(fēng)味。張奕樞更是自豪不已:“貧家供、那得江南俊味?!?/p>
諸多詞人托物抒懷。陳皋:“心情悵悢。嘆滄海多遺,上池未咽,白眼碧天放?!卑衍蛯嵱鳛闇婧_z珠,悵惘不已,個人輾轉(zhuǎn)漂泊、懷才不遇躍然紙上。查為仁:“愁懷未遣??v菱角磨成,幾經(jīng)困折,終未學(xué)團轉(zhuǎn)?!闭J為芡乃菱角磨成,喻自己“結(jié)習(xí)未除”,經(jīng)歷八年囹圄生活,仍未圓滑玲瓏。
第四題《齊天樂·賦絡(luò)緯》中“絡(luò)緯”,又名蟋蟀。諸家從用韻、用語、立意看,受姜夔《齊天樂·蟋蟀》影響: 用韻。姜夔詞用韻分屬語、麌、遇仄聲韻,陸培、閔華、張奕樞、吳廷采、樓锜亦分屬語、麌、遇仄聲韻,與姜詞同。用語。這題唱和詞許多用語與《齊天樂·蟋蟀》相似。如姜詞有“凄凄更聞私語”,閔華有“聲聲似聞抽緒”,張奕樞“聲聲乍聞如縷”,張云錦“蕭蕭又傳寒訊”。皆相同位置用相同或相似句子。立意。姜詞立意為“愁”,織婦無眠,候館離宮烘托凄苦愁悶。諸家詞也大多如此立意:查為仁“紡婦窗前,羈人枕上,添了星星霜鬢”,道出愁緒滿懷;厲鶚“怕短發(fā)雜搔,助愁千丈,夜色柴門,幾聲勞夢想”,思婦聽蟋蟀鳴知天寒,思念在外游子;張云錦“吳娘正勤宵紡,不成絲縷處,添了閑悶”,道出織婦因纏綿相思而絲縷難成。
第五題《桂枝香·賦銀魚》中“銀魚”,江南和天津所產(chǎn),江南詞人懷念銀魚風(fēng)味:
作羹方法留佳話,但空傳當(dāng)壚宋嫂。故鄉(xiāng)風(fēng)味,水西亭子,夢猶縈繞。(張云錦下闋)
江南用銀魚做羹。張云錦遠在天津,想起故鄉(xiāng)風(fēng)味,魂牽夢繞。同樣情思者還有萬光泰“便聚賣、吳村越市”,憶家鄉(xiāng)魚肆熱鬧場景;由銀魚聯(lián)想到漁父,“頓教吹夢,吳波空憶,一痕煙笠”(陳皋),“妒他漁父,等閑消受,恁般吳食”(陸培),羨慕漁父享用銀魚美味。
而查為仁卻有異樣情懷:
算風(fēng)味、三津擬取。愛細結(jié)冰澌,條條晶筯。第一稱奇留薦,試燈尊俎。休教只說江南味,況蘆臺曾記名著。
明永樂初年,“寶坻銀魚”被列為貢品,后又列為廟祀供品,“寶坻銀魚”一時享譽天下。查為仁對天津的銀魚贊賞有加。尤其稱奇冰澌池面中取出的寶坻銀魚。
《樂府補題》,宋元易代時一部詠物唱和詞集,共收錄五調(diào)五題37首。作者為周密、王沂孫等13人及無名氏1人共14人,皆宋末元初遺民詞人?!稑犯a題》后來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唱和高潮。 查為仁序認為《樂府補題》是“極詣”、為“絕唱”,奉《樂府補題》為圭臬。厲鶚言及《擬補題》“龍威有和予續(xù)樂府補題五闋”,直接表明延續(xù)《樂府補題》之意,透露出《擬補題》對《樂府補題》有意效仿。下面從詞題、寓意、體物三方面比較二者異同。
1.詞題
兩唱和詞集詞題,如下表:
《擬補題》《樂府補題》《天香·賦薛鏡》《天香·龍涎香》《水龍吟·賦漳蘭》《水龍吟·白蓮》《摸魚兒·賦芡》《摸魚兒·莼》《齊天樂·賦絡(luò)緯》《齊天樂·蟬》《桂枝香·賦銀魚》《桂枝香·蟹》
兩詞集詞調(diào)完全相同,詞題雖不同,但所詠之物類型相似。薛鏡為古玩,龍涎香為貴重熏香,皆為奢侈貴族用品;漳蘭、白蓮為高潔名花;芡和莼為可食用水生植物;絡(luò)緯即蟋蟀,與蟬皆為鳴叫動物;銀魚、蟹均為水中可食用動物?!稊M補題》雖非直接使用《樂府補題》詞題,效仿之意卻十分明顯。
詞題變化原因,《擬補題》詞題幾乎為身邊所取之物,時代痕跡明顯。如題“薛鏡”,詠薛家作坊的詩文方鏡,“薛鏡”明清流傳,宋代無“薛鏡”,吟詠的薛鏡在水西莊。再如“漳蘭”,查為仁異常喜歡漳蘭:“天津水西莊之澹宜書屋,雜蒔漳蘭?!盵5]明清是栽培蘭花昌盛期。由詞題至詞作,皆與當(dāng)時生活息息相關(guān)有關(guān)。
2.寓意
《樂府補題》意象迷離、隱約其辭,自來學(xué)者多認為有寄托。朱彝尊云:“身世之感,別有凄然言外者,其騷人《橘頌》之遺音乎?”[6]61陳維崧曰,“開元宮女之閑談”、“才老夢華之軼事”[7]689,認為有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稑犯a題》比興寄托主旨在清初已成共識。
厲鶚在《論詞絕句》(其六)曾論及《樂府補題》:
頭白遺民涕不禁,補題風(fēng)物在山陰。殘蟬身世香莼興,一片冬青冢畔心。(原注:“《樂府補題》一卷,唐義士玉潛與焉?!?
厲鶚承認唱和詞人遺民身份,且首次將《樂府補題》與元僧楊璉真伽發(fā)掘宋帝在紹興諸陵、唐玨等潛收宋帝妃骸骨之事相聯(lián)系。
然而,在《擬補題》中,僅看到詞面典雅,博征故實。比物類志,言外之意,并不明顯。如:
平橋永晝。慣柔浪寸鱗,來問春后。長是船橫鴨嘴,派流鶯脰。高人不見元真子,但煙波、到今依舊。葦汀花岸,千絲作網(wǎng),笑伊還漏。更比似、針鋒細瘦。好付與吳娘,柂樓烹就。翠釜芹芽菽乳,入甌芳溜。鷗鄉(xiāng)占取閑滋味,任年年阻風(fēng)中酒。幾分織軟,堪人斷腸,憶鱸能否?(桂枝香·賦銀魚)
此詞厲鶚用張志和漁父故實,又反用杜牧詩“自說江湖不歸事,阻風(fēng)中酒過年年”,還用了張翰“莼鱸之思”,表達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蕭閑散淡心情的追求,絲毫看不出比興寄托之意。
3.體物
張炎曰:“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摹寫差近,則晦而不明?!盵8]認為詠物詞當(dāng)體物,且體物應(yīng)不即不離?!稑犯a題》重比興寄托,體物一般形神兼?zhèn)洌稊M補題》重形甚于重神。
仙人掌上芙蓉,娟娟猶濕金盤露。輕妝照水,纖裳玉立,飄職似舞?!?應(yīng)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閑情淡雅,冶容清潤,憑嬌待語。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摸魚兒·白蓮)
釵莖靜裊涼波影,不比脆絲纏露?;c注??磧A盡、斜陽幽意憑誰訴。…… 攜來蓤市瓜塍畔,猶著宮黃深護。論斗煮。算風(fēng)味、親嘗只有涪翁語。輕圓薦俎。(摸魚兒·芡)
二者同為詠植物,所詠植物非常相似。但體物方式有諸多不同。張詞以擬人化手法,似一位超凡資質(zhì)的仙女,臨水而立,與鷗鷺為伴,無人賞識,美人遲暮??芍^物態(tài)畢肖,傳達出凄婉、寂寥落寞之感。意在筆先,以形傳神。 厲詞描摹芡莖裊裊多姿,芡實“宮黃深護”,滑膩雪白,是酒筵歌席的美味。立意單純,有無人賞識之旨。就體物而言,厲鶚?biāo)坪趼赃d一籌。
關(guān)于清人對《樂府補題》的效仿,譚獻評論比較尖刻:“樂府補題,別有懷抱。后來巧構(gòu)形似之言,漸忘古意,竹垞、樊榭不得辭其過。浙派為人詬病,由其以姜張為止境,而又不能如白石之澀,玉田之潤,錄乾隆以來慎取之?!盵9]4008《擬補題》之類詠物詞被一概否定。
“樂府補題”與浙西詞派淵源很深?!稑犯a題》元、明兩代未見流傳。康熙十七年朱彝尊攜之京師,蔣景祁鏤版行世[6]63,京城遂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唱和。蔣景祁《刻〈瑤華集〉述》:“得《樂府補題》而輦下諸公之詞體一變。”[10]嚴(yán)迪昌先生云:“據(jù)我所見,僅康熙二十年至三十年之間,擬《補題》五詠的詞家即有近百人之夥?!盵11]擬《補題》而群相酬和,一代詞風(fēng)因之啟變。
“《樂府補題》大唱和”使浙西詞人自成一派,以詠物詞著稱?!堆a題》的重出與浙西詞風(fēng)的盛熾有命脈相通的重大關(guān)系。這次大唱和為詠物之盛風(fēng)推波助瀾,展揚了浙西詞派的旗幟[12]253,《樂府補題》復(fù)出是探討浙西詞派盛衰的不應(yīng)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擬補題》與中期浙西詞派也有不可或缺的關(guān)系:
1.《擬補題》唱和是中期浙西詞派的一次大聚會?!稊M補題》凡10位詞人。除查為仁外,皆為江南籍。陸培、張云錦、張奕樞平湖人,厲鶚、陳皋錢塘人,萬光泰秀水人,樓锜長洲人,閔華江陰人,吳廷采溧水人。大部分詞人為厲鶚故知,如陸培、張云錦、張奕樞,厲鶚曾分別為三人寫過詞序,嚴(yán)迪昌《清詞史》稱他們?yōu)椤昂技魏闩稍~人群”。
厲鶚坐館于小玲瓏山館達三十年,周圍形成中期浙西詞派的“揚州浙派詞人群”。閔華、吳廷采,長期寓居揚州。厲鶚評價二人:“閔玉井填詞在中年以后,與松泉、葑田競爽邗上。松泉清俊,葑田綿虛,玉井殆欲兼二子之長。”[9]1953玉井指閔華,葑田指吳廷采,二人同厲鶚關(guān)系密切。陳皋與厲鶚情兼師友,他原與兄陳章同在“小玲瓏山館”馬氏兄弟處謀食,乾隆四年入主水西莊,成為乾隆之際溝通天津、揚州南北詞壇的媒介。厲鶚長陳皋十四歲,二人為同鄉(xiāng)兼兄執(zhí)?!皩t又工倚聲,時從樊榭印正”[13]。于詞之一端言,樊榭堪稱其師。樓锜與厲鶚也是故知。他年長未婚,揚州富商馬氏為之擇配完家,入贅于廣陵王氏[14]?!稊M補題》大部分唱和詞人或為中期浙西詞派“杭嘉湖浙派詞人群””,或為“揚州詞人群”。
查為仁,善倚聲,有《押簾詞》,詞風(fēng)也屬于浙西詞派。吳陳琰評價:“盡洗草堂花間之余習(xí),而出之以雅正……《押簾》一卷,云當(dāng)把臂玉田,拍肩白石。”[15]“雅正”一詞,正是浙西詞派追求的詞風(fēng)終旨。張炎、姜夔為浙西詞派推崇的典范。可見,中期浙西詞派當(dāng)時影響甚大,遠遠超越地域限制。
2.《擬補題》是中期浙西詞派詞風(fēng)興盛的集中顯現(xiàn)。乾隆十三年前后,中期浙西詞派興盛,詞學(xué)觀也已定型,杭嘉興、揚州、吳中詞人群的規(guī)模和組織形態(tài)已形成,宗南宋、學(xué)姜張成為詞壇風(fēng)氣?!稊M補題》應(yīng)運而生。隨后,領(lǐng)軍人物厲鶚于乾隆十七年隕落,詞派中的中堅力量陸培、陳章、二馬等先后逝世。直至乾隆末年,幾乎無大型詞學(xué)活動。
中期浙西詞派《擬補題》唱和,重申和展揚了浙西詞派的詞學(xué)主旨。厲鶚評《擬補題》,曾作兩首《論詞絕句》,為標(biāo)校整理本《樊榭山房集》所未載,茲錄如下:
蹤跡江湖燕尾船,一回相見一流連。新詞合付兜娘唱,可惜紅牙久寂然。(《其一》)
樂笑翁今不可回,補題五闋屬清才,薛家鏡子塵昏后,凄絕何人喚夜來。(《其二》)[16]255
厲鶚贊揚張云錦詞才卓犖,可與張炎相提并論,張炎是浙西詞派“清空”、“醇雅”詞旨的宗師。最后,厲鶚感嘆《擬補題》后詞壇寂寥的局面。
《擬補題》發(fā)生于天津水西莊,是中期浙派興盛時的一種輻射。徐世昌云:“當(dāng)雍、乾之際……士大夫競以廣交游開壇坫為風(fēng)流盛事。其時揚州有馬氏之玲瓏山館,杭州有趙氏之小山堂,皆與水西莊并擅一時之勝,至數(shù)海內(nèi)詩人,為人所交口稱頌者必推天津查氏?!盵17]小玲瓏山館由于厲鶚長期寓居,蔚為詞風(fēng),形成揚州詞人群。水西莊詩風(fēng)盛行,詞風(fēng)稍遜,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以及主人好客,詞人們也經(jīng)常薈萃水西莊。杭世駿為曰:“蓮坡先生耽嗜風(fēng)雅,狎主齊盟,海內(nèi)詞人,靡不向風(fēng)景慕?!盵18]
《擬補題》唱和,聲勢、創(chuàng)作規(guī)模很大,浙西詞人濟濟一堂,既繼承和揄揚了浙西詞風(fēng),又反映了中期浙派的興盛繁榮。當(dāng)時就有人積極響應(yīng)。陳章有兩首詞《水龍吟·漳蘭》(黃磁玉立)、《齊天樂·絡(luò)緯》(晚天微雨)[16]215,無論用語、立意、風(fēng)格均與《擬補題》非常相似。
從朱彝尊等人“擬補題”、“后補題”后,詠物詞幾乎成了浙西派的一種標(biāo)志。謝章鋌批評道:“開卷必有詠物之篇。亦必和《樂府補題》數(shù)闋,若以此示人,使知吾詞宗南宋,吾固朱、厲之嫡冢也?!盵7]3569浙西詞派末流詠物詞成饾饤之作,如果朱彝尊為“始作俑者”,厲鶚則為推波助瀾者。中期浙派推崇備至《樂府補題》,反映了詠物詞風(fēng)與浙派的存亡相始終。
[1]厲鶚,等.擬樂府補題[M].乾隆刻本.
[2]王廷燮.北京市志稿:第10冊[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609.
[3]劉沂春.烏程縣志[G]//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303.
[4]阮葵生.茶余客話[G]//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82.
[5]徐珂.清稗類鈔[M].北京:中華書局,1986:5798.
[6]朱彝尊.曝書亭集[G]//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8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
[7]施蟄存.詞籍序跋萃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4.
[8]張炎著.詞源[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110.
[9]馮金伯.詞苑萃編[G]//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10]蔣景祁.瑤華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9.
[11]嚴(yán)迪昌.《樂府補題》與清初詞風(fēng)[G]//馬興榮,等.詞學(xué):第8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0:47.
[12]嚴(yán)迪昌.清詞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253.
[13]孫振棫.國朝杭郡詩續(xù)輯[M].錢塘丁氏刻本.
[14]樓锜.樓于湘遺稿[G]//四庫未收書輯刊: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25.
[15]查為仁.蔗塘未定稿[M].乾隆刻本.
[16]王昶.國朝詞綜[G]//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73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640.
[18]查禮.銅鼓書堂遺稿[G]//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3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
[責(zé)任編輯海林]
I206.2
A
1000-2359(2011)04-0173-04
李桂芹(1973-),女,河南安陽人,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講師,文學(xué)博士,主要從事明清詞學(xué)研究。
廣州市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 “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08B29)
2011-01-12
河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