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朱曉君 徐人平 Zhang Chao Zhu Xiao jun Xu Ren-p ing
1、貴州大學藝術學院 貴州貴陽 5500 03;
2、昆明理工大學工業(yè)設計系 云南昆明 650093
1、Art Instituet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550003,Guizhou;
2、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Kunming650093,Yunnan
牙舟陶符號的實體與其形式認知淺析
張超1朱曉君1徐人平2Zhang Chao1Zhu Xiao jun1Xu Ren-p ing2
1、貴州大學藝術學院 貴州貴陽 5500 03;
2、昆明理工大學工業(yè)設計系 云南昆明 650093
1、Art Instituet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550003,Guizhou;
2、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Kunming650093,Yunnan
牙舟陶始于明洪武十六年(1338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1]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已融入了豐富多彩的貴州本土文化,目前成為貴州陶藝中獨具一格的“精絕”之作,本文從牙舟陶的符號角度出發(fā)對其符號實體的存在特性以及符號形式及其認知性等進行探討。從而,深入認識和研究牙舟陶,這將對保護和傳承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推動經濟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等有著重要的意義。
牙舟陶;符號;實體
牙舟陶產于貴州平塘縣的牙舟鎮(zhèn),平塘縣位于風光旖旎的貴州南部,以其原始古樸的自然山水風光而享譽貴州。出縣城往北大約20幾公里便是著名的牙舟陶的產地----牙舟鎮(zhèn)。[2]我省歷屆政府領導非常關心、重視貴州陶瓷業(yè)的發(fā)展,“多彩貴州”系列活動的開展,牙舟陶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省經濟和文化部門中小窯業(yè)在資金上大力扶持,充分展示了貴州陶瓷的文化魅力及潛在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影響。[3]目前,牙舟陶已成為貴州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陶藝。而牙舟陶符號不僅是一種豐富可視的視覺形式,有著絢麗多姿的色彩與形態(tài),同時,它還是民族民間歷史文化和工藝等諸多語意信息的載體,傳達著豐富的情感意義等抽象內涵。這充分說明構成牙舟陶的各符號是具有完整的能指與所指,而且具有典型性。盡管有一些專家和學者從造型和價值、意義及種類有一定介紹,但對其符號的系統(tǒng)分析與闡述還沒有。為此,本文從牙舟陶符號的形式出發(fā),探討牙舟陶符號所具有的內涵。
牙舟陶符號形式是通過模擬、抽象和加工等方法對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物象進行處理而成的結果。牙舟陶符號在客觀空間和心理空間中存在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牙舟陶的符號形式在客觀空間中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符號的實體,所以,此時其符號便具有了物質性與存在的客觀性。而在心理空間當中,往往對牙舟陶符號進行認知的確是人們長期以來在生產和生活中諸多因素的積累、意化而形成了特定的符號形式,因此,其符號具有可認知性。針對牙舟陶符號大部分是被視覺感官所感知的特性,將客觀空間中的符號實體和心理空間中的符號形式統(tǒng)稱為符號形式。
牙舟陶符號在客觀現(xiàn)實狀態(tài)下有其物質特性,構成牙舟陶符號的外部的物質稱其為牙舟陶的符號的實體。牙舟陶的符號具有符號的共性特征,也就是即使是同一個牙舟陶符號,其實體形態(tài)也會因設計師風格的不同和加工技藝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牙舟陶上的裝飾圖案符號——貴州龍(貴苗龍,因貴州苗族據多而在民間有此稱)符號,它就有多種多樣的符號實體。圖1和圖2中瓶身上的貴州龍雖然在形態(tài)上沒有太多的差別,但在色澤上就有明顯的變化,圖1中的龍身上是由兩種釉色相混合而成為這種具有古香古色的味道,而圖2中的龍身上則是通過窯變所產生的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光感和色彩、沁人心脾。還有圖1和圖2中瓶耳的造型也是同一“貴州龍”符號的兩種不同實體的具體體現(xiàn)。但不管這些貴州龍的客觀實體形態(tài)如何變化,只要其在概括、變形之后仍能被人所認知其為“貴州龍”符號即可,這樣作為貴州龍的符號實體就從根本上不會影響它原有的圖案本質。為此,牙舟陶的符號實體在同一個體系中可以有豐富的變化,但是這并不改變其符號的本性??梢姡枌嶓w本身并沒有多少符號的含義,它的意義是由藝術設計師通過符號的實體賦予了某個指定的符號讓其作為意義信息傳遞的介質讓受眾感知,但符號實體在此起著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牙舟陶的符號實體數量居多,可稱為千姿百態(tài)。從構成的角度來談符號學的物理存在形式,牙舟陶的符號實體各個要素以三維空間的形式存在,包括附于其造型外表的圖案和色彩等。
圖片均來源:2011年酒博會平塘縣牙舟工藝美術陶瓷廠展品
關于牙舟陶造型主要是指它的造型形態(tài)的樣式,具有空間結構與其存在性;
裝飾性圖案主要是附于造型形體上的諸多裝飾紋樣、圖形等;色彩組合除了陶體上釉時的原色外還包括通過窯變而形成的色彩。
牙舟陶的符號體現(xiàn)在人們主觀意識的心理所表現(xiàn)出來東西這一反映過程,才是真正作為具有符號雙重功能(能指與所指)的各種關系以及所蘊涵的編碼和譯碼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能從本質上區(qū)別各構成符號的結構、各符號之間的性質差異以及能指與所指之間的結合關系并不是符號實體本身,卻是符號形式。在此所謂的符號形式,是指符號實體在心理上和思想觀念上在民族生活中長期的積淀而形成的某種意象。為此,同一種符號形式可能有千變萬化的符號實體,而在人們的主觀意識中卻只存在一種符號形式。
比如,圖1和圖2中牙舟陶上的圖案裝飾,其符號實體貴州龍的結構、大小、色彩都不太一樣,但是在人們的主觀意識當中僅僅有一種符號的形式——“貴州龍”形式?,F(xiàn)實中也只有牙舟陶的符號形式才關系到符號在系統(tǒng)中的作用和意義。而且,也和語意傳達過程中的信息內容凝煉和解讀有著直接密切的關系。
除此之外,牙舟陶的符號形式還具有可認知性,而且對牙舟陶符號認知的結果還是明確而特定的。比如,以上貴州龍是通過人的視覺感知后方能將其與符號意義聯(lián)系起來。符號的形式不同,通過感官對其認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從而才能獲取符號所蘊涵的意義,就語言符號而言,它是通過聽覺感官而對符號進行認知而后才與其意義內涵聯(lián)結;又如文字符號,它是通過視覺才能感知并與其符號內涵所聯(lián)結。為此,可將語言符號歸其為聽覺類符號,把文字符號列為視覺符號。如果用這一方法來界定,牙舟陶的不同符號形式可分為不同類型的感官符號。
比如:牙舟陶的造型符號形式主要是由視覺來感知獲取,但有些也可通過觸覺而感知獲取,為此,可將其統(tǒng)稱為綜合性感覺符號。但就牙舟陶的裝飾性符號形式,包括其色彩而言,基本都表現(xiàn)出了通過人的視覺感知而獲取其內涵,所以,還是將其歸為視覺符號;從牙舟陶的造型、裝飾和色彩幾個方面的共性來看,也可將牙舟陶歸為視覺符號。視覺符號在傳遞信息的特性上有別于聽覺和觸覺符號,因此,牙舟陶符號的信息傳達方式自然便得遵循視覺符號信息傳遞的原則。
本文從符號學的角度出發(fā),對牙舟陶符號的實體、形式及認識性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得出了以下結論。
(1)牙舟陶符號形式是通過對自然和生活中物象的模擬、抽象和變形等手段處理加工而成。在客觀空間和人為的心理空間都存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2)牙舟陶符號的實體本身并無太多的內容和意義,通過實體所表現(xiàn)的符號形式卻蘊涵著牙舟陶豐富的文化和內在的意義,同一種形式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實體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
(3)盡管有時候牙舟陶符號形式有視覺和觸覺等綜合感官的感知獲取其內涵,但大部分是通過人們的視覺感官來感知。因此,將其歸為視覺符號,并且在其符號信息的傳達方式上要遵循視覺符號信息傳遞的原則。
[1]鄒明林.牙 舟陶簡介 .[J].陶 瓷科學與藝術,2007.41(4)
[2]孟學祥.古老而青春煥發(fā)的牙舟陶器.[J].中華手工,200.5(2)
[3]貴州陶瓷協(xié)會成立專題.[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0.08
STUDY ON SYMBOLIC ENTITY,FORM AND COGNITIVE OF YAZHO U POTTERY
Yazhuopotteyr has ahistory of more than 600 years, whichwas started from1338 of MingDynasty. During its developmen, itt has integratdeinto the rich local cultuer of Guizhou and became themost unique styleof Guizhou potter.yThis articel studied the symbolic entitie’s characteristi,cfsorms and cognitiev of Yazhou potter.yDeep researhc and understandginof Yazhou pottery will help us better protectign and inheriting this intangibelcultural heritage and also have profound effect of the developmetnof economy and cultuer of Guizhou.
Yazhoupotter;ysymbo;lentity
張超,男,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講師,武漢理工大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與與主持過多個有關民族、民間藝術、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等項目研究。
朱曉君,女,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講師,武漢理工大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徐人平,男,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所所長,云南民族博物館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