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江蘇宜興 宜興214221
紫砂泥料淺析
李霞
江蘇宜興 宜興214221
宜興的陶土品種繁多,廣布于宜興南部丘陵山區(qū)。丁山、張渚、渚為主要產(chǎn)地。當(dāng)?shù)匾话惆烟胀练譃榘啄?、甲泥和嫩泥三大類?/p>
紫砂泥;宜興陶土;
先來說說紫砂泥料的分類,白泥是一種灰白色主顏色的單純的粉砂質(zhì)鋁土質(zhì)粘土。甲泥是一種以紫色為主的雜色粉砂質(zhì)粘土(通稱頁巖),是日用陶主要原料。未經(jīng)風(fēng)化,嫩泥亦是紅礦泥。其又稱石骨,材質(zhì)硬、脆、精。嫩泥則是一種以土黃色、灰白色為主的雜色粘土,材質(zhì)軟、嫩、細。
宜興陶都所產(chǎn)的各種天然陶土,不論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鐵。含量多的約8%以上,含量少的也在2%左右。又因各種甲泥和嫩泥含鐵量多寡不同,泥料經(jīng)過適當(dāng)比例的調(diào)配,再用不同性質(zhì)的火焰氣氛燒成,可呈現(xiàn)顏色深淺不一的黑、褐、赤、紫、綠等多種顏色。
宜興紫砂陶所用的原料是從日用陶中精選而來。它分紫泥、本山綠泥和紅泥三種,統(tǒng)稱紫砂泥。
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和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暗肝、紫紅色,并帶有淺綠色斑點和云母亮點。燒后外觀顏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這就是紫砂壺能呈現(xiàn)各種瑰麗色澤的原因。
綜合分析,紫砂泥屬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頗類似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干燥收縮率小,為作品的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本山綠泥是紫砂泥中中槽泥和底槽泥中間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綠泥產(chǎn)量不多,一般多用作紫泥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器皿的顏色更加多彩。
紅泥則是位于嫩泥和礦層礦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jīng)手工挑選。明代周高起云:“石黃泥,出趙莊,即未觸風(fēng)日之石骨也,陶乃變朱砂色”。因其含鐵量多小寡不等,燒成之后變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chǎn)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妝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約140目到180目細孔的泥料,制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朱泥的土質(zhì)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之所以燒成后壺身成為紅色明主要原因。
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30%至40%,故一般成品率約僅七成。
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呈巖石狀。經(jīng)堆放在露天稍事風(fēng)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出乙粉碎。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制作費勁,太細則制作時黏手且燒成后收縮比大),濕水后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制備與紫泥相同。
紫砂泥的材質(zhì)特點歸結(jié)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可塑性好。以紫泥為例,它的液限為33.4%,塑艱為15.9%,指數(shù)為17.5%,屬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制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單獨制成,再粘到壺體上后可加泥雕琢加工施藝。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份即可)粘接,再進行加工。這樣大的工藝容量,就為陶藝家充分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施展工藝技巧,提供了物質(zhì)保證。
2、干燥收縮率小。紫砂陶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收縮,約8%左右。燒成溫度范圍較寬,變形率小,生坯強度大,因此茶壺的口蓋能做到嚴絲合縫,造型的輪廓線條規(guī)矩而不致扭由。把手一般比瓷壺的粗,而壺口面又不失圓。這樣與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與壺身同樣大的大口面茶壺。
3、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他原料就能單獨成陶。在紫砂陶燒成后的器皿壁切片鏡觀察,有雙重氣孔結(jié)構(gòu)。一為閉口氣孔,是團聚體內(nèi)部的氣孔。一為開口氣孔,是包裹在團聚體周圍的氣孔群。這就使紫砂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而施釉的陶瓷茶壺就無此功能了。同時,茶壺本身是精密合理的造型,壺口壺蓋配合嚴密,位移公差小于0.5mm,減少了混有黃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氣流入壺內(nèi)的渠道。因而就能較長時間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相對地推遲了茶葉變質(zhì)發(fā)餿的時間。其冷熱急變性能也好,即便用開水沖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旋釉。它平整光滑有光澤的外形,用的時間越久,把摩的時間越長,就會自發(fā)黯然之光,俗稱“煲漿”。這也是其它質(zhì)地的陶土所無法比擬的。
紫砂泥料主要的顏色雖不多,搭配起來卻千變?nèi)f化、種類眾多。實際上難有定論,答案或許會得出無數(shù)個,結(jié)論也莫衷一是,這就是給人有美的感覺。正因如此,才需要人們常常去把饒、撫摸、端視,去親近它、使用它,讓人們自己來揭開它謎一樣的美麗面紗,用心來體會它的魅力所在!
通常將泥料玩賞分為《皮、肉、筋、骨》這四部份:“皮”是指壺蓋和壺身內(nèi)外之皮表?!叭狻笔侵腹侨怆y分,肉附著于骨上。這需要和骨一同說明才能明了?!敖睢笔侵笁氐木€條裝飾之美,以及自然、抽象的雕塑裝飾之自然美。玩賞令人神往,使器皿冷熱急變,不會爆裂,使用有安全感。壺用三、五天,茶湯清純以達色、香、味俱佳?!肮恰笔侵改苤螇厣碚w的部份,而附于其上的就屬于肉。
“紫砂”二字包羅萬象,屬概括之統(tǒng)稱。二字拆開,包含玩賞泥料與欣賞泥料質(zhì)感。以此來看紫砂泥料的賞析,是最好不過。所以,看一把壺的泥料,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之、玩之、賞之!
[1]《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冊》 臺灣奇園藝術(shù)中心1993年版
[2]《五色土》(紫砂名家報告文學(xué)集)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94年版
[3]《朱泥壺的世界》臺灣《壺中天地》雜志社1990年版
李 霞(女),優(yōu)秀紫砂藝術(shù)家,國家級工藝美術(shù)師。1960年生于宜興丁山著名陶藝世家,其父李昌鴻,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中國陶瓷藝大師,其母
沈蘧華,江蘇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從小熏陶在紫砂藝術(shù)世界,得天獨厚,基本功扎實,作品深受紫砂藝術(shù)界好評,多次獲國家級展評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