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參加過無償獻血,那你一定很好奇鮮紅的血液到底是如何被輸送到另外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的身體里的。
這袋滿載著愛心的血液,從離開你身體的那一秒鐘開始,它將度過一次怎樣的旅程?血站的工作人員會采取哪些措施來確保血液安全?又會經(jīng)過哪些環(huán)節(jié),它才能成功輸進最需要它的人的身體里?
近日,本刊記者探訪了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近距離觀察和體驗了無償獻血的各流程環(huán)節(jié),為您全方位展現(xiàn)一袋血液的安全之旅。
早上10點,記者到達位于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中路的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一層大廳時,那里已經(jīng)坐滿了等待獻血的市民。
“這里是全血采集室,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工作流程,我們需要對獻血員進行身份登記,查驗身份證,然后進行病史等相關情況的征詢。獻血者需要認真填寫《獻血者健康情況征詢表》,提供以前是否獻過血、有無家族病史、是否患有不適宜獻血的疾病等個人健康情況,以協(xié)助工作人員對其自身是否適宜獻血做出客觀判斷。此后,在正式獻血前每位獻血者還要經(jīng)過快速檢測,如果結果合格,您就可以獻血。”
2008年4月19日衛(wèi)生部部長陳竺獻血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獻血的流程主要包括獻血者身份核查、健康征詢、體格檢查、獻血前檢測、血液采集和獻血后關愛等6個步驟。獻血者首先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進行身份核查,通過核查的獻血者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填寫《獻血者健康情況征詢表》,由醫(yī)生進行健康情況征詢,若健康征詢合格,即由工作人員對獻血者實施必要的體格檢查,測量體重、脈搏、血壓等,并取末梢血或靜脈血進行檢測;經(jīng)檢測合格的獻血者才可以采集血液,獻血后的獻血者要在獻血現(xiàn)場適當休息,領取無償獻血證和紀念品。
10時30分,市民沈飛走進血站,登記、體檢、化驗。配合工作人員完成一系列程序后,沈飛坐在一旁耐心等待檢測結果。十分鐘后,檢測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工作人員為沈飛綁上止血帶、扎上采血針,采血正式開始。
在全血采集區(qū)域,記者看到很多像沈飛這樣前來獻血的市民們正有條不紊地按照規(guī)定的獻血程序,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
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采集的血液都有唯一性“身份”標簽。為確保醫(yī)療用血的質量,保證獻血者的身體健康,每次獻血前都要對獻血者進行體格檢查和血液檢驗。獻血前主要進行血比重、轉氨酶、ABO血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檢測,獻血后為保證血液安全,對于所捐獻的血液,還要按照國家標準,在實驗室內進行檢驗。檢驗項目有轉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抗體、ABO血型、Rh血型等。只有檢驗結果符合標準的血液才能用于臨床輸血。
小貼士
獻血前應做哪些準備?
第一,獻血實行實名制,獻血時一定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如:身份證、護照、駕照、軍人身份證等。
第二,獻血前一天應保證充足睡眠。獻血前兩餐應清淡飲食,如稀飯、饅頭、面包等,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食品,如肥肉、油條等。
第三,獻血前不要服用任何藥物、不要飲酒。
第四,兩次捐獻全血的間隔時間應滿六個月。
成分獻血是健康公民通過血液分離機捐獻血液中某一種成分的無償志愿獻血行為。捐獻的成分可以是紅細胞、血小板、粒細胞或外周干血細胞,目前國內以捐獻機采血小板最為普遍。
2009年2月22日西單、王府井街頭采血
2011年4月8日八一女藍主教練隋菲菲無償獻血
“人體血液中含有很多不同的成分,有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成分獻血指的就是只采集血液中某些血液成分,這樣的一個好處是成分血在臨床上使用更加有效。給患者輸血的時候,如果輸注全血,其實未必會達到最好的效果,因為特定的患者可能只需要紅細胞,還有的患者可能只需要血小板。針對臨床需要可以提出全血中特定的成分,患者需要什么就輸入什么,這就是成分輸血。
小貼士
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捐獻多少全血?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規(guī)定,獻血年齡為18~55周歲,兩次全血捐獻的獻血間隔為六個月以上,每次獻血量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獻血標準的健康人按每六個月獻血一次,每次獻血400毫升計算,那么,一個人一生可獻血74次,累計獻血量3萬毫升。
對于成分獻血的好處,在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網(wǎng)站上有這樣一段介紹:一袋機采血小板成分可以使因止血困難而瀕臨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一袋機采粒細胞成分可以使嚴重感染無法控制的患者得以緩解;一袋機采外周血干細胞成分可以移植給罹患不治之癥的血癌病人,使其重建造血功能。機采成分血使臨床醫(yī)生擁有了更多和更有效的醫(yī)療手段。假如還是沿用捐全血的方法就不容易達到上述目的。一位成分血捐獻者可以向病人提供一個治療量的血液成分,不但快捷簡便、臨床療效好,而且可以大大減少因輸入多人份血小板產(chǎn)生的副作用。
2009年2月22日西單、王府井街頭采血
無償獻血形象大使濮存昕
冬日街頭的獻血車
小貼士
獻血是否有損健康?
人體血液成份的吐故納新活動十分活躍,人體內每天約有1/120的紅細胞(即20億個紅細胞)衰老、死亡,白細胞的平均壽命約7~14天,血小板的壽命就更短,約7~9天。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激發(fā)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個健康人每天生成紅細胞約2000億個,血小板 1200億個,即每個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細胞相當于人體血細胞的總量。獻血200毫升后人體很快就會得到補充,不會影響健康。
對于機采血小板來說,采集血小板需要專門的設備和一定的環(huán)境要求,所以捐獻機采成分血一般都在條件較好的血站內進行。血小板成分捐獻者的健康標準與捐獻全血者一樣,獻血前需先做健康體檢和化驗。捐獻成分血者前一天應有較充足的睡眠,前一餐勿食過分油膩的食物,勿飲酒,一周內沒有服用阿司匹林。上機前還要做血小板計數(shù)。
在獻血過程中,記者看到捐獻成分血與捐獻全血的流程基本相同,但血液采集過程中增加了血液經(jīng)分離后回輸?shù)沫h(huán)節(jié):從一只手臂入針通過相聯(lián)接的經(jīng)過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離機,分離出所需要的某一種成分(如血小板),同時將其它血液成分輸注給獻血者本人,因此,捐獻成分血所需要的時間與捐獻全血相比要長。
在捐獻成分血的過程中,記者看到捐獻者的血液都在經(jīng)嚴格消毒的密閉管道套材中循環(huán)和分離,每位捐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絕對不會造成交叉污染。捐獻機采成分血所要求的基本條件也相對嚴格一些,包括捐過血且各項檢查結果正常、體重五十公斤以上,年齡18至55周歲、手臂上的血管較明顯、能應約抽出三個小時到血液中心或獻血小屋捐獻成分血。
目前臨床需要最多的機采成分血是血小板。健康人體內血小板數(shù)量充裕,一般在捐獻常規(guī)劑量的血小板后,48小時內體內血小板量即可恢復到采前水平,比捐獻紅細胞的恢復時間要短得多。因此,捐獻者可以每間隔4周捐獻一次,如果不足4周,血小板計數(shù)應大于150*10的9次方。
2009年11月2日鄧亞萍獻血
全血捐獻后,呆在密封血袋里的血液到達的第一站是待檢庫。
“在血液中心待檢庫,每袋血的血型、血量等條碼信息被工作人員錄入電腦,經(jīng)過核對后,一袋袋血被發(fā)往成分科進行分離制備,同時與每袋血對應的血液標本被發(fā)往檢驗科進行檢驗。”
在血液成分科,記者見證了1袋全血“變形”為2袋成分血制品的過程:從待檢庫發(fā)來的血被放入一個個離心桶,經(jīng)過稱重,離心桶被放入一臺長相酷似大鍋的低溫大容量離心機,開始離心。15分鐘后,紅色的血液在袋子里逐漸分成兩層,上半部分是黃色的血漿,下半部分是暗紅色的紅細胞。經(jīng)過手工分離,紅細胞被擠入一個袋子保存,成為懸浮紅細胞,經(jīng)過核對、包裝后就可以入庫備用了,這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血液品種。被分離出的血漿則放入另一個袋子,在經(jīng)過速凍后將被冰凍保存?zhèn)溆谩?/p>
百分百一次性器材
每袋血液都有唯一性“身份”標簽
在一袋袋全血“分身”的同時,與每袋血同源的血液樣本則在檢驗科接受“考試”,以確保安全性。在這里,血樣將接受轉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抗體、ABO血型、Rh血型7個項目的檢測。
為了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每一份血樣被分成兩份,由兩組檢測人員用兩種檢測試劑和不同的檢測設備進行兩遍檢驗。整個檢測過程大約需要5個小時。與臨床檢驗不同,血站所進行的血液檢驗工作是對血液的篩查,對檢測的靈敏度要求更高,“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放過一個?!?/p>
一袋血經(jīng)過上述“分身”、“考試”,到最終被貼上合格標簽移入合格庫,整個過程為1天時間。由于血液的保質期只有35天,所以合格庫的血液一般將會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發(fā)放到各用血醫(yī)院。
小貼士
獻血后要注意什么?
第一,獻血完畢后,請用三個手指壓迫針眼處5至10分鐘。
第二,獻血后1至2天內,請保持針眼的清潔衛(wèi)生,不要著水,以防感染。
第三,獻血當天應適當休息,獻血后2至3天內請不要做劇烈運動,正常生活、工作、學習不受影響。
第四,獻血后正常飲食,可適當補充易于消化吸收且又富含蛋白質、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但不要暴飲暴食,以免影響胃腸功能。
第五,正常情況下,獻血后身體的血容量在1到2小時內能自我恢復,蛋白質兩天內就能補充上,紅細胞在3周內即可自我恢復。
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成分血獻血機
血液在現(xiàn)代醫(yī)療和科研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輸血已成為現(xiàn)代醫(yī)學中拯救生命、治療疾病的重要實踐和支撐,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工作是由獻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系統(tǒng)工程。要降低輸血風險、保障血液安全,就必須統(tǒng)一和規(guī)范采供血、臨床輸血等相關活動,就必須通過血液標準化予以制度保障。只有實現(xiàn)血液標準化,才能保證血液應用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保證醫(yī)療用血安全與人民身體健康。
我國的血液標準化建設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逐步走上了規(guī)范化和法制化軌道,血液管理體系日益完善。1993年,為規(guī)范血站執(zhí)業(yè)行為,衛(wèi)生部制定了《血站基本標準》,后于2000年進行了修訂。1994年,衛(wèi)生部頒布了《單采血漿站基本標準》,后于2000年依據(jù)《血液制品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1998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實施。1999年,衛(wèi)生部頒布實施了《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2000年,衛(wèi)生部頒發(fā)實施了《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2001年,國標委和衛(wèi)生部批準發(fā)布了GB 18467《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和WS/T 203 《輸血醫(yī)學常用術語》3項標準。2006年,根據(jù)修訂頒布的《血站管理辦法》,配套頒布了《血站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guī)范》。
一系列的標準、管理辦法、管理規(guī)范對血液質量要求、血站管理、臨床輸血技術等都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對于我國血液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比如2006年頒布的《血站管理辦法》中,第二章一般血站管理第三十四條就明確規(guī)定,血液的包裝、儲存、運輸應當符合《血站質量管理規(guī)范》的要求,血液包裝袋上應當標明血站的名稱及其許可證號;獻血編號或者條形碼;血型;血液品種;采血日期及時間或者制備日期及時間;有效日期及時間;儲存條件。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及《血站管理辦法》,GB 18467 《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規(guī)定了一般血站獻血者健康檢查的項目和要求,適用于一般血站對獻血者的健康檢查,GB 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規(guī)定了一般血站提供和臨床輸注用全血及成分血的質量標準,適用于一般血站提供和臨床輸注用全血及成分血?!东I血場所配置要求》、《血液儲存標準》、《血液運輸標準》都已在2011年制定完成并上報衛(wèi)生部衛(wèi)生監(jiān)督中心審核,《血液和獻血者的檢測及判定規(guī)則》、《血液檢測定性試驗性能確認的基本方法》、《血液質量控制要求》、 《獻血相關并發(fā)癥監(jiān)測》等標準也正在緊張的起草制定過程中。
小貼士
無償獻血是否可以免費用血?
獻血者自獻血之日起十年內免費使用獻血量五倍的血液,十年后免費使用獻血量兩倍的血液,獻血者的配偶、直系親屬自獻血者獻血之日起十年內可以免費使用獻血量等量的血液,累計獻血超過一千毫升的獻血者終身無限量免費用血,獻血者捐獻機采血小板的,本人及其配偶、直系親屬享受用血優(yōu)惠時,獻血量按照一個機采單位折合全血四百毫升計算。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簡介:
成立于1957年,占地面積8 000平方米,是門類齊全、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集采供血、科研、教學、生產(chǎn)于一體的國內大型血液中心之一。承擔著向首都近100家醫(yī)院提供醫(yī)療和急救用血的任務。中心平均每年向臨床提供全血及成分血近50余萬單位(200毫升/單位),占北京市供血量的2/3。 (文/全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