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國家激流隊,北京 100061)
教練員天地
皮劃艇激流回旋力量訓練方法的理論依據(jù)
王 宇
(國家激流隊,北京 100061)
本文從皮劃艇激流回旋專項運動中有關肌肉力量的特點、能量的代謝特點、比賽特點以及參與運動的種類和受力情況等方面出發(fā),根據(jù)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的專項特點,找出一種較為理想的訓練方法,使之有助于改進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和專項訓練,使訓練方法越來越專項化、科學化。
皮劃艇;激流回旋;專項力量;訓練方法
評價某項運動的能量代謝的方式,通常是以運動所需的時間作為評價基礎。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的比賽時間在90 ~ 120秒范圍內,比賽距離280 ~ 350米、劃槳次數(shù)100 ~ 120次,可以判斷激流運動的能量代謝方式。
激流比賽時間的能量代謝關系中,有氧代謝占40%,無氧代謝占60%。激流比賽時間的代謝特點是無氧糖酵解(混氧)供能,從訓練方法的選擇上應首先考慮到這一特征,同時要認識到有氧能力與無氧能力之間的關系。
據(jù)資料報道:“國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靜水起航劃時(皮艇)最大用力可達到27公斤/槳,女子可達到20公斤/槳,500米途中劃男女分別是17 ~ 22公斤/槳和13 ~ 16公斤/槳。在整個比賽過程中,途中劃的比重約占60% ~ 70%?!?/p>
另據(jù)科研結果表明:“優(yōu)秀男子皮艇運動員起航劃時所產生的功率最大值為60公斤米/秒(600瓦),途中劃功率男子約在400瓦左右,女子在250 ~ 280瓦左右?!奔ち鳡顟B(tài)下,艇在通過連續(xù)不斷的“漫流”時,一個完整的劃槳動作周期,肌肉受到一個前上方,后下方和向后外方向0 ~ 45°范圍變量的力,在通過快慢交替的“剪切”流時,除具有后外方向“0 ~ 45°”度的劃槳特征外,還伴隨身體后倒并迅速恢復常態(tài)的力,通過不同方向的反卷浪(正向,左斜,右斜)以及“V”字浪時,身體重心伴隨著旋內接后壓的劃槳動作,前、后、左、右多圍的不斷變化的力。劃槳時而快,時而慢,時而利用,時而克服水流,在非平衡狀態(tài)下的運動和“非典型”的動作周期構成,肌肉受到的力是在多維并且處在變量的狀態(tài)下。在“運動”的場地下進行運動是該項目的又一特點。因此,對全身肌肉的協(xié)調用力,大、小肌肉群的力量以及核心區(qū)的力量要求較高。
根據(jù)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的技術動作、運動解剖學基礎以及有關文獻資料報道,參與運動的肌肉種類如下。
3.1 參與運動的主要肌群
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手腕伸屈肌、胸大肌、三角肌、斜方肌、背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下肢肌群等。
3.2 負荷情況
在不同條件下練習,結果發(fā)現(xiàn)肌肉的電活動的強弱分別出現(xiàn)幾種情況:(1)在靜水池內劃槳。劃槳時,肱三頭肌、背闊肌、胸大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活動與在皮艇上任意劃槳相同,但肱二頭肌、三角肌和斜方肌活動較低;(2)在功率計上練習。肱二頭肌、三角肌、斜方肌、背闊肌、臀大肌和腹直肌的活動幾乎與進行皮艇劃槳時相同,而胸大肌被激活較少,肱二頭肌激活較寬;(3)在劃槳器上練習。三角肌、背闊肌和腹直肌、臀大肌與皮艇劃槳時類似,而肱二頭肌、三角肌和斜方肌的活動很低;(4)臥拉練習。肱二頭肌和背闊肌的活動更強烈。肱三頭肌、三角肌和斜方肌的活動時間大致與劃槳動作相同;(5)臥推練習。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和胸大肌的活動很高,而其他肌群幾乎無電活動;(6)仰臥起坐練習。以兩組腹?。ǜ怪奔『透雇庑奔。┑幕顒訛樘卣鳎唬?)轉體運動。觀察到類似于仰臥起坐的兩組腹肌的活動。
激流皮劃艇運動是在靜水和激流兩種流態(tài)構成的條件下進行運動。
4.1 靜水狀態(tài)時,皮劃艇速度較慢時,受到的阻力相對較小,要想獲得較大的速度,受到的阻力也較大。皮劃艇在運動中所受到的阻力始終是恒定的,也就是說人體肌肉的抗阻力程度始終是恒定的。
4.2 在激流狀態(tài)時除具備靜水的特征外,還受到不同方向的水流影響。比較典型的水流有:(1)堰流。堰流的特點非常鮮明,如圖1。船從左或右通過堰流,船體受到從左向右的力或從右向左的力。劃槳時既要克服這個“力”還要受到前進方向的阻力,同時因來自多方位水流產生不平衡的力;(2)繞流(剪切流)。如圖2所示,由于剪切流具有快慢水流交替的特性,所以船體前1/2部分受到緩水區(qū)的阻力,后1/2部分受到水流的推動力,由于受到這兩個作用力影響,船體發(fā)生“旋轉”,同時伴隨不平衡現(xiàn)象出現(xiàn);(3)跌坎流。如圖3所示,船體主要受向下的沖力和前進方向的阻力,同時來自水流(上下左右)4個方向的力;(4)漫流。如圖4所示,船體通過漫流時由于水流形成“波峰、波谷”主要受到上下兩個力的作用,同時受到前進方向的阻力;(5)翻卷浪。如圖5所示,此時船體受到“推、吸、卷、上頂、下壓、旋轉力量”??傊诩ち髦惺艿降淖枇κ橇Ⅲw的、多維的,始終處在隨時變化的狀態(tài)中。因此,對全身肌肉的協(xié)調用力、爆發(fā)力、平衡能力和應變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圖 1
圖 2
圖 3
圖 4
圖 5
通過以上幾點分析,進行激流專項力量訓練的方法應該遵循:(1)根據(jù)能量代謝的特點,應提高無氧糖酵解(混氧)供能的能力,提高肌肉中ATP、CP、肌糖元含量和糖酵解酶的含量。(2)根據(jù)受力情況,強調神經募集訓練和改善肌肉協(xié)調性(加強拮抗肌訓練),加強腰腹部,特別是“核心區(qū)”的力量練習(強化身體的動力鏈);練習重量應不小于比賽時所受到的阻力;練習時間不少于比賽時間(負荷時間)。(3)根據(jù)參與運動的肌肉種類,安排訓練的方法是:練習方法要多樣豐富,使參與運動的每塊肌肉都得以協(xié)調發(fā)展;加強弱勢肌肉力量練習,強調平衡;考慮肌肉負荷后的恢復時間。(4)根據(jù)肌肉的受力特征,力量練習的方法應以動力性和靜力性方法為主;動力性方法中以等動練習方法為主,靜力性的以全身協(xié)調用力平衡穩(wěn)定的方法為主;多關節(jié)多維度的練習方法;非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肌群練習。
應當注意的是,不同的訓練時期、訓練的方法和要求都有所不同,如在力量耐力的發(fā)展期,練習重量不宜太大,以小重量、長時間、多組數(shù)重點發(fā)展肌肉的供氧能力,改善肌肉的代謝水平,使肌纖細增粗,提高肌肉的耐力水平;在發(fā)展肌肉的最大力量時,常采用的經典的“8--12R”方法;在發(fā)展肌肉速度力量時,首先是神經的募集能力和動作的收縮速度,在發(fā)展肌肉耐力為主的同時應注意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發(fā)展,因為力量耐力、最大力最、速度力量三者互為影響,且高度相關。
在比賽前期,應將發(fā)展所獲得的各項素質進行精選加工,采用的訓練方法應使肌肉的疲勞得到很快恢復,根據(jù)比賽須要把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訓練目的和比賽要求銜接起來。
進入比賽期,專項力量訓練內容、節(jié)奏強度更加接近比賽要求(重量的選擇、練習組數(shù)、練習時間、動作結構符合專項需求),這時最適宜的方法是保持肌肉的力量不下降、不疲勞。而無論是怎樣的訓練方法全年都要進行核心力量的訓練,發(fā)展肌肉的協(xié)調性和穩(wěn)定性是力量訓練的目的。只有“核心”力量水平提高,專項力量的水平和技術才得以凸顯。
皮劃艇激流回旋項目的專項力量訓練應在不平衡狀態(tài)下進行,動作結構是多維的、多關節(jié)角度的,力量訓練的“焦點”是改善肌肉的協(xié)調性、對稱性,使負荷方式符合激流特征。檢驗某種訓練方法是否可行或選擇某種訓練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不但要從專項特點、供能方式、肌肉受力情況和特征進行分析,同時還要不斷地加深對項目規(guī)律進行再認識,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使之越來越符合專項要求,以上力量訓練方法是對皮劃艇激流運動初略分析得出的結果。
[ 1 ] 胡亦海.競技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 2 ] (美)BillForan.高水平競技體能訓練[M].劉愛杰,袁守龍,譯.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 3 ] 陳小平.競技運動訓練實踐發(fā)展的理論思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 4 ] 葉國雄,葛新發(fā),韓久瑞,黃勝初.劃船運動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 5 ] 王衛(wèi)星,蔡有志.體能——力量訓練指南[M].北京: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G861
A
1674-151X(2011)09-02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12
投稿日期:2011-05-14
王宇(1965 ~),高級教練,國家隊教練。研究方向: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訓練與競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