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平
(錦州市衛(wèi)生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0)
淺談護理教學中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
王艷平
(錦州市衛(wèi)生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0)
護理教學;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即教學過程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要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不斷探索改革的新路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參與式教學,使學生增加才干、提高能力,以適應未來市場對護理人才的需要。
1.1 研究對象
以我校2008級護理4班、2008級護理5班為研究對象,2個班學生在入學成績、年齡、教材、教師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把2個班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對照班(5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班(4班)采用改革后的教學方法。
1.2 方法
改革后的課堂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2.1 參與式的課堂教學(1)護理查房式導入:由一名學生介紹一位男性病例的病史(參考習題集事先準備),然后由教師模擬護士長詢問有關問題,讓大家通過評估、看書、思考等引出一項護理操作。
(2)教師與學生共同備課:如在學生學習了備用床、暫空床之后,可事先選定一名學生輔導麻醉床鋪法,在上課時由該學生演示,教師作畫外音講解,之后讓學生指出其與備用床鋪法的不同之處。
(3)分段操作回示:有些操作用時較長且較復雜,教師演示過后可請學生分成幾段回示,以便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進來,也使回示變得生動有趣。如為女病人導尿。
(4)分段、合成交替進行:有些操作既有難度又較枯燥,可先把要領分段操作演示,讓幾名學生同時回示,以期突破難點。然后合成(由教師演示),再讓學生分段回示。如鼻飼法。
(5)病人、護士角色互換:讓一名學生扮演病人,另一名扮演護士進行某一項操作的回示,結束后讓學生評議操作質量。根據(jù)學生提的意見讓原來的“病人”當“護士”,讓學生在換位思考中進一步提高操作質量。
(6)小品表演:設置某些特定場景,讓學生分組準備,表演后互相評議。如靜脈輸液等。
1.2.2 小組教學法 小組教學就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一起交流、互學操作技能,而教師只進行指導,主要發(fā)揮操作組長的作用。在操作課后教師先把操作組長集中起來進行訓練,讓她們掌握難點、提出質疑,以便發(fā)現(xiàn)學生易犯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再讓她們?yōu)樾〗M學生做演示,做到互幫互學。同時,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如:配對練習(如靜脈輸液、青霉素過敏試驗);滾雪球(先培訓組長,后由組長培訓組員);模仿表演(情景再現(xiàn),學生進行排練,在課堂上展示,如出、入院病人的護理等);競賽選拔(如無菌技術操作、穿脫隔離衣等,通過選拔到班內以至學校參加競賽)。
按遼寧省中職衛(wèi)?;A護理各項操作統(tǒng)一評分標準,對2個班的學生進行操作考試,均由學校4位護理教師監(jiān)考??荚噧热莅ǎ簜溆么病⒙樽泶?、無菌技術操作、穿脫隔離衣、鼻飼法、女病人導尿法、大量不保留灌腸法、皮內注射、靜脈輸液等9項,采用百分制,操作成績占80%,理論成績占20%?!?5分為合格,<85分為不合格。統(tǒng)計2個班的護理操作總評成績(含理論分),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2個班護理操作考核總評成績比較
自制學生問卷調查表,調查學生對護理操作教學改革的滿意度。表中有①、②、③選項,①是筆者想要的最佳答案,②為折中答案,③為不想得到的答案。向實驗班發(fā)放問卷36份,收回36份,有效回收率100%。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班護理操作教學問卷調查情況[n(%)]
(1)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好于對照班,說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改革后的課堂教學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本研究成功地采用了小組教學法,充分發(fā)揮了“小教師”的作用,學生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利于共同提高;在統(tǒng)一操作規(guī)程、統(tǒng)一評分標準、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評估手段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并通過預考制度使學生的驗收成績得到保證;完善評分體系后的成績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操作成績,使學生的平時成績、單項驗收、期末大考的分值得到了合理體現(xiàn)。
(2)由表 2 可看出,實驗班學生對第 1、2、3、5、6、8、10 題的①項選擇比例較高,由此說明實驗班學生普遍對護理操作比較重視,對護理教學、訓練方式、教師指導、總評方法較為滿意,對預考制度、操作驗收很重視。學生對第4、7題的①項選擇比例較低,說明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強。對于第9題,喜歡參與示教、角色表演和電教結合方式的學生較多,說明學生既相信以教師的操作為模板不會出錯,又想親自參加教學實踐,提高操作能力。
(3)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每項操作都少不了教師的指導、督促、檢查、調節(jié),故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缺少。
(4)基礎護理操作的教學效果,不能只看在校的學習成績,還需要觀察學生在醫(yī)院工作崗位上的實際表現(xiàn)。有些學生在崗位上不能堅持正規(guī)操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自身的素質問題,有醫(yī)院環(huán)境的影響等。所以,醫(yī)院必須擔負起后續(xù)教育的責任,學校護理教師也要經(jīng)常與醫(yī)院聯(lián)系,掌握臨床上的新知識、新技術,共同商討操作教學的問題,求得共識,與時俱進。建立這一雙向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改革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有所改變和提升,改變了枯燥的“一言堂”授課方式,并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董超,楊麗娟,宋尚桂,等.新編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鄭修霞.當代教育學理論護理教育[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4.
G424.1
B
1671-1246(2011)20-0105-02
Vol.29 2011 No.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