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徵與《西儒耳目資》

2011-08-15 00:53:55毛瑞方
關鍵詞:耳目音韻語言學

毛瑞方

(北京師范大學 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王徵與《西儒耳目資》

毛瑞方

(北京師范大學 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晚明士人王徵是《西儒耳目資》的中方作者,是繼金尼閣后完成西方語言學中國本土化的重要橋梁。文章從三個方面澄清了王徵在《西儒耳目資》成書、刊刻中的貢獻,解決了《西儒耳目資》的作者問題。王徵在此書中獨立撰寫了《西儒耳目資釋疑》和《三韻兌考》;與金尼閣合作完成了《譯引首譜》、《列音韻譜》、《列邊正譜》三篇的《問答》;王徵還有校、刻《西儒耳目資》之功。本文不僅指出,《西儒耳目資》的作者應著錄為“金尼閣、王徵撰”,還挖掘了王徵撰《西儒耳目資》的文化意義,認為他的工作不僅完善了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還會通了中西文化。

《西儒耳目資》;王徵;金尼閣;語言學;中西文化

中國古文獻作者的著錄是文獻學中一個小問題,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不僅反映在中國文獻中,也反映在西學文獻中。16-18世紀由西洋傳教士完成的中文書籍和文章有不少是和我國士大夫合作完成的,或由西方人士口授而中國學者筆錄,或由西方人士起稿而中國士人潤飾,或由中西方學者共同撰成。所以,在對西學文獻的作者進行著錄時,有撰、述、著、口授、演、筆授、譯、校、閱等著作方式的字樣出現(xiàn)。關于西學文獻作者著錄比較混亂的現(xiàn)象,有學者認為“若要嚴格區(qū)分,苦若不易,且不必”[1]8,而筆者認為嚴格區(qū)分確實不易,但其必要性還是很大的。這不僅關系到史實的澄清,也關系到古籍整理、著錄的嚴肅性。更重要的是,考辨中西方學者合作產生、形成文獻的過程,也是理解中國士人在西方文化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過程。

《西儒耳目資》是一部西方傳教士金尼閣和中國學者王徵合作完成的語言學著作,以往研究對他們合作過程和細節(jié)的相關研究較少,作者多著錄為金尼閣。對于王徵與《西儒耳目資》的關系、他在《西儒耳目資》成書過程中的貢獻和影響以及他與金尼閣合作撰書的文化意義,學術界沒有更加深入的論述和研究。本文即著重考查王徵在成書過程中的貢獻,挖掘其撰《西儒耳目資》的文化意義,以期增補《西儒耳目資》研究。

一、王徵在《西儒耳目資》成書過程中的貢獻

王徵(1571-1644),字葵心,又字良甫,自號了一道人或了一子、支離叟、景教后學、崇一堂居士,教名斐里伯(Philippe),明陜西涇陽縣魯橋鎮(zhèn)尖擔堡人[2]。晚明時期,隨著利瑪竇、金尼閣等耶穌會傳教士攜帶大量西學文獻入華,大規(guī)模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被拉開,迅速在社會上掀起會通中西的思潮。一批中國士人積極接受西學,并開始廣泛與西方傳教士合作編譯書籍,代表人物有“三大柱石”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王徵等。王徵會通中西的成果和影響力較大,與徐光啟齊名,被譽為“南徐北王”。天啟五年(1625),王徵結識傳教士金尼閣,隨其學習拉丁文,并與金氏合作完成語言學著作《西儒耳目資》。王徵在此書撰成、刻梓過程中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呢?

(一)王徵獨創(chuàng)的內容

《西儒耳目資》中王徵獨創(chuàng)的內容有二:一是《西儒耳目資釋疑》,一是《三韻兌考》。

《西儒耳目資釋疑》(以下簡稱《釋疑》)被放在《西儒耳目資》的開篇。它主要總結、排列出《西儒耳目資》包含的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內容,共51條。前40條是對《列音韻譜》獨創(chuàng)內容的總結,后11條則是對《列邊正譜》創(chuàng)新之處的總結。

總體而言,通過《釋疑》,王徵首先表揭了《西儒耳目資》的學術價值。他指出,《西儒耳目資》最重要的學術價值在于它結合中國傳統(tǒng)音韻學的內容,既完成了漢字的拼音體系,又形成了對漢字形、音、義全方位認識。經過悉心梳理,王徵在《釋疑》中詳細分析了《西儒耳目資》的三個主要學術價值:第一,它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和圖表,清晰、合理地表達了中國語言學之所以然;第二,引入很多西方語言學中的概念和規(guī)律,形成了羅馬化的漢語拼音;第三,彌補了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的不足。

其次,王徵解答了張敬一和后來中國學者的疑問?!夺屢伞烽_篇即講,在《西儒耳目資》即將出版之前,張敬一寫信給王徵,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茲《耳目資》,或總不能越我音韻已傳諸書之范圍,即間出巧法想皆此中所已備者,君獨何嗜之偏而必欲授之梓?”[3]37這個問題的實質是:《西儒耳目資》一旦出版就會沖擊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顛覆很多已有學術成果,甚至動搖此門學問的根基。王徵知道,這是很多中國學者普遍質疑的問題,也是中國學界能否接納這部作品的首要因素,因此,他在《釋疑》中認真回答了這個問題。他首先從學術角度充分肯定了《西儒耳目資》的重要性,認為語言是文化交流的基礎,要更好地了解異質文化,必須首先學習其文字。其次,他指出中國傳統(tǒng)音韻學的問題,認為中國傳統(tǒng)音韻學遇到了瓶頸:“況此中世代相傳音韻諸編,種類雖多,都從一路所出。細勘厥路,路多有差,但差之或近或遠焉。”然后,他評價了《西儒耳目資》的突破性:“爾今《西儒耳目資》一書,獨辟直捷之路,不左不右,絕無一毫之差。其中種種名理,相逼而出,若海錯爭奇,鮮新可味。細相???,西儒創(chuàng)發(fā)此中向來所未有者,蓋五十余款之多。”最后,他呼吁“觀者肯一細心理會,自見良工苦心。應不疑余有偏嗜矣”[3]37-38??傊?,王徵強調的有兩點:一是中國傳統(tǒng)音韻書多多少少確實存在問題,而《西儒耳目資》獨辟的學術新路對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的補充和完善將大有裨益;一是語言學是翻譯的基礎,能夠較好地掌握,才能將來翻譯西學。

第三,進一步勸說其他中國學者接受和研讀此書,增強讀者信心。王徵擔心因為《西儒耳目資》是西方傳教士所作,書中內容多是中國學者前所未聞的新異內容,所以,中國學者有可能在認識到其寶貴價值之前,就已經把它列為異書。為使中國學者端正對這部書的態(tài)度,他提倡“克傲”,呼吁中國學者重視這部書,不要將其視為異書:“余恐此中學者,先自存一傲心忽焉不加之意,而遽以翦綴我錦為疑,故不得已,為之表揭數(shù)端若此,實非西儒所欲鳴也。”[3]45他還鼓勵中國學者說,學習西方拼音符號并非很難,不要有恐懼心理。因為與西方傳教士學習浩瀚無邊中國語言文字的困難相比,學習西方的幾十個字母要簡單得多。無論是西方拼音符號的數(shù)量,還是智愚程度,對于中國學者而言都不是問題。

《三韻兌考》則是王徵在《西儒耳目資》中獨創(chuàng)的另一部分內容,被安排在《列音韻譜問答》及其附圖之后?!读幸繇嵶V問答》第26-28條問答討論字母數(shù)量問題的時候,以中國傳統(tǒng)三韻書《等韻》、《正韻》和《沈韻》所記載數(shù)量為參考。在研討中,王徵產生這樣的疑問和感嘆:“問曰:字母幾何?如《等韻》既定一百六十韻矣,又定見溪群疑等三十六曰母。音韻他書,數(shù)多有不同,有愛多者,有愛寡者,千燈千照,一人一幟。倉頡不生,將誰是之?”金尼閣幫他分析了原因,即人們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自相增損,造成記載混亂。并告訴他:“中華所用,按之西字中,所用一字有五,二字有二十二,三字亦有二十二,四字有一,總計之,大衍之數(shù)五十已耳?!盵3]126他認為,以中國韻書所列韻母對應西方拼音,不超過50韻攝。王徵根據(jù)三韻,認為“五十”或過少或過多。金氏則認為數(shù)量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中與不中。那么,中國韻書記載的母韻之此余彼乏的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呢?為了弄清楚母韻的數(shù)量,王徵作了《三韻兌考》。有史料為證:“三韻兌考者,良甫王君依旅人五十字母,母各五聲之韻,兌考三韻之母而作也。三韻者,一《洪武正韻》,一《沈韻》,一《等韻》?!盵3]187

三部韻書中,《沈韻》和《等韻》今已不傳,難得其詳?!逗槲湔崱肥敲骱槲淠觊g官方編修的韻書。編撰者有樂韶風、宋濂、劉基等11人,其中除蒙古族人答祿與權外,都是南方江浙、湖廣等人。明人呂坤在他的《交泰韻》里曾評論此書雖“壹以中原雅音為是”,但“未必盡脫江左故習”,即在分韻上雖基本沿襲《中原音韻》,但卻留有南方方言特色??傊?,古韻部的設立和聲調的區(qū)分上存在一些問題?!度崈犊肌穂3]187-216就是把此三部韻書和金尼閣的50韻攝每韻五聲進行的系統(tǒng)對照,并發(fā)現(xiàn)這三部韻書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通過《三韻兌考》,王徵清晰地掌握了中國韻書所記載的韻字情況,他感嘆:“既覽《兌考》,則旅人五十字母,不少不多之故自明”。[3]54所以說,《三韻兌考》是中國音韻系統(tǒng)和西方50韻攝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也是王徵對中國韻書的一次清理和總結。它是《列音韻譜問答》的深化和必要補充,是《西儒耳目資》重要的組成部分。

除此兩部分為王徵在《西儒耳目資》所獨創(chuàng)外,王徵還曾有過一個增補計劃:

愿天假余閑,期與二三同志,更將此書第三邊正一譜 (《西儒耳目資》分為三譜,即譯引、音韻、邊正。譯引譜講述音理;音韻譜按音求字;邊正譜即字求音)就依西儒所訂所排之序之法,一檢《韻會》小補所注音義。大書其字而細釋之。第務摘其切要,刪其繁蕪,益補續(xù)志其所未備。再于大書真字之下,并搜草字、隸字、篆字,一同列之。[3]47

如果王徵這個計劃得以實行,他將完成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字書大全,這也會成為《西儒耳目資》中王徵獨創(chuàng)的另外一個重要部分??上垂?。

(二)與金尼閣合作的內容

王徵與金尼閣合作的內容集中在《西儒耳目資·譯引首譜》中?!段魅宥抠Y》共分三譜,即《譯引首譜》、《列音韻譜》和《列邊正譜》?!读幸繇嵶V》和《列邊正譜》的用法說明、特點和意義均包括在《譯引首譜》中?!蹲g引首譜》是《西儒耳目資》的總論,以圖例和問答闡發(fā)音韻和邊正的道理。因此,《譯引首譜》包括圖局和問答。圖有兩個,前圖萬國音韻活圖為西語字母圖,后圖中原音韻活圖為漢語聲韻母圖;每圖之后各有圖說。之所以稱為“活圖”,是因為“西號相配相會,音韻生生之執(zhí)掌也”[3]53-54。局亦有二,即音韻經緯總局和音韻經緯全局。之所以稱之為“局”,是因為“其形如奕之盤”;“總局”意為“未分輕重平仄甚次”,為不分聲調(清濁上去入)的音節(jié)表;“全局”則因“一一細分之也”,全局為分聲調的音節(jié)表。兩局皆表列以聲母、韻母相拼而形成的音節(jié),“每局音韻有父有母之字,經緯相羅處生字子,則萬音萬韻,中華所用盡矣”。[3]54上述圖表以清晰、直觀的形象,列出西語字母和漢語聲、韻母等等,起到索引的作用。

配合圖例,《譯引首譜》有三個問答:《列音韻譜問答》、《三韻兌考問答》和《列邊正譜問答》。三個《問答》應該是王徵和金尼閣共同合作完成的內容。這一點,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問答小序》中有證明,他說:“今寓關中,良甫王君酷愛其書,必欲授之剞劂。輒又互相質證,細加評核,而成此問答篇。此則旅人問答之所由作也?!盵3]110

《列音韻譜問答》共142條,附《切子四品法圖》、《切母四品法圖》和《等韻三十六母兌考》、《元母生生總圖》、《五十總母誰生誰目錄》?!读幸繇嵶V問答》解釋了如何用西方注音符號表示漢語語音的方法,對漢語音韻系統(tǒng)也進行了分析。《列音韻譜問答》從西士如何更快地掌握中國語言文字的方法問起。1-7條問答主要解題,其內容包括解答此書名意義,內容布局,語言和文字的先后關系,聲、韻、音、言四個概念的關系。8-13條問答介紹了西號,說明用西號分辨音韻的可行性和易學性,認為以西號相配而生萬物之音,不僅可指音,而且能成意。14-18條問答則探討西號之自鳴元音、同鳴輔音及其發(fā)音特點。19-25條問答講了西號單字元母及其所生子母第二音素、孫母第三音素、曾孫母第四音素及所生之法。26-29條問答在探討字母韻母數(shù)量的過程中,總結了中國傳統(tǒng)三韻書所記韻母數(shù)量的特點。30-56條問答主要探討了字母韻母、字父聲母和字子音節(jié)的問題。包括三個名稱所指,各自的數(shù)量、字子的類型、中國音韻書特點及其所存在的相關問題。57-63條問答講音之輕重。64-90條問答談音之聲調,包括清濁上去入五聲、其記憶之巧法、有音無字情況的處理方法、平仄清濁甚次的西號表達。91-142條問答詳論中西切音之法。包括中西方標示字音方法的不同,以西號標示中國字音的一些具體理論問題的探討,諸如字父、字母和字子的受切情況等。

《三韻兌考問答》共54條,附《三韻母字于西號相兌考》?!度崈犊肌肥峭踽缢鳎越鹉衢w的拼音系統(tǒng)和中國《洪武正韻》、《沈韻》、《等韻》三部韻書的等韻系統(tǒng)相對照,用以說明西方的拼音與漢語音韻系統(tǒng)的對應關系。王徵在完成《三韻兌考》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半信半疑、不很清楚的地方,去拜訪金尼閣繼續(xù)請教,他們的共同探討最終被整理成《三韻兌考問答》,置于《西儒耳目資·譯引首譜》之《三韻兌考》后。1-2條問答肯定了作《三韻兌考》的工作。西士認為:“有字之韻易兌也,無字之母,一一兌之不爽,非君善認西號,烏能若是”,而中士則認為:“三韻與先生之韻相兌,能闡音韻無數(shù)之妙”。 3-7條問答談了三韻中的總音和總韻,探討了三韻中均不列總音、總韻類別的原因,三韻中總音、總韻的數(shù)量和能夠了解其中總音、總韻的意義。8-15條問答探討了母韻排列順序,包括西士所列五十母攝的先后順序,單、雙、三、四字中每品順序,除元母以外余字的順序。還包括三韻中五母先后順序,三韻中五聲數(shù)量,每聲先后順序。16-22條問答討論了第一攝與漢語音韻相對應的幾個問題。23-30條問答討論了第二攝相兌中的問題。31-36條問答探討了第三攝相兌中的問題。37-40條問答討論了第四攝相兌過程中仍存在問題。41-42條問答則是第五攝相兌中的問題。43-45條問答討論了分辨相通之韻的方法。46-53條問答主要討論了余母之攝的問題。包括第六攝、第九攝、第十攝、第十一攝、第十四攝、第十六攝和第二十五攝中的相關問題。二十五攝之后,沒有問題。第54條問答中,金尼閣解釋了他所附的《三韻母字于西號相兌考》的作用。

《列邊正譜問答》共28條,附《五音篇海目錄》、《正韻海篇目錄》和《韻會小補字母目錄》?!段魅宥抠Y》的第二部分是《列音韻譜》,相當于一冊通過字音尋檢漢字的字典。第三部分是《列邊正譜》,相當于一冊通過字形尋檢讀音的字典?!读羞呎V問答》則說明了由字查音的意義和方法。1-4條問答首先解題,闡述了先有音韻譜、后列邊正譜的原因,“邊正”釋義和邊正譜的作用。指出“邊正”屬字學,“邊者,在字之旁者是;邊字之外,或在左右、上下、四方者,俱曰正”[3]245,揭示了漢字邊為旁,正為體的主次結構。又說明音韻譜以音察字,邊正譜以字察音。5-12條問答主要研討中國字學家所列邊正法中所存在的問題,即列正字方法得當,但列邊字法有取意、有取音、有不取意也不取音而散排三種方法,此三法都存在問題。如取意法,以門類分,則無意義之字無法編排,導致其中顛倒錯亂;如取從音,則邊字多半字而少人知其音;不取意不取音而散排的方法則更無章可尋。13-15條問答則談西士解決中國邊正問題之法,即邊字也按照筆畫編排。西士還整理并加附篇海、海篇目錄,目錄之后各有小說,闡明按邊旁字體筆畫查韻書之用。16-27條問答則較為詳細地討論了邊正譜中一些具體問題。例如“邊正之列從何能治音韻之亂”、“正韻、韻會二譜皆無多字,恐先生之功不全”、“《韻會小補》人多未知,指之何用”、“西號之畫易算,一二而已,請詳此法”等。第28條問答,即《列邊正譜》的最后一條問答,表示音韻、邊正二譜字字相同,因此,以字察音和以音察字可互觀,有相得益彰之用。

(三)組織???、出版《西儒耳目資》

《西儒耳目資》“書作于乙丑年夏月,于丙寅年春月告竣”[3]48,即明天啟五年(1625)夏開始作此書,第二年春天完成,同年在西安出版①。王徵幾乎全面組織和籌劃了《西儒耳目資》的???、出版。他不僅為之作序,還全面校訂此書;此后,他籌集資金,組織刻印。

王徵的《西儒耳目資敘》,作于天啟六年(1626)春天,那個時候,《西儒耳目資》已經基本成書了。作《敘》的過程,就是他對《西儒耳目資》全面校對的過程。王徵雖然謙虛地稱《西儒耳目資》的校對“至于一字、一音、一點、一劃細加校謄而毫不致有差遺者,則金先生之門人鼎卿陳子之功為最”[3]47-48,但是在此書成書過程中,王徵參與很多,他對全書的內容必然了然在胸,因此,《西儒耳目資》書前封面題“秦涇王徵校梓”。“?!奔础靶Α保梢?,王徵承擔了具體的校對工作。

王徵還積極刻籌集印《西儒耳目資》的資金。張問達父子的序為證明,他們的序是在王徵的邀請下作的。張問達的《刻西儒耳目資序》,首先強調字學的重要性并回顧了中國音韻學史,其次借王徵之口表彰了該書的學術價值,最后肯定其意義,并說明要吩咐兒輩校梓之以廣其傳。而張敬一就是張問達的兒子,他奉父命刊刻《西儒耳目資》,并為之作序。他的《刻西儒耳目資》主要介紹了這部書的結構和內容,另外,還明確指出此書不僅可資耳目,也可資心志,應捐資刻傳之。

王徵在《西儒耳目資釋疑》之后,附記了此書編撰、出版中許多人的貢獻。因此,《西儒耳目資》是比利時籍西方傳教士金尼閣和中國學者共同完成的一部會通中西的語言學的著作。王徵慧眼識珠,積極參與此書的編撰和校訂,還是《西儒耳目資》刊刻、出版全過程的組織者。

王徵在《西儒耳目資》中所作貢獻已澄清?,F(xiàn)在,我們可以來談談《西儒耳目資》的作者問題。這個問題的原始材料是王徵的《釋疑》②,他認為金尼閣是《西儒耳目資》的撰述者,呂豫石和韓景伯是贊成者,張問達和他的兒子張敬一是捐資者,他自己是“周旋”此書的刻、傳之人,金尼閣的門人陳鼎卿則是校謄者。也因此,較早的“景風館藏版”《西儒耳目資》的書前封面題:“泰西金尼閣撰述;晉絳韓云詮訂;秦涇王徵校梓”,其他版本也多題“了一道人良甫梓行”。而實際上,王徵將自己在《西儒耳目資》中的貢獻說成是“刻傳之”、“周旋終其役”,這是一種自謙的說法。他不僅周旋該書的刻、傳,還獨撰《釋疑》和《三韻兌考》,和金尼閣共同完成《譯引首譜》中的三個問答,即《列音韻譜問答》、《三韻兌考問答》和《列邊正譜問答》。這些作為全書理論部分《譯引首譜》的主要內容,篇幅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多。王徵是《西儒耳目資》的中國作者已毋庸質疑。金尼閣是西方作者也是確定無疑的。雖然他的《西儒耳目資》借鑒了前人成果,但對《列音韻譜》和《列邊正譜》的創(chuàng)法之功是無法被抹煞的。韓云對西字巧法興趣濃厚,并“再三問難”,對金氏撰寫此書有敦促之功;呂維祺作為小學家,對此書有所訂證,但文獻記載缺乏,不知其訂正內容和程度。就目前掌握文獻,韓云和呂維祺不能算作作者。因此,《西儒耳目資》作者應著錄為“金尼閣,王徵撰”。

二、王徵撰《西儒耳目資》的文化意義

王徵參撰《西儒耳目資》的過程是將《西儒耳目資》的內容納入中國文化的過程,在西方語言學中國本土化的進程中意義深遠。

(一)會通了中西文化

《西儒耳目資》在王徵的參撰、宣傳和影響下,不僅會通了中西語言學,也成為中西文化會通的契機。

《西儒耳目資》本是金尼閣為來華傳教的西方傳教士所作的拼讀漢語的工具書。他取名《西儒耳目資》,“西儒”即強調此書為明末來華的西士所作;“資”,其意是“助”;耳朵聽見字音,但看不見字,從音查出字來,這就補充了耳朵的欠缺,此即“耳資”;眼睛看到字,但不認識,從本書可以查到字音,這就彌補了眼睛的缺陷,即“目資”。王徵參撰《西儒耳目資》訂正和詮釋了很多金尼閣并不太理解或者認識錯誤的問題,對西士而言,幫助他們更多、更系統(tǒng)和深入地理解了中國語言學,從而找到以西號學習中文的正確途徑。例如,當金尼閣和王徵討論母韻表達問題的時候,金氏說,當字母有音而無字的時候,多借一子字以代母,王徵就指出他們的一個問題:“母無其字,如是可也。但母有字,反棄之而立子,如東有翁,江有英,皆有埃,不幾顛倒主從,而以婢作夫人乎?”金尼閣即意識到西士對于一些中文的字與音掌握還是有欠缺的,他說:“嚴哉嚴哉,子之精核,余欲掩假母之飾,而君故揚之。夫母音,子之韻也,以子音為其母韻,絕不能矣,君言誠是?!盵3]141

金尼閣在學習王徵所作《三韻兌考》以及和王徵就此進行一些討論之后,總結、創(chuàng)造出《三韻母字于西號兌考》,既解答了之前自己的一些疑問,也彌補了以往西士不能言之音的缺憾。這是金尼閣對中國傳統(tǒng)音韻三書中的母字的認識深化的過程。正是在這樣不斷交流、碰撞的理論和實踐積累中,金尼閣才改變態(tài)度,從最初不自信,不敢以粗陋之文示人,到更加自信和積極地出版《西儒耳目資》。

另一方面,對中國學界而言,王徵參撰、刊刻《西儒耳目資》的過程是將《西儒耳目資》的內容納入中國文化的過程。王徵認識到西方語言學有“贊我文教之大同”的寶貴價值,[3]47意欲在中國學界宣傳、推廣《西儒耳目資》,使更多中國學者學習其內容、認識其學術價值。首先,他特意在全書之前特列《釋疑》,表揭《西儒耳目資》的學術價值,解答中國學者的疑問,勸說中國學者增強信心、接受和研讀此書。其次,他通過問答的形式與金尼閣認真探討了很多具體問題,最終將它們總結整理成《問答》。《問答》實際上就是王徵與金尼閣向中國學者較為詳細地介紹《西儒耳目資》一書各部分內容的總論。他相信《問答》諸篇能夠引導中國學者注意西士創(chuàng)修的新型中國語言學之妙,并學習、應用于治學之中:“今耳得其譯,豈不發(fā)我聰?目得其引,豈不發(fā)我明?學者能曉首譜之理,自能習兩譜之用?!盵3]256書稿也在很多方面調整成針對中國的音韻學、文字學講解。通過這些努力,王徵啟發(fā)了中國文人從一個新的角度、借用新的語言學方法學習、思考和改進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

可以說,《西儒耳目資》從面對“西儒”到實質上的面對中國學者,其區(qū)別就在于王徵和金尼閣的深入、多次探討之后形成的《問答》、《三韻兌考》、《釋疑》和各篇序言。王徵用自己的再創(chuàng)作擴大了這部書的讀者。之后,中國學者對于拉丁文字的興趣由此逐漸濃厚并開始研究西字。金尼閣在《西儒耳目資》出版后,曾致信P.de Montmorency說:“余應中國教友之請,曾以漢文編一字典,凡三冊,使?jié)h字與吾邦之元輔音接近,俾中國人得于三日內通曉西洋文字之系統(tǒng)。此一文典式之工作,頗引起中國人之驚奇?!泵髂┲麑W者方以智《通雅》卷五十有“切韻聲原”一編,述及《西儒耳目資》四次;“韻考”一節(jié)舉金尼閣字父、字母之說和所創(chuàng)旋韻圖,都借鑒了《西儒耳目資》的內容。雖然也引起一些批評的聲音,如熊士伯《等切元聲》卷八中“閱《西儒耳目資》”一節(jié)曰:“切韻一道,經中華賢哲之厘定,固有至理寓乎其中,知者絕少;因其不知,遂出私智以相訾傲,過矣!”周春《松靄遺書小學余論》下卷曰:“明季西人金尼閣竊《等韻》之余續(xù),撰列音韻,究不過得其粗者,切腳下一字全不理會,幾類洞庭切。又讀字悉依中原音,且有依其國土音者,而古音且盡廢矣。于字母之外,更造字父、字孫之說,尤為不典!”[4]663但這些批評的聲音也不失為《西儒耳目資》在中國學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又一種注腳。

因此,《西儒耳目資》在王徵的增補過程中成為中西語言學平等交流的一個平臺。

王徵還多次強調學習西語對了解西學的意義。王徵利用他在中西語言學上的優(yōu)勢著譯了很多西方文化典籍。他現(xiàn)存的著譯之作還有《遠西奇器圖說》、《新制諸器圖說》、《崇一堂日記隨筆》和《杜奧定先生東來渡海苦跡》四部。除了《西儒耳目資》這部中西語言學專著以外,《崇一堂日記隨筆》和《杜奧定先生東來渡??噗E》是關于天主教義的?!哆h西奇器圖說》和《諸器圖說》則是科技著作。這些著作中,隨處可見中西會通的痕跡。例如,他在與鄧玉函合作翻譯《遠西奇器圖說》的時候,還采用西方拉丁字母作為本書序列符號,成為我國古代科技書籍中最早使用拉丁字母符號的書籍。而在一些論述和算題求證中,王徵則注意突出民族特色。例如,在第一卷第三條計算地球半徑時,他就采用中國的地名加以說明。再如,對一些專用術語的譯法,采用更符合中國人習慣的叫法,特別是一些稱呼,這樣不但形象、準確,而且更容易被中國人理解。

總之,自王徵強調會通西語“可為后來翻譯西學”,“以贊我文教之大同”[5]37,47,到梁啟超“多譯、多讀西書”①梁啟超在《西學書目表序例》中說:“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譯西書為功。”參見梁啟超:《西學書目表》,上海時務報館,1896年。的需求,西學文獻在中國輸入長達300多年,出現(xiàn)了幾次翻譯西書的高潮。根據(jù)徐宗澤《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6]、傅蘭雅《江南制造總局翻譯西書事略》[7]、梁啟超《西學書目表》、顧燮元《譯書經眼錄》[8]、徐惟則《東西學書錄》[8]、平心編《全國總書目》[9]記載統(tǒng)計,從明季到20世紀上半葉的300多年間,在華編著、翻譯的西書達7600多種。這些豐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和王徵等人強調會通中西語言、進而會通中西文化的思想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說,王徵和當時一批學者強調會通中西語言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價值的思想,是明末以來中國學界重視學習外國語言、重視翻譯外國學術文化著作思潮的先河。

(二)完善了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

王徵對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首先,王徵與金尼閣的《問答》,深刻而準確地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中的精華和不足。他認為中華之字,定意于字,以字之筆畫象萬物之內意。中國圣哲欲傳音韻于后世,立巧法用漢字傳之,即直音和反切?!爸币簟奔唇柰惡阌弥熳?,以譯少用之生字;“切法”則借兩字,一在前指聲,一在后指韻。這些方法將耳鼓亦當目鏡。連西方學者都稱妙。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總體來講,是比較好的。但是,他著重研究的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存在的不足。他認為,正是由于中國文字較注音先出現(xiàn),而且表意性很強,所以造成無字之音不能傳。此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不足之一。二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家在列邊字的方法上不夠簡便。雖有取意、取音、散排之法,但都不如計算筆劃的方法。三是韻書對韻母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較亂。例如,關于總母數(shù)字的記載,音韻各書不同:《正韻》有23;《沈韻》有30;而《等韻》有35。四是一些分類不夠精確清晰:例如,字母、字子,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中字子和字母的分類標準,是立類曰母,從類曰子。如翁um,立類;宗、鐘、公、冬、東、風、松等從之,即屬從類。但是,將“立類”指立韻是可取的,而“從類”,即字子僅指從韻則未免縮小了范圍。實際上,字子可被細分四類:有同父同母者,像東和冬;有同父異母者,像東、丁;有同母而不同父者,像東和風;還有異父又異母者,像東和列。又如,《等韻》一音之中,包含二、三不同之母:幫滂并明,都是重唇音,但明屬麥m,與幫滂并屬百p者大相徑庭,這樣分類顯然不夠恰當。五是有些語言學之理具備,而相關名稱與理論總結缺乏??傊?,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在接觸西方語言學之前,系統(tǒng)尚未成熟。就像一批中國學者所言,中國的語言學家知其然,但沒有明確其所以然。

因此,王徵和金尼閣等學者一起研究、補充了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他們“創(chuàng)定中原所用萬字之音有單、有雙、有三、有四、有五”;“創(chuàng)定音韻即中原所不用者此書亦能備傳”;“創(chuàng)定總音總韻雖中原所用有音而無字者,西號俱能書之”;“創(chuàng)定總音總韻,即無字者,但系此中所用之音,皆在總局之內”;“創(chuàng)定父橫母縱相會交羅之法,雖遇無字空方,能知某音在此”;“創(chuàng)定切法以父為首,以母為末”;“創(chuàng)定切法誰可減誰不可減,誰減異父之首,誰減異母之末”;“創(chuàng)定切法以清切清,以濁切濁,不亂雙平不同之聲”;“創(chuàng)定《等韻》三十六母,不宜稱母,止宜稱父,又能減其所余,補其所乏”;“創(chuàng)定正、沈、等三韻彼余此乏條目”;“創(chuàng)定不同之韻有相通者另列一類”;“創(chuàng)定同音者,俱在同切之下,同韻者,俱排同攝同母之中”;“創(chuàng)定同父諸字、同母諸字常用而不移切字”;“創(chuàng)定算化之法,不必從意、不必尋門便得其字”;“創(chuàng)定五聲高低之念法不拘有字無字,皆能分別其音,不至如《等韻》借客補位”。[3]38-45

其次,使?jié)h語注音方法簡單化,即用羅馬字母注音代替反切法,王徵為中國漢語拼音注音和漢語拉丁化進行了可貴的探索。王徵協(xié)助金尼閣完成的《西儒耳目資》是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用羅馬字母記錄漢語語音體系的著作。在此之前,利瑪竇等人曾創(chuàng)設了一個拼寫漢語的拉丁字母方案,然而,他并無專著對西方音韻學和漢字羅馬字注音的規(guī)劃進行論述。因此,可以說《西儒耳目資》是歐洲音韻學輸入中國最早的一本書,其以25個字母拼合漢字讀音的方案,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漢語羅馬化拼音方案。

《西儒耳目資》1626年在西安出版后,1627年被重刻。1933年,北平國立圖書館影印。1957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又重新影印出版,作為討論漢語拼音方案的參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借鑒參考這套拼音方案的后繼成果,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實施以來,在推廣普通話、語文教學、新聞出版、郵電通訊、地名拼寫、編序檢索和現(xiàn)代信息處理等方面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周恩來總理1958年1月10日在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做的題為《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中說:“采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已經經歷了350多年的歷史。1605年,來中國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最初用拉丁字母來給漢字注音。1625年另外一個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又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辦法著了一部《西儒耳目資》?!笨梢哉f,《西儒耳目資》影響了中國漢語拼音的產生。漢語雖然沒有必要完全拉丁化,但是,通過拉丁文形成的漢語拼音方案,成為認識和規(guī)范漢語發(fā)音的科學途徑。它是漢語言學發(fā)展一種必不可少的輔助。

而且,王徵在語言學方面的態(tài)度對于糾正傳統(tǒng)思想中一些糟粕發(fā)揮了一定作用。首先,他打破中國學術界“天朝心態(tài)”的自我意識。晚明時期的中國社會,對西方文化完全是被動吸收,不少中國士大夫還沒有積極主動地學習西方語言文字的內、外在動力。作為一個文化傳統(tǒng)從未中斷過的國家,固步自封、至尊至大的“天朝心態(tài)”根深蒂固。“天朝心態(tài)”在上自皇帝、下至士大夫庶民的頭腦中或多或少地占有一席之地。連擁有先進思想的這批文人,也逃不掉歷史的烙印。徐光啟認為西學是“唐虞三代之闕典遺義”。李之藻認為“與上古《素問》、《周髀》、《考工》、《漆園》諸編,默相勘印”。王徵在《西儒耳目資釋疑》中呼吁,中國學者要“克傲”。他說:“倘高明君子虛懷省覽,不惟、不以西儒為標異,而且嘉興之,以贊我文教之大同?!盵3]46其次,他以實際行動闡釋,讀書人不僅要重“道”,也要重藝。他不僅三十年科舉、憂國憂民,對“天命”執(zhí)著追尋;還重“藝”,醉心于各種器械制造,并將其總結成書,并積極翻譯西方機械工程學書籍。劉仙洲贊揚王徵說:“非有很高的見解和很大的毅力的人,不容易跳出它(重道輕藝)的范圍?!盵5]254-255

[1]計文德.從《四庫全書》探究明清間輸入之西學[M].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1.

[2]馮庚修,等纂.重修魯橋鎮(zhèn)志[M].西安:西安精益印書館,1923.

[3]金尼閣,王徵.西儒耳目資[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4]方豪.中西交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宋伯胤.明涇陽王徵先生年譜[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徐宗澤.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7]張靜廬.中國近代出版史料初編 [M].北京:中華書局,1957.

[8]張靜廬.中國近代出版史料二編 [M].北京:中華書局,1957.

[9]平心.全國總書目[M].上海:上海生活書店,1935.

K05

A

2095-0683(2011)06-0023-07

2011-10-20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0YJC770069)

毛瑞方(1979-),女,河南滑縣人,北京師范大學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講師,博士。

責任編校 劉正花

猜你喜歡
耳目音韻語言學
口耳目手
十二生肖·蛇
補成語,連句子
淺談濫用獄偵耳目的危害及對策
法制博覽(2018年23期)2018-01-23 01:23:20
從聲調演變史看方言中調值變化現(xiàn)象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誦讀古詩詞 體驗音韻美——石家莊市友誼大街小學開展誦讀古詩詞活動
《中華大典·音韻分典》與音韻訓詁研究
長江學術(2015年1期)2015-02-27 07:11:13
《漢語十四行試驗詩集》的音韻藝術
語言學與修辭學:關聯(lián)與互動
當代修辭學(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庆云县| 朝阳市| 盖州市| 静安区| 交口县| 肃北| 鹤峰县| 汾西县| 渑池县| 白河县| 庄河市| 宁乡县| 岑巩县| 新巴尔虎左旗| 汉阴县| 长阳| 深州市| 武义县| 辉南县| 穆棱市| 鄄城县| 静安区| 牙克石市| SHOW| 宁南县| 宁津县| 盖州市| 平昌县| 南汇区| 永年县| 凤凰县| 涞水县| 阳谷县| 大埔区| 海宁市| 古蔺县| 井陉县| 大庆市| 读书| 泸西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