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子 □蘇 楓
(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
近年來,我國極端災害性天氣突發(fā)多發(fā),連續(xù)出現多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多條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發(fā)生超過歷史記錄的大洪水,一些中小河流出現漫堤潰堤,洪水災害人員傷亡主要是中小河流洪災、山洪災害及強降雨引發(fā)的泥石流、滑坡所致,充分暴露出中小河流防洪標準偏低、防洪基礎設施薄弱等主要問題。中小河流已成為江河防洪體系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重視和加強中小河流防洪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我國中小河流治理屬于地方項目,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主要由地方負責籌集治理所需要的資金。長期以來,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資機制和渠道,治理資金嚴重不足,很多地區(qū)尤其是經濟欠發(fā)達的中西部地區(qū),地方財政本身就緊張,收取的水利基金有限,對中小河流投入不足,治理不夠。過去,我國的中小河流治理投資主要依靠農民出工、出資解決。然而,隨著“兩工”政策取消,群眾投勞的農田水利投入機制和組織方式發(fā)生很大變化,這就形成了一個空白: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資金顧不上,農民的投資跟不上,對中小河流的治理日趨減少。投資問題是困擾我國中小河流治理的首要問題。
我國中小河流防洪標準普遍偏低。大多數中小河流防洪標準為3-5年一遇且大部分中小河流達不到規(guī)定的防洪標準。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澇災害損失占全國的70%~80%。近年來,中小河流洪水災害和山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約占水災傷亡人數的2/3。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災區(qū)單位面積上的人口和財產值增加,在相同的災害強度下,損失愈來愈大,中小河流的防洪標準顯然與經濟發(fā)展不相適應。
分布在中小河流附近的工礦企業(yè)、居民點,防洪設施偏少,多數防洪標準低,有些防洪設施存在病險問題或者甚至根本沒有建設防護工程措施,造成抗洪能力降低。沿河兩岸的農田,特別是山地丘陵區(qū)沿河的灘地和盆地平原,有相當大部分的地面高程低于汛期洪水位,只要遭遇稍大的雨洪就會形成災害。
許多中小河流主要是20世紀50-80年代進行過治理,后期有的進行了階段性的疏浚治理,各河道的實施情況不盡相同,多數河流從未進行過系統、全面的疏浚治理,普遍存在河床淤積嚴重、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減弱等情況,進一步加劇了區(qū)域防洪排澇壓力。
由于中小河流管理力度不夠,缺乏必要的監(jiān)管,使得很多中小河流受到人為侵占。近年來,我國中小河流人為加重災害風險的問題日益突出。河砂亂采亂挖,導致河勢紊亂,危及堤防安全;圍河圍湖造田,縮小行洪面積,降低行洪能力;河道層層筑壩雍水,降低行洪排澇能力,大水來襲,壩體土方全部淤積在河道內部,加重河道淤積;山區(qū)道路修建、大量棄土棄渣推入河道,導致河床淤積、行洪能力萎縮;山區(qū)蓋房破壞山體穩(wěn)定性,缺少必要的固坡防滑措施;人水爭地,在行洪河道上蓋房屋、種植林木等。
一些地區(qū)由于多年來不發(fā)洪水,年年防汛不見汛,防災意識淡薄,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同時,缺乏必要的防御洪水的抗洪搶險技術和實踐經驗。有些干部、群眾防災避災知識匱乏,發(fā)生災害時往往束手無策,易造成較大的損失。
國家應加大對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力度,對其進行系統治理,使之達到規(guī)定的防洪標準,從根本上提高中小河流的抗洪能力。對中小河流治理適當予以補助,加以引導,可以采取長期貼息貸款補助,建立防洪保險基金等辦法。地方政府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措施,把中小河流治理同群眾利益緊密聯系起來,誰投入,誰受益,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激勵當地群眾投資投勞,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籌措機制。
健全中小河流分級管理的體制,明確各級政府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職責。中小河流歸地方管,錢由地方出。結合各中小河流的具體情況,將責任的主體分解到各個河段,并建立合理的考評與獎懲制度,對出大力者給予補貼,對成績優(yōu)異者給予獎勵,對怠于管理者給予嚴懲,逐步解決一些地方政府對中小河流怠于治理的問題。
水利部門要按照流域防洪規(guī)劃的有關要求,加大中小河流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標準,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加大河道清障工作力度,要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明確任務和責任,依法限期清除阻水障礙和違章建筑。依法加強河道管理,要嚴禁盲目圍墾、填堵坑塘、侵占河灘及行洪通道,要堅決杜絕在河道范圍內亂采、亂挖、亂倒等一切違章行為。
加快完善洪水監(jiān)測預報預警體系,不斷改善監(jiān)測預報預警物資裝備條件,依托現代技術提高其實效性和準確性,能夠對雨情、水情、工情、險情及時掌握,及時發(fā)出預警信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提前作出防御安排。監(jiān)測、預報、預警工作做得好,可以更多地爭取到降雨發(fā)生到洪災形成的時間差,實施應急轉移和逃生,可以更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印發(fā)洪災防御宣傳資料、圖冊,制作宣傳標語、墻報,設置群眾轉移路線、安全區(qū)和危險區(qū)等標志,通過廣播、電視等各種媒介,采用多種方式和技術手段來加以宣傳。結合有關法規(guī)的貫徹實施和知識普及,舉辦短期訓練班,對有關人員進行培訓。扎實有效地開展防汛應急演練,使基層廣大干部群眾掌握洪災防御相關知識,增強主動防范意識,提高防災避災、自救互救的能力。
中小河流汛情變化大,遇暴雨天氣河流往往陡漲陡落,具有較強的突發(fā)性。正確認識我國洪水災害的歷史、現狀和它的特點,研究洪災規(guī)律,災害的實況和變化趨勢,分析其形成原因。不間斷地收集資料,分析研究,針對新的特點及時調整和完善防御措施,提前做好各項防災避災的準備。
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能力的提高,人們抗御災害的手段和能力也有了顯著增長。但是由于人口的急劇增長,水土資源過度的不合理開發(fā),人類經濟活動與洪水爭奪空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從而引起了許多新的問題。因此,中小河流的防洪任務既不可能一勞永逸,而且負擔還會增加,這就要求我們去關心、探索和研究,做出新的更多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