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蓉
(西北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大學生婚戀觀的現(xiàn)狀及特點分析
——基于對西北民族大學的調查
溫 蓉
(西北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運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采用大學生婚戀觀問卷對381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大學生的戀愛動機呈現(xiàn)復雜多元化趨勢,注重情感體驗;擇偶標準綜合化,注重人品與情感;結婚動機趨于多元化,晚婚趨勢明顯;性觀念趨于開放,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tài)度。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婚戀觀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并存,進步性、開放性與矛盾性并存;男女大學生的婚戀觀存在一些差異。
大學生;婚戀觀;現(xiàn)狀;特點
婚戀觀是人們價值觀在婚姻、戀愛問題上的體現(xiàn),是家庭道德觀的重要內容,指人們對婚前戀愛、婚姻生活以及婚戀過程中性愛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們對待婚姻和戀愛的內在標準和主觀看法,不但直接影響個體對配偶的選擇,還會影響個體對未來婚姻、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的承擔。
大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晚期,由于生理、心理的發(fā)展使他們產生了戀愛的需要,對婚戀問題的關注和對戀愛甚至性的嘗試成了大學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戀愛和婚姻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現(xiàn)實而又敏感的話題。21世紀大學生的婚戀觀不僅折射出這個時代婚姻價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民眾的婚姻家庭狀況,揭示中國社會變化對個體發(fā)展的長期潛在影響。不能因為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在校期間還沒有經歷過正式婚姻就無視大學生婚戀觀的存在以及研究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我國社會轉型進程中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研究是目前社會學、教育學、人口學、心理學等學科研究的熱點之一。
本文擬從社會學學的角度,選取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揭示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特點,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全面了解目前大學生婚戀觀的現(xiàn)狀,把握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還可以為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理論指導,對加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制定相應的對策提供有益的參考。
以西北民族大學全體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采取簡單隨機抽樣法,共發(fā)放自填式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1份,有效率為95.3%。調查對象中,男生占51.7%,女生占48.3%;一年級占30.2%,二年級占32.5%,三年級占21%,四年級和五年級占16.3%;漢族占42.5%,少數(shù)民族占57.5%;來自城鎮(zhèn)的占57.8%,來自農村或牧區(qū)的占42.3%。問卷的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戀愛觀、擇偶觀、婚姻觀、性觀念等方面。調查資料及原始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
(一)戀愛觀:戀愛動機趨于復雜多元,注重情感體驗
從戀愛經歷看,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34.1%的人正在戀愛,有36.2%的人表示 “曾經談過,現(xiàn)在暫時沒有談”,另有29.7%的人表示從沒有談過戀愛??梢姡诖髮W中,戀愛現(xiàn)象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七成的大學生有過戀愛經歷,只有近三成的大學生沒有戀愛經歷,這也是與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同步的。
從戀愛動機看,排列在前五位的分別是:“找學習生活的伴侶”,“雙方接觸產生感情”,“尋求精神寄托”,“體驗愛情的美好”,“滿足心理需要”??偟膩碚f,大學生戀愛的盲目性因素在減少,情感因素在大學生戀愛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找學習生活的伴侶體現(xiàn)出實用主義,而體驗愛情的美好和尋求精神寄托反映了大學生戀愛中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有出于非愛情因素而戀愛的,如生理需要、排遣寂寞、排除孤獨、尋求刺激、好奇、從眾等,也反映出有的大學生戀愛動機并不純,戀愛目的不明確。大學生的戀愛動機出現(xiàn)復雜多元化的趨勢,基于這樣的動機,大學生們往往重視戀愛的情感體驗,看重戀愛的過程而不考慮戀愛的結果,調查中以“尋覓結婚對象”為戀愛動機的大學生占一成。這在“你覺得大學戀人是否最終可成為夫妻?”的回答中也得到了回應,22%的人認為會,78%的人認為不會或說不清。同時,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不同民族的大學生的戀愛動機沒有明顯差別。
(二)擇偶觀:擇偶標準綜合化,“男才女貌”的擇偶模式被體現(xiàn)
擇偶標準是男女選擇結婚對象的條件或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的擇偶觀。本研究設計了社會條件、經濟條件、生理條件、人品條件和感情條件等5個方面的擇偶標準,具體包括24個擇偶條件。調查結果顯示,24個條件排列在前十位的依次是:道德品質(79.6%)、兩人感情(67.6%)、性格脾氣(66.3%)、氣質修養(yǎng)(62.1%)、健康情況(54.1%)、能力才干(52.5%)、相貌身材(49.9%)、文化程度(43.5%)、生活習慣(38.5%)、興趣愛好(35.3%)。被試者還對自己所選的最重要的5個擇偶條件進行了排序,依次為:兩人感情、道德品質、性格脾氣、能力才干、相貌身材??梢?,當代大學生的擇偶標準綜合化,在要求具備情感的基礎上,既看重對方內在的品質性格,也注重外在的生理條件,總體上感情條件、人品條件和生理條件重于社會經濟條件。從性別角度來看,男女大學生擇偶時都很看重雙方的感情,對方的品質、性格與氣質,都不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和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但男生比女生更強調對方的品貌,女生則比男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才干和健康。傳統(tǒng)的“男才女貌”的擇偶模式還深深地影響著在當代大學生的擇偶觀。此外,不同民族、家庭所在地大學生的擇偶標準與總體趨勢有很高的一致性。
(三)婚姻觀:結婚動機多元,向往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存在晚婚趨勢
關于結婚動機,在“真心相愛”、“經濟利益”、“生兒育女”、“到結婚年齡”、“對另一半的責任”、“生理和心理需要”這7項中,選擇最多的前三項依次為:真心相愛(73.4%),對另一半的責任(32.7%),到結婚年齡(30.3%)。大學生對于結婚的動機首先是出于情感的因素,再就是責任感,還有社會文化規(guī)范要求。從性別看男女大學生的結婚動機有所差別,出于真心相愛動機的女生占71.2%,男生占75.4%,認為“理所當然到了結婚年齡”的女生占 35.3%,男生占25.6%;出于對另一半的責任的女生占27.2%,男生占37.9%;出于經濟利益動機的女生占 10.3%,男生占 8.2%;出于心理和生理需要動機的女生占10.9%,男生占23.1%。大學生結婚動機開始趨向多元化,而考慮最多的還是情感因素,向往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同時女生受傳統(tǒng)社會文化規(guī)范的影響比較明顯;而男生的責任感、生理和心理需求較之女生要突出一些。
關于結婚時機,對在校結婚持寬容態(tài)度,但自我選擇相當現(xiàn)實,本調查顯示,90%的大學生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在校期間結婚,有60%以上的大學生也表示不反對。關于大學生理想的結婚年齡,調查顯示,大學生理想結婚平均年齡為27.8歲,女生理想結婚平均年齡為27.3歲,男生理性結婚平均年齡為28.3歲,大多數(shù)大學生擇在26 歲到30 歲之間,大學生極可能存在晚婚的趨勢。
(四)性觀念:性觀念趨于開放,貞操觀淡薄,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tài)度
對大學生貞操觀的調查結果顯示,50.8%的大學生認為貞操對于男女是一樣重要的,35.6%的大學生認為貞操對于女生更重要,1.6%的人認為貞操對于男生更重要,還有12.1%的人認為貞操對于男女都不重要。從不同性別看,男女大學生的貞操觀存在一些差異,更多的女生認為貞操對于女生來說比男生重要,更多的男生認為貞操對與男女生都不重要??梢姡瑐鹘y(tǒng)的貞操觀念在大學生中淡薄,同時貞操觀作為男女共同遵守的性道德準則則對男女大學生都還具有相當?shù)募s束力;而傳統(tǒng)的貞操觀對于女大學生的影響更深。
對于婚前性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總體上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的態(tài)度,六成的大學生認為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提倡,31.5% 的大學生“抵制堅決不嘗試”;但男女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態(tài)度存在明顯差異,男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更加寬容的態(tài)度,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的只占17.8%;女生則對此持更加保守的態(tài)度,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的占46.2%。
(一)現(xiàn)代性與傳統(tǒng)性
被調查大學生中 79.9%的人認為大學生在校談戀愛應該順其自然;對于戀愛途徑,89%的大學生人選擇“自由戀愛”,即自己認識后發(fā)展戀愛關系;大學生普遍認為情感是戀愛,擇偶,婚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時注重戀愛、擇偶過程中的自主性;對擇偶中的社會經濟地位“女高男低”情況,51.1%的大學生會視情況而定,19.5%的大學生表示無所謂。大學生的戀愛觀、擇偶觀體現(xiàn)了社會發(fā)展的時代性和現(xiàn)代性,有別于過去,不拘泥于傳統(tǒng)。另一方面,男女大學生擇偶時,男生比女生更強調對方的品貌,女生則比男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才干和健康,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的“男才女貌”的擇偶模式;對于擇偶年齡,60.5%的大學生主張“男大女小”,76.4%的女大學生選擇了男大女小;70.4%的大學生在選擇配偶時主張“父母意見和自己感覺綜合”,而不是只顧自己的感覺;74%的大學生對婚外性行為持否定態(tài)度;86.6%的大學生對一夜情持否定態(tài)度。這表明在戀愛對象的選擇,婚姻和戀愛中的忠貞問題上傳統(tǒng)的道德取向在大學生群體中仍占主流,傳統(tǒng)婚戀觀念對當代大學生仍然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民族高校大學生受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比較多。
(二)進步性與開放性
當代大學生在擇偶標準的選擇上,主要強調“品德”、“感情”、“性格與氣質”、“能力才干”等內在品質與素養(yǎng),而相對忽視“經濟條件”、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這反映了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由以往重視家庭門第和經濟條件到現(xiàn)在強調個人因素,尤其強調個性、品德、感情等,反映了擇偶觀念上的進步。
18.3 %的大學生認為婚前性行為“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12.2%的人認為婚前性行為是“個人行為,別人管不著”,53.1%的人認為“可以理解,但不提倡”,7.2%的人認為“很不道德,沒有婚姻就不該有性”,6.7%的人認為“不成體統(tǒng),堅決反對”,還有2.7%的人選擇了其他,與其他學者幾年前研究結果相比,其寬容和認同程度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婚戀中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感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此外,大學生的戀愛動機復雜化,重過程而輕結果,對于戀愛與婚姻的關系,近六成的學生并不認為二者間有必然的關聯(lián),認為“戀愛不一定非要結婚,愛過即可”,而主張戀愛就應當結婚的學生僅占5%。本調查對象更傾向于將戀愛與婚姻分開對待,戀愛的婚姻取向較弱。
(三)矛盾性
在戀愛與婚姻的一些問題上,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的態(tài)度并不明朗,體現(xiàn)出矛盾性特征。比如,對于婚前性行為,23.1%的大學生選擇“接受并可能嘗試”,29.9%的大學生選擇“接受但不嘗試”,8.4%的大學生選擇“不接受但有機會愿意嘗試”,31.5%的大學生“抵制堅決不嘗試”,還有7.1%認為無所謂。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態(tài)度寬容,同時接受婚期性行為的可能性也較大。83.6%的大學生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同時也有 72.1%的大學生認為“人不一定非得結婚”。這反映了社會轉型時期多元文化的交匯、新舊道德的沖突、中西價值的碰撞對個體社會化過程的影響。
(四)大學生婚戀觀的性別差異
本研究結果中男女大學生婚戀觀的差異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1)在擇偶標準上,男生比女生更強調對方的品貌,女生則比男生更看重對方的才干和健康,體現(xiàn)出“男才女貌”擇偶模式;(2)男生對婚前與婚外性行為持更加寬容的態(tài)度,在性的問題上存在雙重標準現(xiàn)象,女生則較為保守。(3)女大學生更重視戀愛中的忠貞性。(4)女大學生更重視選擇戀愛對象時征求家人意見的重要性。概言之,女大學生的婚戀觀更為傳統(tǒng)。男女大學生婚戀觀的性別差異,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性別角色觀念對個體發(fā)展的深遠影響。
概言之,本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變遷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正處于以傳統(tǒng)為主體,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過渡和轉變的時期,其婚戀觀體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性與傳統(tǒng)性,進步性、開放性與矛盾性并存的特點;由于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變遷對大學生的影響程度不一,大學生的婚戀觀存在性別差異。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抓住時機,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婚戀觀教育。
[1] 陳小瓊,崔小璐. 大學生婚戀觀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1.
[2] 楊南麗. 從大學生婚戀觀現(xiàn)狀看高?;閼儆^教育——以對云南大學生婚戀觀調查與分析為例[J]. 昆明大學學報,2007,1.
C913.13
A
1008-7427(2011)06-0042-02
2011-04-07
西北民族大學中青年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當代高學歷青年婚戀觀及行為研究”;項目編號:X2008-011 XBMU-2008-AD-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