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漢慣用語中的隱喻現(xiàn)象與文化認知

2011-08-15 00:51:41劉曉霜
關(guān)鍵詞:慣用語英漢隱喻

李 新,劉曉霜

(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2206)

英漢慣用語中的隱喻現(xiàn)象與文化認知

李 新,劉曉霜

(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2206)

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模式,普遍存在于漢英語言中。慣用語是口語中一種短小固定的語言樣式,它往往超越字面意義,獲得一種比喻性的整體意義。在慣用語意義形成的過程中,隱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隱喻研究作為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人類抽象思維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手段。由于兩個民族擁有不同的社會價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因素,英漢隱喻在共性基礎(chǔ)上又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本文探究了英漢慣用語中的隱喻現(xiàn)象,及其反映出的文化認知異同,以期譯者在進行跨文化語言翻譯時,準確把握隱喻語言的認知特點;英語學習者能夠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文化;認知;隱喻;慣用語;差異

一、研究綜述

兩千多年前,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約公元前335年)他將隱喻定義如下:隱喻就是把一個事物的名稱轉(zhuǎn)用于另一個事物,要么從種轉(zhuǎn)向類或由類轉(zhuǎn)向種,要么根據(jù)模擬關(guān)系從種轉(zhuǎn)向種。

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將隱喻看作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是一種用于修飾話語的修辭現(xiàn)象。然而,更重要的是,隱喻是一種人類的認知現(xiàn)象。對隱喻認知特征的闡述最早、最明確、最系統(tǒng)的人是理查茲。理查茲指出,隱喻是人類“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

慣用語是民族文化的精華,體現(xiàn)了人們的認知方式,比較英漢慣用語是研究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重要方式。

國內(nèi)早期對慣用語性質(zhì)及其范圍的研究,特別是對成語及其修辭的研究,代表人物有史式、向光忠、馬國凡等。20世紀60年代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對慣用語的名稱確立上,對其性質(zhì)、特點等方面還沒有進行充分研究,這一階段是慣用語研究的初始階段。

80年代的研究主要涉及慣用語的性質(zhì)、范圍、結(jié)構(gòu)、來源、特點、發(fā)展、運用等方面,討論最多的是慣用語的性質(zhì)和范圍問題。此外,還有對慣用語形成和源流等方面意義的研究,并從語言的意義角度和字面角度進行分析比較。90年代出現(xiàn)了從方言、色彩義、文化意義、心理理解機制等新的角度對慣用語進行的探索研究的文章和著作。

國外學者們對慣用語的研究主要基于美國學者 Kaplan在1966年提出的對比修辭學的概念。其研究的焦點和視角主要是慣用語修辭的心理語言學角度,對慣用語修辭的處理和心理理解進行研究。

國外近年的研究發(fā)展包括 Hocket、Makkai、Nunberg等對慣用語組構(gòu)觀和非組構(gòu)觀的研討論斷。Gibbs提出慣用語的概念隱喻假設(shè)和后來發(fā)展成的構(gòu)造假設(shè)和詞組引起的多義模式是近20年來國外提出的重要慣用語理論。

雖然慣用語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問題還是較多,如對慣用語性質(zhì)的確定,以及關(guān)于慣用語的研究大多只是局限于詞匯學范圍以內(nèi)的研究,沒有同其他學科如語法學、修辭學、語義學、認知語言學等充分結(jié)合起來,研究的方法也比較單一。

越來越多的研究把慣用語同其所負載的文化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慣用語進行的研究,拓寬了慣用語研究的視野,對慣用語研究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翻譯及語言教學的學科領(lǐng)域中,了解中英文慣用語修辭的異同是至關(guān)重要的;研究慣用語中的修辭行為活動是語言言語心理學和語用學發(fā)展進步的必然要求和趨勢。本文從英漢慣用語中的隱喻現(xiàn)象和文化認知角度進行研究,將這一重要語言現(xiàn)象放在認知視角下分析,了解其隱喻內(nèi)涵,加強認知能力,從根本上認知并掌握英漢慣用語的相同、相通之處,促進跨文化交際。

二、隱喻與文化認知

英國修辭學家Richards,I.A.曾說過,“在我們的日常會話中,幾乎每三句話中就可能出現(xiàn)一個隱喻?!盵1]隱喻不僅是語言現(xiàn)象,它還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隱喻,即使在嚴密的科學語言中也隨處可見,哲學越是抽象就越需要借助隱喻來進行思考。

歷史上第一位對隱喻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論述的是亞里士多德,他發(fā)現(xiàn)了隱喻是一種意義轉(zhuǎn)換的形式,隱喻涉及至少兩個詞或事物,其中一個在構(gòu)成隱喻的過程中意義發(fā)生了變化。并且認為隱喻是一種替代直接表達法的修辭方法。[2]

對于不同領(lǐng)域來說,隱喻的內(nèi)涵千差萬別。修辭學家認為,隱喻就是一種修辭格,是一種修辭話語的手段。邏輯學家說,隱喻是一種范疇錯置。哲學家認為,隱喻性是語言的根本特性,人類語言從根本上來說是隱喻性的。認知科學家說,隱喻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種基本方式。近幾十年來,人們對隱喻本質(zhì)的認識較之傳統(tǒng)的隱喻觀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束定芳認為,“所謂隱喻主要是因為所用語言字面意義與語境發(fā)生沖突時所選擇的與語境相符的另外一種理解,一種人類認知現(xiàn)象。它把人類將其某一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用來說明或理解另一類領(lǐng)域經(jīng)驗的一種活動。”[3]

GeorgeLakoff和 MarkJohnson在Metaphors We L ive B y一書中指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pervasive),不但在語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為中?!盵4]他們對隱喻的定義是:隱喻的實質(zhì)就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jīng)歷某一類事物。隱喻不是語言的表面現(xiàn)象,它是深層的認識機制,組織我們的思想,形成我們的判斷,使語言結(jié)構(gòu)化,從而有巨大的語言生成力。他們對一些語言表述進行歸納,發(fā)現(xiàn)隱喻不局限于亞里士多德的詞語替換,而是人類對世界的看法可以用不同義域的觀念表達,一個義域的概念可以被另一個義域的概念隱喻化,

胡壯麟認為,認知應包括兩個過程:一是思維過程,即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二是世界通過大腦對人們思維的反映,是知識的結(jié)果或知識的積淀。[5]23作為認知語言學的重要概念,隱喻的本質(zhì)就在于把握人與自然的兩種基本存在關(guān)系,揭示人與自然的相似和統(tǒng)一。

Fauconnier曾指出,隱喻是連接語言和概念的一種顯著的、普遍的認知過程,主要依賴喻體和本體這兩個輸入空間的跨域映射。[6]7

隱喻主要來自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知,不同的概念隱喻共同構(gòu)成一個龐大的隱喻體系,影響人類的言語和思維。[7]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生活中的每個方面都會在語言中有所體現(xiàn),包括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等;而語言中的隱喻又與民族傳統(tǒng)和文化息息相關(guān)。在所有語言中,隱喻似乎更能彰顯一個民族的文化個性。[8]

慣用語作為語言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蘊含著豐富的隱喻特點,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認知特點。本文從隱喻的認知角度出發(fā),分析和探討英漢慣用語中的文化認知異同及解決策略,以期在跨文化溝通中取得最佳效果。

三、慣用語隱喻內(nèi)涵及文化認知異同

慣用語,即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英文稱作idiom,源于希臘文的idioma,原意是指特點,而韋氏二十世紀詞典(Webster's New Twentieth Century Dictionary)中對idiom的第一條解釋是:“the language or dialect of a people,region,class,etc.”(一個民族、地區(qū)、階級等的語言或方言)所以說,慣用語是具有文化、地域、時代、思想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的一種特殊言語表示法。

慣用語一般有以下特點:人們一般比較熟知;多在口語中運用,用起來自然、簡明、生動、有趣;比較短小;是一種固定的詞組;表義精煉準確;慣用語活潑生動,常用來比喻一種事物或行為,它的意義往往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推斷。

在慣用語語義形成的過程中,隱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漢慣用語都有其豐富的背景和內(nèi)涵。

盡管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人們的經(jīng)歷和對世界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近的,因此存在相似或相同的慣用語,即隱喻的認知意義完全等效。人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創(chuàng)造了符合自身民族、生活特點的隱喻,而這些經(jīng)驗是為不同民族所共有的。例如:

be led by the nose被牽著鼻子走;call black white顛倒黑白;follow the tide趕潮流;as firm as rock堅如磐石;iron cock鐵公雞;thorn in the flesh眼中釘,肉中刺;be skating on very thin ice如履薄冰;We have hit a dead-end street.我們進死胡同了;Constant dropping will wear away a stone.水滴石穿;A tall tree catches the wind.樹大招風;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赴湯蹈火;Time flies like an arrow.光陰似箭。

人類文化的共性產(chǎn)生了隱喻的相似之處,但各民族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也帶來了慣用語中隱喻內(nèi)涵的差異。處于不同民族和社會背景下的英語和漢語,其不同的隱喻表達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認知。

(一)隱喻差異反映出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

地理環(huán)境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具有深遠的影響。人們根據(jù)生活的不同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各色的語言表達,在慣用語中使用的隱喻體現(xiàn)出了不同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為擁有共同地理文化環(huán)境的人們所熟悉和接受。

作為農(nóng)業(yè)大國的中國,擁有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許多農(nóng)諺從生活和實踐中產(chǎn)生,同時也訴說著特有的內(nèi)涵意義,精準地表達了人們的思想。例如,“強扭的瓜不甜”;“人勤地長苗,人懶地長草”等等。再如:

斬草除根stamp out the source of the trouble

拔苗助長 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

桃李滿天下have students all of the world

瓜田李下be found in suspicious position

英語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與中國有很大差別,以英國為例,英國四面環(huán)海,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們使用的慣用語自然反映了不同的隱喻內(nèi)涵。如,“Never fish in trouble water.”“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All rivers run into sea.”再如:

to know the ropes懂得秘訣

to tide over順利通過

to go with the stream隨波逐流

plain sailing一帆風順

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會對一國的文化、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根本性影響,因此,反映在慣用語中的隱喻自然有著不同的認知內(nèi)涵,深入掌握地理文化環(huán)境特點有利于跨文化溝通的成功。

(二)隱喻差異反映出不同的歷史背景

英漢兩種語言產(chǎn)生于不同的背景之下,語言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不同的時代變遷,慣用語中的不同隱喻現(xiàn)象反映了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

有些漢語慣用語源自中國文學名著、民間傳說等 ,如:

對牛彈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三顧茅廬repeat a whole-hearted invitation

畫蛇添足

ruin the affect by adding something superfluous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like the Eight Immortals(in the legend)crossing the sea,each one showing his or her prowess

在英語中,許多慣用語來自希臘神話。如:

a Herculean task艱巨的任務

a Pandora's box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

forgive and forget不記仇

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對此一竅不通

要想了解英語慣用語中的隱喻內(nèi)涵,就要對其文化歷史背景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理解了歷史背景之后,進行跨文化交流和溝通就會顯得得心應手一些。

(三)隱喻差異反映出不同的社會風俗

由于受到社會、歷史、文化以及思維習慣等因素的制約,漢英隱喻對動物的認知存在差異。以“狐貍”為例,在東西方文化中都代表“狡猾、多疑”的特征,如“He is a cunning old fox.”/他是一只老狐貍。”這表明對于狐貍基本特征的認識構(gòu)成了最初的隱喻特點。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思維、語言也發(fā)生變化。漢語中的狐貍一詞帶有貶義色彩,如“狐貍精”;而西方人則在形容狐貍狡猾多疑的同時,還增加了對它外表的“俊俏”和內(nèi)在“精明”的認同和贊許,所以我們很難找到“foxy eyes”(一雙聰慧的妙目)與“狐貍精”的共同之處。

下面以源自體育、藝術(shù)中的慣用語為例,探究社會風俗習慣體現(xiàn)的漢英隱喻差異。

中國的許多慣用語源自體育項目、戲曲、音樂等 ,例如:

舍車保帥make minor sacrifices to safeguard major interest

馬后炮belated effort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紅白臉 One coaxes,the other coerces.

粉墨登場do one's costume and appear on the stage

異曲同工thesameresultachievedby different methods

英語許多慣用語也有許多來自體育項目,如:

not get to first base沒有取得初步成就

to have two strikes against one形勢不妙

carry the ball負主要責任

to hit below the belt用不正當手段打人

漢英的不同社會風俗習慣決定了慣用語的不同隱喻特征,在跨文化交際中,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有利于加深對慣用語等隱喻認知現(xiàn)象的理解,促進溝通。

(四)隱喻差異反映出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9]

在中國,有些慣用語反映了佛教對中國習俗思想的影響,如: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Never burn incense when all is well but

clasp Buddha's feet-do nothing until the

last minute.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muddle along

小巫見大巫feel dwarfed

而在英語語言中,來自基督教的影響大量地反映在慣用語中。例如:

thirty pieces of silver因叛賣獲得的錢財

a kiss of death表面上友好實際上坑害人的行為

a messiah彌賽亞——救世主

宗教信仰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會對人類的認知產(chǎn)生重要影響,這又會深刻地反映在語言中,從漢英慣用語的對比中,我們了解到了不同文化中的認知差異。

四、應對策略

英漢慣用語是英漢兩種語言中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不同的隱喻現(xiàn)象和文化認知差異。各民族的習俗、語言及其文字的豐富多彩,這正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源泉。文化繼承深深植根于民族,豐富發(fā)展于民族。隨著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顯然也是人們的共識。

針對單一文化群體時,語言與文化的解釋可能局限于隱含的文化歷史中。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最根本的途徑是提高跨文化認知能力。而這種認知能力應該包括對語言的認知和對文化的認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而只有不斷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認知能力,才能擁有較高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最終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

英漢慣用語包含深刻的隱喻內(nèi)涵和文化認知差異,加深對慣用語的理解和傳播,將有助于跨文化溝通。本部分提供一些翻譯技巧,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對跨文化交流起到促進作用。

本文根據(jù)上面對隱喻的跨文化異同分析,相應給出四種翻譯策略。

第一,直譯法,指在譯文中保留慣用語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處理慣用語,往往可以豐富譯文語言。

有的英漢慣用語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雙方不但有相同的意義修辭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大體相同的形象比喻。例如:

plain sailing一帆風順

sour grapes酸葡萄

shuttle diplomacy穿梭外交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pour cold water over潑冷水

a drop in ocean滄海一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揮金如土

紙老虎paper tiger

壞蛋bad egg

再看幾個例句:

(1)He's always been good at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他總是善于渾水摸魚。

(2)I would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to find the truth of that matter.

我愿赴湯蹈火來查明那件事的真相。

(3)中國有句老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214頁)

As the old Chinese sayings go,“When a melon is ripe,it falls off its stem,”and“When water flows,a channel is formed.”

(4)你這借刀殺人之計好厲害呀!(姚仲明、陳波等,《同志,你走錯了路!》第二幕)

Your scheme of borrowing a knife to kill others is extremely effective.

(5)咳!這一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了!(梁斌《紅旗譜》)

Ah!We were 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類似上述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運用直譯法,有助于英漢讀者更直接地消化與吸收外國的文化,了解其語言特征,擴充視野。

第二,直譯加注法。有些慣用語需要在直譯原文后再稍加注解,一般這種譯法較簡單。而且直譯會保留原文喻體,譯入語讀者則充分享受原語文化的生動、形象。

采用這種方式,要注意慣用語的出處與背景。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一詞,如果光從字面上去翻譯為:“運煤到紐卡索”,則不解其意。事實上,紐卡索是英格蘭的產(chǎn)煤中心。因此,考慮到這一背景,在“運煤到紐卡索”后加上“多此一舉”,讀者就容易理解了。所以,對于慣用語的學習和翻譯,除了從字面上理解外,還必須引經(jīng)據(jù)典,了解其出處和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內(nèi)在深刻的含義。

再如: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癗ever try to touch a tiger's backside-to get into trouble.”

直接譯出了喻體“老虎”,這一物象為漢英讀者共知,解釋明了其意義。

第三,類推法。英漢慣用語都必然包含屬于自己民族的隱喻形象和不同的認知特點,運用同義的隱喻形象可以加深讀者對他國文化的理解。

例如:

a flash in the pan曇花一現(xiàn)

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

neither fish nor flesh非驢非馬

at the end of one's rope山窮水盡

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掛羊頭賣狗肉

少年老成 tohaveanoldheadon young shoulders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to pay back in his own coin

心有余而力不足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第四,意譯法。有時,我們需要放棄原文慣用語的隱喻風格,配合上下文進行意譯,以便保持原作思想內(nèi)容的完整性。例如:

bread and butter生活資料;生活來源

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別的事要做

to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

執(zhí)著于怪念頭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不到黃河心不死

事后諸葛亮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

放下包袱get rid of their baggage

格格不入misfit

變本加厲step up

再看幾個例句:

(1)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John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

年輕人們沒有邀請約翰參加他們的晚會,因為他是令人掃興。

(2)All right,I blame myself.But it's the last time.We were cat's paws,that's all.

得啦,我自責,但這是最后一次了,我們被人利用了,就這樣了。

(3)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she thinks she can do what she likes.

她出身名門,認為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4)這又是杞人憂天,多余的。(姚仲明、陳波等,《同志,你走錯了路!》第三幕)

It's another unwarranted anxiety,really no necessary.

(5)我要有個三長兩短,你給玉山捎個話!(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 to me,let Yushan know!

五、結(jié)語

慣用語是語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是語言中的特殊成分以及民族形式和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表現(xiàn)。慣用語不是字面意義的簡單相加,也不僅僅是字面意義的相互融合;其語義特征的獲得是同人類隱喻性的思維方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隱喻把一個相對熟悉、相對具體的領(lǐng)域同一個相對陌生、相對抽象的領(lǐng)域并置在一起,并通過聯(lián)想或想象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通過兩個不同概念系統(tǒng)之間的語義互動,而使慣用語獲得超越字面意義的整體意義,從本質(zhì)上說,這些意義是隱喻性的。

對英漢慣用語的研究,既要認識到其中蘊含的隱喻現(xiàn)象,還要深入探究隱喻體現(xiàn)的文化認知差異。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以及價值觀也不同。

準確把握英漢慣用語的隱喻內(nèi)涵要求我們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采用恰當、合理的翻譯方法是其中的一方面。雖然英漢隱喻認知模式存在歷時性的差異,但從文化視角看,其翻譯采用的策略應該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隱喻翻譯既要保存隱喻的形式美,又要以美的形式傳達文化信息,同時這種美的形式中要通過語境預設(shè)體現(xiàn)出原文隱喻的思維模式,從而豐富譯入語的修辭、文化和思維。

綜上所述,文化是形成隱喻內(nèi)涵的基礎(chǔ)。我們要加強對英語國家文化、歷史、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加深對其地理、宗教等文化背景的掌握,并準確運用各種翻譯方法,從而加強跨文化溝通和交流。

[1]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Trans.Erroll F.Rhod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陳家旭.隱喻認知對比研究 [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8-13.

[3]束定芳.論隱喻的認知方式和文化闡釋功能 [J].外國語,1996(2).

[4]Lakoff G,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 Press,1980:3-5.

[5]胡壯麟.語言·認知·隱喻 [J].現(xiàn)代外語,1997(4).

[6]Cohen,T.Metaphor and the cultivation ofintimacy[M].In S.Sacks(ed.)Onmetaphor.Chicago Press,1978.

[7] Nida, E.L 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7.

[8]石本俊.隱喻功能的多維思考[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7,4(7):51-55.

[9]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07.

The Study of Metaphor and Cultural Cogni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LI Xin,LIU Xiao-shuang
(Dept.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A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mode,metaphor exis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Idiom is a short language form in verbal communication.It always attains a metaphorical meaning beyond its superficial meaning.In the formation of idioms,metapho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etaphor study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culture,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s and methods of human's abstract minds.Since the two nations are different in social values,religious beliefs and social customs,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has its own cultural connotations despite the common base.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cognition reflected,hoping that translators will have a good command of cognitive characters of language,and English learners will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e;cognition;metaphor;idioms;differences

H313.2

A

1008-2603(2011)04-0105-06

2011-05-30

李新,女,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劉曉霜,女,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杜紅琴)

猜你喜歡
慣用語英漢隱喻
Fun Idioms趣味慣用語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韓語固有慣用語的認知機制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對外漢語慣用語教學對策探析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論日語慣用語構(gòu)成中的同語素現(xiàn)象
额尔古纳市| 南川市| 蕲春县| 阆中市| 闽侯县| 扎鲁特旗| 大石桥市| 同德县| 利津县| 太白县| 龙山县| 长岭县| 台前县| 石阡县| 延边| 苏尼特右旗| 富宁县| 伽师县| 江山市| 清流县| 石城县| 苍南县| 调兵山市| 安平县| 江城| 盐源县| 兴业县| 遂昌县| 庄浪县| 璧山县| 营口市| 肇庆市| 南开区| 宁乡县| 西藏| 济宁市| 龙陵县| 阿拉善左旗| 武宣县| 新宁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