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上博八》考釋三則
張 峰
(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上博八》出版以后,又為一些以前不甚明了的古文字字形提供了新材料,如《成王既邦》中的“豫”字;同時也為我們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楚辭體的出現(xiàn)??梢哉f整理者的研究功不可沒,但對《有皇將起》簡4的“改”、《李頌》簡1的“倉”,以及《命》篇“視日”的具體含義似乎仍有討論的空間。
《上博八》;改;倉;視日
《上博八》公布以后,又為學界研究楚文字提供了一個真實可靠的材料,學者們的討論熱情持續(xù)高漲。而整理者所做的考釋更是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即便如此,簡文的某些字詞似乎還有商榷的余地,下面暫列三條以求教于方家。
《有皇將起》經過整理者的編聯(lián),共存6支簡。釋文與編聯(lián)雖經過整理者①參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 (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下凡涉及《上博八》整理者的意見,均出于此。和復旦、吉大讀書會以及學者的討論,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因殘簡較多,且在楚簡中第一次出現(xiàn)楚辭體,有些內容仍不能確定。其中簡4有一句話:“有不善心耳今兮,莫不變改今兮?!?/p>
讀為“改”的字整理者釋為“修”,讀書會釋為“改”[1]。按,該字就是“改”字,但與同篇簡2楚簡習見的“改”字對比可知,字形稍異。頗疑該字右側所從為氒,中山王鼎的“氒”與此相似②“氒”的字形參見湯余惠主編:《戰(zhàn)國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13頁。。古音“氒”在見母月部,“改”在見母之部,兩者讀音相近,楚簡的“改”由從“巳”變?yōu)閺念愃频摹皻堋毙慰捎写嬖谧冃我艋?/p>
“變改”一詞典籍習見,是改變的意思,如:
顧惟世移,名制變改,文體義類轉益難知。(《孔叢子·卷第七·與從弟書》)
寒暑有節(jié),不為人變改也。(《論衡·變動篇》)
瞞氏、荊蠻之后,本姓蠻,其枝裔隨音變改為瞞氏。(《風俗通義佚文·姓氏》)
自天子稱號下至佐僚及宮室官名,少所變改。(《史記·禮書第一》)
《李頌》簡1有一句話: “晉③讀為“晉”是讀書會的意見。見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yè)研究生聯(lián)合讀書會:《上博八<李頌>校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6#_edn5,2011年7月17日。冬之耆倉(寒),燥其方落兮。”
整理者將“倉”讀為“冫倉”,讀書會讀為“寒”[2],對此我們曾有專文討論[3]。實際上楚簡中倉這個字形對應楚簡中兩個詞,一個是倉、一個是寒。而本篇的“倉”應從讀書會讀為“寒”,而且“晉冬之耆倉 (寒)”還可以與下面楚簡及今本對讀:
晉冬耆滄 (寒),小民亦惟日怨。(《郭店簡·緇衣》簡10)
晉冬耆寒,小民亦惟日怨。(《上博一·緇衣》簡6)
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今本《禮記·緇衣》第三十三)
今本《禮記》鄭注曰: “資,當為‘至’,齊魯之語,聲之誤也。祁之言‘是’也,齊西偏之語也。夏日暑雨,小民怨天,至冬是寒,小民又怨天,言民恒多怨,為其君難。”孔疏:“‘資冬祈寒,小民亦惟曰怨’者,至于冬日,是大寒之時,小人亦惟曰怨。猶言君政雖曰得當,人怨之不已,是治民難也?!保?](P1650)鄭注、孔疏釋義可以信從。另外從出土楚簡來看,今本的“曰”應為“日”的訛字。
關于郭店簡的“滄”字,裘錫圭先生認為“上部雖然很像‘倉’的古文,但寫法較怪,而且缺少應有的在下的長橫,此字下部橫置的‘水’也缺少左上方的一筆,頗為可疑。如果跟上博簡的‘寒’字對照一下,就可以斷定此字乃是那種寫法的 ‘寒’字的誤摹”[5](P309)。馮勝君先生說:“裘錫圭先生認為郭店簡《緇衣》的‘滄’字就是‘寒’字的誤摹,也有可能,但我們認為郭店《緇衣》的‘滄’字從字形上看只可能是上引楚簡《周易》 ‘寒’字 (字形在《周易》簡45——引者注)那種形體的誤摹,而不大可能是上引《緇衣》那種寫法的‘寒’字的誤摹?!保?](P238注釋2)黃德寬先生認為與郭店簡“滄”①黃先生摹寫“滄”的字形明顯有誤,下面所從的水旁誠如裘錫圭先生所說,左上方少一筆,而黃先生的摹本則有一筆。但這不影響我們的討論。黃先生摹寫的字形見《古文字譜系疏證》(第二冊),中華書局,2007年,第1896頁。對應的今本《緇衣》作“寒”,二者屬于 “義同互換”[7](P1896)。
從《李頌》的用字看,郭店簡“滄”當不是“寒”字的誤摹,也不是《周易》那個字的誤摹,而應該就是“滄”字,至于“水”旁左上方少一筆,楚簡也有其例,如清華簡《保訓》簡5的“測”字。此處可能是丟筆所致,在天星觀卜筮簡中有正常的形體②天星觀簡中的“滄”字形參見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 (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46頁。,可以比觀。
在目前出土的楚簡中,倉及從倉之字較多,而“寒”字學界認為只有兩個:一個是上引《緇衣》的“寒”,另一個是《周易》簡45的“寒”。③楚帛書甲3“熱氣倉 (寒)氣”,讀為“寒”的那個字是“倉”是“寒”學者討論頗多,可參看徐在國編注:《楚帛書詁林》,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75-386頁。我們更傾向于該字是“倉”,讀為“寒”。上舉馮勝君文章認為《緇衣》篇具有齊系文字的特點,這一點學界已經達成共識。因此《緇衣》的“寒”字并不能代表楚簡的實際用字情況,這正如該篇“見”和“視”的用字情況與常見的楚簡用字不同一樣。而《周易》的那個字與“寒”字也有不同,嚴格來說也不是“寒”字。此字與新蔡甲三331的“倉”④該字諸家均釋為“倉”,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199頁;陳偉等著: 《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十四種]》,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453頁;宋華強著:《新蔡葛陵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460頁979號。此字嚴格來說與“倉”也有不同,倉中間從一豎畫,此字中間明顯從人,而與“寒”相同,考慮到該字的整體情況,我們認為本應是“倉”字,因與“寒”形近而寫得中間似“寒”。那么此字嚴格來說應看作訛書。頗為類似。《周易》的那個字可以認為是“倉”字偶爾誤寫,在楚簡中讀為“寒”。
至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就目前所公布的楚簡而言,無一個真正的“寒”字,“寒”所表達的意思在楚簡中均用倉及從倉之字表示。這是楚簡的用字習慣問題。
李零先生認為楚簡中倉、寒字形相近,有點寫錯字的味道,但與一般的錯字還不一樣,此類屬于 “積非成是”,變非法為合法。[8](P250)從楚簡的實際用字考察,李先生寫錯字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倉、寒形義皆近,開始可能因字形相近,偶爾寫錯,又因意義有關聯(lián),所以楚人干脆將寒寫成倉。照此理解,“義同換讀”也有一定道理。以倉表寒應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視日”一詞的含義學者討論很多,但隨著《上博八》的公布,這些學說似均未安。為了討論的方便,我們將楚簡涉及“視日”的辭例列于下:
(1)仆五師宵倌之司敗若敢告視日。(包山簡15)
(2)不敢不告視日。(包山簡17)
(3)秦競夫人之人舒慶坦處陰侯之東竆之里,敢告于視日。(包山簡132)
(4)仆不敢不告于視日。(包山簡135)
(5)敢告于視日。(江陵磚瓦廠M370簡2)
(6)仆不敢不告1視日。(江陵磚瓦廠M370簡1-2)
(7)仆軍造言之:視日以陰人舒慶之告囑仆,命速為之斷。(包山簡137背)
(8)視日命一執(zhí)事人致命以行故。(包山簡137背)
(9)敢告于視日。王乃出而1見之。(《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甲簡1-2,乙簡1-2同)
(10)卜命尹陳省為視日告。(《上博四·昭王毀室》簡3)
(11)仆既得辱視日2之廷,命求言以答。(《上博八·命》簡2-3)
(12)如以仆之觀視日也。(《上博八·命》簡3)
(13)今視日為楚令尹。(《上博八·命》簡9)
(14)仆以此謂視日十又三亡仆。(《上博八·命》簡10)
對于“視日”的含義,目前學界的說法很不一致。較早探討的是陳偉先生,他認為包山楚簡的“見日”(實際上就是現(xiàn)在我們討論的“視日”)應是楚王的尊稱。[9](P68)
之后裘錫圭先生在《甲骨文中的見與視》一文中,引《史記·陳涉世家》“周文,陳之賢人也,當為項燕軍視日”為證,認為包山楚簡中的“視日”與項燕軍中所設“視日”性質相類。[10]
《上博四·昭王毀室》簡3“卜命尹陳省為視日告”發(fā)表以后,探討又達到了新的高潮。如其整理者濮茅左先生說:“‘見日’一詞,在出土的戰(zhàn)國楚文獻中有十數(shù)例,《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 (四)·昭王毀室》第三簡‘為見日告’有一例,此外,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中另有未刊出的數(shù)例,如今學術界有‘左尹’說、‘官名’說、‘青天’說、‘楚王’說、‘日中’說、‘君王左右之大臣’說、‘您’ ‘他’代詞說、‘見王之日’說、‘主審官的通稱’說等?!娙铡直蛔x成 ‘視日’?!保?1](P195)
濮先生將這之前出現(xiàn)的各家學說進行了匯總,惜未指明何人所說。范常喜先生的《戰(zhàn)國楚簡“視日”補議》一文,則詳細探討了各家對“視日”的理解,將其總結為八家兩大類,這兩大類分別是:第一,將原篆隸定為“見日”,“是一種代稱或者尊稱。此種說法以包山楚簡整理者、陳煒湛先生、李零先生、賈繼東先生、陳偉先生、譚步云先生為代表,其不同主要集中在:左尹的代稱 (整理者、譚步云)、廷官的尊稱 (陳煒湛、李零)、楚王的尊稱 (賈繼東、陳偉)”;第二,將原篆隸定作“視日”,是一種官名。裘錫圭、滕壬生、黃錫全、李零先生主此說。[12]
在該文中,范常喜先生認為:“楚簡材料中的‘視日’應是當時楚國人在審理案件時對案件主要負責人的一種通稱,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主審官,誰負責審理某案誰就是‘視日’,而非一般的固定官名?!辈⒄J為將《上博四》簡3的那句話理解成“主審官”文意也是可通的。
李零先生在《視日、日書和葉書——三種簡帛文獻的區(qū)別和定名》一文中談到原來叫“歷譜”的簡“現(xiàn)在應名從其主,叫‘視日’或‘質日’?!暼铡辉~,是查看時日的意思。它也見于包山楚簡,是當值官員的代稱”[13](P74)。
吳曉懿先生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四)所見官名輯證》中談到了“視日”,從其文章命名即可看出,其把“視日”看作官名。認為:“視日應當是一種官員輪值的職司,疑類似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崔子稱疾不視事’和《漢書·王尊傳》:‘今太守視事已一月矣’中的‘視事’,是由某官兼任‘巡視’之職,不一定是常設的職官名稱。另外,視日應該與趙武靈王時曾設立的‘司日’一詞接近,為當日之官,出納王命?!保?4](P247)
實際上上引的李零、范常喜、吳曉懿等諸先生的觀點可謂大同,都認為“視日”是官職或官員,這種看法可能受裘錫圭先生《甲骨文中的見與視》一文影響而致。
陳偉先生在《關于楚簡“視日”的新推測》一文中認為,范常喜先生總結的八家兩大類之說,已大致反映了相關的研究狀況,并認為檢視包山、磚瓦廠、《昭王毀室》等全部簡文,范先生的說法也缺乏足夠的證據(jù)。陳先生研究《昭王毀室》的“視日”后認為,所謂的“視日”是將“告”或訴狀上呈楚王的人,或許當與古書的“當日”、“直日”有關,即為楚王身邊的值日官。而“視”字大概就是“守視”的意思。[15](P168-170)
《上博八·命》公布后,該文又四見“視日”一詞,這為我們探討該詞的含義又提供了新的材料,但將舊說套入辭例后,則明顯不能自圓其說。整理者陳佩芬先生將“視日”均隸定為“見日”,并說“見日之廷”是指楚王的朝廷,也是楚王布政決訟之所。[16](P194)從其解釋可以看出,整理者是把“見日”看作了楚王。讀書會已將“見”改釋為“視”。[17],甚確。
陳偉先生說:“將‘見’改釋為‘視’。就楚簡大部分場合所見,這一釋讀更為準確?!辈⒄f《上博八·命》四例“視日”“明確都是指令尹子春,而與楚王或楚王值日官無涉。如果要講通所有已見數(shù)據(jù),‘視日’似當是對于楚王以及高級官員的尊稱,具體所指因說話的場合而定”。而《上博四·昭王毀室》中的“視日”也可理解為對楚王的尊稱。[18]
這之后,王寧先生也對《上博八》中的“視日”進行了推測,他認為:“‘視日’一詞是流行在楚地的一種對人的尊稱或敬稱,相當于傳世文獻的‘足下’,唐代以后又稱‘閣下’,并非是官職名。陳偉先生認為‘視日’是一種‘尊稱’是對的,但不限于楚王及高級官員,也未必需要因說話的場合而定,只要是給別人寫書信或者在對話之中,不管對方是什么人,只要表示尊敬就可以稱之為 ‘視日’?!保?9]
關于“視日”的含義還有很多學者論及,以上只是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我們認為,對其含義的探討還必須從所有的辭例著手。如果要把目前所見到的辭例強以分類的話,那么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用于訴訟或者固定程式中,如例(1)至 (10);一類用于日常的對話中,如例(11)至 (14)。
陳偉先生早已指出,包山15-17、132-139,以及江陵磚瓦廠簡是原告呈送給“視日”的訴狀,且這類訴狀有固定的格式。[20](P120)一般是原告先“敢告視日”,之后是讓“視日”知曉案件具體內容,最后是落款,即“不敢不告(于)視日”。
仆五師宵倌之司敗若敢告視日:邵行之大夫盤力可”今執(zhí)仆之倌登虩、登期、登仆、登臧而無故。仆以告君王,君王囑仆15于子左尹,子左尹囑之新俈尹丹,命為仆致典……不敢不告視日。(簡15-17)
左尹以王命告湯公: “舒慶告謂: ‘苛冒、桓卯殺其兄……而久不為斷。’君命速為之斷?!毕闹拢?(左尹)命一執(zhí)事人以致命于郢。(簡135反)
以致命于子左尹。仆軍造言之:視日以陰人舒慶之告囑仆,命速為之斷。……視日命一執(zhí)事人致命以行故。(簡137反)
很明顯,上面簡文中出現(xiàn)的“視日”似非指楚王。如果指楚王,那么簡15所告的內容中就不應該出現(xiàn)原告直呼君王 (指楚王)的情況。簡135反中左尹以王命告湯公,這個王命肯定是楚王的命令,但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楚王確實看過該案,且讓下屬處理,簡16反的“十月甲申王屬”似可證明,但這不能代表“視日”就是楚王,因為簡15中已經明確提到“仆以告君王”,原來五師宵倌之司敗若可能通過別的途徑讓楚王知道了這件事;二是可能不是真正的實指,而是左尹借楚王的口吻告訴湯公抓緊處理,所以才有后面的左尹派人向郢致命的情況出現(xiàn)。但不管哪種情況, “視日”似不代表楚王。簡137反出現(xiàn)“視日命一執(zhí)事人以致命”,與135反的 “(左尹)命一執(zhí)事人以致命于郢”顯然辭例相似,推測“視日”應該指楚國的某一類固定官員,而非楚王。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命為君王戔之,敢告于視日?!蓖跄顺龆?見之。王曰:“范乘,吾焉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哉?”(《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甲簡1-2)
范乘將“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命為君王戔之”告訴“視日”之后,楚王出來召見他。如果“視日”指楚王,那么則不必出現(xiàn)“王乃出”的字句?!耙暼铡痹谶@里的功能似乎是傳話給楚王,讓楚王知曉范乘所說的事情。就像上文陳偉先生所說的,“視日”是將“告”或訴狀上呈楚王的人。但是否與“當日”、“直日”相關呢?《上博八·命》公布以后,這種與“當日”、“直日”相關的說法或許很難立足了。
前面學者關于“視日”含義的說解到目前為止雖然都能講通一部分辭例,但似乎不能通讀所有辭例。其中,楚王尊稱說及值日官的說法似乎影響更大一些,但也不能解釋《命》篇的辭例,所以陳偉先生才說“似當是對于楚王以及高級官員的尊稱,具體所指因說話的場合而定”,而這個因場合而定似乎又是對其觀點的不確定。
我們曾考慮“視日”指的是楚國官員,而《命》簡9直言“今視日為楚令尹”,可見或可指令尹一類的人。
總之,“視日”一詞是楚國固定的詞匯,有其特殊的含義,不但出現(xiàn)在訴訟中,而且還出現(xiàn)在日常的對話中。一般被稱為“視日”的都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尊重,可以認為是對楚國固定官員的尊稱。而這種尊稱不一定就是他的級別、官位確實高于另一方,完全是出于對對方的尊重,也可能是一種固定的程式用語。
以上我們所持的“視日”是對楚國固定官員的尊稱,與上舉陳偉先生說的是對“高級官員的尊稱”的觀點有一致性。對于這個問題的具體探討,誠如《上博四》的整理者已經指出的那樣,在未公布的上博簡中還有很多辭例,清華簡等楚簡才公布一部分,相信全部公布后還會有更多的辭例,到那個時候我們或許能對“視日”一詞的準確含義做出判斷。
[1]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yè)研究生聯(lián)合讀書會.上博八《有皇將起》校讀[M/OL].(2011-07-1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8.
[2]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yè)研究生聯(lián)合讀書會.上博八《李頌》校讀[M/OL].(2011 -07 -1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6#_edn5.
[3]張峰.由《上博(八)·李頌》簡1再看楚簡中的“寒”[M/OL].(2011 -07 -2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23.
[4]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裘錫圭.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別字[M]//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6]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D].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研究工作報告,2004.
[7]黃德寬.古文字譜系疏證: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7.
[8]李零.郭店楚簡研究中的兩個問題——美國達慕思學院郭店楚簡《老子》國際學術討論會感想[M]//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9]陳偉.包山楚司法簡131-139號考析[J].江漢考古,1994,(4).
[10]裘錫圭.甲骨文中的見與視[M/OL].(2008-05-1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432.
[11]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2]范常喜.戰(zhàn)國楚簡“視日”補議[M/OL].(2005-03- 01)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335.
[13]李零.視日、日書和葉書——三種簡帛文獻的區(qū)別和定名[J].文物,2008,(12).
[14]吳曉懿.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四)所見官名輯證[M]//簡帛:第五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5]陳偉.關于楚簡“視日”的新推測[M]//饒宗頤.華學:第八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16]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7]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yè)研究生聯(lián)合讀書會.上博八《命》校讀[M/OL].(2011-07-1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4.
[18]陳偉.上博八《命》篇賸義[M/OL].(2011-07-1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11.
[19]王寧.再說楚簡中的“視日”[M/OL].(2011-08-2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22.
[20]陳偉.楚國第二批司法簡芻議[M]//李學勤,謝桂華.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lips in the Published Chu-Dynasty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Vol.8)
ZHANG F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published Chu-Dynasty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Vol.8),offers us some new and persuasive clues to the formation of som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such as the character“yu”(豫)in Cheng Wang Ji Bang;Meanwhile,we are confronted with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researches,for example the Songs of Li,to which many collectors and researchers have devoted a great deal.But“改”in slip No.4 from You Huang Jiang Qi,“倉”in slip No.1 in Li Song and“視日”in Fate are still open to discussions in terms of their specific meanings.
Chu - Dynasty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Vol.8);gai(改);cang(倉);shiri(視日)
H028
A
2095-0292(2011)06-0057-05
2011-10-11
張峰,吉林大學文學院2008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字學。
[責任編輯 薄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