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鋼
(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1)
朝植嘉木 夕拾甘果
——張建國詩歌《夕拾集》讀后枝談
楊鐵鋼
(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1)
《夕拾集》是張建國近期出版的詩歌集,概括起來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間跨度大;二是作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豐富;三是言志與悟道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四是作品形式多樣。
張建國;詩歌;枝談
張建國的《夕拾集》賞讀一過,印象是鮮明的,收獲也是多方面的。綜括起來有如下四點可述。
第一,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間跨度大。從1964年至2011年,凡47年。說明建國對詩歌的愛好與創(chuàng)作起步早,持續(xù)久。
第二,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豐富。從大處著眼,可分表現(xiàn)外部世界與抒發(fā)內(nèi)在情思兩大類。表現(xiàn)外部世界的作品多在《上編:激情歲月(1964—1979)》中見出。在1964年至1979年這十五年里,建國個人由少年成長為青年;在這十五年里,我們的祖國走過了由治到亂、由大亂到大治的歷史大動蕩、大輪回。個體對社會而言永遠是渺小的,更何況建國“這一個”個體又處在由幼小向成熟轉(zhuǎn)化的過程中,恰逢如此的社會歷史大動蕩、大輪回。建國的可貴就在于他伴隨著時代大潮的起落,而不泯一己的純真和不棄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這其中當然不免有血淚與苦痛,但他所銘記于懷的卻只有花朵與歡笑。這恰如行于懸崖邊或趴在井臺上觀天望景的孩子,無畏無憂,只求前行求索。這固然是天真所至,而也唯有如此的天真,才使成人——“成熟”的人們所不及,甚至所欣羨。也唯有以如此的天真所記錄下的“觀天望景”的感受之作——《戰(zhàn)斗號角》、《勞動歌謠》、《青春吟哦》,才為今天的我們真切地保留下了長達十五年間的歷史風云的片斷、社會變遷的信息:“反帝反修、文化大革命造反奪權(quán)、珍寶島事件、九大、上山下鄉(xiāng)、學大慶、學大寨、周毛逝世、粉碎‘四人幫’”(《夕拾集·自序》)。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們讀到了建國如上的詩作,也許有的會感到一種久違的親切,這是珍視歷史的反映;也許有的會掩卷沉思,甚至會伴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陣痛,這也恰是作品真實品格的感染力發(fā)揮效能的表現(xiàn);也許還有的會棄卷而起,連連說幼稚、可笑。對前兩者的表現(xiàn),我是尊重的,因為只有如此的表現(xiàn)者多起來,歷史才不會斷裂,社會才可能保持向上發(fā)展的勢頭;最怕的是第三種表現(xiàn),因為如此表現(xiàn)的人多起來,社會必然增多事后諸葛亮,而這等人一多起來,歷史便有了斷裂之虞,社會的進步也因此要大打折扣。憑心而論,《夕拾集》的《上編:激情歲月(1964—1979)》的史學、社會學價值遠大于和高于文學、詩意的價值,但整部的《夕拾集》也正賴此而獲得了深度與廣度。
第三,抒懷言志與體物悟道兩類主題作品最具感染力?!断κ凹分?,抒發(fā)內(nèi)在情思之作多見于《下編:開放年代(1980—2011)》,下編由“油城放歌”、“人生況味”、“隨感斷想”、“中外游紀”、“賞石悟道”五小輯組成,此類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表現(xiàn)結(jié)合也日趨完善。這既符合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也體現(xiàn)出作者努力的付出。
詩言志,是詩歌尤其是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從《詩經(jīng)》至今,代有名家杰作涌出,綿綿不絕,蔚為大觀。詩言志,就是詩人要通過詩歌的形式真誠地表達出自我的情懷志趣。其審美效能是讀者通過閱讀,一方面可以了解詩人的情懷志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受其高尚的情懷志趣的感染激勵而促進自我人格人生的完善;再一方面,那些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表現(xiàn)完美結(jié)合的言志之作,在給讀者上述兩方面收獲的同時,還可以使他們獲取詩藝美的享受。作者最早的兩首言志詩出現(xiàn)在《夕拾集》上編,按創(chuàng)作的時間排列是《自警》與《生日感懷》?!蹲跃繁憩F(xiàn)了對于人生、社會的認知是“路盡崎嶇”、世多難事,因此為人處事要“謹慎”、“三思”,“集思廣益/莫過自信”。雖是言志之作,卻也折射出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的艱難時世和人生的艱難;二十歲的作者的早熟及對社會人生體悟的深刻?!渡崭袘选繁磉_的是珍惜時間、青春,刻苦學習,努力追求,爭取做一個“一專多能”對國家有所貢獻的人。雖是青春誓言式的表白,但可貴的在其人生目標確定的高遠。作者言志詩大量地存于《夕拾集》下編:《〈樂道集〉付梓感懷》、《泉石書屋銘》、《五十感懷》、《五十初度》、《自慰》、《自嘲》、《自棄》、《重陽》、《憶徐勤》、《珍珠婚》、《活個好心情》、《致〈笑臉〉歌者》、《快樂之歌》、《覺悟》等都是代表性的作品。從中我們了解到建國玩物怡情蓄志,辛苦向?qū)W、安貧樂道,不懼歲增、雄心不減,以安寧《自慰》、以少欲《自嘲》、以不惑又癡《自棄》,樂學前賢,視平安為福,以陽光心態(tài)笑對人生,以人間正道為追求自我幸福的唯一準則等諸多人格品質(zhì)與人生追求。作者如上的表白和他實際的人生際遇狀態(tài),都證明著他有賢人的情懷、君子的志趣、智者的品格。唯其如此,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所為多多,所獲多多。觀其人,讀其詩,兩相印證,使我們進一步地認識到:作者做人是真誠的,做詩也是真誠的;人定其詩,詩如其人。這是為人之大道,也是為詩之坦途。
作者長期從事哲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有著深厚的哲學修養(yǎng)與氣質(zhì),《樂道集》是最好的證明。這種修養(yǎng)與氣質(zhì)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來,由此使作者能在觀物時悟道,察世時識理,發(fā)而為詩便多為體物明道、事理兼?zhèn)渲鳌4祟愐浴稊嘞肓鶆t》與46首《賞石悟道》最具代表性?!稊嘞肓鶆t》以最簡潔精練的形式,形象精準地描畫揭示出了宇宙自然的規(guī)律法則,使讀者一下子就能認同和理解世界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是運動的;世界大宇宙、人生小世界;地球是圓的;時間是相對的等諸多深奧抽象的哲學命題與公理。
作者是收藏家,錢幣、印章、字畫無不涉獵。但相比而言,還是以收藏、品鑒奇石為最,也因此自號石癡,命其宅舍為泉石書屋。46首《賞石悟道》之作,用整齊簡短的形式,記述了尋石之苦、得石之喜、藏石之富、賞石之樂、品石之趣,給讀者以豐富的自然奇石的知識。更通過自身的體認,使讀者領(lǐng)悟到蘊藏于尋石、得石、藏石、賞石、品石之中的豐富而深刻的自然之理、人生之道。人們?yōu)槭裁纯釔鄄厥??是因為石有美妙、雅致、淳樸、豁達、持重、堅強、神奇、長久等品質(zhì);人所以酷愛藏石,是因為人要借此通過學習修煉使自我具備如石般的諸多美好品質(zhì)。因此,對有水準的藏石家而言,尋石、得石、藏石、賞石、品石,正是其人生歷練的功課,而絕非玩物喪志的沉迷。這是《愛石歌》給我們的啟示。小石子藏于大世界;一個小石子還可以再分化,于是,作者《讀靈璧對石》就讀出了“是一分為二/亦合二為一”的宇宙玄機;《詠蟲珀》則于蟲與珀的變遷中揭示出福禍相依的關(guān)系。至于《題褶皺石》、《題火山氣錐石》等作,又于觀物析理的同時,循物我同一的境界,以物比附人與人生,更見諧趣和韻致。
無論是直抒胸臆的言志之詩,還是借物呈現(xiàn)的哲理之篇,都體現(xiàn)了作者克己之嚴,觀物之精,察世之詳。正是因為有如此的內(nèi)在修煉才形成了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正是如此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與同樣豐富的外在世界對接,才能碰撞出多姿多彩的心靈火花。將這內(nèi)在的、精神的、無形的火花用筆紙、文字物化、外顯,就產(chǎn)生出了作者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詩歌。從中,讀者所獲取到的也就絕不僅僅限于詩美的欣賞了,還應(yīng)該有對歷史、社會、人生乃至自然、宇宙等諸多領(lǐng)域的認知與體悟。也只有如此地賞讀《夕拾集》,我們才能更深入準確地評判《夕拾集》的價值及詩人的人格與人生。
第四,《夕拾集》與它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豐富相諧,是它表達形式的多樣。其中有古體,有自由體;有兒歌,有歌謠,有歌詞,還有寓言詩,如《樹和小鳥》。這證明了作者在詩歌創(chuàng)作求索的道路上涉獵的廣泛,付出的巨大。誠如作者在《夕拾集·自序》中所說:“從上小學至今,我一直喜歡詩歌,從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到革命烈士詩抄和新民歌,從賀敬之、臧克家到李瑛、雁翼、郭小川的詩歌,我都愛不釋手”。也正因為做出了如此的努力,所以才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還有兩點為證:
一是活化古人古作,翻成自家新作。如《收藏》敘寫尋寶收藏的艱辛,結(jié)尾的“問君為何不知愁/恰似青山無阻水東流”,語意詩情一百八十度大翻轉(zhuǎn),新意頓出,出人所料,拍案叫絕!《沈園感懷(二首)》、《題幽蘭石〈群山〉》仿寫蘇軾《題西林壁》等也都如此。
二是汲取今人精神,煉就自家筋骨?!洞髴c連著大寨》中,激蕩著賀敬之的神氣;《內(nèi)心問答》里,流淌著郭小川的血脈。然而它們又分明不是賀敬之、郭小川,而是學藝多家成自家的作者和他的詩。
《夕拾集》讀過了,所得的感想也談了四點,該收筆了。似意猶未盡。還說什么呢?對,是期盼與祝愿:期盼作者乘著《夕拾集》結(jié)集出版的良機佳時,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道上大踏步地走下去,并在精選詩歌形式上做出新努力;祝愿作者在多體并舉基礎(chǔ)上,力爭使創(chuàng)作質(zhì)量協(xié)調(diào)共進,佳作迭出,更上層樓!
〔責任編輯:王樂群〕
I207.22
A
1002-2341(2011)03-0154-02
2011-04-27
楊鐵鋼(1958-),男,黑龍江賓縣人,黨委書記、教授,從事文藝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