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法國年鑒學派(1929-1989)代表人物思想概說
李建國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年鑒學派深深根植于法國的學術(shù)傳統(tǒng)之中,然而作為對文化與社會進行歷史探討的新途徑,20世紀沒有任何一場學術(shù)運動曾經(jīng)有過這樣大的國際性沖擊,法國居西歐文化的中心,既有孔德所建立的社會科學傳統(tǒng),又能就近吸收德國史學的精華,學術(shù)文化根底甚是雄厚,新史學也特別蓬勃。其結(jié)果使今日法國史學成為當代史學界的顯學,涌現(xiàn)出一個個學術(shù)大師,影響至為深遠。
年鑒學派;費弗爾;布羅代爾
近代史學始于十九世紀德國史學家蘭克的“史學研究班”[1],影響所及,遍布全球,然自二十世紀之初以來,人類文明日新月異,根據(jù)檔案資料而成的政治、外交、軍事史等成為研究的重點,但因研究領域的狹隘,所以后來重視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新史學(年鑒學派)興起。法國居西歐文化的中心,既有孔德所建立的社會科學傳統(tǒng),又能就近吸收德國史學的精華,學術(shù)文化根底甚是雄厚,新史學也得到蓬勃發(fā)展。[2]其結(jié)果使今日法國史學成為當代史學界的顯學,影響至為深遠。下面將從年鑒學派的興起,各個時代的研究代表及其思想、影響來具體論述這一學派在法國的發(fā)展歷史。
1815年,英國經(jīng)濟、軍事和政治方面的霸權(quán)得以確立,產(chǎn)生了在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強化和論證這一霸權(quán)的動力。于是在19世紀中葉,“普遍化——專門化思想”便大奏凱歌。[3]這種思想有各種表現(xiàn)方式,但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核心都是由兩個前提論點組成的,一個是認識起源于特殊而結(jié)束于抽象,這就是“普遍化思想”,另一個是“不同門類”的知識并行不悖的發(fā)展道路,反映了現(xiàn)實世界并行不悖的各種進程,這就是“專門化思想”[4]。
把年鑒學派看作一個歷史學研究的范型,主要著眼于它的興起是為了摧毀或奪取法國實證主義史學的強大陣地。誠如科林·盧卡斯所說:“費弗爾和布洛赫在他們自己的著作中以及在他們的雜志文章中,著手開拓出一種史學類型”,用來有意地和明顯地同見之于拉維斯、瑟諾波、朗格羅瓦這樣一些教授的著作中的并見之于像《歷史評論》這類雜志的論文中的歷史學相對立,至少在費弗爾筆下,這種對立有激烈的論戰(zhàn)性質(zhì),他的論文后來收集成冊時以《為歷史戰(zhàn)斗》為標題,這正好表明他對這次發(fā)起的史學運動的設想。[5]上述三位教授都是實證主義史學在法國的著名代表人物。
法國的實證主義史學的精神表現(xiàn)如朗格羅瓦和瑟諾波的名言所說:“歷史憑史料而自行工作”,費弗爾與之爭鋒相對地說,“新型史學不是一種讓史料自己說話的史學,而是由歷史家提出問題的史學”[6]他認為瑟諾波和朗格羅瓦的那句名言是“危險的公式”,在他看來歷史研究必須超出史料的范圍,他在20世紀40年代末為布洛赫的遺著《歷史家的手藝》所寫的前言中說:“布洛赫和我一樣,曾經(jīng)長期夢想用有組織的方式寫下他的論歷史學的觀念,我不無遺憾地常常想著:要是還有時間,我們一定會共同努力為我們的年輕一代提供一種新的朗格羅瓦和瑟諾波,作為另一代人的宣言和一種全然不同的精神的體現(xiàn)?!盵7]在這里,費弗爾直言不諱地表明了他和布洛赫取實證主義史學而代之的愿望。
年鑒學派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出,但一開始他們都是一套蘭克式的歷史學模式,到1912年費弗爾和布洛赫則幾乎直接將施勒莫學派的德國權(quán)威雜志的名稱《社會——經(jīng)濟史季刊》引進過來。當然“新《年鑒》”傳統(tǒng)早于創(chuàng)辦該雜志的1929年,一般認為可以追溯到貝爾和《歷史學綜合評論》。[8]
布洛赫生于里昂,因參加地下愛國運動,于二次大戰(zhàn)結(jié)束前夕被納粹德國槍殺于獄中,世人多惜之。與費弗爾相比,布洛赫的主要經(jīng)歷花在兩本重要著作上,第一本是他對法國鄉(xiāng)村史的研究《法國鄉(xiāng)村史》,布洛赫將“鄉(xiāng)村史”的概念定義為對鄉(xiāng)村技術(shù)與鄉(xiāng)村習俗的綜合研究?!斗▏l(xiāng)村史》最為出名的也許是所謂“回溯法”,布洛赫強調(diào),由于我們更為了解晚近的情況,也由于從已知推導未來更為謹慎,必須“從后往前看歷史”[9]第二本是《封建社會》,這本著作處理了從公元900年到1300年長達四個世紀的歐洲史,討論了他在其它場合討論過的一系列論題:奴役與自由、神圣王權(quán)、通貨的重要性,與早期國家對封建制度研究不同,它并不局限于研究土地租佃制度、社會等級、戰(zhàn)爭與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他將封建制度當作一個整體來處理,他還再次處理了歷史心理學,處理了作者所謂的“感覺與思維之模式問題”[10]在《封建社會》一書中,他一直不停地使用集體意識、集體記憶、集體表象之類的語言。[11]比較歷史學則是布洛赫在方法學上的大貢獻,他于1928年發(fā)表的專文《歐洲各社會之歷史比較觀》被學者推崇為杰作,此歷史比較觀與其所信奉的分析與綜合觀點相契入,比較可以使分析更為深入,使綜合更為普及而有效,也有助于事實的解釋。[12]
布羅代爾于1902年出生于法國東部的一個小村莊里,他自述他有“農(nóng)民的血統(tǒng)”,但是他的父親是一位數(shù)學教師,不過他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類型一貫懷有興趣,這似乎反映了他的農(nóng)民的血統(tǒng),他還提醒我們,他來自“與德國毗鄰”的地區(qū),正因為如此,他一貫對德國學術(shù)頗感興趣,甚至五年的戰(zhàn)俘營生活也似乎沒有消磨掉這種興趣。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德國的史學思想確實對布羅代爾和《年鑒》有很大的影響。[13]
布羅代爾取得教師銜后,他的第一個工作職位是在阿爾巴尼亞,他在那里生活了十年之久。他在阿爾巴尼亞的一個基地開始了關(guān)于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外交史研究,正是在阿爾巴尼亞,布羅代爾發(fā)展了有關(guān)西班牙以及關(guān)于歐洲的與眾不同的見解。之后他又在巴西度過了幾年,這恰恰加強了他站在歐洲之外觀察歐洲的整體能力。當他從巴西回國時,他很幸運地與《年鑒》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費弗爾搭乘同一艘輪船,他的生活因此大大改變了,回到巴黎后他與《年鑒》學派建立了直接的組織關(guān)系,費弗爾還大膽地建議布羅代爾將論文的重點從菲利普二世轉(zhuǎn)移到地中海。
1940年,法國戰(zhàn)敗,布羅代爾成為了一名被俘軍官,整個戰(zhàn)爭期間,他被囚禁在戰(zhàn)俘營里,但布羅代爾還是堅持他的論文寫作,在沒有檔案資料的情況下,他靠著費弗爾寄給他的很少的書籍進行他的研究。后來布羅代爾說戰(zhàn)俘營生活是這樣影響他寫作的:“我不得不超越,拋棄和拒絕面對事件,讓偶然事件,尤其是令人惱火的事件見鬼去吧!我只能考慮在一個更深的層面寫歷史”[14]簡言之,布羅代爾的史學從貝爾、費弗爾、布洛赫一脈相傳下來,并在前人批判舊史學的基礎上開宗立派,建立注重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以解決問題取代紀事本末的歷史書寫。[15]
《地中海和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世界》一書是布羅代爾的代表作,也可說是當代法國新史學的代表作,全書氣象萬千,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細述地理環(huán)境,論述人文與自然景觀之間的歷史,是理論中心之所在,展示了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的深遠作用,以及自然景觀的人文化,形成地中海沿岸統(tǒng)一的整體性性格;第二部分討論相關(guān)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趨勢,是制度結(jié)構(gòu)的變遷史。描述整體內(nèi)的多元的人文活動,從金融幣值到通貨貿(mào)易,以至于帝國的發(fā)展,以及各種社會階層的動態(tài);第三部分敘述了重要歷史事件,以西班牙與土耳其兩個帝國的和戰(zhàn)為主題,是政治與軍事的事件史。《地中海和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世界》,它的每一部分,正如序言所指出的,都提供了過去的一種不同方法的示范。首先是“人”與“環(huán)境”之間幾乎靜止不動的歷史,然后是緩慢變化的經(jīng)濟、社會與政治結(jié)構(gòu)史,最后是稍縱即逝的政治史。[16]布羅代爾提倡將個人與事件放到語境、背景之中,他建議說:“事件史雖則最富于人類趣味,卻也最膚淺,我記得在巴伊亞附近的一個夜晚,我沉浸在一次磷光螢燭的焰火表演中,它們蒼白的光閃亮、消失、再閃亮,但都無法用真正的光明刺穿黑夜,事件也是如此,在它們光亮的范圍之外,黑暗統(tǒng)治著一切。”[17]
位于更深處的更平靜的水是《地中海和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世界》第二部分的主題,題目是“集體的命運與總體的趨勢”,關(guān)注的是結(jié)構(gòu)——經(jīng)濟體系、國家、社會、文明以及變遷中的戰(zhàn)爭方式的歷史,這一歷史的步伐比事件史慢,它的步伐是時代甚或是世紀,以至于當時的人幾乎沒意識到?!兜刂泻:头评斩赖牡刂泻J澜纭纷屪x者意識到空間在歷史上的重要性,此前幾乎沒有哪本著作做到這一點,布羅代爾的史詩主角,不是諸如西班牙帝國之類的政治單位,更不是諸如菲利普二世之類的個體,而是大海本身。他一直提醒距離與交通的重要性,布羅代爾有全局的視野。[18]對歷史學家而言,更有意思的是布羅代爾對時間的創(chuàng)造性處理,他試圖“將歷史事件區(qū)分為地理時間、社會時間與個人時間,以及對人類熟悉的長時間段的強調(diào)。”[19]
1968年以后,第三代的崛起變得日益明顯,這時他們的思想趨于多中心論,該群體的某些成員將費弗爾的計劃進一步深化,將史學邊界開拓到兒童、夢、身體甚至味道,另一些人則轉(zhuǎn)向政治史與事件史,一些成員繼續(xù)從事計量史,而另一些則反對它。20世紀60年代年鑒派最大成就是杜拉里的計量史研究及其代表作《朗格多克的農(nóng)民》(1966)一書,這書也悖論似地標志著脫離了“沒有人物的歷史”(杜拉里),從而轉(zhuǎn)向了一種新的意識史學。意識史學在年鑒派的著作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封建社會》一書在基本思路上也是一部意識史,書中對于一個社會體系是以其自身之表現(xiàn)為種種心態(tài)與觀點的方式進行分析的。菲利普·阿里哀在他的《童年時代的世紀》(1960)和《我們死亡的時辰》(1981)兩書中依據(jù)文學和藝術(shù)資料探索了歐洲近代早期的心態(tài)史,于是在第三代的年鑒派歷史學家們中間就啟動了一場心態(tài)史學,主要有羅伯特·曼德魯、勒·高夫、喬治·杜比,他們探索的是一個社會經(jīng)濟的語境中民眾的態(tài)度。曼德魯研究巫術(shù)和傅格爾家族早期資本主義的心態(tài)背景;勒·高夫和杜比則研究中世紀的宗教生活,商業(yè)生活和軍事生活的廣闊領域。與此類似,藝術(shù)和文學也成為重建心態(tài)史的重要資料。[20]
年鑒學派研究路線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在他們的實踐之中引發(fā)了嚴重的矛盾,可是我們也能看到有一種牢牢確立的傳統(tǒng),從布洛赫到費弗爾到勒·高夫、喬治·杜比并且直到今天,著重依靠藝術(shù)、民俗和風尚之類的資料。因此,這就鼓勵更精致、定性的思維方式。這些歷史學家們的工作有助于溝通歷史學與文學之間的空隙,他們那種強烈的人類學關(guān)注,防止了年鑒派史學屈服于已成為大多數(shù)社會科學的思想特征的唯物主義。年鑒派在其全部歷史中,始終引人注目地從未染上過對基礎科學與技術(shù)之上的那種西方文明優(yōu)越性概念,也未曾染上過成為大多數(shù)社會科學的核心的那種現(xiàn)代化觀念。[21]
盡管年鑒學派深深根植于法國的學術(shù)傳統(tǒng)之中,然而作為對文化與社會的歷史探討的新途徑的一種模式,20世紀沒有任何一場學術(shù)運動曾經(jīng)有過這樣大的國際性沖擊。他們的影響甚至遠及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家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年鑒派要比教條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更好得多的通向物質(zhì)文化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道理。[22]
年鑒學派雖然出現(xiàn)的時間比較遲,但在近代史學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打破了從前蘭克史學只注重政治史、事件史的歷史研究方法,采用比較史學的方法去研究歷史,這樣歷史的研究范圍一下子就擴大了,各個方面都涉及到了,歷史變成了整個世界和整個社會的歷史,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開拓,尤其是年鑒學派在后面的發(fā)展中涌現(xiàn)出像費弗爾,布洛赫,布羅代爾,勒·高夫一系列大歷史學家,運用不同的時間段研究歷史問題,把研究課題放在一個大的背景里,研究它們的聯(lián)系,讓歷史成為聯(lián)系的歷史而不是孤單的格局,年鑒學派的出現(xiàn)極大地推動了歷史學的發(fā)展。
[1][2][12][15]王榮祖.史學九章[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6.65,65,69,71.
[3][4][8][13][14]費爾南.布羅代爾.論歷史[M].劉北成,周立紀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47,247,250,245,246.
[5][6][7]朱本源.史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3,53,53.
[9][10][11][16][17][18][19]彼得.伯克.法國史學革命年鑒學派,1929-1989[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19,19,30,30,36,36.
[20][21][22]格奧爾格.伊格爾斯.二十世紀的歷史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61,63,63.
The Ideological Qutline of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 Annales School in France
LIJian-guo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062)
The Annales School deeply rooted in French academic tradition,however,as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new approach,twentieth Century perhaps without an academic movement has had such a large international impact,the French cultural center in Western Europe,both founded by Kong De social science tradition,and to the nearest absorption German historiography of the essence,academic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is very strong,the new historiography is also particularly vigorous.The resultmakes today's French historiography become contemporary historiography bound has emerged,one academic masters,influence is far-reaching.
The Annales School;Febvre;Braudel
K565
A
1673-2014(2011)06-0097-04
2011—10—11
李建國(1987— ),男,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研究。
(責任編輯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