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麗
(安徽師范大學(xué)數(shù)計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論盛唐詩人之間的友誼及其文學(xué)史意義
韓麗麗
(安徽師范大學(xué)數(shù)計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盛唐詩人之間具有深厚的友誼,主要體現(xiàn)在對友人落第的安慰、對友人遭貶的同情、友人之間的惜別之情甚至死別之情、對彼此人品和作品的贊賞等諸多方面。盛唐詩人之間這種深厚的友誼,對我們理解盛唐的時代精神、文人風(fēng)貌乃至詩歌創(chuàng)作等,都有重要的啟示。
盛唐詩人;友誼;盛唐詩歌
自古文人相輕,或許在很大程度上是個事實,但這一現(xiàn)象在盛唐詩人之間表現(xiàn)并不明顯。相反,盛唐詩人之間具有深厚的友誼,這對我們理解盛唐的時代精神、文人風(fēng)貌乃至詩歌創(chuàng)作等,都有重要的啟示。
具體說來,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的表現(xiàn)看出盛唐詩人之間具有深厚的友誼。
對友人落第的安慰。盛唐詩人很多屬于社會中下層,對他們而言,一個重要的進身之道是參加科舉考試。但科舉本身的競爭很激烈,不少詩人鎩羽而歸,很多詩人對同道表示出深厚的同情,紛紛表達安慰與勉勵。如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dāng)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城當(dāng)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濒胛銤撌峭蹙S好友,也是盛唐一位重要詩人。他作為落第還鄉(xiāng)之人,心情自然懊喪。王維作為他的摯友,自然要盡力給予慰藉。全詩著意在這個主旨上加以烘染:以“東山客”稱呼對方,使對方雖然落第,也不失身份之尊;以“同心”和“知音”自稱,使對方雖然境遇落魄,仍感到了友誼的存在。
對友人遭貶的同情。在唐代,考上進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考上進士是非常榮耀的事情。但考上進士并不意味著仕途的一帆風(fēng)順。相反,盛唐不少詩人宦海沉浮,屢不得志,甚至遭遇貶謫。在友人被貶遠地的時候,不少詩人都表示出深厚的同情。如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到遙遠的龍標(biāo)作縣尉,李白特地為他寫了一首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特別擅長七絕,后世將其與李白并稱為“七絕圣手”。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而這又與他的性格不無關(guān)系,而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所以當(dāng)李白聽到友人被貶龍標(biāo)的不幸消息時,便題詩遙寄給遠方的友人,以抒發(fā)自己的無限愁情和同情。特別是結(jié)尾兩句,在奇特的想象之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深情而又開闊的境界,想必王昌齡讀到這首詩,不僅能感受到李白的友誼,也能精神為之一振,從被貶的消極情緒中振作出來。無獨有偶的是,王昌齡在貶地龍標(biāo)也寫過一首送別詩給朋友:“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送柴侍御》)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柴侍御可能是從龍標(biāo)前往武岡,詩是王昌齡為他送行而寫的。開頭二句一如李白的贈詩,寫得比較傷感深情;結(jié)尾兩句突然振起,轉(zhuǎn)為曠達之詞,也是對朋友的安慰之詞,是用友情來克服空間阻隔給彼此帶來的痛苦。
友人之間的惜別之情甚至死別之情。生活中的離別本來就是難免的,這一點即使在盛唐也是如此。為了維持生計,也為了追求理想,盛唐詩人奔波各地,雖然彼此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但免不了依依惜別的場面出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當(dāng)中,因此盛唐詩人寫下了不少留別、贈別詩,表達友人之間的惜別情誼。如李頎《送魏萬之京》:“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鳖}目中涉及的“魏萬”,自號王屋山人。李白很賞識他,并把自己的詩文讓他編成集子。臨別時,還寫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的長詩送他??梢娢喝f雖然不是盛唐第一流的詩人,但他能與盛唐這些第一流詩人交往,說明他至少是一個合格的詩人,因而能獲得其他詩人的友誼。李頎的贈詩開頭二句,巧妙地把“昨夜微霜”與“今朝離歌”聯(lián)系起來,在擬人化的景物描寫中為全詩奠定了惜別的基調(diào)。三四兩句在鴻雁、云山的景物描寫中突出離愁,用了兩個虛詞來加重這種離愁:“不堪”與“況是”形成轉(zhuǎn)折與遞進的關(guān)系,離愁因此顯得倍加深重。五六兩句稍作宕開,轉(zhuǎn)為對遠行客作充滿情意的推想:由眼前實景轉(zhuǎn)為對旅途虛景的描寫,同時又與開頭兩句對眼前景的描寫相呼應(yīng),使得惜別之情進一步加深。因為魏萬此行的目的地是京師,所以旅途景色的描寫就突出關(guān)中一帶的氣氛(關(guān)城、御苑),同時由長安這一個目的地,自然引出最后兩句對朋友的告戒??赡芾铐犇贻呴L于魏萬,所以結(jié)尾兩句純?nèi)皇情L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顯得語重心長。但這種囑咐是對前面惜別之情的自然發(fā)展,也符合一個長輩在送別晚輩時候的身份與口吻,因而顯得非常感人。
盛唐還有些詩人把朋友之間這種惜別之情,發(fā)展為對友人之死的痛惜之情,將彼此的思念之情延伸到死后,寫得哀惋深切。如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曾受到高適的很大幫助。高適是盛唐著名詩人,此前就有杜甫結(jié)下了真摯的友誼。而在杜甫流寓成都的時候,這種友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當(dāng)時,高適正在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刺史任上,常資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適在“人日”那天題詩寄給杜甫,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遠藩無所預(yù),心懷百憂復(fù)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fēng)塵。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人日寄杜二拾遺》)可惜高適去世較早,杜甫有一次在檢閱詩稿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故人的這首詩,睹物傷情,悲從中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開,迸淚幽吟事如昨。嗚呼壯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動寥廓。嘆我凄凄求友篇,感時郁郁匡君略。錦里春光空爛熳,瑤墀侍臣已冥莫。瀟湘水國傍黿鼉,鄠杜秋天失雕鶚。東西南北更誰論,白首扁舟病獨存。遙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邊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處覓王門。文章曹植波瀾闊,服食劉安德業(yè)尊。長笛誰能亂愁思,昭州詞翰與招魂?!?《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這首詩在追憶作者與故人之間深厚的友誼的同時,也對亡友不幸早逝、英才未能大展的深深惋惜之情,顯示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建立在高遠的政治追求的基礎(chǔ)上的。
對彼此人品和作品的贊賞。盛唐詩人之間盡管有很多抨擊社會的詩歌,但詩人之間很少互相攻擊嘲諷的作品;相反,更多地是對對方人品和作品(包括一些佳篇名句)的贊賞,顯示出彼此的傾慕之情。如王維《別綦毋潛》就對綦毋潛的詩歌創(chuàng)作頗有好評:“盛得江左風(fēng),彌工建安體。”李白本來是一個很狂傲的詩人,但在盛唐老詩人孟浩然面前并未表現(xiàn)這種個性,相反是無限的欣賞,甚至帶有某種崇拜的感覺,試讀李白《贈孟浩然》即可感受到這一點:“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边@首詩中的孟浩然形象,未必就是生活中真實的孟夫子,但從這首詩的措辭和口吻來看,李白非常崇拜這位“風(fēng)流天下聞”的老前輩的人品。李白在《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中,既自信地宣稱自己的詩篇一如“小謝又清發(fā)”,也稱贊了李云“蓬萊文章建安骨”,對對方的創(chuàng)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相對而言,杜甫的個性不及李白那么張揚,但從杜甫一再宣稱“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之類的話頭來看,他對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是很自負(fù)的。不過即便是自負(fù)的杜甫,對盛唐許多詩人的評價很高,且很準(zhǔn)確,如謂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王維“最傳秀句寰區(qū)滿”、高適“當(dāng)代論才子,如公復(fù)幾人。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fēng)塵”、“岑生(岑參)多新語”,而他評論李白的詩“落筆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等見解,可謂不刊之論。特別是他稱贊晚輩詩人元結(jié)、孟云卿的作品,也是不吝贊詞:評元結(jié)《舂陵行》、《賊退示官吏》二詩:“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解悶》十二之五評孟云卿:“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边@些都充分顯示了杜甫和盛唐詩人一樣,對他人的創(chuàng)作能保有公正的評價,這也符合他本人“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的詩學(xué)主張。
盛唐詩人之間這種深厚真摯的友誼,對我們理解盛唐的時代精神、文人風(fēng)貌乃至詩歌創(chuàng)作等,都有重要的啟示。首先,它說明盛唐詩人的心胸是非常闊大的,情感是非常健康的,精神是積極進取的,也說明那個時代能激發(fā)出文人們的理想熱情,也能為他們提供展開才華的舞臺。試想,如果那個時代不能激發(fā)文人們走出家鄉(xiāng),走到外面廣闊的天地之間,那么他們就收獲不了這么多的友誼,盛唐詩壇也就很難為我們提供那么多深厚動人的送別詩篇。只要我們讀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我們就能感受到盛唐送別詩的地理背景比以往寬闊多了,這固然說明盛唐作為一個大帝國所具有的廣大疆域,也說明盛唐詩人生活面之廣和心胸之開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杜之間的友誼及其相關(guān)詩歌創(chuàng)作。杜甫不僅在與李白相處的時候用詩記載了他們親密無間的忘年交般的情誼,也用詩抒發(fā)了他們離別時的深切感情。難能可貴的是,杜甫此后一直保留著這份感情,在“世人皆欲殺”李白的情況下,他能寫下這樣的詩句:“吾意獨憐才。”(《不見》)在李白身陷囹圄、江湖上紛紛傳聞李白的死訊之際,杜甫日夜思念,甚至形諸于夢,寫下了感人的《夢李白》二首:“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址瞧缴?,路遠不可測。魂來楓葉青,魂返關(guān)塞黑。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皎龍得”、“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崩畎卓赡苌詾⒚撔⑽戳粝赂嗟呐c杜甫交往、送別的詩篇,但只憑那兩首寄贈杜甫的詩篇,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對杜甫的友誼同樣的深厚感人:“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這些感人詩篇的出現(xiàn),豈只是為詩壇提供佳話而已,而是直接為我們奉獻了不朽的作品!
更為重要的是,盛唐詩人之間這種深厚真摯的友誼直接促進了盛唐詩歌的發(fā)展和繁榮。表現(xiàn)之一是送別詩的大量出現(xiàn)和質(zhì)量普遍的提高(這一點已有前文諸多例證,不再述及)。表現(xiàn)之二是使詩人之間的風(fēng)格互相影響,從而使盛唐詩壇形成帶有一定共性的時代風(fēng)貌。如杜甫的詩歌主導(dǎo)風(fēng)格是沉郁頓挫,但這一主導(dǎo)風(fēng)格不是他的全部風(fēng)格,除了晚年有部分蕭散自然的作品外,他早年也不乏浪漫之作,一如李白和盛唐其他詩人的作風(fēng),讀讀他的《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就可感受到這一點:“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fēng)景暮。蓬萊織女回云車,指點虛無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蔡侯靜者意有馀,清夜置酒臨前除。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睂戇@首詩的時候,杜甫與李白已經(jīng)交往較深,因此他這一時期的作品帶有李白的某些浪漫作風(fēng),加之這首詩是“兼呈李白”的,這種浪漫作風(fēng)的出現(xiàn)就不難理解了。從盛唐詩人之間的交往及其對詩風(fēng)的影響來看,盛唐詩歌普遍具有浪漫的氣息,我們就覺得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表現(xiàn)之三是詩人之間在良性的競爭之中彼此切磋詩藝,推動各自創(chuàng)作以及某些題材的創(chuàng)作水平的整體提高。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盛唐詩人幾首登慈恩寺的同題材作品看出來。高適、岑參、薛據(jù)、杜甫同登長安慈恩寺,大約都有詩作,如今除了薛據(jù)的詩不存以外,其他三位詩人的作品都流傳下來了(岑參《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高適《同諸公登慈恩寺浮圖》、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但比較這三首作品,我們認(rèn)為這三首詩在藝術(shù)上各有千秋,但總的來說杜甫的詩在境界上顯得更高一些。這當(dāng)然是因為杜甫的思想境界本來就比高、岑更高一層,但考慮到當(dāng)時杜甫尚處于創(chuàng)作的早期,詩歌的主導(dǎo)風(fēng)格沉郁頓挫尚未完全體現(xiàn)出來,因而這首詩之所以顯得更高一籌,也不能排除詩人之間互相的競爭,激發(fā)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熱情與創(chuàng)作潛能,不僅使杜甫努力在藝術(shù)上避免與他人的作品相重復(fù),也使杜甫將自己思想深處的某些感受得以在這種競爭中呈現(xiàn)出來。至于王維與儲光羲、裴迪等人的交往與詩歌唱和,直接推動了盛唐山水田園詩的繁榮乃至山水田園詩派的形成,更是文學(xué)史上的常識,這同樣說明了盛唐詩人之間的交往與友誼對于整個盛唐詩歌裨益良多。
[1]陳貽焮.王維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
[2]陳貽焮.孟浩然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
[3]涂元渠.高適岑參詩選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李云逸.王昌齡詩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古典文學(xué)教研組.李白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6]蕭滌非.杜甫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
[7]莫礪鋒.杜甫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
[8]馬茂元.唐詩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FRIENDSHIP BETWEEN THE POETS DURING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TANG DYNASTY
HAN Li-l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There are long and close friendshipsbetween the poetsduring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Tang dynasty,which embody comforting friends who failed to pass the exam,pity on friends who was banished by the government,praising friends for their personality and works.The long and close friendships have important meaning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poets during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Tang dynasty;friendship;poetry duringthe prosperous time of Tang dynasty
I209
A
1672-2868(2011)04-0044-04
2011-04-23
韓麗麗(1981-),女,江蘇漣水人。安徽師范大學(xué)數(shù)計學(xué)院。
責(zé)任編輯:宏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