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才
靈與肉的掙扎 黑夜里的悲歌
——評《野草在歌唱》
高金才
多麗絲·萊辛是當代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2007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0年,萊辛出版了成名作《野草在歌唱》,小說以一名白人農場主的妻子被黑人男仆殺死為題材,心理刻畫細膩,反映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來探討造成女主人公瑪麗悲劇的主觀原因。
《野草在歌唱》;精神分析;自我;本我;社會現(xiàn)實
當代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是迄今為止獲獎時最年長的女性諾貝爾獲獎者,也是第卅四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
《野草在歌唱》出版于1950年,當時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世界各地民主解放和獨立運動風起云涌,英國帝國主義殖民大廈搖搖欲墜,這部小說以反殖民主義為宗旨,在當時具有極為積極的作用。小說講述了白人女子瑪麗在南非的成長和經歷,最后被黑人雇工摩西殺死的悲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書從全新的窮苦白人角度,探討了種族歧視在非洲給白人和黑人帶來的痛苦,這在當時極具挑戰(zhàn)性。
小說以一則謀殺案的發(fā)布來作為開始,女主人公白人女子瑪麗被她家里的黑人雇工摩西謀殺了。但是值得深思的是看到新聞后的人們的看法,全國各地的人們都看了這一觸目驚心的報道,都未免感到有些氣憤。氣憤之中又夾雜著一種幾乎是得意的心情,好像某種想法得到了證實,好像某件事正如預期的那樣發(fā)生了。每逢土著黑人犯了盜竊、謀殺或是強奸罪,白人就有這種感覺。
人們并沒有對瑪麗的死感到一絲的悲傷,白人殖民者并不關心瑪麗的死,他們在乎的是瑪麗一直在丟白人的面子?,旣惖乃缹λ麄儊碚f是一種解脫,只是她死得并不體面。沒有人為瑪麗的死傷心難過,白人們想的其實是瑪麗丟了他們的臉,竟然被一個黑人雇工殺死了。沒有人想去追查這件謀殺案的真正動機,也沒有想去弄清究竟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悲劇。如果仔細去分析瑪麗之死悲劇的根源就會發(fā)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看法是造成瑪麗死亡的客觀因素,那么關鍵性的主觀原因呢?恰恰是瑪麗自身的性格缺點,成了壓垮瑪麗的最后一根稻草。從童年時代起,瑪麗就深受那些保守的英國殖民主義文化觀念的影響,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遠離那些黑人土著們,因為“他們是骯臟的,并且可能會對她做出可怕的事情”。這種影響造成了瑪麗對當?shù)赝林谌说牟涣私?,她從骨子里看不起這些人。但是因為貧困,瑪麗一家又與周圍的鄰居格格不入,這些造成了她的性格弱點,她沒有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她一直生活在缺乏關愛和心靈交流的世界里。人的個性的發(fā)展會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但個體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卻起關鍵作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對瑪麗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瑪麗一直在竭力融入到當時的社會中去。小說中提到,瑪麗20多歲的時候在鎮(zhèn)上找到一份秘書的工作,盡管她獲得了經濟的獨立,可是卻無法抹殺她心理不健全的弱點;她害怕與人接觸,情愿孤獨地面對那些非人的事物,比如每周都去電影院消遣。盡管瑪麗的工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從心理方面來看,瑪麗是孤獨怯懦的一個年輕女人,她不擅長與人交往,始終都是一個人在黑夜里孤獨地摸索前行。
但是,在瑪麗到了30多歲仍然是單身的時候,她終于無法忍受周圍人的異樣眼光。
瑪麗并沒有真正體會到愛情的美好,她只是不想成為他人眼中的異類,于是嫁給了并沒有深厚感情基礎的貧困白人迪克·特納。因為并不了解農場的艱苦生活,所以瑪麗將農場生活看成是“外出野餐”,懷著“走向自然”的美夢一樣的美好地方。但是,農場的生活卻并不如人意,瑪麗并不能很好弟適應農場環(huán)境,于是她徹底淪落成了一個在黑傭面前的蠻橫不講理的、自我優(yōu)越感良好的白人婦女。正如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寫的那樣,首先是心理決定論原則,或因果原則:心理現(xiàn)象與軀體現(xiàn)象一樣,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或碰巧發(fā)生的。每一心理事件的產生都是一些先前的事件所決定的。在心理生活中,不存在分離中斷的情況。在迪克的農場,瑪麗有缺陷的性格慢慢使她走向了最后的崩潰時刻。作為一個個體的人,她有著應有的良知,可是,作為一個種族主義者,白人比黑人高貴,白人天生該統(tǒng)治黑人這種思想卻又占了上風,她必須在黑人面前維護白人特有的尊嚴和統(tǒng)治者的地位。黑人男仆摩西的出現(xiàn),終于使得瑪麗岌岌可危的心理最終走向了崩潰。
瑪麗與摩西的關系其實是非常復雜的。簡單來說就是主仆的關系,但是仔細分析小說中瑪麗和摩西相處的模式來看,其實是隱形的情人關系,盡管瑪麗從不敢承認。弗洛伊德曾經說過:“意識是一種特殊的、非同尋常的心理過程。我們內心所經歷的大都是潛意識活動,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深受潛意識的影響?!币淮维旣悷o意中撞見了摩西在樹下洗澡的場景,萊辛將那一段描寫的非常生動,“他正用肥皂擦著粗壯的脖子,白色的泡沫在他黑色的皮膚上顯得令人吃驚的白”。黑與白,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摩西的吸引力。高達健壯的摩西,在瑪麗的眼里其實是很出色的?,旣愋睦镆恢倍寄芨杏X到摩西的獨特魅力,摩西在農場上是個好工人,在家里也是個好男仆,他對瑪麗友好而溫和,同時對瑪麗的挑剔也能理解,總是一絲不茍地去執(zhí)行瑪麗的命令。但是,因為瑪麗自己已經意識到了她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她感到害怕,因為她自己竟然被一個黑人所吸引,因此她想選擇逃避,選擇辭掉摩西,但是在迪克一直的警告下,辭退摩西的想法未能實施。佛洛依德將瑪麗的這種心理活動分析得非常透徹,在他的《精神分析》中寫道,本我(id):遺傳的,與生俱來,由源出于肉體組織的本能構成,如食欲,性欲等。本我是潛意識的、無理性的,奉行快樂原則,追求即刻滿足;自我(ego):由本我中分化出來,是本我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中介,任務是自我保存。由現(xiàn)實原則指導,協(xié)調本我、超我和現(xiàn)實的要求,力爭既回避痛苦,又獲得滿足;超我(superego):也源于本我,由自我分化而出,代表著父母、老師、社會等各方面的道德要求以及理想抱負,其作用是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監(jiān)督自我的行動。現(xiàn)實環(huán)境協(xié)調著人格結構?,旣惼疵鼔阂肿约旱那楦校潜疚覅s又時時抬頭,她不可避免受收到摩西那種男人陽剛之美的吸引;而她的自我和超我又覺得這種感情是不合社會標準的,是應該受到譴責和唾棄的。于是瑪麗就在這種矛盾的掙扎中受盡精神的折磨。
瑪麗是孤獨無助的。因為貧困,因為迪克的不善經營,他們夫婦生活窘迫,甚至都不敢要一個孩子?,旣惒幌肴タ粗車兹送榈哪抗猓运h離他們;而和黑人之間,由于社會環(huán)境使然,她也不可能跟他們有什么友好往來。在這種情況下,摩西成了她逃避苦難生活的避難所,在摩西身邊她感到安全。她的本我,那種與生俱來的渴望與人友好往來的本能卻又立刻受到自我的壓抑,于是瑪麗時刻都在這種矛盾痛苦中煎熬,這也反映在她對摩西的態(tài)度:時而友好和善,時而趾高氣揚,令人無所適從。
瑪麗的這種壓抑體現(xiàn)在小說中迪克受傷后,瑪麗在和黑人一起照顧他的過程中瑪麗的夢境里得到充分體現(xiàn),瑪麗先是夢到了父母相處的場景,她看到父親 “他那小身個兒上的肚皮又大又光滑……她討厭他”。然后她又夢到父親摟著母親的場景,夢中她立刻走開了。也許瑪麗潛意識里對父母的婚姻關系是厭惡的,父親的形象或許就是她自己的丈夫迪克形象,丑陋、猥瑣,令人惡心,瑪麗和迪克的婚姻生活是很不幸福的。小說中有一段描寫瑪麗的真實想法,也就是她的本我,描繪的細致入微,她曾夢見迪克死了,那個黑人在隔壁房間里等著她去。她慢慢坐了起來,掀開了蓋在腳上的沉重外衣,想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害怕迪克的那副樣子真難看極了。他死了瑪麗心里又是快慰又是欣喜,可同時她又怪自己不該有這種欣喜的心情,并因此而感到愧疚,于是努力要喚起心頭應有的悲哀。
在瑪麗的潛意識里,其實迪克跟她的父親一樣,都是讓她厭惡的人,雖然她清醒的時候絕不敢承認她希望迪克死去。但是,在夢里她的自我卻無法控制的跳了出來。迪克給了她一個婚姻,讓她從別人異樣的目光中解脫出來,但是又將推入了另一種困境。因為農場經營不成功,迪克甚至不敢讓瑪麗有自己的孩子,瑪麗內心的孤獨迪克并不理解,他只是覺得自己的妻子越來越不討喜,越來越飛揚跋扈?,旣惖膬刃目释谌四衅湍ξ鲝妷训纳眢w,不僅僅是性意識,還有心理方面的慰籍。盡管瑪麗盡力抑制著自己的感情,但是因為迪克的重病,瑪麗不得不依靠摩西來共同照顧家庭,她和摩西的關系獲得了質的飛躍,也為后面的悲劇埋下了濃重的一筆?,旣惡湍ξ鞯年P系越來越親密,只有在摩西的面前,瑪麗才能感受到自己女性的魅力。這個“可憐的變了形的”女人在摩西為她穿上衣服時臉上洋溢著“歡樂和天真的”表情,“她用雙手撥弄著頭發(fā),好像一位漂亮的女人在欣賞著自己的美麗”??蓱z的瑪麗只有在失去理性的狀態(tài)下才能逃避社會文化強加給她的觀念,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感受自然的人性??墒?,瑪麗的性格畢竟是極其柔弱的,自小受到的種族歧視思想始終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在面對白人質疑的眼光時,她的超我立刻跳了出來,她又一次在別人面前把自己和摩西的關系掩飾為黑白對立的種族關系?,旣惿钪幍陌兹松鐣粫姓J和容忍她和摩西,她自己也無法克服這種想法,于是她將自己和摩西之間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自然的情感又一次踐踏在腳下。外來的青年托尼發(fā)現(xiàn)了瑪麗和摩西之間的曖昧關系,“她穿著一件很耀眼的衣服粉紅色襯裙,瘦骨嶙峋的肩膀凸露在外面。摩西正站在她身旁,托尼看見她站起來,伸出兩條臂膀,那個土人便把她的衣服從后面套上她的手臂,那種姿勢就像一個美女在欣賞自己的美貌一般……瞧那個土人的神態(tài),宛如一個溺愛妻子的丈夫一般?!?/p>
這一刻的瑪麗是幸福的,她在肉體上和某種感情寄托上很需要摩西,可是另一方面,瑪麗從沒有忘記他們之間的種族差別和雇傭關系。因此,在托尼發(fā)現(xiàn)他們曖昧關系的時候,“瑪麗一看到他,簡直嚇得魂不附體,恐懼地直瞪著眼看著他。”在白人青年托尼的眼里,瑪麗完全就是在跟野獸發(fā)生關系,他對瑪麗說:“從前俄國又一個女皇,她根本不把自己的男仆當作人,因此常常在他們前面赤身裸體?!彼褪菑倪@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如果要從其他角度來看這件事,對他來說可就太困難了。托尼的這種強烈的種族歧視態(tài)度似乎喚醒了瑪麗的白種人意識,她馬上站到了托尼的立場上,冷酷無情地叫摩西快滾。事后她又痛悔地哭泣,這種矛盾的兩面性注定了她的悲劇結局。在瑪麗最后被摩西殺死的時候,她甚至感到了一種解脫。心靈的痛苦無法解除,或者死亡是最好的歸宿。
社會制度無疑是造成瑪麗悲劇的主要根源,但是她本人的弱點也是不可否認的。瑪麗的性格完全不同于萊辛后來塑造的女性形象,瑪麗在精神上始終被動地接收命運的擺布,從未真正理解過自由的本質和意義,一直在社會理智和精神需要之間痛苦地掙扎,然后一步步走向毀滅。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高覺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M].一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4.
[3]王家湘.多麗絲·萊辛[J].外國文學,1987.
[4]翟世鏡.當代英國小說[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I106.4
A
1673-1999(2011)17-0113-03
高金才,碩士,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南岸400065)移通學院外語系教師。
201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