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芳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50)
在國際交往中,英語口語作為一種使用范圍最廣泛、最快捷、最現(xiàn)實、最直接的交際工具,而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已不僅僅是為了通過三、四級考試,更為重要的是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學生們的英語口語水平普遍較低,很多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而且有部分學生英語發(fā)音帶有濃重的方言。因此,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會很怕開口說英語,對英語口語有懼怕感,擔心自己發(fā)音不標準或是說錯了日后成為同學們的笑柄,這樣,就會讓很多可以開口練習的大好機會白白地從身邊溜走。還有不少大學生在英語交際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或理解他人的講話,很多東西是借助于母語表達出來的,說出來也不地道,大都是中式英語。這種現(xiàn)狀嚴重制約著大學生走向社會后,用所學的英語進行對外交際。因此,加強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勢在必行。
英語口語是一種技能,依照當前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趨勢,我國與國際的交流會越來越緊密,學習實用的英語口語知識,可以應對今后在工作、商務、出國等方面遇到的問題。作為當今的大學生,應該盡早學習,多掌握一門技能,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然而,長期以來,學生們從初中到高中,在學校里接受的英語學習都是以應試為主,每次考試只考筆試。為了應付各種以筆試為主的英語考試,老師給學生教授的多是詞匯和語法方面的知識,對英語口語教學并不重視,更不會進行這方面的嚴格考試。因為練不練口語不影響考分、升學。進入大學后,每年會有兩次對大學生的三、四級考試,這對促進大學生重視英語、掌握英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各個大專院校對英語教學也是非常地重視,大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愈加濃厚,他們的應試能力也逐年提高。然而,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學了數(shù)年英語之后,能夠流暢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學生人數(shù)并不是很多,大多數(shù)的學生竟學成了“啞巴英語”,缺乏靈活使用英語口頭交際的能力。因此,在聽、說、讀、寫這四種基本能力中,說的能力明顯為薄弱環(huán)節(jié)。可是,無論是從語言的發(fā)展或?qū)W習語言的自然規(guī)律,還是從語言的功能來看,都應該是口語居先??谡Z是一種利用語言表達思想、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而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正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此外,學生自身也缺乏這方面的自我培養(yǎng)訓練。他們愛面子,害羞,不愿意開口,怕犯錯誤,特別怕犯語法錯誤,怕別人笑話自己。久而久之,他們的嘴巴越閉越緊,自然地就會更加缺乏自信。事實上越是害怕犯錯誤越是會犯錯誤。學習口語可以說是在錯誤的過程中練好的。今天犯錯誤是為了明天不犯錯誤。其實,學生們從內(nèi)心里來說是非常企盼能夠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而且也懂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中國進一步地改革開放,我國與世界各國在各個領域之間的交往會日益增加,不同文化和語言交流機會自然會隨之增加。全球化交際已經(jīng)成為一股無法抗拒的潮流。社會上會因此而急需一大批既懂業(yè)務,又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人才。因此,他們具有學好英語口語的主觀意愿。
目前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英語口語水平還不是很理想。相當一部分學生英語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對口語學習不夠重視。在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是對著詞典去背誦,以求會做試卷上的題目,而大多數(shù)的題目只是在考查學生的閱讀和語法的能力,沒有考查或者很少考查學生的口語能力。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也就不注重或很少意識到口語學習的重要性。有的同學在學習口語的過程中方法也很不對,他們只是在心里背誦,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些諸多的因素都影響了學生口語的學習和提高。長期以來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一種誤區(qū),認為只要多記單詞,就可以靈活自如地進行口頭交流,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很多大學生雖然學了七、八年的英語,并且通過了大學英語三、四級的考試,但是卻無法準確地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不具備基本的口語交際能力。筆者認為影響他們口語能力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這樣幾點:
應試教育使得師生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做題技巧上,即使平時教師要求學生之間用英語進行交流,這種要求也往往流于形式,落不到實處。其二,學生對英語口語缺乏信心。由于詞匯量少,聽力差,又缺乏訓練,他們既聽不懂別人的意思,也無法準確、流利、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看到陌生人就會緊張,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顯得束手無策。另外,中國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內(nèi)斂,不太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更不愿意與陌生人進行交流。這些都制約了他們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
心理學家們將有機體的一系列復雜的行為起因歸結于它具有某種動機。動機是指向和維持行為的一種內(nèi)部狀態(tài),是驅(qū)使人們活動的一種動因或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的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標等。文秋芳(1996)認為:“英語學習動機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學習英語的原因和目的”。很多的資料證實動機和學業(yè)成績之間存在聯(lián)系,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可以相互激發(fā)、相互加強。人們對外語學習成功者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外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有較高的相關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學習動機也高,而無動機的外語學習者,往往把外語當作一種負擔,學習效果自然不佳(崔衛(wèi),2001)。面臨知識經(jīng)濟社會和學習化社會到來的挑戰(zhàn),學生雖然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學習動機主要源自于外界的影響,學習時的主動性、自覺性較差,內(nèi)在動機不夠強烈,同時,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干擾。在目前階段的英語學習中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為什么學,該學什么和怎么學等并未搞清楚。學生學習英語的外在動機占主導地位,而對學習內(nèi)容本身感興趣的內(nèi)在動機卻相當薄弱。
學習一種語言,就像學習一門技能一樣。學生們應該對英語學習有足夠的投入。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學到書本上所講的理論知識,但是想進行熟練的操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需要不斷地練習。要想清晰地表達一件事或一個觀點,他們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完整的邏輯思維,重要的是“嘴”要跟得上“腦”。表達也是一個技巧。精通語法體系、掌握龐大的詞匯量并不能夠保證表達的流暢與清晰。對英語口語,如果不多練習,很少有人能表達自如。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的任何一項都不能完全撇開其他三項而獨立地進行訓練,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學生每天都在“練”口語卻不見口語有所提高的原因。不正確的學習方法阻礙了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們的口語水平處于不理想的狀態(tài)。
大學生很少有機會與來自說英語國家的人士交談,缺乏英語交流的語言環(huán)境。他們操練口語主要在英語課上。然而英語課上主要的側重點放在閱讀、寫作、語法和聽力上。平時在校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幾乎不用英語,與外國人的對話機會更是甚少。大班化的英語教學無論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無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嚴重制約了學生操練口語。雖然有時老師試圖按交際法原則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些語言交際情景,但畢竟只是模擬的,而不是真實的,而交談的對象不是自己的同學,就是自己熟悉的老師。表達所用的方式和語言與真實的情景要求是有很大差異的。不少學生對口語活動積極性很高,然而一旦投入到口語實踐中就覺得詞不夠用,話在嘴邊說不出來,心有余而力不足。落得個半途而廢,聽別人說又覺得不標準,幾次三番,興趣也沒了,收獲不大,虎頭蛇尾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正如劉潤清教授指出的:“大多數(shù)第二語言學習者,在非母語的國家里學習,其語言環(huán)境實在可憐。只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聽到一點語言,而且不是為交際而進行的語言”。如果把對學生的聽力訓練只局限于這有限的學時里,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只能是聽而不懂,聽而說不出來的啞巴英語水平。我國學生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只有通過給他們創(chuàng)造充分足夠的理想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給他們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才能使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我們都知道,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而且更是一個交際工具。當今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是英語學習綜合能力的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和提高其英語口語的能力,已成為當今英語教學改革和實踐研究的主題。針對上述那些影響大學生口語能力提高的因素,教師一方面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操練英語口語的語言環(huán)境和機會,以加大學生的口語實踐量。語言是一項技能,沒有大量的實踐,想準確而熟練地掌握英語口語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應該努力地幫助學生自己去發(fā)掘、去學習,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自我培養(yǎng)能力是每個大學生必備的素質(zhì),它不僅對英語口語的學習至關重要,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去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滿足社會的需要。
學生說英語的潛在困難是心理障礙,他們總感到被動,沒有把握。有的學生在說英語的時候總是關注別人的反應,不愿意在同學面前顯得愚笨,因而心理緊張,害怕出錯。另外,有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害怕發(fā)音不準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其實,學生在交際和應用英語階段會常常出錯,這是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階段,是學習英語的必經(jīng)之路。沒有這個過程就不可能達到流利的程度。因此,一方面教師應對學生在語言交流過程中不影響理解的語法錯誤采取相對忽略的教學策略。鼓勵他們不怕出錯,耐心地傾聽他們“支離破碎”的英語并給予理解。如果老師在學生講英語時常打斷他們的思路和語流,指出他們的錯誤,或顯出不感興趣、不耐煩的神態(tài),那么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會頓消,信心會全無。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英語口語的重要性。鼓勵他們樹立信心,積極思維,大膽嘗試,交流看法。讓他們知道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得到他人的承認,增強自信,提高自我。
大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動機種類很多,它對英語口語學習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能提高學生運用英語口語的能力,提高口語水平,教師必須從端正學生的口語學習動機入手,針對他們的學習實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口語教學合理化、規(guī)范化,將大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的實際需要轉化為他們的心理需要,營造有效的口語學習環(huán)境,增強大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興趣、愛好等。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筆者認為這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密切相關。因為,興趣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使每位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習信心,促進興趣的發(fā)展。教師應堅持多表揚、少批評的激勵原則,使學生不斷受到鼓勵,看到成功的希望。興趣的培養(yǎng)必須從點點滴滴入手,慢慢滲入學生的心理。這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建構的責任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學習,探索出新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自覺建構知識,充實語料庫,掌握交流技巧。在教學中,我們要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來組織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積極組織各種口語練習活動,配合他們進行演練,并常為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學生要學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英語口語能力自我培養(yǎng)計劃書。英語口語自我培養(yǎng)計劃書的制定要本著科學性、實用性、靈活性的原則,把年計劃分解成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科學地安排英語聽力、閱讀、記誦和口語對話等內(nèi)容。對課余時間,要有針對性的安排。英語聽力、閱讀、記誦等內(nèi)容每天都要限時、限量認真完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善于和同學結成用英語進行對話的合作伙伴,要善于利用和同學在一起活動的時間用英語進行對話;要堅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免費電子郵箱與精通英語的中、外網(wǎng)友聊天;要善于利用節(jié)假日去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為外國游客當義務導游員;要在大學校園里創(chuàng)建一座“英語城”,就一定能為大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營造一個最佳的英語氛圍和環(huán)境。
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僅僅靠課堂幾十分鐘的活動是永遠不夠的,語言的實踐是離不開語境的。因此我們要拓寬口語訓練的思路和渠道,組織英語角,成立英語劇社、英語俱樂部,舉辦英語口語競賽、辯論賽,觀看英語原版錄相等課外活動,開辟豐富多彩的英語口語訓練第二課堂。如果條件許可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簡單的英語話劇或名劇片段,或者是直接參加一些涉外活動,如擔任口頭翻譯、接待外賓、觀摩涉外業(yè)務洽談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口語知識,去解決實際中的交際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機會與說英語國家的人進行面對面地交談,又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口語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滿足學生得到社會承認的需求,激發(fā)他們掌握更多知識、探索更深入的問題的愿望以及更加努力學習英語口語的動機。
口語實踐是大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主渠道。教師要做好教練的角色,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給他們充分表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積極參與口語實踐,掌握一定的練習技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只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定會得到顯著提高。
1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1.
2 [美]海姆斯.論交際能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3 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